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编3篇

爱国发表时间 3178111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左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编3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篇1

读罢《左传》,关于“礼”和“德”的论述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想,“礼”与“德”应是表与里的关系。礼为形式,德为内涵。

《周郑交质》记叙了周、郑通过交换人质以求和解的史实。“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交换人质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最后结局仍为周、郑交恶。“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周、郑本为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关系,现在竟开始交换人质,这是不合礼法的,从中便可看出两国之间的不信任。礼尚往来,是国家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也是以“德”相交的基本要求。两国之间的关系没有“德”作为支撑,和平是不会长久的。而“德”的载体便是礼尚往来了。然而做到守“礼”就足够了吗?《宫之奇谏假道》1篇,面对晋侯提出借道伐虢国的要求,宫之奇看穿其中的阴谋,进谏虞侯并指出其阴谋。

然而虞侯却说:“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他认为他遵守礼法上供,就能高枕无忧。然而宫之奇明确指出:“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虞侯不听,终于导致国家灭亡的惨剧。虞国国君仅仅注重形式,而不修明政务,国家衰败还不审时度势,实在令人可笑可叹。国家的覆灭虽为外因所致,但深究下去,仍是由于虞侯没有处理好礼与德的辩证关系。那么真正的经纬之道又是什么呢?我认为《郑庄公戒饬守臣》中的郑庄公做得就很好。征服许国是否合礼我们暂且不论,征服许国后,他并没有贪图许国的土地与财物,而是命人暂时治理许国,安抚民众,最后再将国家归还许国人统治,“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也”。郑庄公“礼”“德”并重,以礼作为行为规范,并不忘记其内核为德,为今世后世发展都带来了好处。鉴古观今,古人的教训与经验告诉我们“礼”与“德”的关系,推及今日,我们都应该懂“礼”有“德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篇2

《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下至鲁哀公。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之河中急流奔腾,诸多诸侯国政治上的动荡与变故,君王的生卒和更替,强宗大族的争权夺势,执政者的阴谋权术,国与国往来与战争等,告诉了我们春秋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告诉我们了历史的经验。我还记得书中最让我伤感的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的情节。一个只有家仇不顾国恨的人留下了永远的的凄惶,成功换来的是最大的失败,最大的痛苦。读历史让我明白:没有胜者!

齐桓公看似胜利了,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何等威风,却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发丧之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齐国霸业随之衰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何等英明大胆的改革使赵国国富兵强,强大的秦国都非常震惊。可是后来赵武灵王一个人被困在沙丘宫,没有人给食物,也不给水。英雄末路的赵武灵王饿的只有在宫里爬树掏鸟窝,他居然坚持了很久。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我还记得吴越两国交战,吴国胜利,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夫差才对勾践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可勾践只是对吴王表面服从,但他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以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在越国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可谁能想到勾践忍辱卑躬屈膝,卧薪尝胆,最后却自缢而死。在历史长河中,我发现了仁者如鲍叔牙,知人理解人;智者如范蠡,低谷中不逃避成功后急流勇退赢得另一片艳阳天。最愚蠢的莫过宋襄公,战争中讲仁义,不攻击过河的部队,不攻击没有列好阵的部队,最后几乎命丧黄泉。岂不知“春秋无义战”。读史使人明智,一部春秋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了社会的弱肉强食,各个时代都如此,形式不同罢了,有的明刀暗箭,有的冠冕堂皇,人性大都是丑陋的,狰狞的面目往往被温情脉脉的面纱所掩盖。历史的长河让我明白一个正真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恒古不变。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篇3

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书橱,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语文书,一时兴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来,读到其中《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

”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当然是设置的圈套),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郑庄公其人,学生莫爱,老师莫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17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