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5436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高二语文核心素养是我在高中阶段的第二年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初听到这个词汇时,我对其含义一无所知。于是,我开始了解了解它究竟是什么意思。经过一番调研之后,我了解到高二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创作能力、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这些素养贯穿了整个高中语文教育过程,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识高二语文核心素养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且为我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二语文核心素养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文学鉴赏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深刻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其次,文学创作能力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我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再次,文化交流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最后,文化传承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只有通过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学子。

为了培养高二语文核心素养,我制定了一些学习计划和策略。首先,我会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深入思考其中的寓意和人生哲理。其次,我会参加各类语文写作竞赛,不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再次,我会通过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最后,我会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我能够培养出自己的高二语文核心素养。

在高二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高二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还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深层含义。通过参加语文写作竞赛,我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了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我了解到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通过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也为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体会和收获让我对高二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五、未来的努力与展望。

作为一名高二学生,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未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高二语文核心素养。我会继续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我会继续参加语文写作竞赛,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我会继续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会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名真正具备高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学子。

总之,高二语文核心素养是我在高二学习中的一大收获。通过初识、认识、培养以及体会,我对高二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培养高二语文核心素养,为自己的语文学习贡献力量。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学子。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语文能力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知识的储备,学生只有在掌握大量语文知识之后才能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所以,知识储备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关键。对学生而言,只有在知识达到一定量之后,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

积累语文知识,学生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实践,分别是口头语言积累和书面语言积累。教师可以将自身在阅读或者是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优美语段,讲述给学生。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达意愿进行引领,这样学生能够积极踊跃表现自己。在对于精彩语段分享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是文章原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述水平。

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语文口头表达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在脱离了书本之后,也能够说出大量精彩的语句,这种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可以称之为暗积累。

读书笔记是书面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学生要是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干预,防止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造成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记录习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是看到喜欢的语句也应该进行记录,日常生活中所记录的语句,都是可以应用的素材。读书笔记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于语句的摘抄记录,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领,在阅读完毕之后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记录方式,学生能够梳理自己的真实情感,这对日后的文学写作具有重要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该部分内容对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高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包含的内容较多,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有涉及。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字词语法不可逾越,虽很实用但也无趣,怎么办?列表归纳,直接简洁。如《鸿门宴》中,名词活用作状语,“以身翼蔽沛公”;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等。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落实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方式,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方式。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学《虞美人》一词,可以让学生先学唱邓丽君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歌,在联系李煜的特殊人生经历,学生的文史音乐方面的兴趣就会激发起来。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组织教学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进行创新。

语文教学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生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进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开放式的'语文教学,需要以语文课程要求和教材作为前提基础,对于学生素养进行提升,让学生思想观念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式,形成立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就语文学科来说,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交融,密不可分。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为语文老师,文化底蕴显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就语文学科来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语文老师需要经典诗词的底蕴。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老师需要文学名著的底蕴。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学生的精神添上亮丽的底色。语文老师需要文哲史的底蕴。古人讲,文哲史不分家。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形象图说。哲学是万学之学,指导一切科学,充满着好奇、疑问、探究与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热爱智慧的学问。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当文哲史融为一体时,就让我们的心灵充盈智慧的光芒。

语文本就不是一门功利性很强的学科,更多的,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当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语文的核心素养也显的越发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三篇】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备考语文时,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以下是我在备考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备考的第一个核心素养是培养阅读能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学习者,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多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对于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非常有益。此外,我还会定期复习所学的语文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段:强化语法知识。

备考语文也需要强化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是正确表达意思和理解他人意图的关键。通过学习语法知识,我们可以掌握好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构以及各种语法规则,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在备考过程中,我会注重语法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我也会从各种渠道获取语法知识的应用例句,通过分析和模仿,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第三段:提升写作能力。

备考语文还需要提升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在备考过程中,我会多写各种类型的作文,积累写作的经验和技巧。我会注重句子的结构和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也会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此外,我会结合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评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四段:加强修辞能力。

备考语文还需要加强修辞能力。修辞是指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达到一种言外之意或感染读者的目的。在备考过程中,我会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作文范例,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运用技巧。我会尝试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添彩,提高作文的质量。此外,我也会不断地进行修辞的操练,通过写作和表达来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

第五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备考语文除了以上几个核心素养外,还要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包括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及时复习、积极参与课堂、独立思考等。此外,我们还要多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语文优秀文献,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还要通过参加各种语文比赛和活动,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应试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备考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培养阅读能力、强化语法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加强修辞能力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在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我的心得和体会对其他同学备考语文有所启发,共同进步、取得好成绩。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关于语文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探索教研核心素养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文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研核心素养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交流,我收获了很多,并从中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体会。

一、关注学生主体性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但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机会。教研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多做尝试,积极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也更加愿意主动思考和表达。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核心素养的展现。

语文教研核心素养还要求我们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和情景教学等。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我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素质。

语文教研核心素养要求我们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与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我深切感受到,只有积极参与教研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参加教研活动,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观点,还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开阔视野、领略他人的智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反思和总结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研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善于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常常在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出在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因此,我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研核心素养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它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和实现。只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把教研核心素养发挥到最大限度。我在实践中逐渐体悟到这一点,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环境和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我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找到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研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语文教研活动,我不仅深刻体悟到了教研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更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必将成为一名更好的语文教师,为学生成长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五篇】

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外出听课机会又少,更本不知道什么课是好课,上课时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知道对与错。今天经过他们的指导,真是如醍醐灌顶一下子心里亮了很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以前不知道什么课是好课,今天才明白好课有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在一堂课中教师要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学生是接受者、参与者,课堂上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起来;课堂上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渗透能力。如果这三点做好,这就是一堂好课。

语文的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四种能力上:听、说、读、写。

1、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目标的体现,重点要突出。

2、要重视有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换,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3、在课堂评价上要多表扬,少批评。

写作的“根”是阅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一体的。

首先,应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的好习惯。希望学校能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能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书籍。

其次,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的积累内化,做到厚积而薄发。在课外阅读中,对于自己喜欢的语言,可以摘抄下来,鼓励他们将喜欢的语段记录下来,在班内定期交流、评比。

最后,多组织一些作文活动或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并且对优秀学生要进行适当的物资奖励,近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1、勤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也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阅读会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理解教育,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学。只有通过阅读,我们的教育理念才会得以提升。

2、积极参与语文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面对新的形势,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教育理论,又要研究学生。作为年轻教师,我们的经验尚浅,所以积极参与各级教育教研活动是我们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

3、及时反思,加快自己专业成长,作为年轻教师应积极的汲取教学经验,掌握反思的方法,懂得怎样反思,深刻领会教学反思的内涵,掌握其内在本质和实施策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做好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专业素养才能不断得到充实与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青年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学习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自己的主体式的发展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六篇】

今年暑假的7月3号至7月8号,有幸参加了“河南省濮阳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培训。非常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使我有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我们聆听了9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他们以鲜活的事例,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观念和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让我在解读自己的同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传授给我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老师。

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学习期间,一共听了9位专家的报告,感触最大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这几位专家中,我找到了共同点,一是有幽默感,二是有渊博的知识。每一场报告都能让人静心听,认真记,感觉他们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们用抑扬顿挫的声音,生动活泼的课例,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娓娓道来,而且讲课过程中不乏幽默感,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之余还体会到一些真理感触最深的就是7月7号讲作文教学的袁志勇老师,圆乎乎一个老头,但是他轻松诙谐读的话语让我一直我沉浸在他的讲座中。7月6号付处长讲的纯理论的核心素养内容,因为她标准、平和优雅的普通话也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气氛,我觉得最缺乏的就是激情和幽默感,朗读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我要好好努力,争取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读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境界,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话题,尤其是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孙凤霞老师更是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反复告诉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读书,一定要无条件热爱学习。作为老师,如何更加深入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的掌握教育教学技巧,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博学的教师一定是受人尊敬的,一个具有较高文化资源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乐于接近的,因此,以后我一定要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我更相信的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工作中容易被琐事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讲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太少,经过这次培训,我清醒的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培训时吉春亚老师推荐了部编版的四本教学实录我都买了,假期里观摩了她好几节课堂实录,一个奶奶辈儿的特级教师还在深入一线教学,课堂上妙语连珠,在她的引导下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出人意料。观摩了她的课堂更加坚定了我改变自己的决心。

我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团结协作,可以取长补短。众多名师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要想自己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一定要融入一个集体。我很庆幸加入我们年级组,去年刚接班时手忙脚乱,郑老师、弓老师不论多忙都手把手的教,平时有了问题,只要问他们都会想办法帮我解决,课件我们组也是共享得,办公室的气氛紧张不失灵动,我们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小集体。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七篇】

作为一位家长,我们都知道语文核心素养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十分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育儿知识,帮助孩子成长。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阅读、写作、说话、听的语言基本能力和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人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好的表达和理解能力,让他们更加有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孩子整体素养的培养。

第三段:搭建语文学习平台。

通过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在家庭环境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语文学习的平台。

首先,我们可以针对孩子的语文实际水平,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并建立一个严谨科学的学习框架,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提升语文能力。其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

第四段:提高孩子语文能力的方法。

首先,重视阅读。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书,让孩子从中汲取知识和文化,也可以通过询问孩子,了解他们的阅读内容和读书感受,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注重写作。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写好日记,让孩子感受简单的写作乐趣,从而慢慢提升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适时给孩子提供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打造语言表达的精髓。

最后,简单的讲解、解释和演示,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第五段: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支持,家长需要抱着教育孩子的爱心孝心去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提高语文能力,让孩子从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成为一个聪明、健康和有爱心的少年,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八篇】

自从新的学科——语文核心素养出台以来,我就一直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些具体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方面。在孩子的语文学习中,作为家长的我也应该了解这些要素,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第二段:阅读素养。

在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素养是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我发现,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创造一些环境,比如通过销售书,建立一个可以分享书的文化空间,鼓励孩子去尝试新的题材,在家中给他们设定一些阅读时间等。另外,要鼓励孩子提出他们的问题和对理解的困惑。这样,可以通过阅读来加强他们的想象、分析和其他表达能力。

第三段:写作素养。

写作素养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语文要素。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练习书写、写字和写作等,比如,让孩子每天写日记、看电影或阅读后自己的观点,并且帮助孩子写更好的评论。此外,还可以教孩子如何使用语言进行细节描述,以便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

第四段: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要素之一。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我们需要鼓励他们更经常地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家长可以通过反复让孩子进行修辞演练、口语表达、家庭出现问题时候的解决方法等,帮助他们构建自信和更多的表达能力。

第五段:总结。

家长们应当知道,语文核心素养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阅读、写作、语言表达都是孩子们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语言学习进度,要注意好与孩子的互动,以及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那种充满自信的心态。最后,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拥有好的语文素养的孩子,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九篇】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过去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这两条线,但语文教育中有些东西是无法纳入这两条线中去的。比如“语感”,它就不仅仅是一种能力。

又如,过去将“语言积累”放在“知识”一块,也是不妥的。因此用知识和能力还不足以概括语文教育的全部。过去强调“语文能力”包含了一个思想,就是偏重于“用”,即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所以大家都重视这个‘能力”。而在教育上,如果一味偏重实用、追求功利,就会导致人文精神失落,只能塑造一批精于技能、文化浅薄的工匠。“课程标准’采用“语文素养”的说法,就是出于对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表现以及对这种目标的追求。

提出“语文素养”这个概念它的范围自然比“语文能力”变广了,增加了文化品位及修养,体现了语文的特点,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现实能力与前瞻能力的综合性的追求。这种提法的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范围的增加,它意味着语文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与变革,是非同小可的。现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综合了这样的思想,并尝试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构建语文教育的新的模型。

近几十年来语文教育经历了由“知识利益”向“能力利益”的教育模型发展的阶段。在“知识利益”模型阶段,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知识,重视的是知识的记忆。而死记硬背那些“关于语文”的知识,对学习语文毫无益处。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第十篇】

其实说实话,说教学目标要从三维到核心素养,我并不太明白什么是核心素养,知道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等,个人理解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维的个体。

听核心素养这个讲座,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关于思维导图,其实说白了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知识框架,区别在于别人每天在做,而自己几乎不做,小事天天做方见成效,这是接下来我上课要采取的一个重要技巧,每节课都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构建本节课思维导图,使学生学习知识系统化。

2.要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前卫的老师,跟上时代脚步的老师,局限于当前的教学水平,很快就会被淘汰,拿核心素养这个词来说,中国教育已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

可我昨天才第一次听说,说明自己水平与社会发展已有脱节现象,接下来要拿取外出学习机会,听更多名师讲座或课程。

3.做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师,不盲目地照搬,模仿,要想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起作用。

首先该教学方法一定得能够使自己的学生适应,所有任何新的方法都得结合学生的学情,学生能够消化,吸收次教学方法,才能算是成功,把握学生学情才是关键。

4.做一个有激情的老师,还是相信不是知识渊博就能教出优秀学生,只有自己被学生从内心所接纳,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学生成绩才能有所提高。

关于少讲多练,精讲学案这一块,我觉得我们学校目前做的还可以,不过仍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自身依赖性还是太强。

总之,要当一个出色的老师不容易,自身发展是关键,要不一个落后的、跟不上社会步伐的老师很难教材优秀的学生。

在韩国栋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于月日到月日赴泰安参加了教育名家新课改智慧课堂即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观摩了六节专家示范课、聆听了专家的四个讲座,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儿收获。

这六节观摩课分别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著名教师刘伟男执教的《认识面积》、特级教师施银燕执教的《打电话》、特级教师谢兆水执教的《交换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执教的《确定位置》;四个讲座分别是华应龙的《心中有数,无限美好》、谢兆水的《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俞正强的《不可省略的体验》,潘小明的《用核心问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六位专家的课堂精彩纷呈,报告各有千秋,每位专家各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

华应龙报告中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谢兆水的“创新是数学的灵魂,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 俞正强的“知识来自于孩子们经验的交流和思考……” 潘小明的“孩子的学习方式要改变,知识进行再创造……”等这些专家的经验之谈深入人心,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我重点谈一下华应龙教授的课堂和报告给我的启示。

华老师这堂“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以大阅兵为背景,围绕阅兵中看到的各种精彩瞬间从而产生思考并引发成三个有趣的故事。

华老师通过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阅兵中的美产生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之前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有数学的地方就有美”等感知。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引导着孩子积极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和品质。

课后,华老师对这堂课与在座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华老师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时刻在思考、时刻在想象,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好可怕”;应该让孩子觉得“数学真有用”、“数学挺好玩”;数学是玩具,是和自己的想象力玩耍。

在座老师都十分认可华老师的观点,还有不少老师通过会后和华老师交流来表达自己对华老师的敬意与钦佩之情。

华老师的“心中有数”深深的吸引住了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一个“心中有数”的数学老师呢?华老师的一语双关让我产生几点想法:

一、 课堂上的“心中有数”

1、对学生学情要心中有数

华老师在上这节课前,做了大量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学的知识,紧握知识的生长点。

由此可以看出,课前的学情分析对上课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通过学情分析,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正确制定课程内容的多少、难易等。

这样才能够让课程更灵动更贴近学生。

只有充分考虑到了课堂上孩子可能出现的一切可能情况,老师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将课堂变得更高效实用。

2、对教学目标要心中有数

想要上好一堂课,第一个就该要明确“你上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是什么?有了目标才能时刻提醒老师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

华老师在这次的课例分享后,就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这节课是干什么”,也就是在问大家这节课我到底希望学生学会什么,也就是教学的目标。

一节课若没有目标,这节课就等于失去了主心骨,无法将整个课支撑起来,变成了一盘“散沙”。

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节课是要干什么”,只有围绕好我们的目标才能把课设计得更有层次。

3、对教学方法要心中有数

了解了详细的学情、确定了正确的目标后,围绕学情和目标的教学设计就成了老师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我认为设计的核心在于“有趣、有用、有空间”,首先内容应该是有趣的,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想学数学。

其次就是有用,很多成年人都曾感觉,数学是有用,可是学校学得数学很多都“没用”。

华老师的课,正是一个诠释数学“有用”的示范,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数学的用处。

第三就是要有空间,所谓空间就是让学生有后续的思考和探究,立足于课堂知识,着眼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华老师在“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中,第三个问题并没有直接在课堂上探究,而是“抛砖引玉”鼓励学生课后去研究。

唯有做到对教学方法的“心中有数”才可能呈现出一堂设计精彩的课。

4、对教学效果要心中有数

光能做到对学情、目标、方法有效,我觉得还不够,还应该要对教学的效果有数。

教学效果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呈现形式,它能够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一堂好的课,必不可少会有对效果的关注。

如,本次华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就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时刻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教学效果并非一定是当堂的教学就检验当堂的效果。

如,华老师今天实际研究的问题是“火车过桥问题”、“植树问题”。

而这堂课就需要基于这两个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华老师在课堂提问中,曾经问到“这个问题和书本上的哪个问题类似?”实际上就是对之前学过的“火车过桥问题”“植树问题”的一个检验,检验孩子们是否掌握了之前所学的知识。

而我们知道,植树问题和火车过桥问题均不是来自六年级的数学问题。

因此这种对教学效果的检验跨度是很大的。

但是却也可以很好的总结出之前所学知识的缺憾。

二、课堂外的“心中有数”

既然是一语双关,我想就出在这个心中有“数”上。

我一直都在思考,华老师那么多课,一部分都是综合与实践类型的数学课,他是怎么做到这么大的知识储备,随时都能将自己掌握或了解的人、事、物都运用到数学课堂上来,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的。

听了华老师的讲座,我突然顿悟。

其实还是心中有“数”,只不过这个“数”是数学的“数”。

我发现,华老师除了爱阅读以外,他最喜欢的就是将自己的阅读与数学结合起来,时刻都在想这些资料文献能给数学教育带来什么?能否挖掘其中的数学教育契机。

就是这个心中有“数学”,才成就了华老师如此出彩叫好的课程。

作为一个一线数学老师,我们除了应该把常规课程上好,更应该向华老师学习,时刻思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故事、我们阅读的资料乃至我们听得音乐等是否能够联系上我们所教的数学。

多提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办。

往往就会有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只有爱思考的老师,才能从有限的时间、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只有心中有“数”的老师,才能开拓孩子的眼界、增加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心中有“数”的数学老师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追寻好的数学课,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

这次赴泰安学习确实不虚此行!谢谢韩老师给我们的这次学习机会!

学校给我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工作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

6月17日,我有幸到省教育学院参加了《20xx年辽宁省小学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展示会》,为期三天,聆听了14个市的代表进行的专业素质展示,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多:

一、思索之一:深入挖掘新教材内涵,成功的课堂教学,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实验证明――运用各种手段搜集分析数据――得出答案、解释。

这几个步骤,是科学课的一般模式。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科学教材(教科版)非常重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有机的把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相贴近,并且以单元研究的形式出现。

可以看到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主题,主题下面又衍生出若干课题,这些相互联系的课题就构建了符合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框架。

二、思索之二:注重科学教育中的师生真诚面对。

在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和研究小学生的行为。

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科学课教师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呢?不是你应该怎样去做这件事,而是“如果这件事情你愿意去做的话,就……”我觉得很有启示,这样的话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爱。

我们的科学课应该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指令。

要运用教学相长,与学生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一道共同来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

把自己当做他们中的一员。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只有投入的探究,而没有思想的枷锁,充满“自由探究的空气”。

每次在学生小组上讲台汇报时,我们不妨轻轻的坐在他们的位置中,让学生忘记教师的存在,把专注的思想用于互相探究上面。

在教学中要经常启迪学生,要他们勇于提出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进行有效争辩。

“我想知道的是……”“我打算这样来做……”“对他说的我有另外的想法”……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说出来,哪怕是他们的不举手的“插嘴”那也是很可贵的意见,就当它是闪亮的智慧火花。

所有这些“有价值”的语言就是我们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三、思索之三:改变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以往的评价以知识性为主的总结性评价为主,往往忽视了科学技能、科学态度等诸方面的评价。

而现在新科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对过程的参与,主要是发挥评价的调控与改进功能,并在进行过程中不断调控,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例如盘锦市的高峰老师介绍的评价方法:1、个人评价。

要用符合本学科的评价语言,如:你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你的回答很有创意……2、小组评价:采取互评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3、班级发放表扬卡。

在教学中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教材的建议,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自己、甚至是学生来制定,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运用。

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新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达到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那就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四、思索之四:加强课后反思,要从自己所授的课中悟出一些新的发现。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第一、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

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第二、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

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

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

以上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当然,要做好这些,需要我个人的不懈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会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此次的听课对于我来说非常的重要,至少它告诉我再上科学课的思路。

我非常感激也非常幸运参与了这样一次活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65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