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3895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一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第12页有一段话:“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于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秉持“行百里者半九十”需要真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时候,离不开的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真担当”,广大党员干部的担子里挑的是党的嘱托、群众的期盼、民族的梦想,来不得半点“假作为”。试想,如果担子里挑的是个人的私利、欺瞒的谎言、出轨的幻想,当到达终点的时候,面对党和人民的验收,“真担当”和“假作为”便立即分辨出来。所以,我们应当时常检视自己的“担子”,赶紧趁早扔掉私利、谎言和幻想,力戒假作为。

秉持“行百里者半九十”需要善始终。“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指事情开头总是相对简单和容易,发展到后来,就会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局面异常复杂。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艰苦任务和巨大困难面前不退缩、迎难上,方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将初心变成现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大考中,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生死”的考验。面对被传染的危险,不顾个人安危,涌现出了众多“最美逆行者”。他们当中,没有人因为自己是专家或领导而退避三舍,也没有人因为自己是普通干部和群众而自顾周全。他们善始善终,用血肉之躯参加了一次党性和人性的“裸考”,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秉持“行百里者半九十”需要谦为裨。“行百里者半九十”言末路之难,而“最后的一公里”往往难上加难。我们党的各项事业都有功成前的“最后一公里”,它不仅需要投入辛劳和汗水,还要求参与者保持谦和与平常心态,保持一份宠辱不惊的定力和“临门一脚”的从容。俗话说,做大事要能够沉住气,不浮躁、不急躁,以若谷虚怀纳世态风云而谋大局。我们在党的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史中看到,无数的成功无不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谦逊来突破“最后一公里”的阻碍。去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感动了全国人民。开国大典《前夜》国旗杆顶上的“阻断球”、原子弹研发成功后两个恋人的《相遇》、女排三连《夺冠》的万众欢腾、香港《回归》的一秒不差以及《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大事件中的每一个普通的参与者无不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理念的秉持者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谦逊者,他们终将名载史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举国勠力同心,风云浩荡的新时代需要众志成城协力直前。我们务要秉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理念,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真担当、善始终、谦为裨,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昂然向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二篇】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抗疫斗争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念好“恒”字诀,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持之以恒抓好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初期就提出,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制度建设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和支撑,从此次疫情的情况看,无论从公共卫生体系到应急管理机制,都需要加快构建和提档升级。要加快完善和补齐各方面体制机制,特别是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等,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治理效能。同时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部门之间、体系之间、层级之间的契合度和协调性,对于功能重复、制度冲突的进行完善调整,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提高运转效率。

坚持不懈抓好能力提升。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战中,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动担责,冲锋在前,把疫情防控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落地,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部分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和任务要求,出现了一些行动迟缓、应对无章、指挥错乱的治理问题;少数干部在关键时刻绷不紧弦、冲不上去,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决定着制度执行的成败和治理水平的高低。要坚持不懈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在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上持续下功夫。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工程”,持续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扎实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治理能力培训,通过组织调训、干部轮训、基层培训,不断更新干部理论知识、实践方法,打开思维框架,拓宽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干部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用能力提升推动治理效能的提升。

一以贯之抓好监督问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疫情期间,多地对疫情防控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了问责,彰显了我们党从严管党治党只会越来越严、不会“歇脚松气”“告一段落”的坚定决心。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在管党治党责任虚化、表态多落实少、压力传导不到位等问题“瞪起眼睛”真问责、严问责。要进一步强化落实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为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让为官不为者没有舞台,用有责必问、有问必严为社会治理保驾护航。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1篇大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关键少数,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奋斗姿态,就必定能闯过一道又一道险关隘口,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三篇】

新近出版的第三卷,收录了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牢牢把握“人民至上”这条红线,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权轻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都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奉献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公仆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要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远以公仆身份服务于人民,始终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使我们持续拥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

要解决好不担当、不作为的思想根子问题,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锤炼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政治品格,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领导干部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既要在严管的同时给予厚爱,更要从制度机制上营造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

文档为doc格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四篇】

我会努力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时代潮流之中,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以自身行动跟随时代,以实现新时代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新青年,我们要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紧跟党的思想,不断学习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以实践完善自身不足,以实践创造美好未来。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我们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祖国,更应该坚定本民族的国家尊严与国人信心,以自身一点点的进取组成国家一步步的飞跃,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任务,不仅仅是学习思想,更要体会内涵,并付之于社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思想对于生活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不同往日,我国社会整体已迈过以前的坎,自温饱到小康,一步步地努力成就了当今时代的辉煌。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中,民之饱食不再是我们侧重的重点。换言之,我们应跟随时代潮流,重视经济生活质量。在日常消费中重视精神食粮,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用自身行动切实投入新时代中国的建设中去,不畏艰难困苦,与时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圆家之小梦,国之大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五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等共99篇,分为17个专题,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和务实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我简单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是要学懂弄通,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开篇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坚定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内在地蕴含了共产党人所固有的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才练就了钢筋铁骨,才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才能抵御名和利的诱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坚定前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就要通过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固牢信仰之根,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二是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本领。精心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愈加深刻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间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熟练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谋划、决策和推进工作,对全面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求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自身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把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履职尽责上、作用于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共同努力,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学有所畏,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五部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第4篇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工厂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把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在党纪国法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敬畏心态,做遵纪守法模范,同时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要在履职中敢于担当,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六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于近日出版发行,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作为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它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方案,对于奋战在各部门、各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价值。

在第三卷的开篇文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着重谈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我们党必须具备的几个必要条件,就如同“自古华山一条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下定决心、攒足劲,吹响前进的“号角”,大踏步赶上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才能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奇景,感受到14亿华夏儿女为之梦寐以求的复兴喜悦。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破除痼疾。文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方能未雨绸缪、防范各种风险,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奠定基础。对于为国履职、为岗尽责、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来说,也应自我加压、严格要求自己,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觉投身到改革创新的时代洪流中去,勇于打破固有条框的限制,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为实现伟大梦想努力构筑起各条线、各领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以“打铁过硬”的底气建设伟大工程,为实现伟大梦想积蓄实力。文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就要求全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方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也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将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理论知识的学懂弄通、联系实际的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在真学、真信、真用、真行上做文章,补齐自身短板,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积蓄实力、贡献力量。

以“行稳致远”的干劲推进伟大事业,为实现伟大梦想尽职履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和人民投入持之以恒的韧劲、历经百转千回的波折和付出久久为功的努力。在文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为了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党就要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这条道路的坚决拥护者、忠实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党员干部也应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政治定力,以稳扎稳打、行稳致远的干劲立足本职、认真站好每班岗,为实现伟大梦想扛起责任担当。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共赴新征程的“号令”久久回荡,党员干部应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伟大斗争,以“打铁过硬”的底气建设伟大工程,以“行稳致远”的干劲推进伟大事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篇章。

文档为doc格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七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为开篇之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新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等“八种本领”,将增强学习本领放在首位,凸显了学习的重要性,其意义极为深远。

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组工干部作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排头兵,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要担负起这份重任,就必须切实增强学习不够的紧迫感、能力不足的危机感,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信念,凝聚“三股气”,在勤学苦练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推动新时代组工事业创新发展。

以群众为师,让学习“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有些组工干部学历高一些,就自认为在学习上面高人一筹,满足于快餐式的“碎片化学习”,从不肯沉下心来向群众请教学习,实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遇到困惑和难题,不妨到基层走一走、到群众中问一问,摒弃“官本位”思想和身份“优越感”,弯下腰向群众虚心求教,扑下身子在基层挖掘“富矿”。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走马观花,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落到实处,方能从群众那里汲取到智慧和力量,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好办法。

以进取为荣,让学习“冒热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时代组织工作面对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对组工干部而言,要时刻保持学习上的“饥饿感”,带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常怀“空杯”心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讲座论坛、网络新媒体等学习载体,多渠道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融会贯通,把学习政治理论、组工传统、业务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常学常新、常思常进,突破知识瓶颈,消除工作盲点,推动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以实干为本,让学习“接地气”。“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干部学习成果的“试金石”。组工干部要把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苦练“内功”,克服“本领恐慌”。学习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沉淀、厚积薄发的过程,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多到基层一线“吃劲岗位”去淬火锻炼,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水滴石穿的精神,针对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工作涉及的专业领域,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复杂局面的本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用相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第八篇】

对于不少西方观察者来说,中国,是个一再打破预期的“谜”。他们费了无数心力,只想搞清“中国之治”的秘密。近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清晰、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的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并存,全会召开,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为下一步发展开辟了新境界、注入了新动力。

牵住制度优势的“牛鼻子”。发展没有休止符,改革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指出,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历程,但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的分量更重。的确,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就在于优秀的制度,铭刻着“中国之治”日益清晰的足迹。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实现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循着制度的足迹,从“摸着石头过河”出发,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路。这条路,直通未来。

把好党的领导的“方向盘”。“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7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新型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在神州大地上历经无数艰辛磨难而生机勃发,创造伟大奇迹,归根到底是因为党的领导。走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高光时刻”。越是目标接近,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主心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前进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取向,始终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各项国家制度设计和治理体系建设中,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倾听人民呼声;拓宽民主渠道、汇聚人民智慧;丰富民主形式、回应人民期待,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70年筚路蓝缕,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70年成就卓著。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我们要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43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