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第一篇】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同志提出的学原著要“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促使学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二、学习安排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编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三、有关要求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第三篇】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毛**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编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作为一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在实践中应该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都是我们巨大的思想财富,它的魅力也必将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在我们当前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只要这个社会还有现实的人的存在,就必定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因此可以说马克思经典著作,在人类社会的中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在新时期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