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21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整理

好学生发表时间 3248556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编(21篇)

 

目录

1.激发“三力”跑赢全面深化改革“拉力赛”

2.循迹xx悟深意风正扬帆正当时

3.从“xx之行”解锁蓄能远行的“奋斗伟力”

4.全面深化改革贵在“守正”重在“创新”

5.坚持守正创新当好全面深化改革“弄潮儿”

6.“稳舵荡桨扬帆”让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

7.助燃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热潮” 14

8.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立魂”“立德”“立功”

9.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刀刃向内 18

10.做改革开放的“引领者”“践行者”“攻坚者”

11.以“无我”“有我”“舍我”续写改革新篇

12.“点上发力”激活中国式现代化“一池春水”

13.全面深化改革要“勇”立潮头更要“永”立潮头

14.坚持问题导向书写“深化改革”续篇

15.奏“深改强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宏图伟业”

16.以“三个立足”交出深化改革开放“三份答卷”

17.全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勇”“闯”“干”

18.“敢拼、善抢、唯实”答好深化改革“考题”

19.“新”潮澎湃掀起全面深化改革“春江大潮”

20.于“改革发展”中前进、前进、前进进

21.坚持自信自立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激发“三力”跑赢全面深化改革“拉力赛”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握紧党的领导“方向盘”,深踩人民至上“加速器”,优化真抓实干“路线图”,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澎湃伟力、时代推力和不竭动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壮丽新篇章。

握紧党的领导“方向盘”,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澎湃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握紧党的领导这个“方向盘”,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这艘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信仰,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世界眼光,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深踩人民至上“加速器”,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推力”。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伟大的党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当前,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论是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等民生小事,还是平安中国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等民生要事,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真抓实干“路线图”,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挑战时,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理最复杂的线头,坚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不怕困难,久久为功。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瞄准关键、找准穴位,多动脑筋、狠下功夫,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一往无前、风雨无阻的干劲,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循迹xx悟深意风正扬帆正当时

五月初夏,二十大地,生机勃发,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这是总书记第五次到xx考察,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一次重要调研。他先后探访深水良港、走上海岸绿道,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足迹里和话语中显现出“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深情,更蕴藏着“风正好扬帆”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xx之行”之意,向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接续奋斗,朝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不断迈进,风正扬帆、征途如虹。

循“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的发展足迹,从“向海图强”中悟“高质量发展”之意,扬帆奋斗正当时。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要想富,先建港。一代代中国人用实干奋斗写成了大国港口建设的传奇,打造港口“朋友圈”,联动世界,书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我们都是奋斗者,从过去奋斗到今天,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要实现它,还得靠我们继续实干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话语激励人心,催人奋进。奋斗之力,无惧山海。广大党员干部生逢盛世,使命在肩,要以“干”为先,保持高昂的拼劲、闯劲、干劲,做一棵经得起风雨的劲松,慎终如始,持久发力,在敢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决心与勇气中,在推进改革攻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等具体工作中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乘风破浪,吹响奋斗的号角,续写“春天的故事”。

循“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的绿色足迹,从“绿道葱茏”中悟“生态优先”之意,营造绿色正当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勒的宏伟蓝图中,“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单列一章,其中指明要“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如何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用绿色绘就更美好的生活图景?日照的阳光海岸绿道给出了“模范答案”,值得学习。不动一棵黑松,不动一块礁石,不动一片沙滩,大力推进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助推文旅发展,用生态温暖人心,以绿色提升品质,让绿道成为城市肌理中不断生长的绿色空间、繁忙生活中随意栖息的诗意田园,成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真实缩影。将抓好高水平保护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把每一抹绿色、每一抹生动都写入城市发展图册中,在城市绿化、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治理中生态为先、绿色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福道”滋养人民群众的惬意时光。

循“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足迹,从“xx粮仓”中悟惠及“三农”之意,躬耕为民正当时。“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连绵青山沃野千里,“万千乡愁”挥之不去。这次赴xx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xx粮仓”。实实在在的话语,真真切切体现着对“三农”的关怀,为“三农”发展指明方向。走稳农业强国之路,绘就“农业强”“农民富”“粮食丰”幸福景,编织“三农”新梦,为人民留住记忆里的乡愁正当时。作为基层干部,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助力现行的各项政策完成“务虚”到“写实”之变,加强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学习,践行强农兴农使命,通过调查研究激活“创新思维”,用智慧与绿色不断延伸农特产品产业链。穿梭于村头巷口、躬耕于田野之间,真抓实干巧施“大国粮策”,写好“仓廪实、粮农富、饭碗固”的民生答卷。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这次考察访xx而意在神州,观现在而着眼未来。在高质量发展中用实干奋斗、生态保护、着眼“三农”站稳人民立场,这正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是用奋进写就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步履匆匆,思虑深深,发展之路,前途漫漫,但风正好扬帆,中国已经启航,并从未懈怠,定将一往无前。

从“xx之行”解锁蓄能远行的“奋斗伟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这是总书记第五次到xx考察,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一次重要调研。他先后探访深水良港、走上海岸绿道,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从“xx之行”解锁蓄能远行的“奋斗伟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实干担当、奋发向上的事业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荣光。

解锁“百舸争流、破浪远征”的“奋斗伟力”。行之向远,党员干部要以“百舸争流”之势冲破“重重浪”,以“千帆竞发”之力行稳“远征路”,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者。实践证明,好高骛远者不愿沉下腿调研、弯下腰观察、下足劲干事,心中所勾画的“蓝图”自然遥不可及、难以实现,而脚踏实地者能行“万里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考验,都能勇于面对、主动攻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不断跨越,擦亮了奋斗的底色。万里征途,是一个接续出发、不断前行的过程。党员干部要保持锐意进取的姿态,在实践中磨砺自我,在行动中融入情怀,朝着目标砥砺奋进。实现目标从来不是轻松的事,不可能“敲锣打鼓”就梦想成真。党员干部要直面各种挑战和严峻考验,拿出“看家本领”,在斗争中破浪而行,在斗争中赢得胜利。

解锁“善于识变、迎难而上”的“奋斗伟力”。机遇和挑战总是共存的,及时把握机遇和主动应对挑战同等重要。党员干部要有观察“势”、善识“变”的慧眼,也要有敢冲锋、不怕难的气魄,在前进之路上披坚执锐、攻坚克难,既有豪情满怀的热忱,也有能打会赢的本领,在“千磨万击”中熔炼出“善干”的品质。面对赶考路上的机遇,如果徘徊就会错失,如果“望而却步”就不可能“走在前列”,必须保持定力和决心,必须有“敢于亮剑”的精神,挑得起“最重的担子”,迈得开“最实的步伐”,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都能保持勇毅之心,争做干事创业的“先锋兵”,为伟大事业努力奋斗,在“奋楫而行”中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不断“突破”中跨越“新高度”。

解锁“风帆劲满、挺膺担当”的“奋斗伟力”。美好的过去由实干创造,壮美的事业由实干托举,要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进取精神,在开拓进取中争创事业发展的新辉煌。风帆劲满向前行,征途漫漫无惧远。党员干部要团结起一切力量,让“星光簇簇”汇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炬”,烛照赶考之路,以同心同向同行向梦出发,在实践中诠释奋斗的内涵,在不懈追求中诠释人生的价值,在“爬坡过坎”中练就过硬的本领,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实现好,把人民群众的所忧所虑解决好,强化“挺膺担当”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全力以赴解决,把基层的“堵点”疏通,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环境整治的第一线发光发热,以肯干、苦干和实干的姿态矢志拼搏,把求真务实的劲头转化为事业向前行的“推力”。

全面深化改革贵在“守正”重在“创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守正创新,何谓守正、何为创新?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守正”为“创新”提供定力,“创新”为“守正”增添活力。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思想真谛,领悟为何守正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创造、新突破,从根本上确保守正不变质、创新不跑偏,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

守真理之正,创思想之新。在新时代,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有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才能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守正创新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其丢下。在这个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注重砥砺心志,为信仰而奋不顾身去拼搏,以坚毅如铁的信仰信念诠释“不忘初心,守正如兰”的品格。

守发展之正,创谋事之新。守正创新的程度有多深,干事创业的动力就有多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守正创新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它的根本意义就是善于破旧立新、鼎新革故,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无处不在,面对时代重任、人民期盼,唯有坚持守正创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才能进一步解开束缚、拓宽视野、放开手脚、跑出速度。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不断开辟新空间、创造新举措、研究新办法,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谋出高质量发展新举措、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守学习之正,创能力之新。守正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方法论,更是一种行动指南,对于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守正创新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运用、善于总结,从而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新本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所在,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把握真谛要义、掌握精神实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以致用。要在“深学细悟”和“真信笃行”中不断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引领党员干部标准之变、能力之变,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实现好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

坚持守正创新当好全面深化改革“弄潮儿”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即坚守真理、坚守正道,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创新即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思想真谛,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以“坚守正道、坚持真理”的决心,把稳全面深化改革“方向舵”。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深刻揭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顺利前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万山磅礴看主峰”的政治自觉,坚定正确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凝聚起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以“开拓创新、锐意变革”的信心,攻克全面深化改革“娄山关”。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保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高擎“创新之旗”,在工作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要有准确识变的慧眼,善于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次“是什么”、多思几个“怎么做”,寻求有效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要有科学应变的能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主动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确保关键时候冲得上、顶得住、拿得下。要有主动求变的行动,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把脉问诊”,既要梳理总结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找准找实阻碍发展的“症结”,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以“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的恒心,勇当全面深化改革“弄潮儿”。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只有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才能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守正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脚踏实地又大胆探索,深刻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勇于冲破思想束缚、摆脱路径依赖,主动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要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守正创新,加强改革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谋划,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以“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劲头直面问题和困难,以“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气概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锤炼实干担当的“铁肩膀”,努力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改革发展的“急先锋”。

“稳舵荡桨扬帆”让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

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把稳前行之舵、荡开为民之桨、扬起奋进之帆,以劈波斩浪的勇气和力量,让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巍巍巨轮”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把稳前行之“舵”,锚定富强民主伟大目标,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前进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要居安思危。发展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能够推动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事业的成败。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铸牢忠诚,胸怀“国之大者”,在自己工作的“主战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唱响“为党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的时代最强音。

荡开为民之“桨”,共期繁荣昌盛美好未来,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融贯东西先进经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需要、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是“民本”思想的当代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为“中国之治”写下了生动注脚。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事事以人民为先、处处为人民着想,主动深入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题、堵点和重要民生领域,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中做到深入了解察实情、开动脑子出实招、脚踏实地干实事、攻坚克难创实绩,将“民生堵点”变成“民生亮点”,把人民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争做履行职责、为民服务的领头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扬起奋进之“帆”,勇破艰难险阻重重巨浪,破浪前行、敢为人先。前进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奋进拼搏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开新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与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要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当成是对自身的考验,统筹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完成工作任务”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做实做好做细“分内事”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要勇于到“风浪”里去闯、到“急流”中去拼,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凝起势、聚起能,都能保持主动争先、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闯出新局面、打开新天地。

助燃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热潮”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此次盛会,不仅是对国家发展蓝图的“精准描摹”,更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再次吹响”,在“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广大党员干部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热辣滚烫”之姿,助燃深改热潮、现代化浪潮、科技“新”潮!

坚持走“全面深化改革”这条路子,在“沧海桑田、翻天覆地”中助燃“时代热潮”。此次会议召开期间,国际上传来这样的声音:“中国好,世界好,我们才会好。”可见,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让中国在世界上的脚跟站稳了、口碑立住了、自信强盛了。回望“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以雷霆万钧之势,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繁荣兴盛……无数变革的奇迹在这片热土上竞相绽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国家进步的脉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美好期许。“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战略抉择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深刻变革,更是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从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从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到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改革开放,这一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壮丽的社会变革,如春风拂过大地,唤醒了沉睡的生机,它不仅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我们在面对诸多挑战时,能够迎难而上、把握机遇的“金钥匙”和“杀手锏”。

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这条路子,在“勇担重任、勇往直前”中助燃“时代热潮”。这次会议上,一串数据彰显了信心的鼓舞、人心的凝聚: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实现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超欧盟国家平均水平;2023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6%;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2%……这不仅是经济繁荣的直接体现,更是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的温暖注脚,让每一个奋斗者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我们坐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如同掌舵者拥有精准的航海图,引领航船穿越风雨,稳健前行;我们有超大规模市场的浩瀚需求,孕育着无限商机与活力;我们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构建起上下贯通的供给链,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与企业家的汇聚、人才活力的竞相奔涌,则是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财富。面对时代的风浪,我们非但不惧,反而更加坚定,这份信心,源自深厚的底蕴与实力,源自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追求。

坚持走“新质生产力”这条路子,在“千帆竞渡、万象更新”中助燃“时代热潮”。回望历届三中全会的辉煌历程,每一次都精准把脉时代脉搏,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症结,绘制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此届盛会,亦将不负众望,聚焦时代命题,以创新为翼,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无限潜能,引领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深知,释放创新活力,需点燃创意的火花,让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照亮前行的道路。而在对外贸易的广阔舞台上,改革是推动创新的催化剂,助力我们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展现中国智慧与力量。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的征途上,我们誓要打破一切“隐形门”,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涌流;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征途中,我们决心拆除所有“篱笆墙”,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潜能。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前路如何坎坷,中国都将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立魂”“立德”“立功”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继往开来、砥砺奋进,以“立魂于先、立德于身,立功于民”的坚定执着,接棒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篇章。

立魂于先,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坚守,奋力书写向党而行的“信仰篇章”。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确定性。改革开放40余载的成功经验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个艰险挑战、沉着应对国内外各种形势变化,根本就在于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坚守终身的政治信仰。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立魂”之本,作为回答时代之问、破解改革难题的重要抓手。要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主动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改革工作的切入点、与百姓思想的交汇点、与振兴发展的契合点,深入开展精准化、项目化理论研究,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全面深化改革之“的”,在深学细研中增强信仰之力,把稳改革之舵。

立徳于身,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自省自律,奋力书写明纪于心的“廉洁篇章”。良好的作风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既不能有“小富即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想法,更不能被“糖衣炮弹”腐蚀、被“利益集团”围猎。我们常讲,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塑造的。这个特殊,重点就体现在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勇于刀刃向内、善于自我剖析,时刻坚守共产党员的操守和底线。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立德于身”,时刻牢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时刻铭记作风建设永无“休止符”。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收看廉政教育警示片、学习红色家风、对标先进典型等手段,不断增强自身“见贤思齐”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不让胸前的党员徽章“蒙尘”。

立功于民,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自觉,奋力书写无愧人民的“担当篇章”。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检验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我们党践行服务宗旨的现实要求。新征程上,广大年轻党员要坚持“立功于民”,主动继承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红色基因,把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工作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把服务视角向人民群众聚焦,做到干在“最难处”、谋在“最要处”、行在“最实处”。要争当为党代言、为民服务的表率,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摆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扛在肩上,认真落实好国家惠民助民各项政策,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虚招,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感受得到冷暖、摸得到实惠,在接续奋斗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担当篇章。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刀刃向内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全面深化改革是党领导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深水区甚至无人区越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正气为刀,切除腐败堕落的病灶。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为官从政的基石。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呈现出区域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大案要案频发,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层出不穷,一些党员干部在高压态势下仍不收敛不收手。必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防止政商勾连、资本向政治领域渗透等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治力度,坚决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条。要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有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才能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为刀,切除形式主义的病灶。形式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现实中,有的地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有的部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穿新鞋走老路;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空喊口号,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热衷于作秀造势……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阻碍了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必须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意识,深入一线察实情、解难题,雷厉风行、紧抓快干,以钉钉子精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注重发挥实效,不简单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做表面文章,不照搬照抄当“留声机”,避免“大水漫灌”。要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实行计划管理,注重工作实绩,让实干创业蔚然成风。

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情怀为刀,切除官僚主义的病灶。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对群众诉求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态度恶劣;有的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当作大事来办。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廉洁正气、实干精神和为民情怀为利刃,切除腐败堕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病灶,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做改革开放的“引领者”“践行者”“攻坚者”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科学谋划和总体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忠诚之姿、实干之姿和担当之姿,做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引领者”“践行者”和“攻坚者”。

不忘“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来时路,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之姿“扬帆起航”,做改革开放的“引领者”。“一百年雄关漫道,九万里风鹏正举。”回望来路,步步是艰辛,步步亦是突破。40多年来,从珠江入海口到渤海之滨,从东南沿海到内陆腹地,改革开放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40多年间,无数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从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到城市发展的最前沿,从经济特区的初创期到自贸港的建设潮,前辈们以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忠诚血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史、伟大创造史、伟大革命史,在真学真懂真用中与时俱进,把改革开放向更高起点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踏实“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脚下路,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姿“挥斥方遒”,做改革开放的“践行者”。“雄关漫道真如铁,关山初度路尤长。”征途已至新起点,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开放的大门仍需越开越大。广大党员干部要胆子大、要步子稳。一方面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最前沿、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学会“自讨苦吃”,吃不被理解的苦,吃跌倒重来的苦,吃磨砺身心千滋百味的苦,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做到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另一方面要不犯颠覆性错误,方向要准,行驶要稳,在“俯下身子务实干”“甩开膀子全力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中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想所盼,全力以赴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在实打实、硬碰硬中推动各项改革任务“掷地有声”。

坚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未来路,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担当之姿“勇立潮头”,做改革开放的“攻坚者”。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新的历史关头,发展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向内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改革开放容不得我们喘喘气、歇歇脚,必须得继续出征、接续奋斗,持续攻克改革路上一个个难题。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依,广大党员干部当瞭望“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明天,呼唤敢闯敢试的改革魄力和胆识,秉持“不破楼兰终不还”决心,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去审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开辟新空间、创造新举措、研究新办法,不断淬炼攻坚克难的进取意志,从而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越沟迈壑,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以“无我”“有我”“舍我”续写改革新篇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适逢“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无我”信念、树牢“有我”担当、涵养“舍我”情怀,续写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新篇。

永葆“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无我”信念,一心向党、矢志不渝,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不动摇”。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取得成功。”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坚强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青春”。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行动上,坚决向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看齐,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步伐,做坚定不移的“改革者”;要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探索中找理念、找思路、找对策,切实把其中蕴含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树牢“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有我”担当,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始终躬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停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改革开放以来,小岗“包干到户”、深圳“先行探路”、浦东“开发开放”、雄安“未来之城”……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从不曾停下“赶考”步伐。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躬身之姿,主动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国家建设最前沿“摸爬滚打”,着力破除制约构建、发展环境、民生领域的“卡脖子”“老大难”问题,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要在“守正创新”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闯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在大胆探索和实践中,持续丰富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开创改革开放新境界。

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舍我”情怀,心系百姓、情系民生,始终推动改革开放惠及民生“不打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改革开放步步推进、创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始终没有改变和动摇过。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准确把好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脉搏”,紧紧围绕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推进改革,让改革真正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愿望、解决群众疾苦;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不断从人民群众大智慧中凝聚起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点上发力”激活中国式现代化“一池春水”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点上发力”激活中国式现代化“一池春水”。

聚焦问题导向“矛盾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竞相奔涌。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是要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扭住关键、精准发力,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伟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对症下药、精准发力,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切实做到以“小切口”实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作为”,确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突破。

聚焦整体谋划“着力点”,统筹推进、协同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众力并则万钧举”中潮涌澎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只有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这篇“大文章”。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准确把握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充分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效应,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全面开花”之势,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质的飞跃。

聚焦制度建设“突破点”,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冰霜历尽心不移”中涌流不息。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只有坚定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更多制度红利,才能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志不改,道不变。”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增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政治勇气,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要“勇”立潮头更要“永”立潮头

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的大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须永葆“改革者”的攻坚劲头,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把改革推向前进。

“永”立潮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有待完成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才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火热实践中“永”立潮头。党员干部要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改革中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发现改革的问题、方向,把“问题清单”变为“改革清单”。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民之所需”“民之所盼”中深刻洞察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对重要情况、矛盾焦点、群众期盼要心中有数。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全心全意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切实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永”立潮头需要“勇”立潮头的精气神。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一代代“改革者”的勇往直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弄潮儿向涛头立”,以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弄潮”精神奋勇向前、迎接风浪。目前我国各项发展走在了一条新的赛道、一片新的蓝海,可供借鉴的成型经验少之又少,可依赖的条件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要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舒适区,积极探索突破,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挣脱墨守成规的牢笼,在谋划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步、在举措上高人一筹,做从无到有的领路人,狠狠“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事业。要多动动脑子、想想点子,把该改的、能改的大胆改好、改到位,以新思路、新机制、新形式推进改革更进一步,在立中破、稳中进的过程中实现“永”立潮头。

无论是“勇立潮头”还是“永立潮头”,最根本的是要“干在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重要论述也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能好高骛远、空喊口号。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征程,脚踏实地地干、驰而不息地拼、不遗余力地闯。要把干字落在实处,把手头的大事、当下的要事干好,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事创业的目标,全力以赴抓好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同时,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以发展客观实际为出发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脱离实际、不异想天开,始终立足当下,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开新局,为全面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打好坚实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书写“深化改革”续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问题导向贯穿改革的全过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如何高质高效解决问题、促进改革发展才是关键。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自觉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续篇。

在履职尽责中强化“找”的意识,书写“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党员干部要常怀“预见意识”,在不断打磨和锻炼自己的过程中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避免出现“讳疾忌医”的心理。一方面,要勇于“自我找茬”,精准查摆,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和要害处,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在反思中总结经验、促进成长,要时常在思想上“找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上“找茬”,将知识“空白点”补足;在工作上“找茬”,切实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从群众身边事、切身事上找问题,拿好“放大镜”看细看全群众的意见建议,过滤掉“假大空”的场面话,将群众的诉求收集起来汇总成册,建立民生“问题库”,确保查找问题全覆盖、不遗漏。

在追根溯源中找准“挖”的支点,书写“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抓住问题存在的根源就找到了事业发展的突破点,党员干部要永葆好奇心,经常性“敞开大门”“推开窗户”,倾听各方各界的意见,不能简单地以“应试思维”看待问题,要究其根本、察其所由,从问题本身出发挖掘本质,找准问题的病灶,提升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造成问题的原因千丝万缕,不能只顾着看“浮于表面”的顽疾,还要多沉下去将产生问题的“根脉”挖出来,不能搞“花拳绣腿”,要狠下心、下狠心,始终保持“冰火不容”的态度,紧盯问题的苗头之际,以实招、硬招直击“病原体”核心;要反复抓、抓反复,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将顽固性问题持之以恒抓到底,从灵魂深处解决问题,做到“连根拔起”。

在踔厉奋发中践行“破”的根本,书写“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冲劲。找出问题、挖出根源之后,就要想尽千方百计摸索出破解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谋发展、寻突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做到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把学习作为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善于破题的有解思维,瞄准问题的“源头活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善谋善抓,贯彻新的“破局”理念、拿出新的“破冰”状态、实施新的“破题”方法。“绝知此事要躬行。”服务群众的事业中布满荆棘,破解难题不能奢望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要加大检视整改的力度,端正攻坚克难的态度,奔着风险挑战、矛盾问题去,通过破解难题撬动工作,破开发展瓶颈,将“问题清单”转化成专心致志为民服务的“任务清单”。

奏“深改强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宏图伟业”

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以“奋进”的精神、“敢闯”的劲头、“实干”的作风,在新时代改革开放道路上掀起“滚滚春潮”,挥笔执墨续写好“春天的故事”,擘画中华民族的“崭新前景”,描绘改革开放的“复兴蓝图”,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

以“党旗所指”谱新篇的“伟力”,镌刻“万山磅礴看主峰”的忠诚信仰,描绘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不日新者必日退。当前,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关键在于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从小岗村“包产到户”,创造农村改革“新鲜经验”;到加入世贸组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再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成功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敢拼敢闯、善作善为,在“乘风破浪”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总结发展规律,在了然于心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方能行有所向、行稳致远。要把准时代脉搏,坚持立国、立党之本,勤做利民之事,主动跳出“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以守正创新的意识和常学常新的姿态,增强坚如磐石的改革定力、涵养革故鼎新的改革气魄,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劲动力。

以“百舸争流”看今朝的“动力”,感悟“沧海横流显砥柱”的时代强音,扬起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要想富,先建港。一代代中国人用实干奋斗写成了大国港口建设的传奇,打造“海洋经济圈”,联动世界,书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话语激励人心,催人奋进。奋斗之力,无惧山海。广大党员干部生逢盛世,使命在肩,要以“干”为先,保持高昂的拼劲、闯劲、干劲,做一棵经得起风雨的劲松,慎终如始,持久发力,在敢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决心与勇气中,在推进改革攻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等具体工作中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乘风破浪,吹响奋斗的号角,续写“春天的故事”。

以“挥斥方遒”干实事的“魄力”,把握“险夷不变应尝胆”的改革脉搏,争做勇攀高峰的“挺膺担当”。风帆劲满向前行,征途漫漫无惧远。党员干部要团结起一切力量,练就过硬的本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挺膺担当”的责任感,以肯干、苦干和实干的姿态矢志拼搏,把求真务实的劲头转化为事业向前行的“推力”,在实践中诠释奋斗的内涵。

以“三个立足”交出深化改革开放“三份答卷”

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立足关键时期,我们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立足过去复盘总结,立足机遇加快发展,立足思想为民改革,用行动交出一张一张合格的改革开放新答卷。

立足“过去”看“未来”,“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矢志不渝交出“信仰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的“确定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开放工作全过程,心怀“国之大者”,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转身即抓落实”的使命感和精气神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立足“机遇”看“挑战”,“风生水起逐浪高,扬帆破浪再起航”,迎难而上交出“发展卷”。新时代,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十多年砥砺奋进,绘出一个民族向上生长的脉络,见证新时代迈向更广阔天地的伟大变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改革到了新的重要时期,发展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向内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广大党员干部是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要切实增强提高运用科学思想办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全局性、前瞻性、和坚定性,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破解难题。既要运筹帷幄之中,又要决胜千里之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不断开辟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新局面。

立足“思想”看“实干”,“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子落而满盘活”,一心为民交出“初心卷”。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发力点、落脚点,也启示着我们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树牢人民至上工作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综合改革、“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基层经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改革向前的磅礴力量。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推进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的改革举措持续发力,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全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勇”“闯”“干”

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聚焦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谱写新篇章。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勇”于前行。“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决心,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的道路上精准发力,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纵然前方是风雨、是沟壑、是荆棘,只要我们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主动争先、一往无前,便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探索创新路径、注入澎湃动力。

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闯”出天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硬骨头”“烫手芋”层出不穷,要破题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谋求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必须保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定力,以百折不挠的勇气抓落实,以稳扎稳打的干劲抓落实,切实担负起群众期待的改革重任,推动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将胆子放大、步子迈稳,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定决心,跳出舒适区,克服旧思维,敢啃、敢接、敢干,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先行先试,用“闯劲”打开新天地的“闸门”。

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担当“干”得精彩。“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改革开放伟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从龚全珍“我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到陈欠水“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一直帮下去”,再到黄文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畏风浪,不惧挑战,用实际行动践行改革的真谛。躬逢伟大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争做履行职责、为民服务的领头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敢拼、善抢、唯实”答好深化改革“考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挺膺担当,抓住机遇,敢拼奋斗、善抢先机、唯实担当,勠力同心答好干事创业“加分题”、改革创新“抢答题”、服务人民“必答题”,答好全面深化改革“考题”。

饱含“敢拼”奋斗的干事热情,答好干事创业“加分题”。“拼”是一种状态,在干事创业上“拼一把”,在拼搏中淬炼自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任何人的成长成才,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拼搏奋斗中成长。要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唯有破冰、才能突围。在斗争中磨练品格,砥砺意志,培养坚韧不拔、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和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劲,遇事不畏难、不回避、不推诿、不懈怠,永远有“我要上、我必须上”的精神,拒绝做“躺平族”,在深化改革中努力做到平凡而不平庸、自强而不自傲、谦虚而不谦卑,事事争当先锋、时时争做示范、处处争先进位。

涵养“善抢”先机的坚韧精神,答好改革创新“抢答题”。抢抓时间、抢抓机遇、抢抓要素……“抢”字往往和“抓”一同使用,只有抢得到时间才能抓得到机遇。“抢”是一种姿态,人民的事就是党的大事,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在改革创新中披荆斩棘、脱胎换骨。在民族危亡之际,革命先辈成立中国共产党,担当大任,如今才有叱咤风云的百年大党。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改革发展排头兵作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雪留印的干劲,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弘扬“唯实”担当的为民情怀,答好服务人民“必答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中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实”是一种作风,因为爱民就是要务实,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导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唯实”就是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争当行事做派“接地气”、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仆型”干部,真正的“实干家”才能让人们记住,也永远会印在人民的心中。

“新”潮澎湃掀起全面深化改革“春江大潮”

7月15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始举行。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图卷,铺展在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上,恰逢“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挥笔执墨续写好“春天的故事”。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开启新发展阶段的“光辉一页”,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指引”,下好新质生产力“先手棋”,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擘画中华民族的“崭新前景”,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

勇当时代“弄潮儿”,以“红旗所指”越“险滩暗礁激流巨浪”,用“如椽巨笔”描绘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从建党伟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翻天覆地,到时至今日取得伟大成就的经天纬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奔赴中国式现代化“星辰大海”的进程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悟、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守正”与“创新”、“应变”与“不变”、“固本培元”与“修枝剪叶”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甘当改革“拓荒牛”,以“民心所盼”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为民初心”挑起坚毅笃行的“责任担当”。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越是任务艰巨、越是挑战严峻,越要洞察时与势、把握稳与进、参透破与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恒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识变”之知、“应变”之能、“求变”之志,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澎湃伟力”,点燃新质生产力的“不灭引擎”,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向新胜利的“不竭动力”,凝聚改革共识,激发社会活力,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动力。

争当强国“急先锋”,以“伟业所向”奋“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用“恒心伟业”磨砺勇于突破的“非凡魄力”。改革征程有艰险,开放之路不平坦,但认定的路就要毫不动摇地走下去。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变迁,从“小岗破冰”“浦东闯关”“雄安起航”的“摸着石头过河”蹚水试路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步步为营,我们将扬高质量发展之“帆”、把新发展理念之“舵”、奋新质生产力之“楫”、立守正创新之“标”、乘全面深化改革之“风”,以“非凡的魄力”激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以涌动的“新”潮来回应“时代之音”“强国之声”和“人民之盼”。

于“改革发展”中前进、前进、前进进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在此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被这份激情所点燃,要怀揣梦想促改革、勇当先锋助改革、坚如磐石行改革,让改革在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前进、再前进。

做心怀梦想的“追光者”,向阳而生促改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已走过46年光辉历程,46年前,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度考量,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11年前,党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46年后,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基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46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如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心怀梦想、追光前行、炳若日星,要在对内改革上旗帜鲜明、在对外开放上立场坚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高歌猛进的奋斗姿态,争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

做只争朝夕的“先行者”,一力当先促改革。改革开放来到紧要关头,时间不等人,问题不等人,机遇不等人。改革攻坚要有坚定不移之志不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导向、目标导向,盯住阻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新发展前景。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畏惧改革、回避改革、缺乏改革策略,导致发展的引擎熄火、社会发展陷入停滞、面临倒退的风险,秉持“义无反顾”的决心与勇气,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持续推进。要百舸争流、燎原之势、层层深入促改革,不可舍本逐末、一蹴而就、急功近利行改革。改革要“活起来”,决不推起来“打太极”、改革要“快起来”,决不拖起来“赛蜗牛”。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力,切实把实事办实、大事办好、难事办妥、争当改革奋进的“先行者”。

做毅然决然的“实干家”,坚不可摧促改革。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风急浪高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临着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有着各种固化利益的羁绊和阻力,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让社会各界真切地感受到改革释放的红利。广大党员干部要了解不同群众需求,加强风险评估、建设预警机制,解决各项难点、痛点,为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坚定改革决心、砥砺攻坚毅力、凝聚强大力量。让改革开放在扎根人民群众中“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在造福国家和社会中“添砖加瓦”“铺路搭桥”,在发展道路上“行远自迩”“倍道兼进”,让改革始终在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前进、再前进!

坚持自信自立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是我们党一百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自信自立,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信心就是力量,自信才能自立。信心就是力量,自信催生勇气。理想信念是“压舱石”,是行稳致远的“航标灯”。自信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练就的精神气质,是我们跨越“雪山草地”、攻克“娄山关”“腊子口”的最大底气。自信自立,既是过去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密码,更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自信来自制度的优势、理论的支撑、文化的积淀和道路的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自立这一精神特质,根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根源于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根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可以说,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最有底气的现实基础,也是我们迈向未来开创伟业的信心源泉。

独立方可自主,自立才能自强。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自立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必须自立自强、筑基强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等,强劲而有力的文化脉动激扬起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是涵养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文根基和深厚沃土。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自信自立自强才能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战略定力,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确保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

推进强国建设,自强才能制胜。“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事业的伟大不仅在于目标的壮丽,更在于过程的精彩;精神的崇高不仅在于成功的激励,更在于自强的力量。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小康“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今天的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更为充沛、竞相迸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富有力量地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实现梦想、达成目标要靠自强不息的精神,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尤须力耕不辍的奋斗。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朝着既定的目标勇毅前行,才能在愈进愈难的道路上不停步、不止步,在愈进愈险的征途中应变局、开新局,在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后取得胜利。目标越宏伟,越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标注;前路非坦途,更应以乘势而上的奋斗来开拓。

在朝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迈进的新征程上,自信自立是我们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24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