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发改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2024年发改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市正处于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地处内陆地区,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比较优势等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必须立足市情,找准关键,把握重点,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探索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特色路径。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聚焦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交叉创新等不断突破,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创新“从0到1,再从1到100”全过程,加快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一是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从改革科研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健全科研评价机制、突出科研的整体协调性上持续发力,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机制,强化创新生态的评估和考核,强化“从0到1”的原创导向,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前沿引领技术供给。二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全链条全周期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构建市场驱动、需求牵引、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通过开展专业化协作、联合攻关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的有效通道,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三是健全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机制。着眼破解创新主体需求与创新资源配置不对称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全市“7+28+N”产业链群,分层分类为创新主体精准把脉、精确开方、精细搭台,形成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二、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完善机制和政策。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其形成过程就是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奔涌勃发,进而推动整个产业体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未来产业是重大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一是加强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瞄准智能、低碳、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培育链条。二是加强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出有力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整合优势资源突破未来产业核心技术,增强自主产品供给能力。三是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未来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进入了一种“无人区”,是新领域新赛道,需要新的制度供给和政策保障。要鼓励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性监管体系,支持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大胆探索试错,鼓励开展未来产业相关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一是加强规划与合理布局,在《**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体系和布局,做优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4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等5大高成长产业。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链长管理制,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建设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主体。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按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力度,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企业等。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规模大、占比高,改造升级潜力巨大。一是强化国家标准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国家不断提升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和安全标准下,自觉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促进技术改造、消费提质和循环畅通。二是健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机制。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健全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有效机制。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搞好分类指导,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三是健全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机制。着眼“双碳”目标,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立足全链条绿色化,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
三、聚焦强化新型要素,供给优化配置机制。统筹推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领域改革,持续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制度和规则,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着重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完善风险投资和耐心资本投入机制,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当前风险投资规模相对有限,且主要聚焦于已经成熟的科技企业,对于初创和早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不足,科创型中小企业急需耐心资本加以扶持。要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健全风险投资市场准入、基金管理、退出渠道等全流程制度体系。大力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二是完善人才体制机制,提高创新人才支撑力。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要围绕人才的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完善人才体制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充分发挥用人主体自主权,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加大对创新人才激励力度,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三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潜在价值大、发展变化快。数据要素市场产权制度缺位、定价机制不完善是阻碍数据要素流动的重要因素。要加快构建产权明晰的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完善数据交易制度。要强化数据要素市场风险监管,完善数据安全审查制度,保障数据流通安全可控。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和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更多数据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
四、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经济新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一是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鼓励跨国公司在豫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与**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二是推动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打造更为完备的开放平台体系。高标准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平台示范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加快构筑高水平开放合作战略高地。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