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
在国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公司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科技创新是战略所向、使命所系、发展所需,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摆在重中之重的“头号工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好企业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量变”到“质变”跃迁的科学道路。新质生产力,其“新”体现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及新的要素组合方式,其“质”体现为高质量的产业基础以及发展动能,其关键在于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化生产方式更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质变。要从全局和战略出发,找准自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使命定位,锚定科技创新这个国之大者、责之重者、企之要者,切实当好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努力锻造更多国之重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以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能源电力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诸多变革性技术的重要行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关联性广、引擎作用强等特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能源变革已经显现出对生产力变革的强大驱动和支撑作用。要抓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既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加快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产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成果,以技术变革重构发展方式、重塑竞争格局;又立足产业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电力生产力新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整体性升级,也将引领电力生产力跃迁,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能源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能源产业发展为支撑,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关键,以能源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提高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推动形成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电力生产力新质态。
二、统筹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加快锻造科研核心能力
科技创新既要把准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变革趋势,也要明确主攻方向和关键突破口。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两链所困、企业所能,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化布局、全链条部署、突破性提升,加强创新主体协同,推动形成科技创新的大战略、大格局、大体系,更好发挥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主力军作用。
加快锻造科技长板。从直流输电、大电网控制、数字电网、新型储能等战略优势领域出发,深度融入国家攻关体系,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载体作用,高质量实施重大项目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系统性、递进式、应用化发展,提升科技“硬实力”。
着力补齐科技短板。聚焦电网安全和行业战略转型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加快补齐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高端装备、工程示范等方面短板弱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强化科技兴安、科技强安,强化科技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发挥高水平创新主体和平台支撑作用,牵引优势科研力量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机理、“五基”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夯实原始创新的发展基础。
持续追踪科技前沿。在事关未来发展、可能颠覆行业的战略性领域,前瞻部署更多颠覆性变革性技术,抓好人工智能、超导、电氢耦合等重点领域研究,加强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努力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源头活水,产业链是创新链落地生根的载体,两者融合演进离不开资金链和人才链的牵引支撑。聚焦技术源头、产业升级和创新生态,推动各链条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精准衔接、有序互通、高效协同,提升科技创新价值创造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底层技术、关键环节、短板技术等,策划实施重点攻关项目,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化创新成果供给,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立足技术优势,加大促进创新成果应用的场景和市场供给,建设集研发、孵化、投资等于一体的产业培育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让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加快培育一批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
优化各类创新要素配置。以需求牵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资源协同作为重要着力点,强化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聚集融通、高效配置,实现要素效用最大化。以数据要素为枢纽,打破各要素间衔接壁垒,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
打造“四链”深度融合载体。围绕重大科技攻关、重要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各链条政策协同,推动各环节一体设计、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发挥产业链创新链主导作用,在数字电网现代产业链建设、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建设、电力鸿蒙推广应用中打造一批“四链”深度融合的典范。
四、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决策智能快速演变的关键时期,其所形成的“智慧涌现”正引发一场比以往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经济社会变革。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关乎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制定人工智能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创新标杆和生态标杆,充分释放人工智能赋能发展、拉动增长的几何级效应。
强化技术产品供给。加快融入国家一体化算力网,全面布局建设“电力+算力”基础设施,更好整合优化算力资源。深化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与开发利用,建设海量优质数据集、样本库。深耕电力行业大模型开发,加快形成规模化应用供给能力。
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发挥能源电力行业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深化人工智能在生产运行、客户服务、新兴业务等领域的应用,挖掘更多高价值业务场景,带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加速迭代升级。
强化产业生态协同。加强产业投资布局,成体系孵化算法、芯片、大模型等产品和服务,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单项冠军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链、能源电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能源领域重要人才中心,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要积极融入服务国家人才战略布局,加快人才强企建设,以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人才集聚度提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大引才力度。注重人才多元化引进,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和更有效率的人才引进机制,充实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梯队,壮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使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汇聚成势。
厚植育才土壤。坚持自主培养主渠道,在前沿性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等项目中选苗子、搭台子、压担子,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创新团队,形成更多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优化用才生态。聚焦战略任务和重大攻关需要,统筹各类人才调配使用,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完善容错机制,支持科技人才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潜心研究、专注创新,切实打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
同志们,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建设部署,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