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德育的心得体会范文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99379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学习德育的心得体会范文范例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德育的心得体会【第一篇】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2020年12月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启动了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班级管理”为主题的德育研讨会,研讨会一直持续到现在,期间开展了专家讲座,举行了班级德育教育案例评比,并结合主题进行了小组分组讨论。

2021年4月10日上午,为进一步分享、深化德育研讨会的成果,表彰先进,大旺中学在高中部教学楼二楼多功能会议室就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

学校全体校级领导、行政人员、年级长及班主任、心理老师、保安队长、宿管负责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德育处副主任章富科主持。

张兰兰副校长指出,本次德育研讨会,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并借此研讨会,总结过去先进经验、查找不足、齐心协力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张副校长指出,德育工作,顾名思义,就是以德育人,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是培育人的道德品质,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作风、修养。学校德育工作,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保驾护航,做到不放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因为遇见“我们”变得更好。

同时,张兰兰副校长对全体班主任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争做一个“学习型”班主任。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充分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才能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班级管理水平。二是做一个“科研型”班主任。希望每一个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多研究、多总结、多出成果,日积月累,必成良师。三是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是一份斗智斗勇的工作,因此我们要讲究策略,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善于借助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党委书记、副校长鄢新明宣读表彰名单,校级领导为获奖老师颁发奖状。

班主任代表分享班级管理案例

陈老师以《你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为题,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成功引导学生走出手机游戏困境的教育案例,这个案例告诉在场的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班主任需要更多的耐心,要用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启迪学生,静待花开。

唐老师《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题,她选取了班上的一个“特殊的五人团”为德育案例,分析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分析了作为班主任,在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对应策略。唐老师还提到,旺中学子具备“朴实、勤奋、学习能力强”等特点,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吴老师以《变局之下的变与不变》为题,与参会成员分享了她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与班级管理的故事。她说,点亮人的价值,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所在。她认为,作为老师,眼里有学生,胸中有情怀,心中有梦想。

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及肇中部,分别汇报研讨成果。各年级级长的汇报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班级德育管理存在的困难;二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及教育;三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校长李小徐作主题讲话

李小徐校长充分肯定了班主任和级长们的精彩分享,大力肯定了他们在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中所取得的成效。他寄语班主任们要做有情怀,有智慧,有方法,有故事的最美教育人。李校长指出,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尤其要有高质量的班主任队伍。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建设。李校长认为,在如何让教育理念更好落地这个问题上,应处理好两个关键词:一是“看”——把育人工作看高、看大、看远。二是“做”——把德育工作做小、做细、做实。

接着,李小徐校长作题为《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德育主题讲座。李校长强调,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各个领域,大旺中学应有基础教育阶段使命和担当。“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学校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在后疫情时代,作为德育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要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积极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李校长以“马加爵事件”“徐力事件”“罗某杰事件”“湖北12岁女学生坠楼事件”为例,抛出了以下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防范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座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大胆分享了自己对防范此类事件的介入措施和教育方法。在李校长的带动下,现场研讨、互动氛围浓烈,大家纷纷为学校德育工作献言献策,分享自己的智慧和观点。在老师们分享完观点后,李校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给孩子正确的生命观。要让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认知到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认知到生命的不可逆和不可替代。

二、拒绝道德绑架。不要轻易给孩子的行为贴道德标签。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孩子成长的道旁树,路旁花,是孩子眼里的风景。要让孩子因为遇见我们而变得更好、更强。

四、给学生犯错的机会。成长既纠错,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犯错且纠错的机会。

五、尊重学生。教育是助力受教育者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是人的教育,必须彰显受教育者个体独特的生命价值。

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理想和信念。责任、理想、信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动力,教育要激发、点亮学生。

最后,李校长指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立足于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需要有大智慧,大格局和大视野。德育工作者要有系统论,矛盾论,人性论思维,要把握好德育工作中的各种“度”。他说,系统论思维下的德育工作,就是要用***新时代育人思想来统领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矛盾论思维下,德育工作者要通达圆容,灵动睿智对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性善恶,德育工作者要长善救失、扬善抑恶,彰显人性的光辉。他说,德育工作应做到严而不抑,爱而不伤,管而不死,活而不乱,静而不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办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肩上有责、行中有善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德育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学院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老师,加入到了教育这一行业领域中来。

时光荏苒,不经意就从指缝中溜走。数数日子,我参加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尝尽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在工作的前几个星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课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是十分及时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次德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

这次德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关心和爱学生。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重要。教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更应该以爱学生为基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表扬为主、少批评,先肯定、再纠正。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更重要的是以爱动其心。首先,我们先要从的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注重细节才能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教师什么都不用多想,对学生奉献爱心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关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他都会铭记于心。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学业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坏的,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更优秀;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不仅要对他们有信心还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自信。无论差生还是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都应该要给学生足够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渗透其中。让我们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爱感化每一位学生。

学习德育的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中,迎来了第34个教师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教育改革发展中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之一。立德树人,奉献教育,无愧于新时代的使命任务,是广大教师献给教师节的最好礼物。

自觉承担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必须弘扬高尚师德

弘扬高尚师德的核心是倡导师爱。“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础。

弘扬高尚师德的基础是培育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

教师的崇高人格主要体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奉献社会的崇高境界;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冲天干劲。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自觉承担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必须潜心立德树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教育事业是培育人的事业,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全体教师都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牢记新使命,明大势、识大局、知大任”为基准,以锤炼适应新时代的“新本领”、展现新时代的“新作为”为宗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新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体教师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为全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德育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摘要:德育工作是构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产生,德育工作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紧迫性和非凡性。如何培育学生的德育观念,促进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和良性循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本文就试图通过梳理德育及德育工作的相关规定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资参考的德育工作开展范式,希图最终为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关键词:德育工作使命模式

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积极加强他们的德育观,已经成了当下我国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使命。德育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讲究节奏、急不得又慢不得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育的意涵及其功能指向

(一)德育及德育工作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中国先贤们的一句简单的话语道破了“善良”、“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从善”与“从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无独有偶,“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中的另一句话揭示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人才和国家的重要意义。那么,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道德的意义就更不用说了。而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德育”二字对他们来说亦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使命。

在《中学德育大纲》(试行)([88]教中字013号)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正式颁发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教基[1995]5号)中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1]也就是说,德育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道德乃至心理品质教育的综合性工作,德育本身是一个牵涉众多的体系。它有别于任何一门学科,而又与诸多学科紧密相连,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做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工作已经成了我国学校教育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正如有人所说,“德育与公民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元素,通过各学科课程的讲授及多元化学习经历,培育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当遇上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相关的议题之际,能以此作为判断的标准,并勇于实践承担。”[2]显然,德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连的重要元素,通过各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还能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合理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能力。这一点无疑也十分契合《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3]

事实上,“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4]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从两个不同的向度来讲,德育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关注领域,那就是“学校德育”。事实上,对于任何一种学理而言,过于宽广的内涵和外延往往会显得大而无当,甚至失之于空泛,因而,笔者认为,所谓的德育,更重要的,更贴切的应该是定位于一种“学校德育”的范畴,也就是如前所述的狭义的“德育”范畴。当然,这并不是说广泛意义上的德育范畴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广义范畴下的“德育”概念和意涵中抽出一个更切合教育者本人职责和职业范围的关注向度,那就是主要针对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观和德育体系。

(二)德育工作及其特点

因此,不难看出,德育工作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综合性和复杂性。德育是一个涉及思想、道德、心理;又联系家庭、社会、学校多方因素的共同体,因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叶圣陶就说:“要学生有好思想好品德,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方面真能通力合作,必然易于见效,因为每个学生都生活在这些群体里。”二,德育具有传承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德育是一个讲究相互影响和传承的工作,良好的德育形象和德育标兵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尤其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相当的益处,反之,恶俗的道德形象则会如污水一样熏染学生的心灵,对他们的成长可能造成危害。三,德育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德育工作是亘古以来不断开展的教育工作中的重头戏之一。然而,道德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一些更迭和发展,因而,不同时代的德育工作应该遵从不同时代的道德标准,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固步自封。一般来讲,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心理素质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一代名相司马光很早就提出了这种“德才”观,并将其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我们国家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这一点,不仅今天是,未来肯定也依然是。2001年9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发,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这一点,深刻表明了“德育”已经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制与德育工作以一个并肩作战的姿态呈现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三、德育工作模式初探

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原因,但是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非易事。“所以,德育信息不同于其他信息,也不以直接地传授给主体的规则就算完成。当前,学校德育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是强制性的将所谓的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主体系统的内在需要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本身并不尊重,导致规则信息脱离主体实际,也不能内化为主体的规则(系统),特别的,由于强制性的‘教育’,主体自我可能生成了另外的规则体系,以适应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甚至可能完全是与学校传授的道德规范信息完全相反。”因而,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尊崇德育工作本身的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受众群体,也就是学生的特点,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着眼,从微观的角度入手。

1.传统教育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先人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事迹、文本供后世者学习,面对如此巨大的宝藏,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应该积从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对古代典籍的学习和运用,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潮流,教师们应该顺潮流而动,引导学生阅读典籍、讨论和学习典籍,在古代文化的精髓中析出最有益处的德育因子。

2.现实主义法

现实是最好的模板。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感人事迹,如借助于汶川大地震中和震后产生的感人故事,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3.树立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学生,良好的榜样是他们最好的教材。老师应该积极打造德语学习标兵,并给予适当奖励或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榜样、向榜样看其的决心。

4.以身作则法

涂尔干指出:“若从道德的角度去影响儿童,并不是在他身上培养出一个接一个的特殊的德性;而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培育,甚至全面构造那些一般意义的性情,它们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使自己轻而易举地适应特殊的人类生活环境。”

5.有效奖惩法

青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非常重视老师的鼓励、奖励等。借助于他们的这样一种心理态势,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发现他们的道德闪光点,并给予适当得体的鼓励、奖励,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6.综合打造法

德育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延伸链长、多位一体的工作。因而,要想真正开展好德育工作,必须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力量,同时将德育、美育、体育、文学、艺术、音乐等有效连接,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行之有效的培育学生的德育意识,开展好德育工作。叶圣陶就说:“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

总之,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身体力行,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尊重德育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社会现实,尊重学生实际,从全方位、多角度的立场多管齐下,在一个健康、和谐、全面的德育环境中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德育大纲(试行)[R].1988-8-20

[2]邓达.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辨[J].教育学术月刊.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R].2005-4-2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59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