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最新10篇)

荣誉发表时间 3450431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改变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环境保护成为共识,未来充满挑战与机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3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一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从事幼教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着国家的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所以在6月7日,我们年级组利用中午的时间,对《指南》首先进行了学习;暑假继续教育时,王老师将《指南》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和我们进行了剖析,让从事幼教的我们更加的领会了《指南》的精神。《指南》和《纲要》相结合,都分为5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从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划分,随后还有“教育建议”。

每个年龄段的目标明确,主要的价值取向清晰。所有领域的目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领域特有的价值,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与会随之变化,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

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都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掌握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理论转为实践,用心聆听幼儿的心声;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在《指南》中同样“健康”也放在首位,因此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就《指南》中的“健康“领域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首先,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寓学于乐。

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如我们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区域供幼儿选择,在同一个区域中还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下学期《小鬼显身手》主题中,我们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开设了各个区域,在美工区的设计区中,有服装、鞋子、房子等不同设计,并且在每一个区域都有范图、半成品、成品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玩法,使他们对游戏充满了乐趣。

其次,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用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一直会看到这样的事例:XX老师,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不会,你要有那个孩子那么聪明老师就省力”了。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去用合理地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最后,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曾经误认为幼儿健康就是上健康课,其实不然,这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环境,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这就看做老师的会不会去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师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价,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体会,《指南》的确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教会我从细节观察幼儿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素质,才能真正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二篇】

20xx年6月12日幼儿园组织了全体教师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指南》对工作的指导意义。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指南》特别强调,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求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在急功近利的喧嚣中,我们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给予孩子不按照教育规律成长的各种各样的学习、练习,如假期里、周六、周日的各类兴趣班,我们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是不是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特点,只管给孩子报名,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孩子厌倦了学习,对孩子将来的学习非常不利。在我们班的家长中也存在着这种问题,如在我们幼儿园正在进行的幼儿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的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阅读,但家长们缺乏对幼儿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许多家长把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他们关心的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读了多少书,而不是和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家长间交流的也是我们的孩子最近读了多少本书,能认识多少个字,显得很自豪。

“拔苗助长”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绝非只存在于家长中,也存在于一些教育机构,他们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对幼儿实施超前教育。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某个幼儿园进行小班幼儿入园前的面试,面试的内容为:数字1-10的倒数;用小剪刀剪出一个圆形;辨别咖啡色和灰色。这些内容对于刚到三周岁的孩子来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惊的家长目瞪口呆,孩子直嚷着要回家喝奶。当然,这个故事可能有些夸张,但也折射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有些幼儿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发育,强加于幼儿学习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符内容,值得我们深思。

孩子应该有嬉笑游乐的快乐童年,这不仅是对孩子的童年负责,也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负责。如何去给孩子们一个天真、快乐、游戏的童年,《指南》给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孩子在游戏、歌声与笑语的日子里一路阳光,恣意灿烂,快乐成长!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地更深入的学习,把《指南》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让我们的教育跟着《指南》的精神不断的探索、进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三篇】

上月中旬,我园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后,让我更清楚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首先,《指南》关注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指南》,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其次,《指南》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四篇】

《指南》是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是对《纲要》的细化,为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它从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分别阐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征。

通过学《指南》中的健康领域部分,我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健康领域中: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在细读“健康”领域环节,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有那么一句话:能学会“偷懒”的老师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有时候,我们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孩子总想帮她做好任何事。午睡起床,老师会“三头六臂”帮助每个孩子穿衣穿鞋;小朋友入厕洗手拿杯子,老师都会一把手抓,细致到位每个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画画做作业玩区域,老师帮忙拿蜡笔发作业本收玩具·······看似老师非常称职,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阻拦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做老师,可以适当的学会“偷懒”,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与其帮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给他做的方法。或许,一开始孩子总是做不好,但老师一定要坚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能行。

除了孩子身体方面的成长,健康中还包括孩子的心理。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而幼儿期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教师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变得尤为重要。开朗、外向的孩子或许较容易受教师的关注,老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注意他的情绪变化,帮助疏导、开通。但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关注那些内向、忧郁的孩子。用自己温暖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心态,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只有心理得到释放了,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投入到班集体中。我们老师平时就要做到耳观六路、眼听八方,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想尽办法、使尽其招帮助孩子调控情绪,鼓励孩子积极向上。

通过学习让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树立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同伴友好相处,总而言之,“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全面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将为幼儿的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一位细心的关注者,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有效的关注、有效的培养。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儿童观。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指南》的精神和经验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我想只有拥有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样,只有拥有教育经验而又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五篇】

通过假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频多。让我重新对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指标可以依照,心中更加有数,同时也为我们幼儿教师点亮了盏盏明灯,照耀了彼此的成长之路。

翻开《指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说明”中的一句话,呈现的是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到关注细节、尊重个体差异、丰富的保教经验。边看着边在思考:孩子不就像阶梯吗?一层层地往上,再优秀的孩子若要到达顶端不都是要先走在最低最矮的台阶上吗?只是有些孩子起步比较慢,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鼓励和表扬,“蜗牛”也会走上阶梯到达最高的顶点。

科学是什么?是知识、是过程、是世界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儿童科学不同于成人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学习了科学领域《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这些关键词是多次出现的,在教师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其中的关键。

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上应该以幼儿为主,让幼儿能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环境。比如:在班级种植区域中,应该让幼儿充分的参与进来,孩子们通过自己带来的瓶瓶罐罐,种子等,和老师一起体验种植的乐趣,种植结束后孩子们会关注到自己种的小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探讨,也能关心自己的种植结果,与同伴交流,和老师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等,如果是老师代替幼儿进行种植活动,那么幼儿就失去了体验种植的乐趣,没有亲自进行种植怎么能对自己的小植物关注和关心呢。记得王祎真小朋友,他就几乎每天都去观察自己的小植物,长高了没有,叶子长得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关注其他小朋友的植物,与自己的植物进行比较,还做了记录,他的行为也带动了其他的小朋友;施泽也是对自己种植的小植物很伤心,他看着自己的芸豆发芽了,慢慢的长高了,而且在求助老师的帮忙下,让小植物可以沿着一个“路线”往上爬,施泽也是很兴奋的。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应该经常给予幼儿“试试看”“你能行”等鼓励,鼓励幼儿自信、大胆,敢于提出各种问题、敢于尝试不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以呵护和培植,使孩子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一些科学探索活动中,有的孩子总是不愿意自己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依赖老师情况严重,每次到实际操作时总是说老师我不会。《指南》中也提到了该如何去解决,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孩子在寻找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者方向错误时,教师应该进行适量的引导,而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自己寻找出来的答案会远比你告诉他来的有意义的多。

二、活动的过程设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

要让孩子在“做”中产生思考和真正的探索,关键是活动的设计。只有活动过程设计得当,才能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过程,深入地探究某个问题,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真正实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科学探究。

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适宜的科学探究活动。

内容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幼儿探究学习的能力、方法正是在与一定的内容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探索内容的适宜性是幼儿有效探究的保障。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是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能成为幼儿需要的、能为幼儿直观地感知和操作的。

在《指南》中,我发现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四、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基石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任何的科学活动都需要相应的材料来支持,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事物认识的中介和桥梁。要实现幼儿主动探究,就必须为幼儿探究活动准备物化着教育目标的材料,使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将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物化为幼儿可操作、可探究的活动?活动材料准备要注意什么?要达成该活动教育目标需要哪些材料?什么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探究?为什么要提供这些材料?材料的形状、大小不同是否阻碍幼儿的探究,有何影响?

通过这次的翻阅与学习,幼儿园的活动就是课程,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科学交往环境,鼓励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突破传统的师问、幼答方式,要鼓励幼儿提问,开展幼问、师答式的互动、动手操作、体验操作的成就感与乐趣。总之既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善于发现数学问题,能用自己所学解答和帮助自己所碰到的问题。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老师应该是大树,一边是果实累累,一边是根深叶茂。”我想,我愿做这样的一棵大树,培育出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苗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六篇】

近阶段,我学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1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七篇】

前段时间,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就像一个指南针,让你在朦胧中找到了方向——犹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找到“救生圈”一样。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

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之星。要把这些“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像现在社会上的“虐儿”言论事件不断升级,作为幼师的我们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一个有爱心、让人敬佩的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更要做好自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像现在每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而在幼儿园,我们要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从事幼教行业,我们就应该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另外我也明白到生活中其实处处有教育,只是在于我是否能发现,一旦发现,随机教育很重要,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心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更具体、更生动地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八篇】

通过对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自己才是孩子的榜样和人生的老师。无论是从宏观的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还是小到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我都应该时刻自省,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任性,因为身边有双眼睛,在时刻注意我、并且复制我,因此孩子的成长也是我自身自省、完善、约束的一种新成长。同时也让我重新重视民主、支持与关怀的教养态度,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成长,以平和的态度接受孩子所犯的'各种错误,同时通过所犯的错误情况,结合有效、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南中提到要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并且说话时要注意看着对方的眼睛。读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我经常无法耐心听孩子讲完话,并且说话时很少能认真的看着对方的眼睛。所以我要积极自省,从自身做起,改掉平时的随意任性以及不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综上几点体会,该书能指引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与幼儿园一起培养孩子,让孩子真正快乐成长的一本好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九篇】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幼儿入园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指导,将直接关系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更是关系到整体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为此,我认为认真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下面我谈个人的体会与经验:

一、“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但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意义的童年。

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的旗帜

伟大先哲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这些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儿童的尊重,建立在倾听与理解、包容与接纳,感性共情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体现在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只有根据儿童已有的基础构建在恰当的起点之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儿童从教育价值的边缘走向教育价值的中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

三、防止和纠正“小学化”

日本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红又大,却不香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苹果成长是有规律的,不能随便去改变它。苹果生长是这样,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更是有规律的,更不能随便去改变它。如果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反复向他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就会扼杀孩子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是孩子不可能理解科学的丰富内容;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因此孩子在上学前应该充分的让他们玩耍不要强加他们任何不必要的知识,使儿童在玩中充分地扩展他们思维的自由空间,开发智力,增强儿童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从小被灌输那么多知识,结果会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这种思想为大脑接受而不加以利用,从而使思想也便得僵化。要是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以《指南》的要求教给儿童使幼儿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学习知识。

四、严禁“拔苗助长”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学前儿童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孩子因为不堪忍受学习的重负,被迫学会了欺骗和伪装。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重担。不知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此外,有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童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跨越、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童年亦然。

今天,重要的问题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赢是输,而是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地保护。只有真正做到尊敬儿童,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快乐成长。

五、《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

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着重强调,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着重强调了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友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食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六重视家园共育,提高科学育儿能力

《指南》强调“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人的任务。

我在2年幼教工作中体会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尚属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从主观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结构基本是三个四个或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造成了爷爷?奶奶对孩子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父母对孩子的新要求互相矛盾,相互冲突,老人的过分溺爱与父母的正确对待相互矛盾,造成孩子的两面性,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不一样,采取的教育方式不一样,造成家庭教育中的互相抵制;另一方面,从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在陪伴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社会不利因素,不良作风的影响,在幼儿发展关键时期已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是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抱负、团结,尊重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给幼儿造成了教育障碍。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互相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幼儿园教育使教师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作为幼儿最接触的家庭教育,我认为:

1.教师、家长都应该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大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不能把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幼儿身上。应该扩展到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尊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还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3.教师要主动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的时间,利用家园联系册,教育活动开放日,幼儿活动成果与汇报会,便条或校讯通联系家长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向家长提出要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致。

4.家长要自觉学习育儿知识,提高家教质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孩子天真,好奇,好问,家长要把握住对孩子的启发诱导,要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规律,不断提高家教水平,主动开展家庭教育,家长除了和教师经常联系,接受教师的指导外,还应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参与幼儿园的全过程,让家长都具有“我也是孩子的一个重要教育者”的意识,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视为己任,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教育儿童的工作。

5.让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家长除了要求孩子,自己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孩子的模仿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及生活,学习习惯,孩子都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并在孩子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要让孩子充分的活动,愉快的成长。

6.让家长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观点逐渐形成,有时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分析前因后果,正面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孩子容易接受,在家庭活动中家长要处处考虑到孩子的位置,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在家庭中团结融洽,互相关心,民主商量,根据孩子的特点,家长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游戏、散步、参观、旅行等活动中,更好的接触大自然?社会?与人交往,从而让孩子或得更多的机会锻炼。

因此,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教育的今天,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重要工作之一,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教质量,让每个家庭牢牢抓住学前教育这个关键时期,科学育儿,是孩子受到良好一致的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第十篇】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这一关键点我们做到了吗?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种种现象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幼儿,而在我们。孩子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我们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贯彻《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借鉴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节奏让幼儿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不要求孩子们对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但是,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基本上没有带孩子参观过,也没有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艺术课程中,采用更多的则是教师的范图、磁带等,暂且不评价这两种教学材料的优缺点,光从形式和种类上看,我们就发现其单一了。也许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附近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或者孩子们出去安全问题的存在,等等。其实,只要我们真的用心,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挖掘我们的古镇资源,带领孩子们参观老街。又或者,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既然孩子们没有办法出去亲眼目睹,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让孩子犹如身临其境啊!我们可以将一些园林、名胜古迹的录像带给孩子们,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美的感受,我想孩子们该是多么欣喜,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们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们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们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们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们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可以动员我们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们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39 345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