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做交流发言稿(样稿)精编2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84122

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做交流发言稿1

近年来,xx市立足大农村、大山区实际,聚焦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资助阵地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制度规范化,打通服务家长和学生“最后一公里”,切实讲好每项政策、把好每个程序、发好每一块钱,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每个山坳。20xx年xx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xx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被中共xx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评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

一、提升服务能力,搭建一个标准化的资助阵地

一是紧扣问题明思路。聚焦机构不足、条件不够、制度不全等关键问题,市教育局开展资助工作“大走访、大调研”,深入县(区)和学校,听意见、找问题、建台账、抓分析,形成以“逐级整合资源、逐步点面带动、逐层推进实施”的工作思路,明确以资助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夯实资助机构、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专项行动。

二是紧抓编制建网络。多方协调、部门联动,扎实推进资助机构网格化管理。20xx年全市六县两区均通过编制部门明确以新成立或内部调剂的方式成立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8个,实现县级资助机构全覆盖。20xx年全市所有涉及学生资助办理的学校均按要求成立了校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计267个,实现校资助机构全覆盖。

三是紧贴实际建阵地。坚持综合选址、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通过20xx年至20xx年为期两年的攻坚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改造建设县(区)学生资助办事大厅1000余平米,全面实现办事大厅“三区一室”,即:业务咨询区、业务办理区、便民服务区、档案存放室。在全市范围打造“1+N”的资助构架,即:1个办事大厅,N个校级资助服务站,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提升业务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资助队伍

一是建设稳定型队伍。20xx年在xx县开展校级资助人员职能职责试点,20xx年xx县出台《xx县基层学校学生资助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配备标准、资助人员职责、任免、待遇等。在试点基础上,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原则推进全市学生资助队伍建设。目前市、县级资助人员31名、校级资助人员313名,实现了县、校资助人员全覆盖,有效保证了资助人员队伍稳定。

二是建设学习型队伍。面对资助政策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的专业要求和资助人员流动大的现实问题,以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为突破口,以“三个结合”突出整体谋划,以线上指导线下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学习,以不定期岗前培训和定期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策学习,以县域间交叉检查和定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能力提升,切实配强干事队伍。

三是建设创业型的队伍。切实解决资助人员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中梗阻”问题,遵循资助工作规律,打破人员身份界限。20xx年在xx区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及业务量化试点,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资助特点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20xx年xx区制定并实施《xx市xx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对综合机构成立、建章立制、政策执行、档案建设、信息化管理运行、政策宣传、信息报送、违规违纪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破除了人员晋升、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了资助人员干事动力。

三、提升保障能力,建立一套规范化的资助制度

一是建立“四个统一”管理制度。20xx年与农村信用社对接,启动了全市学生资助卡办理工作,为“一卡通”系统平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业务经验。20xx年与市档案局联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学生资助档案管理的通知》,全面实现了资助流程统一、资金发放渠道统一、资助进度统一、资助档案统一。

二是建立“一个闭环”管理制度。20xx年在xx县开展“一卡兑现、双向摸底、三方会审、四项比对”的闭环工作法试点,其中一卡兑现是根据受助花名册,分乡镇、分项目,通过“一卡通”系统平台打卡方式及时兑现各类资助;双向摸底是从民政、残联、妇联等相关部门共享数据,同时开展入村摸底,进行查漏补缺和核实印证;三方会审是在学生提交资助申请后开展县、乡、村三方评议;四项比对是将受助信息与工商、财政、民政、乡村振兴局进行家庭信息情况比对。20xx年底,学生资助闭环工作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县、乡(镇)、村(社区)、学校联动的资助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在现有全国学生资助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的基础上,鼓励各县(区)自主创新,切实解决数据填报汇总的难点堵点。xx县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学生资助辅助校验系统,即在学校成功导入受助学生数据后,系统将按受助学生所在区(县)、乡(镇)、村(社)及上报学校自动排列生成全县汇总数据,自动生成评议花名册、分项目资助花名册和公示花名册并支持数据导出,自动校验、生成学校学生资助资金确认表,进一步提升了资金管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xx区结合“一卡通”系统平台,制作并推广运用“xx区家庭经济情况录入模板”,无缝对接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坚持与残联、民政、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同时辅以短信方式告知所有受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精准资助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严格落实资助政策,充分发挥资助育人效果,坚决做到精准资助,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因困失学辍学。

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做交流发言稿2

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总结“xx五”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研判当前工作形势,部署20xx年学生资助重点工作。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xx五”全省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

“xx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财政、扶贫、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健全,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精准资助协同发力,应助尽助全面实现,资助育人成效初显,为助力全省教育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政策体系

“xx五”期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管理制度,特别是去年xx月出台《xx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今年xx月印发《xx省学生资助管理实施细则》。两个文件前后呼应,整合各学段资助政策,形成了全省学生资助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此外各地、各高校也出台了很多提标扩面政策。xx市率先设立中小学励志奖学金并对农村幼儿园办学点实行免费教育;xx、xx、xx、xx、xx等地设立了本地户籍大学新生资助项目。一项项政策好似一笔笔“真金白银”,保障了困难学生不仅能“上得起学”,更能“上得好学”,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持续加大投入,资助规模全面增长

“xx五”期间我省学生资助规模全面增长,应助尽助全面实现。一是资助经费明显增长。全省投入学生资助总经费累计410·04亿元,比“xx五”增加122·84亿元,增幅42·77%,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二是资助规模稳中有增。全省累计资助在校学生1240·25万人次,比“xx五”增加24L97万人次,增幅24·24%。三是资助结构不断优化。“xx五”学生资助总经费中,财政投入346·52亿元,占资助总额的84·51%,始终是资助经费的最主要来源。各级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资金投入54·33亿元,占资助总额的13·25%,社会资金投入9·20亿元,占资助总额的2·24%。

“xx五”期间,另外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3·39亿元,获贷人数42·04万人次。省级层面连续多年开展xx福彩“爱心助学”活动,连续8年开展省教育基金会“圆梦助学”活动。“政府主导、学校参与、社会补充”的“三位一体”学生资助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聚焦特殊困难,提高资助精准水平

做好建档立卡、低保等特殊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是我省学生资助围绕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一是特殊群体精准施策。20xx年起,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学生免学杂费和普通高校建档立卡学生学费减免,并给予最高档次国家助学金。“xx五”期间,为29·99万人次建档立卡等特殊困难学生减免学费8·73亿元。

是部门联动精准识别。20xx年,xx在全国率先建立跨部门信息比对机制。20xx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通知,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完善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这对精准识别特殊困难学生起到很大作用,基本实现政策找人。三是资助政策精准落实。对于特殊困难学生,各地各校主动服务,将政策宣传到位、手续简化到位、资金发放到位。20xx年,特殊困难学生资助总金额16·27亿元,占全年资助总金额(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的22%。xx市坚持“三覆盖、五个清”,对397万名建档立卡家庭100%精准资助。四是特殊时期积极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资助战线主动担当作为,用“停课不停助”助力“停课不停学”,发放临时困难补助4700余万元,补助约7万人。

另外,也开展了网络学习流量、设备等方面帮扶。

(四)创新工作方式,增强资助服务能力

“xx五”期间我省在创新资助服务上下了不少功夫。一是政策宣传更主动。宣传关口主动移向前,重点把握“招生时、报到时、毕业时”三个关键时点,开展常态化的政策宣传。xx师范大学开展优秀学子母校行、乡村行活动,宣传资助政策,两年参加学生超过4500人次。xx区、xx县等地专门举办学生资助新闻发布会。二是认定流程更简化。20xx年,在全国率先印发《xx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取消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盖章,要求学校改进公示方式。xx医科大学全面运用“智慧资助小程序”,实现资助工作便捷化、精细化管理。三是资助申请更便捷。研制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开发“xx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学生通过手机端即可提交申请,实现学生从“少跑腿”到“不跑腿”和全省认定标准相对统一。20xx年秋季学期推广应用,共有4L82万名学生在线填写申请,90所高校和xx、xx、xx等3个地区的困难学生总体使用比例超过90%。从效果看,实现了我省学生资助信息化申请方式的创新。

(五)突出育人导向,拓展资助工作内涵

坚持资助与育人有效融合,不断拓展资助新内涵。一是充分发挥奖励政策的激励作用。“xx五”期间共有65·25万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奖励性资助,奖励总金额45·11亿元。数据显示,困难生群体获国奖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育人成效初显。二是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连续开展国奖优秀获奖学生、励志成才之星、最美资助人等事迹材料遴选,选树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人,选树杰出工作榜样感染人。三是充分发挥多彩活动的培育作用。开展“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主题活动,搭建困难学生个人风采展示舞台。为70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各地各高校也积极创新举措,如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台《受助大学生义务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引导学生感恩奉献;xx大学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示范项目”;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出“志智双扶”计划,量身打造资助帮扶体系。

(六)强化考核监管,提高资助管理效能

“xx五”期间,我省坚持多管齐下,着力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效能。一是纳入考核内容。将学生资助列入省政府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评内容,列入xx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列入xx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内容,切实推动资助责任落实。二是常态化过程监管。开展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自查自纠与信息核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项检查,对55所省属高校开展学生资助专项审计调查。三是全面实施绩效评价。每年开展学生资助绩效评价,20xx年起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现场核查,着力构建全省学生资助绩效管理体系。“xx五”期间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下达奖补经费L11亿元。xx市开展学生资助“三个一”行动,即一次专项检查、一次绩效评价和一次回访调查,规范资助行为。xx科技学院开发校内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系统,实现覆盖所有二级学院的线上量化指标考核。

“xx五”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今天与会的各位以及全省上下所有资助工作人员的倾心倾力和默默奉献。在此,我谨代表省教育厅党组,对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在完成既定任务、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反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我们有没有真的把学生资助看作本地教育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仅满足于把钱发放到位?是我们有没有真的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换位思考去关注、研究、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需要,还是仅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开展资助?三是我们有没有尽最大努力为一线资助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热情,还是仅自上而下提要求、下任务、喊口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思考和研究

二、“xx五”学生资助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xx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x个五年规划和二Oxx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x个五年规划和二Oxx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共享”“构建资助育人新机制”。这些为我们谋划“xx五”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学生资助面临的新形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构建学生资助新发展格局。

(一)从“四个维度”把握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看,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xx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更是达到12·5万元,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胜利完成。xx“xx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特征之一,就是民生发展进入加快品质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学生资助作为教育领域扶困助弱的主要措施,更是民生中的民生,资助的广度要与低收入群体占比基本适应,资助的力度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资助的深度要与xx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基本适应。

二是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看,国家和省“xx五”规划都提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其中“促进教育公平”是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资助作为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息息相关。通过学生资助,可以解决辍学、失学问题,进而提高和巩固入学率;通过学生资助,可以增强职业教育和乡村学校的吸引力,进而优化教育结构;通过学生资助,可以引导学生投身基层和国防事业,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国防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通过学生资助,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让他们安心学习,进而延长xx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是从人民群众需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低收入家庭对教育的期待,从子女“有学上”“上得起”,转变为通过教育让子女改变命运,让家庭“拔穷根”。困难学生对于资助的需求,从满足基本经济需求,转变为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注重资助过程的温暖、贴心。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冷冰冰的,要体现教育的温度,把满足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资助育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长成才。

四是从资助工作自身看,xx学生资助整体上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然存在。不平衡表现在:xx、xx、xx地区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资助力度不平衡;各学段之间政策完善程度不平衡,学前、义教的资助标准近10年未调整,中职全日制第三年没有助学金,基础教育奖励型资助政策偏少;政府、学校和社会资助的结构不平衡,“xx五”全省社会资助占总额的比例不到3%,且比“xx五”有所降低。不充分表现在:资助机构和队伍建设不充分,全省约三分之一的市县没有配备专职资助人员;资助与育人结合不充分,一些市县教育局和高校对资助的认识,仍停留在“给困难学生发钱”上。资助工作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二)从“四个转变”找准工作新定位

一是从聚焦绝对贫困向服务相对困难转变。脱贫攻坚收官之后,我国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的治理。学生资助对象,也由绝对困难为主、困难程度分明,转向相对困难居多、困难特征虚化。当“低收入”没有了绝对参照系,个别地方存在“宁愿少资助,不能资助错”的思想。这一问题已经直接反映到各学段资助比例逐年下降这一客观现实上。苏南有的地区20xx年资助比例,学前不到1%,义务教育不到2%。经济发达地区就没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相对困难永远存在,关键看我们资助工作的定位,有没有从绝对贫困,转向服务相对困难。对于已脱贫的建档立卡、低保等特殊困难学生,要继续做到“一对一”精准资助;对于其他的相对困难学生,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

二是从传统方式向“智慧资助”转变。学生资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临政府、学校、社会多个方面,涉及教育、扶贫、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资助工作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参与者。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填填表、看看情况、发发钱”的管理方式,多从学生个体出发,实现多方协作、精准高效、拓展内涵,着力构建“智慧资助”新模式。“智慧”不仅是资助系统、申请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全面应用,而是要用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式,让流程更简单、识别更精准、帮扶更多样,推动资助过程由“显性”向“隐性”作 文 吧转变,资助内容由“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

三是从“政府独唱”向“社会大合唱”转变。20xx年全省学生资助总经费中,财政投入占比近84%,主渠道还是各级政府,校内、社会资助的占比明显偏低。从20xx年秋季数据看,学前近70%的地区没有一笔社会资助;xx有两个县区整个基础教育没有一笔校内和社会资助;有34所高校的社会资助金额为0,5所高校的校内资助金额为0。可见,“政府独唱”还很明显。财政是主渠道,但不能是唯一渠道,资助机构的职责定位也不能只是落实政府资助项目。通过调研了解到,现在社会上捐资助学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架设桥梁,凝聚多方力量,筹措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助学,参与的形式不局限于捐钱捐物,也包括服务,只要是对困难学生有帮助的都要争取,从而形成多方合力、力量均匀的“社会大合唱”局面。

四是从资助育人“点”上突破到“面”上整体推进转变。“xx五”期间的资助育人大多是项目式、活动式的,“点”上突破明显,措施的制度性、系统性有待加强。20xx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今年xx月,省政府印发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xx五”规划,提出“构建资助育人新机制”。资助育人“面”上整体推进,已成为“xx五”学生资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坚持立德树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框架下整体谋划,形成全员参与、部门协同的资助育人合力;要结合困难学生的需求特点,结合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系统设计,切实提高资助育人的针对性;要建立制度、组织、经费、评价等多方面的管理保障,让资助育人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绩可评,真正打造“资助一个、培养一个、成才一个”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三、以奋进姿态推动20xx年学生资助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0xx年是实施“xx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党成立xxx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xxx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中提出,“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上周一召开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议,就做好20xx年和“xx五”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全省资助战线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会议精神,统筹谋划、改革创新,用资助守好困难学子起跑线,筑牢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底线,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

让困难学生在校生活无忧、安心读书,是学生资助的“初心”全面、精准落实好各项资助政策,就是践行学生资助的初心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高度重视资助工作。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些地方和学校领导片面认为学生资助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出现了弱化苗头,具体反映在投入力度减弱、资助比例下降、人员配备不足等方面。省委第十轮巡视发现,个别高校不舍得给学生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却经常给校领导和教师员工发福利,对困难学生缺乏关心关爱,虽是个别现象,也要引起高度重视。今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我们既要巩固脱贫成果,又要推动共同富裕。各地、各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到“四个纳入”,将学生资助纳入“xx五”事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纳入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整体设计,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整体推进,纳入相关考核评价指标强化责任。

二是保持政策稳定延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均提出脱贫后设立5年过渡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学生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坚持不松思想、不减力度,确保资助政策总体稳定和延续,确保面向困难学生的托底保障措施不断线,夯实教育脱贫基础。

三是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各地、各高校要依据新出台的《xx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尽快修订完善各项资助管理制度,结合实际细化操作流程,促进资助管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要借助制度修订的机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学校收费标准和困难学生需求等,建立健全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

四是切实保障资金到位。去年,我省有个别地区秋季助学金到学期结束仍未发放,经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今年xx月才发放到位。助学金是用来解决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困难的,一定要在困难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将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助学金不及时发放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及时足额安排好应承担的资助资金,原则上各类助学金春季应在5月底前,秋季应在xx月底前发放到位。

(二)强化系统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的相对困难学生认定长效机制

解决相对困难是一项长期任务,如何将相对困难学生精准、科学地识别出来,是摆在资助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一是坚持“一盘棋”思维。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落实好困难生认定的主体责任,强化系统思维,协同各方力量,“一盘棋”整体推进。去年,省教育厅会同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印发文件,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夯实协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类救助政策衔接和信息共享。今年xx月,省教育厅和民政厅正式签订了数据共享查询协议,将逐步推动相关信息的在线查询,为基层精准认定提供参考。

二是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要充分应用信息比对、大数据分析等,精准识别相对困难学生,让资助工作更智能。线下要注重民主评议和家访。民主评议是困难生认定的必备环节,家访是深入了解困难学生及家庭,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重要途径。我省不少地方和高校已经采取了很好的做法,比如兴化市开展受助学生家庭大走访活动,三年累计走访困难家庭L78万户。各地各校要加大走访力度,通过实地、电话或视频等多种方式,逐步做到困难学生家庭走访全覆盖。

三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精准资助相对困难学生,需要长期努力,需要建立起从识别、资助,到跟踪服务的全过程长效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全省上下涌现出很多好做法,省级层面有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很多高校和市县也有大数据分析识别困难生的成功经验。下一步要将这些经验、做法固化下来,形成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进而构建起相对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长效机制。希望各地、各高校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在全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进程中,贡献教育领域的经验。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资助服务水平

困难学生和家长对资助的感受,是评价我们工作好坏最重要的标准。资助工作既要注重结果公平,也要注重过程暖心。

一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应助尽助的必备前提是知晓政策。各地、各高校要牢牢把握资助宣传的“三时三面两线”,三时”指招生时、报到时、毕业时三个关键时点,“三面”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两线”指线上、线下两条主线,开展更加简单、通俗、贴近实际的宣传,让广大师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今年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特别要求,每所学校在每间教室的醒目位置,长期张贴资助政策宣传内容。

二是不断改进公示方式。目前社会上对“困难生公示”存在争议,去年省人大对社会救助专题询问时建议,“全面停止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校内公示”,社会上也有类似呼声。就目前情况看,全面取消公示不易实现。但是优化公示方式大有可为,不少高校采取了“特别通道”“绿色通道”等免于公示的做法,核心就是更加注重保护学生隐私。省里将不断完善申请平台,加强信用管理,为今后淡化乃至取消公示奠定基础。各地各校也要积极探索保护隐私、改进公示的方式方法。

三是积极拓展资助形式。要聚合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服务,今年省里将继续开展省教育基金会“圆梦助学”和xx福彩“爱心助学”活动,同时酝酿启动xx邮政“伴随种子计划”和xx银行“筑梦书香”两个项目。各地各校要积极行动,一方面拓宽来源渠道,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动员校内力量、争取社会资源等方式,实现政府、学校和社会协同发力;另一方面丰富资助项目,紧盯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强化问题导向,为他们提供更实惠、个性化的物质保障与能力素养帮扶。

(四)创新资助育人模式,不断激发困难学生内生动力

今年两会期间,xxx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政协委员时提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学生资助要把育人理念贯穿始终,不断激发受助学生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组织力”。“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构建资助育人新机制”这些要求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要落到组织、落到行动、落到经费,融入学生资助的方方面面。资助育人不仅是资助部门的事,各地各校,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段,要进一步强化资助育人组织保障,明确参与主体,整体部署,形成资助育人整体

二是开创“突破口”。资助育人没有固定模式,要加强研究、探索。通过调研座谈、数据追踪等,深入了解困难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一方面巩固现有举措,打造示范品牌。如省里开展的“苏乡永助”主题活动,各地各校开展的资助宣传大使、志愿服务、资助政策进社区等活动。另一方面创新育人载体,由“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提供心理咨询、研学交流、评先评优、实践锻炼、就业帮扶等发展型资助。

三是找准“结合点”。要找准时间结合点,针对特定时间节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寒暑假期间等,围绕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要找准对象结合点,针对不同受助群体,如对贷款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就业能力培训等。要找准评价结合点,建立困难学生成长信息数据库,加强跟踪管理,定期采集分析,并及时纳入学校思政教育相关评价内容。

(五)聚焦科学管理,推动xx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

学生资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偏差,需要从严管理、提高效益。

一是高质量应用资助系统。系统数据是完善资助政策、测算资助资金、规范资助管理的重要依据。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是系统应用的主责单位,要按照“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压实责任,规范数据应用,严格做到“3个100%”和“3个零误差”。要继续用好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和学生资助申请平台,省里去年建立了数据通报制度,有条件的应建立本地本校数据通报制度。

二是扎实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各地各校要早部署、早准备。要落实好去年出台的调整利率、延长期限等新政策。要做好贷前宣传和预申请工作。宣传到位了,贷款的量才能上得来;预申请可以让我们对贷款总量提前有个预判,也可以减少首贷学生受理时长。要做好贷中准备和服务工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错峰调节,办理学生多的地区,要适当下沉办理窗口。要加强贷后管理。助学贷款违约会记入学生个人征信报告,各地、各高校要紧密配合,帮学生把好这个人生的诚信关,不能留下污点。

三是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去年,省里开展了资助管理队伍

现状调研,发现不同程度存在机构不明、数量不足、年龄老化、人员流动频繁、业务不精的情况。全省市县教育部门,约1/3没有配备专职资助人员;高校近30%只配备了1名专职资助人员。因人手不足,仅能完成交办任务,跟不上新时期资助工作发展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健全资助机构,选优配强专职人员,选拔有爱心、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同志从事资助工作,原则上每个市县至少有1名、每所高校至少有2名专职人员,并积极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学习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创造条件,帮助这支队伍健康成长。

四是强化资助绩效管理。各级财政每年都将资助资金作为必保事项,优先列入预算。各地各校要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加强资助资金监管,加大核查力度,严禁闲置沉淀、克扣挪用、虚报冒领等现象发生,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今年省里将继续开展学生资助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力量。各地、各高校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梳理经验和不足,促进资助工作提质增效。

新时代赋予学生资助工作新的使命,全省资助战线要以xxxxxx思想为指引,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以高质量学生资助,助力xx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58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