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材料)在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云海发表时间 3693949

强调科技信息化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推动创新,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安全稳定。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我省应急系统组建以来召开的第一次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应急管理部科信司XXX司长和XXX厅长、各市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充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昨天会议安排参观了华为XX研究所和中煤航测遥感集团,在省应急指挥大厅介绍了XX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情况。XX市和XX区、XX县、X县、XX县应急管理局做了交流发言,汇报了本地科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及下一步打算,希望各级各单位学习借鉴。一会儿XX司长、XX厅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目前取得的成效

2019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应急管理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应急管理部和省政府的明确要求,落实《XX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从零开始,目前已完成了基础框架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信息化"一张网"。根据省政府和应急部批准的《XX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组织编制了《XX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报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省系统)由省级统建,市县分级部署使用,全省"一盘棋""一张图""一本经"。为使《规划》落实落地,我们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明确了省、市、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防止"信息孤岛"、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软件由省上负责,主要应用部里、省里的软件,市县确需二次开发或增加业务系统的,需执行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并报省厅备案。各地建设了"XX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XX市指挥信息系统--延伸乡镇工程"、"XX市防汛人盯人防抢撤系统"。硬件由市县负责,主要是建设指挥场所、提供部署环境条件、配置通信设备。省上也争取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建设了省、市、县三级的指挥信息网、指挥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370兆数字集群市级建设项目,对XX市防汛人盯人防抢撤、延安市指挥中心、XX宝鸡汉中的"雁阵行动"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目前已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有6万多人次登录使用。

(二)提升应用能力,实现数据汇集与共享应用。坚持省级一个数据中心,提供多层级同时共享共用,实现扁平化应用模式。通过省级综合应用平台,具备了快速接入各市县区级应急管理和省级部门业务系统的能力,实现了多系统间的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建成数据基座,初步形成了"1平台,多支撑"的应用格局。省厅建设了应急值守、危险化学品、尾矿库、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管理"一张图"等18个业务应用系统,融合了"互联网+政务管理"、"互联网+监管执法"、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安全生产管理等信息系统。打通了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消除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功能边界,打通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和应急处置现场的感知网络,保证了应急指挥信息的无缝对接和现场指挥信息的有效传达。

一是在综合应用平台方面,作为系统集成和数据汇集的基座,是"智慧大脑"综合性承载平台,采取数用分离的模式,整合汇集所有业务系统,加强应用支撑和数据支撑,提供"一站式"访问。

二是在一张图方面,汇聚了交通(道路、铁路、地铁)、水系、居民地、绿地、政区及境界、功能区、地名数据等覆盖省域范围的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提供全省的高清、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数据定期更新。

三是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面,把水利、气象、地质、地震、林火等5个方面的系统和数据融为一体,构建了专业应用、监测预警、影响分析和信息发布为主要功能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可同时获取气象信息及防汛抗旱预警信息融合分析。优先建设了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火灾专项系统。

四是在安全监管数据方面,接入17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78家尾矿库、318家煤矿、34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监测预警及视频监控信息。

(三)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实现天空地通信一体化。建成了卫星通信系统,省厅设立卫星地面站,租用亚7卫星,配备了5辆应急指挥车,与10个设区市以及陕南陕北46个县区共计56个移动应急平台实时连接,并与省政府互联互通。为地质灾害重点乡镇、重点村配备了1万多台卫星电话,建成了省市两级370兆无线窄带网,实现了突发事件现场音视频通信畅通。

一是建成了支持IPV6技术的应急指挥信息专网。根据应急部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建设规范,核心网采用部、省两级构架设计,建设省级核心网、固定基站、移动站、车载站、网管及调度系统,通过卫星网、公网、有线专网、无线专网等方式实现随遇接入,保障应急语音通信,提高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能力水平。

二是建成了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与应急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省消防总队、武警交通二支队以及省"两委三部"主要成员单位、市县区应急部门实现视频会商。同时,与临时驻陕森林消防队伍等单位实现实时互联,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四)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建成了省级多功能应急指挥中心。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也是省委省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是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指挥部的承载体,是信息汇聚、数据传输的重要交换站,是基础数据、地图资源的集成体。

省级指挥中心由指挥大厅、防汛防火值班室和会商室、值守室、候会室、中心机房、备用发电机组成,实现了集图像显示、视频切换、智能管控、音视频融合、宽窄带融合、分布式和一体化管理相融合,具有信息高度汇聚、系统深度融合、通讯全面整合。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应急指挥信息专网、互联网,可同时发起3场视频会议,同时处置3起突发事件。

(五)不断拓展创新能力,加快"智慧应急"建设。编制完成了《XX省"十四五"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了以"1+1+5+2"的总体框架,明确了6个方面19项建设任务,涵盖了"监测预警全域化、监管执法精准化、辅助指挥决策智能化、救援实战一体化、社会动员全员化"五大能力体系。

主动与XX省测绘局、中煤航测遥感集团、中煤科工XX院;XX交通大学、XX科技大学、XX建筑科技大学;华为公司、XX地质调查院和通信三大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XX省矿山安全、地质灾害两个专项联合创新中心,为"智慧应急"提供技术支撑。

三年来,我们聚焦防范和化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重大风险,联合省社科院,组织各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全局性课题研究。累计立项29个科技课题,开展了61个项目研究,形成了一批机制性、方向性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转化落地实施。建成了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专家库,目前共有专家811名,其中涉及26个专业组的专家781名、高级别专家30名,满足安全监管、监督检查、应急救援、咨询论证等专业技术需求。

(六)加强社会化服务,建立第三方安全运维保障。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了全天候、多维度、可视化的安全运维保障机制,创建了一套标准和智能的运维保障体系,制定了四大类21项制度和34项管理流程表单,实现了日巡查、周报表、月维护、季检修、年总结,保证了全厅全系统的有效、安全运行。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围绕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数据汇集五个方面进行建设,完成了符合三级等保的网络安全体系,建立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责任制,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密码保护、安全审计、安全隔离、可信验证等关键技术措施,切实保护重要平台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已预防了9693次的恶意攻击。

实行7×24小时的运行维护值守,建立现场、远程和专家一体的多层级安全维护保障,主动与系统承建方、设备供应商、网络提供方等签订合作服务协议。系统完好率达到了100%,网络无故障运行时间占%,未发生较大以上运维服务事故。

上面总结了3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但是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

从全省系统功能上看,一是距离应急部的规划部署和建设要求还有距离,一些部里下达的建设任务没有按期完成;二是受疫情和投资机制变化的影响,原定计划建设方案还有7个项目没有启动;三是省系统上部署的现有85个系统还没有实现一键式进入,由于缺乏历史数据,算力不足,无法开展数据分析,不能建立决策分析模型,无法提供决策备选方案;四是企业基础数据、事故灾害感知数据不完善,尤其是缺少应急管理所需的专业数据。

从工作开展上看,一是认识不到位。少数市县区对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全面,对科技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看不清应急管理的发展大势,认为传统的行政管理、人工监管已经能满足当前的工作,没必要搞科技信息化,导致一些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二是统筹能力不足。部分市县区没有按照《XX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系统建设方案》完成本级的建设任务,有的应急管理局党委没有研究过一次信息化工作,不主动争取解决项目资金问题,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没有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开发新建系统、改造原有系统,不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省厅对市县区科技信息化建设虽然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但指导不够及时有效。

三是系统应用不高。省系统接入了应急部的"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信息直报系统"、"互联网+执法"系统、"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等43个系统,省厅自建了18个应用系统,供市县区免费使用,为此已经组织了多次推广应用培训。但是仍有少数单位、少数干部一次都没有使用过,包括一些领导干部,部分信息化系统沦为浏览系统、僵尸系统,与业务脱节,致使建设、应用两张皮。

这些问题,请各级各单位认真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实施的自然灾害防治9大工程中4项与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密切相关。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平战结合的应急信息化体系。应急管理部编制了"十四五"科技信息化四个专项规划,明确了全面做好战略规划收官总结;全力做好总部运行支撑保障;加快推广"智慧应急"建设应用成果;扎实做好集约化建设专项治理;加快科技装备卫星实战研发应用等重点任务;2023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健全科技保障体系,积极学习借鉴浙江数字赋能安全生产指挥监管先进做法,紧扣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恢复等关键环节,广泛开展"智慧应急"、"应急装备发展"、"应急卫星与业务发展"等8个领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快科技信息化是强化应急管理的基础。将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于应急管理,是加速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唯一途径。我省应急管理机构组建只有四年,科技信息化工作基础弱、底子薄,不仅落后于公安、水利、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也远远落后于我们直接监管的煤矿、危化等大中型企业,包括一些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如不迎头赶上,将丧失监管能力和执法权威,很难圆满完成职责任务。党的XX大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作了专章专节的部署,再次为应急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如果还有糊涂认识、消极懈怠思想,就可能犯历史性错误。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把科技信息化放在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建设的突出位置,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推动新发展,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二)依靠科技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我省是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的地区,企业量大面广、驻地分散、种类繁多,应急队伍人员少、专业人员更少,如果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很多企业、风险点几年都走不完、走不到。二是即使去过了、看过了,单纯靠眼看手摸,也看不到风险、查不出问题。三是我省也是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的地区,各类灾害的基础信息不全,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短临预警信息不精准,特别是偏远地区现场动态信息掌握不及时,很难做到科学决策。各级要积极应用省系统,依靠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就可以开展线上巡查监管执法、消除风险隐患,消灭监管盲区和空白,快速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依靠科技信息化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数字化监管,以有效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和科技化手段,加快数字监管变革创新,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卫星导航、遥感遥测、高精地图、5G通讯等先进技术,融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之中,建设并推广数字化应急管理,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

(四)依靠科技信息化落实应急管理的职责。现在人们对事故灾难的承受力越来越弱,对防范化解风险的期待越来越高,即使一般的突发事件,也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对管理部门工作的质疑。传统的管理手段只能做到以点带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很难保证履职尽责全覆盖、无遗漏。必须抓住科技信息化这个关键,构建"制度+技术"的应急管理现代化体系,为科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本质性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努力完成2023重点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省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按照全国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厅党委决策部署,以项目实施为主线,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提升系统能力;围绕应急实战需求,推动现有系统的实际应用,促进互联互通、共享融合,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强化"智慧应急"创新,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转型升级,为科学决策、有效指挥创造条件。总的来看,我们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省厅也会下发年度任务清单,对省、市、县工作任务进行明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加强规划落地,确保建设项目有效完成。按照《XX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要求,今年省厅要加快剩余7个项目的建设,并升级迭代应急管理"一张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尾矿库、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使这些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方便使用。各市县区要全面使用XX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应用平台和应急管理"一张图"业务系统之上,重点建设前端感知数据采集系统,按照XX省应急管理厅〔2019〕181号文件精神,围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以及应急处置现场四大监测领域,加快辖区内重点场所,尤其是重点企业、地质灾害风险和隐患区监测预警信息的接入。要督导企业按照省上下发的规范标准对企业内部监测预警设备进行提升改造,确保监测数据质量;要主动与本级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获取水利、气象、地质等灾害感知数据,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风险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的数据获取能力,这是今年市县在数据汇集方面的重点任务,省厅对各市县数据接入和前端感知系统的建设情况纳入年度重点任务考核。

(二)加强监测预警,加快应急数据汇聚。要提升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快监测预警数据的汇聚是关键,也是我们当前的短板和弱项,省市县都要在数据汇聚特别是在高质量的数据汇聚上下功夫。今年省厅同样要对各市县数据汇聚和数据质量建立通报制度并实施考核。

一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省、市、县对本级有关部门现有应急管理感知系统和数据加强汇集和共享,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充分依托防办、森防办、安委办等协调机构,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互通和融合共享。省厅要专门下达数据清单,尽快形成我省的应急管理基础大数据服务体系。市县要按照省厅下达的任务内容,把数据汇聚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

二是加大前端感知数据采集力度。要加大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监测数据的采集,市县要积极利用XX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XX省应急管理"一张图"业务系统,加快辖区内重点企业、重要场所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信息数据汇聚,接入XX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高危企业重点设施的监测预警。

三是建立数据社会化保障。省厅已加强与水文局、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调院、中煤航测等单位的联系,重点获取气象、地质、水文、地理空间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并开放数据接口,为各市县监测预警提供服务。市县要加强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专业机构沟通协作,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主动获取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监测数据。省市县获取的所有数据,只要接入到综合应用平台,就可以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融合和共享,从本质上提升信息化监测预警能力。

(三)加强系统应用,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按照急用先建、建必使用、用中完善的原则,对已建成的系统,各级要加大应用力度,从今年4月起,统一要求全系统工作人员都要在综合应用平台上开展业务工作,凡是能通过信息系统完成的工作都要在线上进行,特别是部里的互联网+执法、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省厅开发的应急值守系统、防汛系统、烟花爆竹、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还有国家矿山局XX局的煤矿系统,都要优先使用,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带头使用。

一是省厅将信息化推广应用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加大系统应用和培训,省厅已经决定在今年举办两期市县的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培训班,对全省负责信息化的同志进行全覆盖培训,并及时了解各市县使用情况,听取各个单位部门对应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升改造。市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在执行全省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扩充系统的应用功能和模块,与省级系统相融合,防止出现"孤岛"和"烟囱"。

二是严格按照省级统建、省市县分级使用的要求,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采取集约化建设原则,市、县不再另建综合应用平台、应急管理"一张图"、监管执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等综合应用系统;不再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工贸等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统一应用部、省级建设的系统。这一点要明确,省市县要统一使用综合应用平台,全省上下要一张网,一张图,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系统的统一,要防止重复建设,市、县要把重点放在业务工作所需的前端感知系统的建设上,着力提升数据获取能力。这方面我们要缺什么补什么,要实现全域感知,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获取数据,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打好基础。

三是建立有效的联系制度。一方面,省市县要加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联系,在建设中,省上将主动征求市县意见,保证系统建设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市县要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多向省上提出意见和建议。省厅科技和信息化处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做好对各市县的系统应用服务。同时,省市县都要建立良好的安全运行保障机制,依托专业机构全天候运维保障,提高系统运行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确保网络和系统完好率达到100%。

(四)加快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提升现场通信保障能力。我省现有10个设区市,陕南陕北47个县区卫星指挥车和卫星便携站,发生突发事件后,可快速部署到现场,确保事故灾害现场和后方指挥部的互联互通。

一是加快升级改造。10个设区市以及陕南陕北47个县区配备的卫星通信移动设备已服役超过8年,现在有的已经无法满足移动应急通信需求,急需升级改造。XX市、延安市一些地方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但是还有部分没有做出相应的安排,因为按照财政事权划分,这部分资金需要市县向当地财政申请解决。省厅无法争取这部分资金。要按照省厅的配备标准和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并增加单兵、无人机、布控球、宽窄带自主网等通信设备,提升现场音视频传输保障能力,这项任务要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严格讲最好要在汛前完成。

二是强化保障能力。关中5市未配备卫星通信移动设备的县区,一是个渠道是争取财政资金,按照省厅的建设标准,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配备并实现与省厅的卫星核心网互联互通。第二个渠道是没有争取到资金也可以与当地的通信运营商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签订合同,由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这种方式要提前部署,加强演练,保障用时能够连线畅通。省厅将及时统计各县区建设情况并实时开展调度和演练,确保卫星通信的全覆盖。遇有重大突发事故灾难,按照省厅的要求,2小时内赶赴现场将现场音视频传省厅指挥中心。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要加强与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面的通信保障能力,提升整体应急通信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通信装备方面要有整合和共享意识,要建立统一配备、集中使用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实现共建共用。同时,对于设备损坏不及时更新维修,以及无故不参与演练和测试的单位,省厅将实时通报并严格督办整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五)加快指挥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辅助指挥决策能力。一是要全面完成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省厅2021年下发了《XX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市县指挥中心场所内容及配套系统设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X〔2021〕X号),要求各市、县区加快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市级部门还有一半没有按照省级标准完成指挥中心建设,县区建设指挥中心差距更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没有符合要求的指挥场所。没有完成建设的市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在10月底完成建设,未完成的县区要在12月底前完成建设。利用大数据中心,部署省系统形成本级指挥中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快速形成指挥能力,这种模式应予支持、鼓励。

二是加快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省厅要完成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提升指挥决策支撑能力、优化救援力量保障能力、科学调配救援物资分配能力、有效扩展移动指挥通信能力,并实现救援过程全纪录。市县不再建设该系统,省上将开放使用权限,实现与市县的统一调度指挥并同步上传至应急管理部。

三是加快乡镇(街办)视频会议系统建设。XX市、汉中市利用其他部门建设的连通乡镇(街办)的资源,把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连接到乡镇(街办)一级,还有很多县区也实现了这个目标。还没有建设到乡镇一级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县区要主动作为,首先利用现有系统,其次可以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乡镇(街办)视频会议系统,部分不具备省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能力和网络环境较差的乡镇(街办),可利用互联网方式完成建设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按照省厅的标准建设,确保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网络的统一性、标准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年底前要全部完成所有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六)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推动信息化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省厅已经组织专家编写了《XX省应急管理"十四五"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方案》,将于近期专家评审论证后印发实施。

一是依托XX智慧应急联合创新中心这个平台,做好《XX省智慧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申报,推动智慧应急在我省深入展开并应用。

二是开展业务场景的探索研究,建设自然灾害和危化品等领域率先探索智慧应急新模式,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科技手段,形成一批智慧化应用模型,提升"五个能力"智慧化水平。

三是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领域全面推行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智能化,使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建立在信息化、智能化之上。

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理念,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我省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应急管理整体水平,为谱写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369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