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样稿)范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85668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样稿)范例精编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1

受高三年级组的邀请,要我就上届高三历史复习作点经验介绍。前面有许多老师就本学科复习谈了很多经验和具体做法。我想当时我们都是在同一年级组中,多数做法是年级组统一进行,具有共性,所以我在此就不重复。

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的目的就是交流新课程实施后高三如何备考。现在国家以高考试题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意图十分明显,纵观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虽然许多试题表面看来是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背后真正隐含却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所以如何在高考复习中真正贯彻新课程要求,体现新课改精神,是关系到高三历史复习是否有效的大事。因此下面我就自己一年来在高三教学中的思考与观察,结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大家觉得说的合理,就权且当做你们的借鉴。

一、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新课程意识。

这里说自己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新课程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教师为中心思想根深蒂固

在复习备考中,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自己往往不会去考虑学生的实际与感受,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知识依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课堂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多时候是老师替代了学生,一直抱着学生赛跑,一旦撒手让学生跑,学生就不知所措。这违背教学的本质要求。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所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自然教学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如果这个观念不转变,我们很难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二是缺乏课程意识。具有课程意识,能使我们站在宏观角度去考虑自己的教学。但是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课应该教学生哪些知识,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历史意识,历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自己对这些问题模糊不清,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就是自己缺乏课程意识。什么是课程,其实老师自己就是课程,因为老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你要把哪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具备了课程意识,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在高考复习中就明白该要把哪些知识给学生,而不是死抱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课程意识,思想难以真正解放,也就谈不上什么教学改革了,我想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第三是自己的专业知识陈旧、窄化。现在的新高考实际是考老师,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研究的深入,历史中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大家共识,写入教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成为考试的重点。如今年高考文综卷中的第41题欧洲的崛起,其背后隐含的是对中国崛起了一种思考,还有去年高考中的江苏卷的曹操墓考古问题、上海卷中的世博问题,都是与社会热点有关。这说明我们要时刻去关注史学研究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去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关注史学研究的理论前沿,这对我们文科类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自己才能从更高层去驾驭教材、挖掘资源,从而很好地去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根本的问题是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

二、教材处理低层次化,致使复习体现不出新课改精神。

我想我们在高三复习的备课中,对历史教材的处理大概有高低不同的三个层

次:第一层次是单纯依据教材内容来处理教材,完全抛开《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完全按教材的体系来设计讲课线索,完全依据教材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讲授,并要求学生记住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满足于对教材的简单归纳。这种教材处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太深;第二个层次是依据课标来使用教材,老师能够正确把握课标精神,依据课标的要求来钻研教材,由此而能够理清教材的思想脉络,并正确区分教材的重难点;第三层次是依据课改精神来整合教材,老师在正确把握课改精神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课标,整合教材,这需要老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我认为自己依然还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因为教材是我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就是《圣经》,教“教材”观念根深蒂固,缺乏用“教材”教的意识与勇气,所以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总觉得自己讲的没到位,这与自己在备课时处理教材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认为高三历史复习要高效,老师就必须认真地去钻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努力使自己的备课贴近新课程要求,符合新课改理念。

三、教学重课堂预设,轻课堂生成,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现在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学生是否具备学科能力,决定了学生成绩的高低。今年高考文综的第41大题,要学生结合史论,评论材料中所给出的两种观点,没有固定答案,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学生思维能力、论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我们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生成过程。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高考复习课的重要内容,在坐的老师都是教过多轮高三,注重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我的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就会出现老师用自己的讲解替代学生思维,老师生硬给出结论等现象,不注重过程,不注重知识的生成,没有意识到知识生成过程就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不善于去思考问题,不敢去对某些结论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没有掌握思考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例如,对于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我们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通过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史料,让学生从史料去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从而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生成的过程。但是,有时我们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而且给出史料后硬是要学生得出老师预设的结论,更有甚者是老师直接给出结论,没有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史料教学只是一种摆设而已。长此以往,学生能力怎能得到培养呢。这样的复习课是有生命力的课吗?这样的课是有效的课吗?

四、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虚化。

在今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选择题的第26、27、28、30、33题和材料题的40、41题,真正要检测是我们在教学过程是否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就是我们是否能真正贯彻新课程。但是,我们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备课中,虽然设定了三维目标,但在课堂授课中往往忽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只重视知识传授过,轻学生情感体验,致使三维目标虚化,达不到复习的效果。

五、平时训练试题没有与高考试题“对路”

训练不能只追求月考、周考的数量,更要追求试题的质量,否则忙忙碌碌,劳而无功。现在高三老师有一句话,教高三是体力活,跟智力无关,一般都是拿别人的试卷,押着学生一套一套的做,一套一套的改,很少自己命题。所以有一种现象,平时考试成绩非常好,在班级、年级的名次很靠前,但一到高考就不行,

平时试题不对路可能是一个原因。有一句古老的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模仿这句诗,可以说,我们已经考得太多,但忘记了为什么考。我认为好的做法是:一是多训练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二是自己命题。

六、模拟考试中智慧含金量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任何历史试题,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立意、情景、设问,而其中立意是关键,立意决定了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呈现方式。就现阶段来讲,主要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学科素养立意也在探讨当中,在今年高考当中也可见它初露端倪。总之一点,单纯考历史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少,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将是考试重点,引用专家的观点,也即试题的智慧含金量。

我们在平常的考试中,往往忽视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成绩的智慧含金量。你考80分,他考90分,可这个成绩是怎么获得的呢?是靠时间、记忆、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复制获得,还是靠自己的思考、创造性的思维获得?有些老师为了获得本学科分数,拼命挤占学生所有的学习时间,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存。学生怎能不痛苦呢?这种代价太大了。

第二:试题智慧含金量。试卷中的所有试题,是智慧性的试题,还是知识性试题;是学生只要凭知识技能就会解答的问题,还是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高考试题很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今年高考文综的第41题,是一道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才能解答的试题,在平常模拟考试中,建议你们多训练一点开放性试题,评分方法不妨采纳分类评价方法(即SoLo理论)。这对备考很有益处。

本人学识浅薄,教学历练有限,谈不出深奥观点,所讲的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借鉴,如有不当,请勿采纳。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2

白驹过隙,转瞬间从事历史教学已有十余年。回顾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感受颇多。我认为要想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课外材料进行有机重组。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

在这一过程中要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再加之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

二、积极构建有效课堂

1.讲解课题和小标题是重点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环。除仔细备课、课后复习总结外,我更认真抓好课堂效果。不仅要求有整洁的板书,还根据历年考试命题做到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以考促教,以考促练。历史课的关键就是课题和小标题,课题和小标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讲清楚课题和小标题至关重要。比如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要紧紧围绕本课大小标题,讲清楚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练习更要围绕大小标题进行。

2.上课注重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在于积累,历史学习更是如此。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脑袋抵不上烂笔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因此,从任教初三历史以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都终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央视百家讲坛中纪连海、易中天、于丹这些历史学者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观众感兴趣的同时也填补了历史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引用历史题材的电

视剧如《郑和下西洋》、《贞观长歌》、《中国1921》等这样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介绍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避免“填鸭式”,使学生从学习这种苦差事中解脱出来,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无涯的学海中“巧”作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每节课导入别出心裁,还常给枯燥的知识加入些调味品---历史典故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福熙车厢与两次大战;比基尼与原子弹;中非猴、殖民扩张与艾滋病等。利用故事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去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浓了,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运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热点知识激发兴趣。

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讲课时尽量运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并适时的引入社会热点知识。比如我们在讲《动荡的中东》一课时,电视上的“新闻联播”国际新闻就是很好的素材。学生就会探究“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等等。再比如讲冷战时期的产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结合当今的“利比亚”局势,北约军队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这样的看得见的事实更能增加知识、激发兴趣、增强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热点知识作为现成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更好的作为学习的切入点。现成的素材更有新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善于吸收消化,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一个班由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编组而成,他们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性格差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对此应因材施教、培养补差,对成绩良好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对中等生制定追赶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程度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鼓励,不排斥、不挖苦、不放弃,给其特殊的关注,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宽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对改善中下等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科任老师与班级学生们的关系,那么我们科任老师的工作也就如鱼得水。

四、做好阶段检查工作,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每阶段学习结束后,我都要进行阶段检查,形式可以多样,不一定要用一套题来进行一次考试。比如,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把这段时间的知识加以归纳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反思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五、积极贯彻“抓平时、抓细节、抓落实”的一贯教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教师只有持之以恒,抓平时,抓细节,抓落实,形成一贯的教风,才能促成学生的一贯的学风。

六、关于初三历史总复习的一点体会

初三历史复习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复习是每一位老师的难题。从本人教学来看,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1.“发散式”复习

“发散式”复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复习方法,所谓的发散式复习,就是一点带出与之相关的全部问题进行复习。比如将模拟题的单项选择题,将每一个选项逐一剖析,由此引出更多的与之相关的问题,可以做到比较学习,又将选项的知识进一步延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将十道选择题全部分析完,其实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基本复习差不多了。

2.“一对一”复习法

以往的历史复习时,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背诵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给了时间效果仍然不佳。面对这种情况,“一对一”复习法还是比较理想,所谓的“一对一”复习法就是粗略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的记忆,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3.表格复习法

就是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和和历史上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列表格复习比较理想,比如中国古代史中“诸子百家”的诸子、百家、观点列表格既能总结知识,更能比较各学派的观点;在比如“三次工业革命”这部分知识学生更容易混淆,混淆点就在每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如果教师列出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复习,作用会更大,效果更加明显。

4.课前小检测

为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每节课前利用5-7分钟时间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检测形式多样,比如叙述、提问、集体回答、教师出题学生答卷等。只要坚持不断,学生也会形成习惯,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反馈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教贵有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模式。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3

各位老师:

我没什么太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经验。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些做法向老师们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证。

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感到学生们喜爱什么样的老师,亲切、不居高临下、知识渊博,课上的漂亮,历史作为小科目,普遍不为学生们重视,上起来学生兴趣也不足。我注重把幽默机智引入课堂,通过互联网、读书收集了许多有趣的幽默并引入课堂,丰富课堂。

我个人特别喜欢网络红人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滕飞,他以郭德纲式相声的形式来讲历史课,那课讲得幽默有趣、生动,还有讲和珅的百家讲坛一炮走红的纪连海,以知识渊博,调侃的讲述,引人入胜,反观我们的历史课,人家是“青花瓷器”,我们的课是“农民用的破瓦罐”,所以我一直注重学习,也努力使自己的课受欢迎,我利用暑假和平时挤出来的时间,我通读了当年明月所著的5大本厚厚的《明朝那些事》,受益匪浅,他能用当前的时髦用语、流行用语、网络用语和历史事件相结合,注重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个人是爱不释手,我感觉如果把历史书解读成人家那水平,学生肯定爱听。

我努力革新课堂,这几年的课越来越受学生喜爱,一次我巡查教学秩序,5班因特殊原因出现自习课,我本不教5班的课,可5班的同学非不让走,让我给他们上一节历史课,几个同学一起哄,其他同学都鼓掌,我便给他们上了一节复习课,因为不能打乱别人的教学进度,我给他们复习的是世近史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离不开人物,英国我讲的是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等人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后查理二世复辟,把已经是死人的克伦威尔从坟地里刨出来,断了头,还不解气,又把他的脑袋插在英国最高建筑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塔上的尖上,后来英国资产阶级最终战胜了封建势力,英国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60多年后的一天一个农民在教堂门前走偶然望教堂上一个什么东西灰呼呼的,这时人们才想起来对呀!克伦威尔的脑袋还在塔上插着呢?学生们笑了。在将法国时我以路易十六为线索简述了法国革命,其间穿插了路易的故事,说一天路易去看处死死刑犯去,他发现断头的斧子砍过几个人之后就卷刃了、钝了,于是乎路易回到皇宫,废寝忘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研制出新型砍刀棱形砍刀,再用来砍人刷刷的真快,还不卷刃,但是不久法国就发生了法国大革命,路易便被自己的设计的新型武器咔嚓了,路易是真有性格,脑袋搬家时愣是一声未吭,这就叫“自作自受”。再讲美国独立战争时,讲华盛顿时我从另一个角度评述了这个英雄,华盛顿50多岁就不断掉牙,去镶牙去,医生不一会就从外面拿回来几个血淋淋的牙来给华盛顿安上了,原来医生是从一个年轻的黑人嘴中生揪下来的,说明《独立宣言》中的话是伪善的。

总之,我力争把生硬的历史讲生活化、情趣化,使学生们爱上历史,真心喜欢我的历史课。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4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将和老师们一起交流下本人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大家都知道,每节课前,我们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中考考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等,但是真正想做好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教了十几年学了,但是在每节课前我都会把上课的流程再过一遍,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哪个地方练习,出什么样的习题,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教,还要考虑到同学怎样去学,知识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教给同学,他们接受起来才更容易,才更愿意去学,而后者也是我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比如说哪个地方需要我讲,哪个地方需要同学讨论交流,还需要提醒同学注意什么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考虑周到。只有自己条理清晰了,准备充分了,上课才有底气,才能灵活处理随机的一些问题。

二、严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魏书生说:“学习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第一节课起,我就严抓听课习惯,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们的讲解,你不听我可以不讲,也可以放慢进度,直到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为止。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在教学中巩固强化,就会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恩威并施,让孩子在敬畏你的同时,还要喜欢你我对同学要求比较严格,在开学第一节课时,我就向同学提出了严格的学习数学的要求,并反复强调。上课没几天的时候,同学就跟我说,老师,你太有威严了。但是,严归严,同学在我的课堂上还是比较轻松的。我们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他才想学。所以,我想的更多是怎样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学习,我们要和同学“斗智斗勇”,我们要想方设法,既要让孩子听我们的,我们自己还不能生气,只有孩子们自己想学了,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开家长会的那天,我在我们班连上了三节课,同学没觉得累,我也没觉得累,原因是,我们都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都有成就感,自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说实话,这得益于小组合作,如果这三节课都是我讲,不光我累,同学也烦,所以我就鼓励同学讲,同学讲完后,多表扬,夸要夸到点子上,不能太笼统。

3.尊重同学,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其自信心同学都是要面子,我在提问同学的时候一般是感觉他能回答出来,我才提问他,如果我感觉他答不出来,也不会故意给他难看。这样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课上要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数学题太多,做也做不完,而且,数学非常灵活,变化多端。如果一味的玩题海战术,不讲方法和技巧是完全不行的。数学主要是思维的训练,如果同学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一通百通。比如实际应用问题,主要是让同学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用怎样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如可以列表,可以画图等等。当我讲用列表来解数字问题时,同学就能迁移到年龄问题,分配问题,调配问题等等,因此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三、通过作业发现问题,着眼细节,有效落实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戴维"帕卡德(惠普创始人)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没有落实,就没有成功。我批改作业时都是把对的和错的分开,错的单独发下去改错,然后再收上来批改,引导同学找到自己的错点,再反复练习。如我班的一个同学一去分母就漏乘,一次作业错四五个,我就单独找他来,让同学自己说错误原因,结果后来就很少漏乘了。还有五班一个同学,全部是移项错误,也是相同的做法。

四、及时与同学交流,做同学的思想工作

亲其师信其道。平时多与同学交流,了解同学。

五、重视小结和反思

如果我们每节课能够留出五分钟让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梳理,思想方法和技巧的归纳,并找出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升华和个人能力的提升。然而我们每节课的时间好像都不够用的,就少那么几分钟,实际上,我们讲得再好,不如同学做得好。因此,我们还得少讲,精讲,主要是指导、点拨,具体工作还是让同学做吧,我们只需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就行。

六、合作共赢,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优势互补,事半功倍。

历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篇5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感谢各位到会的家长,感谢各位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大家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说明都对自己的孩子都十分关心。我们家长、老师、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教育好他们!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把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教育好。

这次历史是闭卷考试,大部分学生成绩还是乐观的,但是有小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心理上不重视,学习态度欠佳,导致成绩还很不理想。历史优秀人数,及格人数。针对历史这门科目,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好笔记,笔记要求细致有条理性,能体现出本接课的知识脉络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平时细节的知识积累,可以说是为以后中考复习做好了铺垫。

请各位家长看看自己孩子的成绩,如果成绩在60分以下的请家长也不要生气,一定要多督促他学习,争取下次考及格甚至更优异的成绩。对于历史学习,我是这样想的,课堂上我精讲精练,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尽量不占用太多的课下时间。学习能力强的上课四十五分钟听了记住了,考80分以上是没问题的;学习能力弱,课堂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当时就没怎么弄明白,后来又不看不记,考试的时候就大脑一片空白。考试分数出来自然不堪入目。所以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自己要多分析,同时家长要帮助他分析一下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对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过程等知识的获取通过记忆来完成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在记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先弄懂在背诵记忆,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业是学生对知识基本理解后,验证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作业联系一定要在尝试回忆、阅读教科书之后进行,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

孩子的进步,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长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得好:钱,你今天少赚了,明天可以赚回来。但孩子的教育你一旦错失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因为孩子的教育机会是一次性的。有这样一个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医生开药后,护士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假如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1)做一个榜样型的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和子女一起互相监督、勉励,共同进步。

(2)做一个监督型的家长。

每月检查抽时间检查孩子的作业,看有没有认真完成,看是否改正错题。抽空翻翻孩子的课本,看有没有认真记笔记。尤其是成绩在60分以下的家长要辛苦一点,多加督促。如果有耐心的话可以再检查孩子的背诵和记忆,有些家长和孩子可能认为开卷考试就不用记和背,这是对开卷考试的误解,只有在熟记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况且考试时间是很有限的,那有时间翻书答那些简单的题,如果能够熟记,翻书数度也很快的。这样既促进了孩子学习,又让孩子感觉到你很关注他。我们在平时除了督促学生之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习历史

的机会,增强兴趣。比如为孩子挑选几本历史课外书,像史记小故事,中华五千年之类的;假期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如毛泽东故居、马王堆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等;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以陪孩子看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纪录片,如落叶长安、焦裕禄、科教频道等,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提高成绩的最强动力。

(3)多赏识、多鼓励,切莫因为孩子一时的失败而泄气。

最后,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愿我们班向着各位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愿我们的学生蓬勃向上,全面发展。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68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