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实用(精选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8581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实用(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一篇】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细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必须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适宜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期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欢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够和这种幸福相长的。”并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应对此刻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我,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我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所以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

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而当成年后,儿子应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忙:“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研究,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我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之后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我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

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我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明白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仅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代替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每个人都有着自我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着读着就让人对这么一份父子情钦佩。他们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经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明白,也不想让父母明白,更别说恋爱。不否认,我们以往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可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我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我的意思与心境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可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以往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没有像傅雷那样知识渊博,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又是文学翻译家。我们的父亲很普通,可是我们拥有的父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亲都是他们孩子的力量支撑。我们没有家书,可是我们有的是对父亲的惦念,对家的依恋,那是我们精神的最终去处,也是一样的永恒!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二篇】

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能够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最终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三篇】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教二十多年来,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在与这些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不断研究其心理,积极探求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

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失关爱和管理教育,往往会表现出强迫、焦虑、狂躁、恐惧、自卑、自责、自闭抑郁、偏执、敏感、妒忌等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可分为以下类型:

1.自卑型:当父母离异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有遗弃感;在人前不敢提父母;不敢正视别人,做事没有信心。

2.自闭抑郁型:原本健全幸福的家庭突然发生变故,亲历亲人的去世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过度痛苦导致他们不爱说话,久而久之变得自闭抑郁。这样的孩子在父母一方去世的家庭中较多。

3.暴躁型:父母离异之后,有些父母觉得亏欠孩子,于是平日里溺爱孩子、放纵孩子,导致孩子爱发脾气,喜欢用摔东西发泄心中的不满,有时甚至像一只暴躁的小刺猬扎伤关爱他们的人。

4.表现型:这类孩子特别爱表现自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想得到大家的关注,周围的人对其稍有忽视就会闹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他们出现两种极端化行为:一是正面效应,积极参加活动,希望得到认可与表扬,从而得到父母及他人的关注与认同。二是反面冲突,通过一些消极行为博得关注,以获得存在感,满足内心的情感需要。

5.放纵型:这类孩子认为自己是被家长抛弃的,索性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表现为打仗、斗殴、吸烟、与社会小混混搅在一起、花钱挥霍、说谎成性等,他们用嘈杂的生活氛围掩盖内心的精神层次缺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灵可以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一些本能的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常常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也无法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也就是无意识。一些单亲家庭学生的种种反应都属于潜意识行为。对他们来说,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之间有可能发生交换,这就需要教师将其行为引导到意识行为上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应多关注这一学生群体,细心观察,及时给与关心和爱护。可以为班级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1.移情换位法:开展移情训练,增强学生的道德敏感性。移情训练可从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和作品评析、想象情境等方面入手,引导单亲家庭的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班里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很逆反,处处与教师对立,经常不写作业,上课乱说话,严重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次班会上演小品,我让他扮演故事情境中教师这一角色:一些非常聪明又极尽调皮的学生,平时百般刁难教师,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这样角色一换,他便感受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从此以后再也不惹教师生气了。移情换位法还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如与父母换位、与弱者换位,或者假设自己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人,想象一下会有怎样的感受等等。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亲近社会的行为会显著增加,侵犯性行为会显著减少。

2.情绪调控法: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人处在消极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或者产生攻击性行为。情绪除自身调节外还有人际调节,单亲家庭的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其进行人际调节,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第一,教师在讲道理时要运用具体的实例,以生动且带有情绪色彩的言语进行表述,使学生在领会道德要求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人的情绪是通过对刺激因素、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三方面信息的整合而产生的,在道德教育中提供有关的背景信息,对道德情境、人物、事件等作出解释和评价,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情绪体验。第三,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源泉。教师在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的同时,也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微小进步要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后,就会产生温暖、感激、信任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3.伙伴影响法:暴躁型、放纵型的单亲家庭孩子会有一些伙伴,但这些伙伴往往会带给他们一些消极影响。教师要使他们脱离原有的交往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其安排一些能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的伙伴,让他们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教师要时时提醒伙伴做好正面引导工作,不要受其不良影响。对于不善言语、不善与人交往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师应为其安排一些有共同志趣的伙伴,他们能够有共同语言,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发乐观向上的情绪反应。

4.活动导引法:对于自卑型的单亲家庭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发挥各自的特长,树立自信心。班里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后他做事小心翼翼又自卑胆怯,不敢与同学交往。我通过他的小学同学了解到他唱歌非常好听,就想从这方面打开他的心门。于是,在一节音乐课后,我故意说:“这节课有几个学生没有好好唱,我要他们单独唱这首歌。”我叫了两名同学后,叫起这个孩子,他开始不唱,我向他投以鼓励的眼神,他顿了顿唱了起来,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我使劲地为他鼓掌,连声说:“唱得太好了!太好了!我就愁这文艺委员一职没人能胜任呢,原来人才在这里呀!就你了!”同学们都鼓起掌来。这时我看到这孩子眼中闪着泪花。从那以后,我就让他课前领歌,还推荐他参加校园歌手大奖赛,他也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班级增了光,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从此以后,他信心大增,说话声音大了,与同学交往也很自然了。

其实,不管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教师由衷地关怀学生,用真爱打动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方面的财富,而是精神方面的关怀。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不要让学生觉得教师给予的爱是一种施舍。可以通过作文评语、写纸条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平时记住他们的生日,及时送去祝福,还可以通过拍拍肩膀、摸摸脑袋等细微的动作表达关爱。关爱既要发自内心,又要亲切自然。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学生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还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友谊。对组织能力较差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条件成熟的学校还可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成立课题组,开展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专题研讨,由专人负责,职责到位。

总之,强化对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学校与教师应不断拓宽渠道,形成合力,用爱的行动向学生传递温情,用爱的激励让学生重拾自信,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四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这就是《傅雷家书》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傅雷家书》是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父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五篇】

在星期五的中午,老师吩咐班长吧最后那一本书发下来,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哪本书是什么样子的。过了几分钟终于到我去领书看了,我马上翻开目录,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我心想,读那么多小故事,看来我的阅读会提高很多。

我一回到家马上翻开书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的看了起来,最让我觉得好看的地方那就是第1篇小故事了,那就是——《尧谨慎取材》这个小故事。里面写了:陶地的首领尧年老的时候,想挑选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帝位,他想不到要选谁,他问大臣们:”谁最适合继承我的帝位。“大臣们说了一个又一个,尧还是不满意,大家一起说:“民间有一个年轻人,他叫虞舜,人们都说他很不错,说不定他可以。”尧说:“这个人我听说过。他是不是又孝顺有贤名?”“不错。”一位大臣说,“他的母亲和父亲还有弟弟一直想法害死虞舜,反而他不记仇,还孝敬老人,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尧听了这番话,心想让虞舜来继承帝位吧。尧还是不放心,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看他怎样对待她们,他不像有些人因为他们尊贵而娇宠她们,而是让她们像普通人一样让他们做家务。尧觉得他做得很对,所以尧送给他谷仓和一把琴。父亲又想法把虞舜害死,但还是没成功。尧最后把帝位继承给了虞舜。虞舜果然不负众望,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歌颂的好帝王。

这本书既好看又生动有趣,你们可以看看。

假期里,我再次读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对主人公童年经历深感同情,对这部经典著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童年、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主人公阿列克谢的父亲得了重病死了,小弟弟出生不久也死了,妈妈也改嫁了,他只能生活在他外祖父家,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是这个小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事,只有外祖母真正关心和爱护他,成为他唯一的保护人。她的真诚、善良、宽容的好品德,以及她优美动听的歌谣和童话故事,使他从痛苦、悲惨和绝望有了快乐和光明的希望。对他来说,童年没有快乐,只有痛苦,没有悠闲,只有劳累,没有开心,只有伤心,没有自由,只有压制,但他在痛苦中学会了坚强,克服了困难,勇敢地走向人生。

这本书使我深深感到:童年是一本书,它书写着我们童年中发生的故事,有快乐的,也有伤心的,还有烦恼的;童年是一幅画,它描绘着我们童年的五彩缤纷和绚丽多彩,有幸福的红色,有痛苦的黑色,有愤怒的黄色,有忧伤的灰色;童年是一杯多姿多味的饮品,它饱含着我们童年各种滋味,有时它是一杯甜甜的果汁,有时它是一杯苦苦的咖啡,有是它是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有时它是一杯浓浓的奶茶。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细细的品味、慢慢得感受童年,就像阿列克谢一样,坚强的面对困难,独立的面对生活,勇敢的走向未来。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海蒂》。这本书的主人公——海蒂,她是个心地善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可当我看到《海蒂》的第一段时,这个心灵中充满爱的孩子吸引了我,让我不由自己的继续看了下去。

作者通过海蒂的性格展示了心地善良和天真纯朴中蕴含的幸福与欢乐。读懂了很多,海蒂用纯真与爱心温暖了他那个外表冷漠但内心善良的爷爷;她陪瞎了的奶奶聊天,让什么都看不见的瞎奶奶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使奶奶不再孤单、不再寂寞……海蒂那纯真的、那善良的心,还有海蒂那天真烂漫的性格,我的心被感动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十分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都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如果人们能像海蒂那样关心他人,帮助需要的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那这个世界该多好啊!

做人要充满爱心,爱心可以战胜孤独,爱心可以击败病魔,爱心还可以给我们快乐……。

《海蒂》这本书是讲一个叫:海蒂的小姑娘成长的故事,《海蒂》读后感。

海蒂出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失去父母,由阿姨带到五岁。后来阿姨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她送到山上的爷爷那儿。海蒂的爷爷是一位外表严厉而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因为不愿听到人们对他的流言飞语,他就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高山牧场上。从此,纯洁质朴、天真无邪的小海蒂就每天与小羊倌彼得一起去山上放羊,还与彼得的妈妈、奶奶相识。后来,阿姨又把海蒂带到一个叫"赛赛曼先生"家与体弱多病的克拉拉作伴。后来因为海蒂太想家了,就回到爷爷身边,读后感《《海蒂》读后感》。而且还使心情压抑、性格古怪的爷爷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使克拉拉战胜了疾病,重新站起来;使双目失明的彼得的奶奶心中充满阳光。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美好。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海蒂纯洁善良,只有善良才可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友谊,得到别人的尊重。

海蒂还有许多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学习海蒂的美好品质,创造出一个真的小海蒂。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战士和超级讽刺大师。

格列佛一生的航海旅行,屡遏惊险。小人国里,先被俘虏,后又差点刺瞎双眼;大人国里,被巨人威胁演出,差点命丧黄泉……格列佛遇到的危险数不胜数,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航海事业的执着。正是这份执着让格列佛获得了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的生命更有意义。当你认定了方向,就去执着的追求吧,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当然,无论任何事情仅有执着是不够的。格列佛是一个十分有大脑的人,他在年轻时一直寻找各种机会学习知识,虽零零散散,东拼西凑,但还是让他掌握了各种航海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航海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正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时期,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最佳时期只有一个。“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第四次航海时格列佛被选为船长。中途由于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马国”。在那里,他遇到了一种有智慧的马,那匹马儿通人性,善良仁爱品格高尚,从不知道什么是“说谎”。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品屡禁不止。若要杜绝,我想只有当那些生产商真正把诚信放在首位时,才不会发生“毒奶粉”事件的发生。

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格列佛的优秀品质,做个有用的人。

《红楼梦》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影响过千千万万的人。《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地道的名著。它以凄婉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亡史。其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他们(她们)的性格悲剧,当然也更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林黛玉,一个正日哭哭啼啼的,不怎么健康的女人。贾宝玉是怎么搞的,放着那么多的红润佳丽不要,怎么会偏看上一个终日病病歪歪的老病号呢?在重看《红楼梦》的时候,发现一个个佳丽都有些俗气,在对贾宝玉的爱上,无人可比林黛玉的独特和刻骨铭心。林在临死前曾说过一句话:“质本洁来还洁去。”,说的一点都不错,在咽气前她也只是喊着“宝玉你好”——这种对爱情的专注精神是每一个男人都不愿舍弃的,更不要说生来就是情种的贾宝玉了。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六篇】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终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齐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1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仅受到了教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进取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异常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异常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仅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一样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并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仅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此刻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终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午后手捧一本书,静静地品读书中的“黄金屋”、书中的“颜如玉”,总会觉得时光流逝的很快很快,好不惬意。读书对不一样的人而言有不一样的见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我们能够在享受中得到体会。”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体会,我们能够在享受中得到乐趣。”还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乐趣,我们能够在享受中得到知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读书,给了我许多欢乐。

读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它能够引导我们奋力前进,更进一步。一本好书就像教师、家长,在我们出现纰漏或者错误时,她都会帮忙我们指出错误,并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我们人生的指明灯,例如《世上最伟大的促销员》她教会我在工作途中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充满信心的做好工作,帮忙自我走向成功。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那里仿佛都有一种属于书的清香伴随着我们,书香弥漫。有文化底韵的人,都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一种高贵的气质,仅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我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书更是人类的亲密朋友。我们能够从书籍中品出欢乐的味道,品出人生的乐趣,就像知心好友与你分享他的乐趣,有时也品出艰辛的味道,好似一位友人向你诉他的忧愁。书,让我们体会出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培养文化修养;若果经常地去研究,去读,去思考,便能从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识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还能够把知识点都牢牢地记住,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

读一本文学经典,诗情画意随即呈现眼前: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北方大草原的辽阔,牧草丰盛,牛羊成群的迷人风光;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经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表现了大自然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王维的《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词们都能让人陶冶情操,益人心智。

读一本史书,一幕幕动人心弦的场面历历在目:“秦王扫六合”、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它解开了紧锁历史的密码,打开尘封的史册,见证过往的兴盛和繁荣,发人深省。唐玄宗说过:读史使人知兴替。在科技迅速发展,社会飞速提高的今日,我们更应当多读书,读史书,从这些书中学习史实,明白事理,并跟着老夫子一齐吾日三省吾生。

读一本古典小说,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的情景在脑海中泛起狂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汗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施耐庵的《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吴成恩的《西游记》赞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曹雪芹的《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耐人寻味。

读书,让我学到许多的道知识,为人处事、个人修为、历史政治、科学奇观等等。此刻,我已参加工作,工作之余,我会捧上毕淑敏、郭敬明、泰戈尔等这些文人墨客的书慢慢的欣赏。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七篇】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内涵丰富的复杂工作,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刻感受到,心理疏导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快节奏的日常生活、过重的学业现状等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他们出现心理障碍时,最需要的是我们行之有效而富有艺术性的心理疏导。千万别小看了心理疏导,也许就是有了你丝丝入扣、循循善诱的心理疏导,有了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他们才能勇敢地抬起头,直面人生。

一、细心观察、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艺术班班主任,班上有位同学,学习基础很差,显得非常自卑,整天不说一句话,与同学交往时有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我便对他进行有计划的心理疏导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并有意识地树立他在全班同学中的威信。一个月下来,他好象找回了自信,各方面表现积极、乐观。在家长会上,他还代表班级一展才艺。虽然学习成绩仍然很差,但家长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感到很满意。

二、因成绩进步不明显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心理的疏导。

针对她这种情况,我首先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自信心,当她取得一点点进步时就加以肯定、表扬,减轻其焦虑心理,增加信心;其次,给她分派些任务,让她去辅导身边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这样既能增强其责任心,又能分散她的焦虑心理,而且还能激励她再攀高峰。另外,作为教师还要在她取得成绩时多引导她去反思总结自己,明白自己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而不断前进。

三、“亲其师、信其道”是开展心理疏导的前提。

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平等的关系,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就很近,学生就容易接受各种教育思想。我班学生史建山,学习习惯差,脾气暴躁,刚分到我班时,就有老师对我说:他可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分在你的班里,你的.运气真不好。果真,开学第二天他就和同学动手打架,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如家常便饭,班里许多学生都不愿和他交往。每次和他就事论事谈话、疏导根本无济于事。后来,我发现他虽然脾气不好、易冲动,其实内心非常脆弱。我首先与他交朋友,利用他在舞蹈方面的特长,经常鼓励他,培养他的自信;其次,在班里动员同学们接纳、关心他,使他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再次,利用反面事例,教育他要懂得约束自己。

经过一个时期的疏导和帮助,他现在改掉了坏习惯,高考专业课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开始认真学习文化课,为高考做积极的准备。

四、关心和爱护也是心理疏导的一剂良药。

安慰,是感情的赠予,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会产生良好的效果。高三第一学期,我班学生李刚得了严重的疾病,断断续续住院,对他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都有很大的影响。看到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一向学习努力的他渐渐失去了信心。看到这种状况我也很着急,多次和他谈心,帮助他树立信心并为他制定了单独的学习计划。就这样他一边治病一边顽强地学习,直到现在。

五、耐心做好学生高考前的心理疏导。

高三是一个不寻常的年级,苦读寒窗十二年,在这里即将画上句号,他们为自己的前途而思索,为自己的命运而担忧。每一位高三学生都有极强的紧迫感,他们为基础知识的薄弱而懊悔,为时间的短缺而彷徨,为智商平平而激愤,为往日的松懈而后悔莫及。针对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作为高三的班主任,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调整。我竭尽心思,采取了以下办法:

1.树立其信心。我经常与学生一起研究考试动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通过事例让他们明白:态度决定结果,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学习也有劲头了。

2.改进学习方法,瞄准目标。我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采取了适合高三学生的学习方法,牢记基础知识。

3.对急功近利型的学生的心理疏导。有一部分同学很聪明,基础知识却很薄弱,高一、高二时玩得高兴,没有丝毫的上进心,进入高三,做好了拼一个学期的准备,这种学生最后一定会失败。应及早进行心理疏导,督促他们抓好基础知识,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六、呵护好学生的心理,务必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对学生期望不要过高,偶尔也要屈服,要心胸开阔,做事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小事则不必斤斤计较,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本学期,可能也是我工作方法的问题,在班里发生了两次学生顶撞我的情况。事后,这两位同学认为我可能会跟他们过不去,我却不然,而是放下架子,和他们交流,他们为此深受感动,自此以后,在学习方面显得非常积极。每天早晨看到他们专注地在教室背书,我很欣慰。

总之,心理疏导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老师在分析学生心理动向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充满爱心和耐心,这样才能起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八篇】

对于孩子的焦虑情绪,家长要鼓舞孩子说出来,在诉说的过程中达到放松。而考生自己也需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不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克服考试焦虑的情绪,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达到自己所憧憬的目标。

2、要学会接受紧张情绪,但不要过分关注。

要知道其实一部分紧张是我们的“朋友”,它是帮助我们聚精会神的“助推器”,所以当紧张情绪来暂时不要尝试去完全摆脱。可以尝试开展积极自我对话,告诉自己这次考试只是一场考试而已,尽量幸免夸大不合理的想法。

3、学习一些放松技巧。

如练习腹部深呼吸,想象或回顾你曾经去过的美好地方等。把每天的习题练习想象成考试,然后放松自己的情绪与身体,以练习克服考试紧张。如果考生在做了以上自我调节仍然无效时,需及时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高三学生如何缓解压力。

第一,可以采取饮食减压法,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味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第二,运动减压法。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

第三,转移减压法。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第四,环境减压法。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创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等字眼,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肃静的家庭学习和歇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

高考心理调节窍门。

强化自信。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优化情绪。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疼爱她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均为小贩,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整天哭泣,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又整天泪流。街邻叫她哭婆婆。后来一位先生开启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晴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婆婆听后,脸色马上转阴为晴,由哭到笑,街邻又叫她笑婆婆。哭婆婆变为笑婆婆的故事说明: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两样。变换角度看问题,情绪自然调整过来了。

自我减压。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自我质辩。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离高考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的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高考考试紧张怎么克服。

我们可以提前去一些高考的考场,知道高考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你的座位在哪,然后看着你考场的同学一个个的近来,在高考中,有的同学会提前来半个小时,所以如果把学生们的面孔都熟悉了,我们在给自己一些暗示。考试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这是在学校考试,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心理的自然就不紧张。

如果我们能够把学习学好,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也不能紧张,都死自己会的题,有什么紧张的呢,看到一道题我们很快的就能够选出答案,这样的同学,基本都不会紧张的。

如果还是很紧张的话,也可以闭上眼睛,去用心感受一下周围的环境,让自己心跳慢一下来,可以联想一下我们自己高考成功之后的场景,但是时间不要太长,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只要自己想要克服考试紧张,就一定够成功,很多的同学都是这么克服,考试中有一个平常心很重要,但是很多的人都是没有的,所以会有考试紧张的情况发生。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九篇】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采用了一种叙述历史的新方式。我们接触的历史作品,严肃的居多,学术研究的居多,很多历史书藉阅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功底,大部分读起来有枯躁的感觉。下面是网友给大家分享的几篇关于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的范文!

《万历十五年》、《中国近代史》是两本历史书,前者讲明朝万历年间历史,后者讲清末历史。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前一阵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被提到两次,高育良为什么成功?可能就是从这本书里得到了启发,本书着重说了六个历史人物,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但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表露无疑,维护皇权统治的“利器”竟然是道德,是礼,靠的是四书五经。于是催生出只讲道德不*律的文官集团。

其实当时的问题就是制度问题,两万文官抱团取暖,内部又分派系,皇帝很多事情是左右不了的,比如*问题,当时一个二品大臣一个月俸禄只有一百五十两银子,更不要提其他的小官了,所以地方官收取“常例”,京城大官收受地方官贿赂,想要励精图治,大刀阔斧的改革,像习大大现在一样实行依法治国,使各级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是难上加难。

礼虽然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却也是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道德亦有阴阳。

海瑞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大清官,抄家只有十两银子,但他断案的标准如下,令人不敢苟同。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可以想象,以“礼”断案可能得到真正公正吗?百家笔记网文人也有阴阳,张居正在我的印象里本来同他的名字一样,的确张居正有严厉,为国尽忠的阳的一面,但同时他也有任人唯亲,排挤对手,个人生活奢侈,放纵部下贪污的阴的一面。

更可笑的一点是万历皇帝和文官集团关于立储一事的争执,文官坚持立长子,因为长幼有序,万历皇帝一心想立自己心爱的郑妃的儿子为太子,最终还是抵不过数万名文官,也因此在万历十五年开始不理朝政,以老子的“无为而治”为借口,不上早朝。说到底还是社会制度问题。

后来满人入关,建立大清帝国,他们实行的重农抑商的保守统治。所以近代的屈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近代史那本书就不再写了,这段历史都比较熟悉。

黄先生的大历史观是指:以一个时间基点为原点,前后各推一段时间,梳理整个大历史段的重要事件,最终要有“站在隧道外的观感”。具体到万历十五年,即为1587年为基点,以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和李贽等历史关键人物为代表,着重挑选具备后世参考价值和社会历史性的事件进行阐述。

明清两代为中国封建制度画上了一个句号。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从明成祖设立内阁,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明清政治达到专制顶峰。明代的“仁宣之治”、隆庆新政和张居正改革为后世治国者所称道。经济上,从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开始,到清代中期的摊丁入亩政策,农业人口激增,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耕文明达到极盛。

在江浙一带,则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制造业、纺织业等成为解决地方人口就业的重要产业。军事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背景下的边防矛盾呈现由内向外转移的过程。行省制度得以完善,中国疆域空前辽阔。

北方诸镇的边防措施——万里长城得以修复,火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军事领域。募兵制和地方武装在镇压内部起义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上,程朱理学高度统一,八股制度一方面选拔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也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现在的历史书籍,因为大都太单调、太教条、太格式化。而《万历十五年》简直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世界,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书让学生乐于走进历史,走进文化,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底蕴,去思考一些过去和未来。

明代晚期和鼎革之际的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一些在当时社会上离经叛道的思想。市民文化兴起,四大名著问世。

历史的悲剧源于我们的无知和少知,痛定思痛,从明朝到现在,有许多东西是变了,但也有许多是没有变的。礼为一切社会行为之规范,但道德却不能代替法律,与此同时也并不表示道德可以被抛弃。健全法制体系,提高道德修养中华民族才能走的更快更好,民族的未来将走向何方,答案掌握的我们自己手中。

我是个喜欢历史的人,但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一直没有去看过,以为它写的是万历年间十五个年头的事。看过书后才知道只是写万历十五年那一年,即1587年。我不得不对黄仁宇先生感到由衷的敬佩,能将一年中发生的小事与大明帝国或者说整个中华封建制度走向崩溃联系起来走向崩溃联系起来。这种历史研究角度确实是令人耳目一新,比起一读就“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得更有意思。

“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至其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本书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黄仁宇先生明确的指出了这本书的主要观点。从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申时行等人各自悲剧的人生来展现以儒家道德为基础的文官封建体制腐朽,来充分说明以道德来代替法制是行不通的。

作为臣子的张居正、海瑞他们更是无奈了。在儒家的道德里,什么都提倡“高尚”,表面上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做官可以做得很清廉、做皇帝可以做得很爱民、做人可以做得“忠、义、孝、悌、信„”但是在这的背后却是、背信弃义。张居正的命运与王安石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想改变现状,但是无奈既得利益者根基太深,无法撼动。海瑞更是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但他所做的与这个体制格格不入,最终不免悲剧命运。

中国封建社会的那种循环怪圈也是由此而来的,一个朝代开始时,每个人都严守儒家的道德,君主爱民,官员也不敢太过放肆,于是出现一时的所谓“盛世”,而然,当他继续延续下去时,道德变得越来越虚假,于是这个朝代倒下了,另一一个又吸取所谓经验,再次崛起。如此循环往复,走不出去。当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古老中国大门时,我们才慢慢意识到,用所谓儒家道德来代替法制是不行的,人的行为必须要有制度的约束,即使一个人再高尚。

在420xx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当初发生的事在今天的中国仍旧能找到影子,我们现在的体制也似乎近似神奇,我们国家总理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发言也曾被媒体“和谐”。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在深刻反思道德的缺失,当然道德的缺失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会那么不信任彼此?“彭宇案”给了我们答案,是法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不公正的判决,从加深了人们彼此的不信任。

同时强调道德的制度,打破这个神奇的体制,让权力有制约、道德变成真道德,那就再好不过了。

《万历十五年》是即我在床头读完《明朝那些事》之后又本一关于中国阶段历史的描述,由于习惯性失眠,书中其中感慨也大多因为深夜的躁动而随风去了,但也却有一部分随着可吸入颗粒物一起沉淀到了我的血液里。

我惊诧,此书中许多人物身上,竟都有当今现实社会的影子。

若将万历儿时看做我们的当代,他原本聪明敏感、乐于上进,也曾经励精图治、喜欢读书,他本不是暮气沉沉、消极厌世的人,怨只怨那些作为臣僚的老师或家长,从不曾将他当作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确切的说是有尊严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同样也像像我们的学生时代,很多时候被当成了学习的机器,原本活泼好动、乐于思考,最终却极度厌学。

诸如参加完升学考,要将书本剪碎或早上依旧习惯的坐在写字台前却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万历皇帝作为学生,臣僚做为教师,最大的失败之处,是大臣们剥夺了万历作为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应有的个性、思想和活力。

张居正不让他练习书法,申时行不让他练兵,所有人都不让他立三皇子为太子,甚至与他生前形影不离的爱妃都不能与自己埋在一个坟墓里。失去了如此自由,就算做着皇上,又有什么趣味?但他毕竟是皇上,依然拥有无尽的奢华和整个国家,而当今社会我们的悲哀何至于此。

张居正作为首辅原来言行不一,到我们看见了太多人士的虚伪。官二代,富二代,军二代,黑二代。这个社会原来已经并正在真正属于这些有钱有势有权和不要命的,“学校十年功,不如一棵葱”的现象难免出现。

我一直感觉,张先生本不是奸臣,他也是希望明朝国富民强的,他仅仅是一个有缺点的聪明的刚愎自用的大臣而已。孔子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难养”的岂止是女人和小人?任何人彼此接触久了,都难免“不逊”起来,皇帝如此,张居正如此,恐怕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也难免如此。事实摆在眼前,改变虽不及万难却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由此,我唯有在心田播种善的种子,也时刻提醒自己,只要是人都会产生某些偏见和不可避免的缺点,学习如何体谅并选择,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那些是“见不善而内自省”的,现实无奈与社会种种幽暗的侧面,但却必须允许这些幽暗的存在,因为他毕竟是“丰富多彩”这个词的重要部分。

面对如次、遇到问题、唯有积极想办法,努力让自己多一些才能,开阔些眼界,理清些思绪。而决不能消极怠工,心灰意冷。充满希望才能使我们快乐生活。

——我们无奈于幽暗,也尽量做到让幽暗无奈于我。

初三学生的读书心得【第十篇】

金秋伊始,初三学生就进入-个奋战中考冲刺竞争阶段。由于中考压力,老师和家长的过高期望,使本来就不晴朗的天空出现更多的阴霾,结果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疲劳,甚至心理疾病。有的表现为忧郁,怯懦自卑,信心不足;有的表现为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有的甚至表现为偏激、嫉妒、神经质,在身体方面:有的同学还出现了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失眠头晕等现象。对此,家长和老师都极为关注,都在积极地寻求良策。笔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曾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同时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心理疏导和矫治。下面笔者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疏导和矫治方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合作的班级氛围。

进入初三以后,学生的身体、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思缜密,独守自主意识加强,内心渴求自尊、重视、独立,追求自由、民主、公平,喜欢轻松、愉悦、温和的氛围。但巨大的考学压力使他们不得不紧张地学习,拼命地竞争,内心的需求与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反差。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转位和精神压力,要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抚慰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千万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法,甚至用放弃的做法来刺伤学生。

首先,要善于树立榜样。青少年富有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大。做为班主任要善于创造教育情境,树立榜样。-方面要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以个人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处世原则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温和、自由、愉悦的氛围,让他们敢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让老师成为他的最为信赖的朋友和导师。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正确地选择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偶像和典范人物。师生采用日记共阅读的方法,讨论榜样良好的个性品质,有意识地指导他们阅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让作品中人物的品格及成功来鞭策、激励他们。

其次,要创设教育情境。老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营造温馨、活泼的氛围,使学生敢于通过倾诉、发泄来调节情绪,从而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例如班会时,让学生辩证如何交友,如何评论时事,如何看待法规公德等问题。在选举班干部时,先公布优秀班干部的条件,然后让同学推荐,选举,演说。在处理班级矛盾中,要让同学们大胆讨论、换位辨论。

二、建立学生资料库,知思究源,对症矫治。

学生做为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长背景,个性差异非常大。初三这个特殊时期又给学生制造了更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疲劳。班主任老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情况,倾听他们的苦衷和欢乐,揣摩他们细微的变化。然后要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归类,然后找出其共性和个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和矫治。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为两类:一类是某单科成绩不太理想,但总体成绩优秀。家长对其既关爱又唠叨,老师也是备加呵护,对其薄弱环节时常提醒点拔,造成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学生唯恐考不好对不起家人和老师,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结果对某科目就产生畏惧、厌倦的心态,越畏惧越不想学,但又强迫自己学,整日烦躁难寝。另一类是总体和各科成绩非常出色,考重点中学是他们的目标,他们自律自控,但自负骄傲,看不起别人。他们抓紧-切时间学习,但不愿意听家长的唠叨、老师的指导,看不惯同学正常的讨论、辩论。有时,为一件小事就会与同学发生摩擦,神情居傲,得理不让人。同学们也不愿和他们交往。针对前者,我鼓励他们要面对现实,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让单科优秀的同学和他们交谈学习经验体会,让任课老师与他们沟通,给他们补差促优;暗示家长不要刻意去谈考试,引导他们学会心理暗示法和情绪泄渲法。经过反复训练和排解,这部分学生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心情开朗起来。对于后一种学生,我冷静地寻找教育机会。例如,我班-位女生成绩优秀但自负冷漠,与同学关系很僵。有-天她生病住院,对父母大发脾气,暗地里却哭泣、着急、烦躁,唯恐成绩下降。等她病好后,我让成绩优秀的同学主动找她谈心,帮她补课,并让其父母讲孩子住院时的焦虑心情。这位同学触动很大,她主动认识自己以前的错误,诚恳地向大家表示感谢,从此她参加了班级“一帮一”结对活动,大家慢慢地喜欢她了,她的性格也开朗多了。

成绩中等的学生则易患考试焦虑症,有的学生把目标定得太高,有的过分看重成绩,有的知识有缺陷,有的信心不足。他们突出表现为:烦躁不安,厌学憎考,同时自尊心较强,敏感易伤,甚至在考试中遇到难题就发抖、出汗、尿急、头昏。老师要特别关注这类学生,因为他们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对象。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薄弱的环节,给他们订下切合实际的短期计划、中期计划、远期计划。他们每前进一步老师就及时地鼓励,让每-点微小进步来点燃他们的自信之火。

成绩差的同学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各有其因,各有其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想包袱沉重,害怕考试,更害怕公布成绩,情感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上忽冷忽热,缺乏自信心,面对困难采用回避态度。老师要精心呵护,教而不能失其原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我首先从学习上来帮助他们,上课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唤起上进心,课下主动找学生谈心,面批作业,面讲难题。师生共同定出学习计划和行为计划。然后以鼓励法为主,用赏识法来评价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遇,让成功的喜悦和他人的尊敬来点燃他们自信上进之火。例如,有的喜欢书法绘画,有的电脑学得好,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口才表现突出,有的见义勇为品德好。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期望值太高,不怕反弹,不怕再挫,由爱心之汁浇灌他们心灵的盐碱地,相信他们将来都会结出累累的果实。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活动。

初三是一个特殊时期,学生心理逐渐成熟,但极不稳定,学生个性差异很大,但共性的问题呈阶段性突现出来。所以老师对每一个阶段学生不同心理状态要细心地观察,科学地分析,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树立榜样。

常言道:榜样力量是巨大的。刚进入初三,我就约几位刚毕业的初三学生,来给他们开座谈会,有目的让新届和往届的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他们相互的交流,让新届初三学生消除心中的焦虑、紧张和神秘感。随后又邀请考上大学的往届学生谈谈他们的理想以及奋斗历程,谈谈他们成功的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谈谈其理想、近期学习计划,给刚进入初三门槛的学生树立起心中榜样,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2.举办调查活动。

进入初三以后,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待周围人。随着中考临近,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都起着重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可要求学生设计调查项目,用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调查他最感兴趣的、也最熟悉的人的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处世,学会了思考,并从这些人的经历中体验人间最纯最真的情感。调查报告以书面形式表述,然后评优、展览,最后在班会中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谈谈感受,这样学生的品德、写作、思想各有所得。也因为形式灵活,这种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3.学会正视自己。

随着初三阶段青春期的萌动,交际处世的摩擦,学生开始动摇自己的生活目标,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心理定位。教师采用详细的问卷形式,让他们对自己优点、缺点进行打分,以其闪光点让他们寻求自我心理平衡,让他们明白考试成绩起伏是正常现象,心理、生理上出现的疑惑是极为正常的,不必为此耿耿于怀。这样就会淡化他们对分值的期望,分散他们对青春期出现的朦胧的性意识的注意力。再者让同学互评优点,然后汇编成小册子--《同学眼中的你》。人人都喜欢被别人重视、尊重和赏识。通过阅读小册子,同学之间的情感更融洽了。最后让同学们自评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有了前面的定势,同学们都会找到自己心理定位,然后和同学一起归类汇编小册子--《敢于正视自己不足》(不署名)。让学生相互讨论,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经过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几次的心理审视、学生的抗挫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交往处世能力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4.举办师生联谊会。

初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靠教师精湛的专业知识、爱心和责任心维系之外,还必须有师生浓厚的情感基础。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大家心理都比较放松了,就举办师生联谊会。有歌唱、小品、舞蹈。师生互答互问、谈笑风生,不知不觉间陌生和心理隔阂也悄悄地消失了。人在心情放松时,笑容是自然的;人在愉悦时,笑容是最美丽的。师生关系在此后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融洽、自然氛围。

5.举办学生家长联谊会。

初三阶段,家长对孩子要么期望值特别高,要么伤心失望。而家长的教育方法和心态对学生心理影响非常重要。选择双休日或者假日,举办一次学生、家长联谊会。学生用歌声、自编小品、朗诵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爱,讲述他们的理想;让家长谈谈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教育心态;让教育成功的家长谈一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特殊家庭的孩子也谈谈他们对家长的期望和心声。联谊会要注重家长与孩子情感的自然交流,以回忆和期望唤起爱心,收效颇高。

6.举办心理咨询老师座谈会或心理专家讲座。

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专家有着精湛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座谈会和讲座中,让专家们讲讲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心理卫生,讲讲这一阶段学生正常的心理变化及策略,是非常有益的。在座谈中用对话的形式,来消解学生心中的困惑。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和隐私权,使他们平安地度过初三这个特殊的时期。举办的活动还有许多,如:学习策略座谈会,调查名人活动等。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老师是本中之本。我们身为老师,不仅要传好“业”,更要解好“惑”,让我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浇灌这些嫩绿的树苗,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吧!

李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88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