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习心得(通用5篇)
通过实习,深入了解了新闻报道的流程,锻炼了写作与沟通能力,感受到了真实的新闻现场,是否能更好地传递信息与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记者实习心得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记者实习心得 篇1
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一段时间里,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学习和借鉴更加必不可少,而且也更有空间。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五、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
1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
2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等。
六、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合适的岗位工
种,从而制定出更为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利用实习来找工作,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作为大学毕业生,“实习最好是用来定方向、定基调、进行职业再规划,学习业务能力,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
八、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一.实习初衷: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记者实习心得 篇2
短短两个多月的实习,短短两个多月的记者生涯,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这短暂的时光,让我对记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对我所在的地区社会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知道了很多曾经不知道的事。
面对了不同的人,上至政府高官企业家,下至地里耕种的老百姓,远至只有电视上才能看的慈善家,近至身边的志愿者,还有一些自己都想象不到了贫困户。接触了不同的事,企业文化,邻里纠纷,爱心公益,扶贫救济····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触及的事,当我走近了解并且感同身受的时候,可能每一次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彻底的洗礼。
之前我对记者的认识完全是来自书面,可能觉得他们就是把身边的一些事简单的报道一下,遵循五个W加H,将其套进去就可以,如此简单,何时、何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和如何。对他们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方式一无所知,对他们在报道时的情感更是触摸不到。当我走进并且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之前的理解可能只是凤毛麟角,记者需要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的是,记者是有情感的,是对这个社会对新闻的当事人负责的,在短短两个月采访的过程中,听到老师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这可能就是记者来到事发地最大的职责了,并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为了报道”。 记者是有责任的。4月6号,我们收到一条新闻线索,说的是临猗的一村里的一面快倒塌了,对附件的村民以及小孩造成生命威胁,我当时所想到的是,不就是一面快倒塌的墙,直接拆了不就可以吗,为什么还要专门去报道,而当时记者老师所说,如果这面墙村民能拆的话他们就不会打电话给电视台寻求帮助的,肯定是中间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在阻拦,以至于墙不能拆,更重要的是这墙随时会倒塌,如果下面有村民有小孩,出了人命可不是小事。于是我们便从运城驱车来到临猗的新闻事发地,看到危墙,记者便第一时间联系到该村的村长以及房屋的主人,将其协商好之后,同意将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记者才开始报道,待墙拆完我们才离去。当看到这条线索时记者的责任便是协调将危墙拆除,防止危墙倒塌对生命造成威胁,并不是简单的将其危墙情况报道一下就草草了事。
记者是有感情的,4月16号我们去拍一组专题新闻“寻找最美青年”当我们采访这位最美青年候选人兰媛的时候,了解到她背后所做的事,着实让人佩服,而这些事的背后的事,却是让人心酸的。兰媛一直在帮助一户贫困的农家,这户家人原本是和谐美满的,可是因为车祸夺走了家里的一儿一女,从此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就在这时,自己在农村的唯一住所,在一夜之间遭遇强拆,屋内物品全部损坏,这唯一的住所这个家没了,原本身体就不好的母亲,受到接二连三的刺激之后更是病的卧床之中。兰媛在了解到他们家情况的时候,对他们做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将每年十分之一的收入用来帮助他们,而这样的做法她已经坚持了很多年,这位收入平平的一位女人,却用了她最大的力气去帮助他人,当我听完这些事以后在场的记者已经是潸然泪下。4月28,我们带着“准备”来到闻喜的一户贫困家里,这个家庭母亲重病,父亲轻微智障,唯一的儿子脚也是残疾的,记者在了解这些情况在来之前就被这样的家庭情况感到难过,所谓救济不救贫,而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就是将儿子培养成才,摆脱贫困,记者也将他们儿子的未来做了一些简单的规划,先联系一所愿意帮助的学校将孩子送入其中免费让其学习,在学校节假日时间以及毕业以后联系一家劳务公司将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在触及感情的时候,记者可能所做的不多,但这是她尽最大努力所做的。
记者是有力量的,4月22号,一位农户向我们反映,他所报的驾校扣了他500元,一直未退,多次上门找驾校都被各种理由推脱,百般无奈的他,最后只能向记者求助,了解情况之后记者与他一起来到当时报名的驾校,帮助他并成功讨要到当时所扣的500元。5月11号,一耕地农民向记者反映说自己之前买的微耕机坏了,但是其售后不予维修,并且服务态度非常差 ,在记者经过了解和与售后工作人员沟通之后,最终同意将其损坏的零件予以更换。这些事情让我了解到舆论的力量,媒体的力量,同样也是记者的力量,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平凡的老百姓。
g 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也让我从其心中敬佩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每一位记者,他们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所有的力量,来担负肩上的那份对社会对家人对新闻当事人的责任,他们也是一群很容易被感动的群体,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动心痛的事情他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去支持,有的时候他们的力量也是很渺小的,在很多时候他们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民的痛苦。一条简单的新闻,看似平凡容易,但整个过程从接到线索到成功播出,这其中都蕴藏着各种喜怒哀乐,可能很多部分是不为人知的,在每次采访过程中他们的心和情都是在人身上,他们想的更多是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决其问题,分担其忧愁。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责任,让记者这个职业显得更加的神圣。
到现在这句“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还在我耳边环绕。
记者实习心得 篇3
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犹记得自己在写第1篇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不过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后来通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渐渐领悟了电视新闻写作,也逐渐地认识到电视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很大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的说,是从它的报道格式,语言等方面有了较深地认识和体会。例如,在写电视新闻稿前,应先浏览一遍拍摄录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闻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画面,如果旁白较多的话,要斟酌有没有画面对应。语言上面,要简练,通俗,流畅,尽量少用书面语。比如,尽量说谁"和"谁,而非谁"与"谁,使对白听起来亲切。
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显得很笨拙,确切的说很稚嫩,我总不能理直气壮提问,有时候也会很唐突......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正式的实习生活,又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有了许多促使我成长的因子,我感觉自己如一个刚爬出小巢的幼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劲,时刻有翻跟头的危险,却浑身都充满着飞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闯的冲动。承认自己需要学得还有很多,然而,因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被采访人进行交流、沟通。这两个词对于我们真的很是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有话说。这时高超的交流沟通技巧需要亮出来,成功的勾起他人的倾诉欲并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有了以上这些,一个成功的访谈才能顺利进行。
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专注的,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我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
在电视台里,记者任务重,工作繁忙,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刚开始我还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卢主任要我们多看多写多观察,看就是要多看资深记者、主编是怎样写作及修改稿件的;写就是自己要多练习,提高写作能力;观察就是多动脑筋,稿件该怎么写会更好、更具吸引力,从什么角度入手,新闻稿的价值点在哪里,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领悟。后来无事时,我就把保险柜以往的稿件拿出来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己也尝试写一点,受益匪浅。
如今各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视新闻对记者技能要求极高,新闻采编都是单兵作战,独立完成。所以记者不仅要能编会写,还要摄像和剪辑二者兼备,提高个人效率,因为很多新闻都是当天要播出,记者上午采访、摄像,下午要写出新闻稿,配音后还要进行剪辑,丝毫马虎不得。
下来的实习中,会更加珍惜,主动向实习老师学习写作和摄像,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不知所措.不过好在,同事的热心关怀和帮助让我尽快的熟悉了这个大家庭.对于以后的日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还记得一次采访任务,和师傅下乡的时候,我满以为我的自信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没想到的是同样我们俩个接触采访的对象,我和他与采访者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采访者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会去了解。
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记者实习心得 篇4
短短两个多月的实习,短短两个多月的记者生涯,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这短暂的时光,让我对记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对我所在的地区社会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知道了很多曾经不知道的事。
面对了不同的人,上至政府高官企业家,下至地里耕种的老百姓,远至只有电视上才能看的慈善家,近至身边的志愿者,还有一些自己都想象不到了贫困户。接触了不同的事,企业文化,邻里纠纷,爱心公益,扶贫救济····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触及的事,当我走近了解并且感同身受的时候,可能每一次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彻底的洗礼。
之前我对记者的认识完全是来自书面,可能觉得他们就是把身边的一些事简单的报道一下,遵循五个W加H,将其套进去就可以,如此简单,何时、何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和如何。对他们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方式一无所知,对他们在报道时的情感更是触摸不到。当我走进并且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之前的理解可能只是凤毛麟角,记者需要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的是,记者是有情感的,是对这个社会对新闻的当事人负责的,在短短两个月采访的过程中,听到老师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这可能就是记者来到事发地最大的.职责了,并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为了报道”。记者是有责任的。4月6号,我们收到一条新闻线索,说的是临猗的一村里的一面快倒塌了,对附件的村民以及小孩造成生命威胁,我当时所想到的是,不就是一面快倒塌的墙,直接拆了不就可以吗,为什么还要专门去报道,而当时记者老师所说,如果这面墙村民能拆的话他们就不会打电话给电视台寻求帮助的,肯定是中间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在阻拦,以至于墙不能拆,更重要的是这墙随时会倒塌,如果下面有村民有小孩,出了人命可不是小事。于是我们便从运城驱车来到临猗的新闻事发地,看到危墙,记者便第一时间联系到该村的村长以及房屋的主人,将其协商好之后,同意将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记者才开始报道,待墙拆完我们才离去。当看到这条线索时记者的责任便是协调将危墙拆除,防止危墙倒塌对生命造成威胁,并不是简单的将其危墙情况报道一下就草草了事。
记者是有感情的,4月16号我们去拍一组专题新闻“寻找最美青年”当我们采访这位最美青年候选人兰媛的时候,了解到她背后所做的事,着实让人佩服,而这些事的背后的事,却是让人心酸的。兰媛一直在帮助一户贫困的农家,这户家人原本是和谐美满的,可是因为车祸夺走了家里的一儿一女,从此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就在这时,自己在农村的唯一住所,在一夜之间遭遇强拆,屋内物品全部损坏,这唯一的住所这个家没了,原本身体就不好的母亲,受到接二连三的刺激之后更是病的卧床之中。兰媛在了解到他们家情况的时候,对他们做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将每年十分之一的收入用来帮助他们,而这样的做法她已经坚持了很多年,这位收入平平的一位女人,却用了她最大的力气去帮助他人,当我听完这些事以后在场的记者已经是潸然泪下。4月28,我们带着“准备”来到闻喜的一户贫困家里,这个家庭母亲重病,父亲轻微智障,唯一的儿子脚也是残疾的,记者在了解这些情况在来之前就被这样的家庭情况感到难过,所谓救济不救贫,而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就是将儿子培养成才,摆脱贫困,记者也将他们儿子的未来做了一些简单的规划,先联系一所愿意帮助的学校将孩子送入其中免费让其学习,在学校节假日时间以及毕业以后联系一家劳务公司将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在触及感情的时候,记者可能所做的不多,但这是她尽最大努力所做的。
记者是有力量的,4月22号,一位农户向我们反映,他所报的驾校扣了他500元,一直未退,多次上门找驾校都被各种理由推脱,百般无奈的他,最后只能向记者求助,了解情况之后记者与他一起来到当时报名的驾校,帮助他并成功讨要到当时所扣的500元。5月11号,一耕地农民向记者反映说自己之前买的微耕机坏了,但是其售后不予维修,并且服务态度非常差,在记者经过了解和与售后工作人员沟通之后,最终同意将其损坏的零件予以更换。这些事情让我了解到舆论的力量,媒体的力量,同样也是记者的力量,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平凡的老百姓。
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也让我从其心中敬佩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每一位记者,他们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所有的力量,来担负肩上的那份对社会对家人对新闻当事人的责任,他们也是一群很容易被感动的群体,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动心痛的事情他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去支持,有的时候他们的力量也是很渺小的,在很多时候他们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民的痛苦。一条简单的新闻,看似平凡容易,但整个过程从接到线索到成功播出,这其中都蕴藏着各种喜怒哀乐,可能很多部分是不为人知的,在每次采访过程中他们的心和情都是在人身上,他们想的更多是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决其问题,分担其忧愁。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责任,让记者这个职业显得更加的神圣。
到现在这句“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还在我耳边环绕。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篇3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xx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1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1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1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
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
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而,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记者实习心得 篇5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xx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1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1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1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
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
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而,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