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工作会议总结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98752

【导言】此例“工作会议总结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热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会议工作总结【第一篇】

我部的新闻宣传工作在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牢牢把握为全县经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从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入手,着重在加强新闻综合处理,提高新闻质量,扩大宣传面上下功夫,经全体通讯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20xx年上半年,我们共编发《蒙城新闻》18期,采用通讯员来稿、向各级媒体、政府报送新闻新闻条,向新闻媒体提供稿件100多篇,被报纸刊发篇,既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服务,同时也宣传了我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我部新闻宣传工作受到了县委领导的肯定。现将我部新闻宣传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新闻科始终把基础工作建设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对新闻宣传工作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并通过建章立制抓落实,做到了新闻宣传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干,保证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明确了职责,理顺了关系。二是在全县上下建立健全了网络,形成运转有序、来源稳定的新闻沟通渠道。三是拥有一支稳定的政治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并通过通讯员培训,不断提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四是建立健全了新闻的报送、登记、编发、选送等各项制度。规范了管理,调动了新闻员的积极性。

(二)紧紧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服务实效。20xx年上半年,我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一招三化”的目标任务,搜集、整理、编发了大量这方面的新闻、稿件,特别注重反映对全县经济发展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断适应新情况,进一步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增加新闻容量,丰富新闻内容。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为适应新形势,我们按照领导的指示,在《蒙城新闻》版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尝试,扩大每期新闻的版面,增加新闻条目,由原来单纯地刊登通讯员写稿有关的业务知识,改为编发一定数量的新闻稿件。每期采用3-5条新闻扩展到采用15条以上,加大了新闻量;二是扩大《蒙城新闻》发送范围。创办之始,《蒙城新闻》主要报送新闻媒体、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县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为使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扩大了发送范围,将新闻直接寄送给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部办局,部分院校和公司厂站也列入发送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蒙城新闻》的认知程度;三是主动和新闻单位加强联系,与《安徽日报》《亳州报》等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县的各项工作。

二、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由于我们积极宣传,加之新闻宣传工作对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县各乡镇、各部门的绝大多数领导都越来越意识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全县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飚同志对新闻宣传工作非常重视,经常对新闻科提出要求,提供线索,对重要新闻亲自审改把关,做到每期《蒙城新闻》必看,对《蒙城新闻》中出现的失误亲自指正;全县各单位领导的新闻宣传意识也逐步增强,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较好地带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如篱笆、楚村、板桥、柳林、马集等乡镇,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教育局等单位,由于领导重视和支持,新闻宣传工作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起步较晚的马集、柳林等乡镇和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后来居上,有了很快的发展,新闻报送数量增加,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二)质量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没有质量的新闻、宣传就是无效的新闻、无效的宣传。而衡量新闻宣传工作质量高低的标准,则要看新闻宣传工作有效服务程度的高低和作用发挥的大小。因此,我们在捕捉、编写新闻宣传稿件时注重抓重点,选准突破口,使新闻、宣传稿件的针对性、专业性、综合性更强。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于我们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要数量与质量并重,当两者不能兼顾时,宁精勿滥,宁缺勿多。二是新闻与新闻宣传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内外有别,对一些不宜公开宣传的情况和消息要通过新闻的方式提供给领导参考,对可以公开报道的,不仅要呈送领导阅知,而且还送新闻单位予以报道。三是新闻宣传工作和调研工作的关系。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要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进行实际调研,增加“重量级”新闻的报送数量。

(三)人员素质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闻宣传工作人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还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奉献精神。只有把爱岗敬业、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放在新闻宣传工作岗位上,新闻宣传工作才会有良好、坚实的基础,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量才能落到实。

(四)制度建设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保障。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新闻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必须下气力抓好制度建设。好的新闻工作制度,不仅使我们的新闻工作有章可循,利于对照检查,改进工作,而且通过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的结合,调动了广大新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新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是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服务,把提高质量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调研,加强学习思考,多为领导提供一些综合性、超前性、预测性的新闻信息,力争使新闻宣传工作质量上一个新台阶;二是把新闻宣传工作摆到各单位和各乡镇办公室工作的主要位置上,实行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分解到人,全员抓新闻、抓宣传,促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继续抓好人员培训工作。继续采取以会代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素质;四是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手段,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对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和新闻传送的便捷性都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平台,不断改进新闻收集的方式方法,拓宽新闻传送渠道,加快新闻传送速度,提高新闻利用效率,促进新闻宣传工作上新台阶。

工作会议总结【第二篇】

xxx全体人员于2013年1月23日下午集中对公司会议文件进行了学习,学习内容为xxxx。通过这次会议,我有以下浅薄体会:

一、发人深省,鼓舞士气

x经理在行政报告中对我们提出“强基固本,务实创新,提升管理,创造效益,为全面推进公司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口号。那是在教我们如何用心去学习、用心去工作、用心去生活;那是在教我们如何对我们的职业专一、对我们的公司专一、对我们的事业专一;那是在教我们如何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如何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

x经理的行政报告主要包括xxx。报告对公司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计划,言语情真意切。这让人看到我们公司是一个在高速发展的公司,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公司 。经济收益的增长,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对人才的不断培养 ,让人看到天津二十冶是一个有理念 、有前途 、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x经理的报告给了我们年青的员工莫大的鼓舞,也教会了我们,只有辛勤地投入工作并积极地思考,才能积淀和历练出丰富的智慧,从容地应对各种困难;也只有敬业的职业态度和富有激情的精神状态才能铺就出一条成才之路。

二、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通过学习 。发言稿中浓缩着各个项目部的精华,每次技术或管理的改革创新都包含了奋战在一线员工的辛勤汗水。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管理和安全管理 ,几乎包含了我们的全部工作,而这些工

作都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只有技术过硬、管理合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只有良好的质量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工程管理人性化、科学化能给公司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保证公司持续发展;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现了企业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通过这次学习,公司每个人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有新的收获。这样的学习能最大的达到资源共享,公司所有项目部都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就我个人前程而言,这次学习会议是成功的;对项目部管理水平提升来说,这次学习是举足轻重的;职工素养提升 ,管理人员水平提高,这样的企业哪有不成功的?

三、保持警惕,再接再厉

公司近年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从经济分析上看,公司规模和效益等一直在不断上升,套用领导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所有人员,公司是集体的公司,是团队的公司。说到团队,那么我们每个人就要做到“自主性、思考性、合作性”,不能什么事都要领导去安排、什么事都要领导去解决、什么事都要领导去承担责任。作为一名新员工可能我对公司的影响力非常小,但我愿意为公司的进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登山远眺

公司走过的这几年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公司领导一直督促我们不能满足这小小的成功。我们的生产能力、我们的施工能力、我们的应急能力都还不具备大企业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共同设立公司内

部的标准,xx公司2013年的主重中之重就是公司标准化。我们企业的进步,也必须从自身抓起、从点滴做起,用一个大企业的标准和诚信来武装自己。

作为天津二十冶的一名员工,我切身感受到公司人正在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在产品管理、服务意识、安全责任方面进一步加强,相信公司其他同事和我一样有共同的感受。时光荏苒,回顾我作为二十冶人所经历的种种,从心中由衷的感谢公司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在此也希望在今后公司飞越的发展中不断成熟完善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做好本职工作。

2013年是公司抓住机遇发展的一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司稳健、优秀的领导团队带领下,二十冶人共尽绵薄之力,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成就一个朝气蓬勃、诚信富强的企业。

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心得【第三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竞争加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经济类工作报告成为了相当重要的一环。经济类工作报告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结和展望,也是领导层向民众传达重要政策的重要途径。在参与经济类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内涵和重要性。

首先,在经济类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的分析和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了解到国家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数据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心中对于国家发展的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经济类工作报告中的政策措施也十分值得我们关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经济类工作报告通过介绍政府的政策措施,让我们了解到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我注意到,报告中对于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国家攻克经济发展难题的决心和勇气。通过了解政策措施,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经济领域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此外,报告中还提到了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只关注数字和数据,更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经济类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关于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在看到这些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做好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经济类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国际合作和全球化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互相依存越来越重要。经济类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也展示了国际合作和全球化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理念,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参与经济类工作报告,让我深刻意识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方向和目标。经济类工作报告提供给我们了一个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窗口,让我们在参与其中时既能够获得知识,又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共同的奋斗,我们的国家经济会继续蓬勃发展,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第四篇】

同志们:

这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闭幕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在我就会议情况作总结,并对民事审判的相关问题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法院深入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和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黄松有副院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黄副院长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佛山会议以来全国法院民一庭系统的民事审判工作,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客观和深刻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对当前民事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大家一致认为,黄副院长的讲话立意高远、切合实际,既有审判理念,又有具体方法和思路,点面结合,针对性强,鼓舞士气,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事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期间,大家还就民事审判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就审判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了充分交流,拓展了思路,厘清了认识,促进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对统一司法尺度,进一步做好民事审判工作大有裨益。《关于审理物业权益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及《关于审理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起草制定,事关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其中蕴涵着当今社会生活和民事审判工作中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大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看法,这对起草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论证。对大家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如何进一步做好民事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会后进行认真研究和吸收,以利于早日形成规范性文件指导审判工作。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内容很重要,也很丰富,对全面提升民事审判�

湖南省委和高院党组对这次座谈会非常重视,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提供了全方位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会议很难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我受黄副院长委托,代表最高法院和全体与会代表,向湖南省委及高院全体干警特别是会务组的各位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还就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较为突出的其他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究讨论。下面,针对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我谈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强化调解,依法维持,慎重改判,严格发回

这是最高法院民一庭指导全国法院民一庭审判工作的办案规则。调解在解决民事争议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修补被争执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作为人民法院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营造和谐司法的重要手段,调解已经被赋予了应有的时代高度和新的内涵。最高法院民一庭提出,对于领导和社会特别关注、涉及众多当事人切身利益、可能按下葫芦起来瓢、一审裁判有错误二审改判存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的障碍,判决结案双方当事人证据都不很扎实或者判决结案难以平息纠纷等七类案件,应当努力争取调解结案。各级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作出自己的界定。应当指出,调解是更高层面的审判,是更高艺术的审判,要贯穿于审判的全过程,即使是判决已作出,在没有下发之前,只要有调解可能的还可以调解或调撤结案。当前,重视调解的氛围空前浓厚,调解工作机制日臻完善。强化调解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着重提高对调解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调解意识;二是切实增强调解能力,讲究调解艺术,创新调解方法;三是处理好调判关系,明确民事审判的终极目的所在。强化调解要贯穿于民事审判工作的始终,不论是一审还是二审,包括最高法院民一庭二审的案件。20xx年,最高法院民一庭第一季度调解率达到50%,全年调解率达到30%多,受到肖扬院长的多次肯定和表扬,也是为全国法院作出了表率,不能只要求下级法院,不要求自己。各高院民一庭也应照此要求去落实。我这里不是在强调调解率,而是宣传强化调解的理念,这是民一庭审判工作的亮点,是符合民一庭审判工作的特点的,当然,更符合全党以化解矛盾为中心的政法工作大局。对于强化调解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保持清醒头脑。比如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施行,本意是调解减半收费可以鼓励调解,但也可能成为个别地方法院进行调解的障碍。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和分析,及时研究对策,避免调解的制度功能受到损害、制度目标出现偏差。诉讼费减少的问题,最高法院正在同国家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这些年来,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二审改判、发回的数量逐年上升,维持原判的比例越来越低,其中有很多改判、发回的依据并不十分充分,可以维持的没有维持。当事人因此对二审和再审程序寄予无限的厚望,使很多本可以及时服判息诉的案件,陷入了诉讼拖延、矛盾加剧的怪圈。到高院和最高法院上访申请再审的数量有增无减,后果有百害而无一利。扭转这种局面,除了一审的质量要提高之外,二审也是关键。我认为二审法院应当在强化调解的基础上,树立依法维持,慎重改判,严格发回的办案思路。

依法维持的前提是依法,维持则要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法维持是依法改判转变而来的。为什么呢?一是现在的法官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尤其是物权法的出台基本上完善了民事审判的各项规定;三是审判管理更加规范,审判监督更加健全,民事法官的构成和民事案件的质量确实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从维护法院权威、法律权威的高度来认识依法维持的重要意义。所以,对那些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要坚决依法予以维持;原判在认定个别事实上不十分清楚,或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瑕疵,如果尚未影响最终处理结果的,二审法院在查明相关事实调整法律适用后,可依法予以维持;对于原判决中基于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判项,二审法院应当认真研究该裁量的出发点和案件的具体情况,除非出现畸轻畸重并致当事人利益显失平衡,否则不能轻易改判。一个法官一生可能审理几千件案件,但一个当事人一生可能只有一个案件进法院,这一个案件出了问题,就会给他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他 因此,颠覆性地改判不当,可能使当事人对法院失去信任,对法律失去信仰,这是很危险的。另外,强调依法维持是二审法院支持一审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具体体现,对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具有积极意义。

慎重改判是指二审改判时应当持有审慎的态度,是依法改判的正确实施。对那些可改可不改,改判依据不是十分充分、把握不大的案件,比如新类型案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者涉及自由裁量权的案件,二审法院应当慎重,以不改为宜。即使改判,也有修补性改判和颠覆性改判之分,能够采用修补性改判的,就不要采用颠覆性改判。要努力做到不诱发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不引发申诉和申请再审,避免造成当事人不服判、不息诉、案结事不了的局面。当然,慎重改判不等于不分是非,有错不纠,对那些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甚至颠倒黑白、枉法裁判及人情案、关系案等明显不公的案件,要坚决改判。如果上下级法院分歧很大,应交换意见、慎重研究,必要时应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

发回重审的泛化和滥用不仅给当事人造成讼累,而且增加了案件审理难度,使案件久拖不决,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受害的是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符合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诉讼对抗,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和激化,调解的最佳时机丧失,甚至诉讼标的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难以实现,最终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严格发回建立在法定发回重审条件的正确理解基础上,所谓“严格”,有三层含义:第一,二审法院要切实担负起法律规定的二审职责,对可以在二审程序中查明事实径行作出裁判或者促成调解的案件,不要轻易发回重审;第二,对那些二审查不清,发回后一审法院也很难把事实查清的案件,应在能够查明的事实基础上,依照举证责任分配等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方法进行裁决;第三,对原判程序虽有不当,但并未影响案件正确处理的案件,不宜发回重审。最高法院民一庭20xx年审结的所有二审案件中,无一发回,就是要为全国作出表率。当然,对于在程序上难以补救或者由一审法院做工作比二审法院做工作效果更好的,则另当别论。不论是否发回,对一审判决存在的问题,都要加强指导,切实提高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质量。抓办案质量要从消灭低级错误入手,着力于案结事了,民事法官要有定分止争的司法能力,我们的任务是化解矛盾,绝不是制造新矛盾,更不是扩大矛盾。明知是案结事不了的案件,庭长、主管院长要把好关。另外,判决要考虑能否执行,无法执行的案件不是合格的案件,是坑害当事人的案件,审判和执行是法院的一个整体,无法执行的案件损害的也是法院的形象和权威。承办人、审判长、庭长、主管院长在签发案件前,一定要从审监的角度审视一下,是不是有硬伤,不要出现被审监庭颠覆性改判的情况发生。

(二)处理好民事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

在人民法院每年处理的大量民事案件中,有一些案件表面上看似乎是民事争议,但纠纷的产生实际上是行政权行使的结果,纠纷的解决也与行政权的行使密不可分。妥善处理这类纠纷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协调好民事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这里面也包括了民事司法权到底应该延伸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之所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走了半天之后,回过头来却发现很难通过民事裁判的方法妥善解决当事人的争议,就是没有理顺两种权力的范围和关系问题。这需要对当事人法律关系和纠纷的性质进行全面深入和正确的研判。我认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是不能将纠纷纳入民事案件范围的:一是确实存在诸多民事因素,但争议双方之间终未形成民事法律关系所要求的平等主体关系;二是行政权力的行使,制约和主导着纠纷的最终处理。比如因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未落实到位产生的纠纷,历史上因政策调整形成的纠纷,以及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补偿安置争议等。这些纠纷徒具其形,难符其实,虽然体现为当事人私权益的诉求,但并不具备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所要求达到的民事可诉性。应当认识到,在中国国情下,是行政权主导下的司法,而不是司法权主导下的行政。一些案件,尤其是涉及政府、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纠纷,依靠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协调可能更有利于矛盾的化解,有利于纠纷的平息,有利于和谐与稳定。

(三)全面理解和准确适用证据失权

证据失权事关当事人根本诉讼利益和目的。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就证据失权问题作出规定的本意,是约束那些有条件有能力却不诚信举证的当事人。绝不能把它变成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尤其是坑害弱势群体的工具。目前,大部分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水平、举证能力甚至是证据意识还不是很高,他们没能在举证时限内完成举证的原因多种多样,很多情况下并非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考虑到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情形,《证据规定》第36条对申请延期举证的问题作出了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如果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而不审理该证据有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证据规定》第43条第2款又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交的证据,可以视为新的证据。针对这一类证据,应当排除《证据规定》第34条第2款规定的适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证据规定》第45条的规定,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者举证。除此以外,《证据规定》在第41条和第44条对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款、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证据”,分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三个层面进行了解释,还在第3条、第7条等对人民法院的举证指导以及特殊情形下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作出了规定。总之,一定要从“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高度,对《证据规定》的相关条文进行全面理解和把握,提高整体适用、正确适用《证据规定》的意识和水平。

(四)准确理解和适用医疗事故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证据规定》规定医疗侵权纠纷中部分举证责任倒置的目的,在于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和公正处理医疗纠纷。在医疗侵权诉讼中,相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患者一般对过错和因果关系的举证能力较弱。如果要求其承担所有的举证责任,往往因其部分证据无法举证而导致败诉的后果。在此情况下,患者极易采取过激行为,激化医患矛盾。而医疗机构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最了解医疗过程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方法,掌握着患者的医疗档案材料,由其负担过错和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是比较公平合理的。《证据规定》第4条第8项规定的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正是针对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有关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证明问题。在适用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上规定只是将侵权责任的部分构成要件进行了倒置,不能理解为,在医疗侵权诉讼中患者可以不负任何举证责任。患者仍然需要就过错和因果关系之外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承担举证责任,如是否存在医疗行为和损害后果。

(五)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赔偿范围和标准失衡的问题

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施行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纳入到物质损失范围内。根据该司法解释规定的计算方法,赔偿金的数额相对以往有了较大提高,这对赔偿权利人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与一般的医疗差错相比,医疗事故无论是在医疗单位的过错程度上还是给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后果上,都是更为严重的。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其确定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却较《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偏低。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赔偿范围和标准失衡,而且直接导致当事人不愿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回避《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解决争议。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要求修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甚至制定医疗争议处理法的呼声不断涌现。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目前情况下,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两者失衡现象的加剧,努力做到平衡利益,定分止争。

(六)涉及物业权益纠纷的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问题

物权法(草案)曾经规定,对因侵害业主共同权益以及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违反合同发生的争议,业主会议或者业主委员会经2/3以上业主同意,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申请仲裁,但最后提请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时删除了这一规定。如何解决涉及物业权益纠纷的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问题,也是最高法院民一庭起草物业权益纠纷司法解释过程中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各种观点,我们会在物权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框架内,慎重研究,在司法解释中尽快拿出一个符合立法精神的稳妥的方案。

(七)正确认定竣工结算依据

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发包人与承包人采用建设部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格式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但在施工合同专用条款中没有约定“发包人对承包人报送的竣工结算文件在一定期限内不答复便视为认可”的内容,也没有约定结算的时间。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承包人向发包人报送了竣工结算文件,而发包人未作任何答复。后双方就工程结算发生争议,承包人提出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第33条第3款规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无正当理由不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从第29天起按承包人同期向银行贷款利率支付拖欠工程价款的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故根据最高法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0条的规定,请求判令发包人按照其报送的结算金额给付工程款。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案件是否以及如何适用该司法解释第20条的规定,争议较大。最高法院民一庭也收到了相关高院的书面请示。我们经过研究作出复函认为,《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0条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才可 否则,仅由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第33条第3款的规定,不能简单地推论出双方当事人具有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一定期限内不予答复,则视为认可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的一致意思表示,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不能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八)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举足轻重。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正确界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最高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分三种情形对劳动法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作出了解释。实践中的情况肯定不止这几种,如果遇到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应该从着重保护劳动者的角度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作出符合劳动法规定精神的认定。二是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的关系问题。我认为按照《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2条的规定,并不能简单得出工伤赔偿和民事赔偿互相排斥的结论。如果用人单位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明显违反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对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置若罔闻,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明显无法通过工伤赔偿获得较为充分的救济,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判决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三是正确理解《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有关不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应按照普通民事案件处理的规定精神。实践中应当注意,即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不属于工资欠条纠纷或者并非因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争议调解协议规定的给付义务而引起,只要争议性质不属于劳动争议,就应当按照普通民事案件受理和审理,以更加及时地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司法保障。

一裁两审不利于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但这是立法解决的问题。诉讼费的降低有利于劳动者诉讼,但用工单位也可以用来拖延时间,依法恶意诉讼,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要时,可以采取裁定先行给付的办法,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九)妥善处理婚姻家庭案件,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在这里,我着重讲两个问题。一是“帮助所有权”问题。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7条规定,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对于帮助的形式,以前比较常见的是暂时解决困难一方的居住问题。但如果判决将一方的房屋所有权给予对方以帮助,是不是有悖法理呢?我认为要深刻理解该规定的背景和目的。这一条规定是最高法院反复征求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意见后作出的,对依法保护弱势一方特别是妇女儿童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要明确的是,这条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困难一方的实际困难,以房屋所有权提供帮助只是手段之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帮助”的形式,比如是否有帮助所有权的房源,结婚时间的长短,是否抚养子女等情况。不能不区分任何情况,动辄判决“帮助所有权”。第二个是有关举证责任的问题。夫妻离婚时,由于丈夫一方一般掌握着共同财产,比如企业的股权以及经营收入等,妻子在提出分割共同财产时往往由于无法完成举证而很难得到充分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当综合理解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定》有关举证责任的相关规定,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出发,综合分析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十)从人民法院工作职责出发,为农民工维权提供司法保障

农民工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做好农民工工作出台了重要的政策措施。农民工群体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在社会上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在诉讼中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切实提高农民工维权的司法保障力度,是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此,民事审判工作责任重大。20xx年7月至8月,最高法院陆续下发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案件的通知》、《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及《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这几个司法解释、司法文件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今年的重点是抓落实,要按照服务大局和司法为民的要求,特别重视和切实做好涉及农民工维权案件的审判工作,加大司法保护和司法救济力度,在妥善解决纠纷的基础上要突出及时。

(十一)深入研究,慎重把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标准的确定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确定标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通过立法或法律解释解决的问题。最高法院曾就此问题向全国人大会提交了建议作出法律解释的报告。但由于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所以目前还没有结论。从实践情况看,大量涉农纠纷之所以难以处理,其根源就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定没有一个统一和可操作的标准。我认为,应当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具有的自然共同体特征出发,以成员权理论为依据,以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关系,并依法登记所在地常住户口作为判断取得和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形式要件,以是否需要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为实质要件,综合考虑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大趋势以及农村土地对未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所具有的唯一且有力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对一些特殊情形作出特别规定。通过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取得、丧失的规定和建立在特殊性规定基础上的相互衔接,划定成员资格的保有期间,并确立资格取得的唯一性原则。

按照这个思路,我提出一些具体意见供大家在审判实践中研究参考:出生时,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因为婚姻、收养以及国防建设或者其他政策性迁入等原因,在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依法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应当认定其具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因死亡或者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设区的市非农业户口、非设区的市的城镇非农业户口,且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被注销或者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的人,应当认定其丧失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因外出经商、务工等原因,脱离常住户口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生活的人,在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之前,应当认定其仍然具有成员资格。因学习、服义务兵或初级士官兵役等原因注销、迁出常住户口的人,在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之前,应当认定其仍然具有成员资格。除基于前述的出生等三种情况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以外,自登记常住户口时起,未在户口所在地生产、生活或者不以承包经营该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应当认定其不具有成员资格。如果婚姻关系发生在持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人员之间的,在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之前,应当认定持农业户口一方具有户口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至于农嫁农人员成员资格的确定,我认为,如果已进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实际生产、生活,即使常住户口尚未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也应当认定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从进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时起,其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除此以外,目前全国部分地方实行了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农业户口,同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这些情况对我们研究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要格外注意。总之,合理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对广大农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至关重要,如果要认定资格丧失,应当慎之又慎。

(十二)认真落实最高法院通知精神,处理好共同诉讼案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与之相适应,近些年民事争议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利益对抗群体化甚至集团化的倾向日趋显现,人民法院受理的共同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这类纠纷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涉及面广,人数众多,矛盾尖锐,处理难度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由于争议金额一般都比较高,按照以往的级别管辖规定,多由各高级法院作为一审,最高法院作为二审。但实践证明,这种格局大大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加大了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弱化了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妥善处理纠纷的信任感,不仅无助于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还严重影响到北京的社会稳定。针对这种情况,20xx年1月,最高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的通知》。按照《通知》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依法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能够分开的可以分开受理。法律、司法解释对特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高级法院做一审的,要报最高法院批准。《通知》改革民事共同诉讼案件受理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也有利于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就地化解矛盾、平息事态或进行调解。通过营造更加和谐方便的诉讼氛围促进案结事了,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的目的。要站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及时和有力的司法保障以及切实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高度,认真理解《通知》精神,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充分发挥民事审判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十三)切实实现两个效果的有机统一,避免机械司法

我们有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现实国情和法制文化传统。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肩负的使命也是立体和多元的,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促进国家各项建设发展,是民事审判工作的终极目标。同样的法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适用结果。只要从具体国情出发,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从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出发,就可以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那种把两个效果割裂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做法,完全不符合中国特色民事审判工作的要求。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经不起历史检验的案件,有相当一部分恰恰就是那些片面追求所谓办案的法律效果,忽视甚至无视其社会效果的案件。这些案件表面上看起来是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结合社会效果真正理解和掌握法律条文的精髓,这本身也不符合法律效果的要求。

在重视两个效果统一的问题上,要格外注意慎重处理一些敏感案件、新类型案件。随着权利意识的不断强化和法制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民事争议的类型和内容日新月异。因为某些案件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典型和示范效应,在某一地区、某一领域甚至某一行业往往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引发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与炒作。举一个例子,据我了解,有的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损害赔偿案件中,判决支持了车辆贬值费的请求。对诸如此类较为敏感和热点案件的处理,不能就案办案,必须慎重考虑案件处理的综合效果。千万不要因为个案处理考虑不周而陷入被动,更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轻率下判。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民事法官要切忌书生办案,机械司法。书生办案、机械司法的主要特征是,不顾社会效果,不追求案结事了,定分止争,机械地套用法律条文。其后果是造成越来越多的涉诉上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社会的稳定。民事案件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处理这些案件,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是办不好的。没有对中国特色审判的深入了解往往会陷入书生办案、机械司法,而书生办案、机械司法往往难以案结事了。我们现在许多年轻法官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法院门,缺少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更缺乏审判艺术和审判经验。他们是真书生,尽管想把案件办好,但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年轻法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法官学习。同时,老法官和院庭领导也要关心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给他们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尽快成熟起来。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假书生,他们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办关系案、人情案,偏袒一方当事人,坑害另一方当事人,对假书生要警惕,发现后要加强教育。

民一庭审判工作中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未满足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38条规定的转让条件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担保法第49条的司法适用问题;人身损害赔偿中城乡两个标准及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标准不同的问题;境外、国外受害人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或者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标准问题;交强险与三者险的相关问题以及物权法施行后所涉及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等等。都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认真学习和研究,有的还需要同立法部门交换意见,有的要通过制定或修改司法解释来解决,我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三、关于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要及时汇报和传达会议精神

按照最近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各类会议管理办法》规定和最高法院20xx年各类会议计划,本次会议压缩了会议规模,没有通知各高院主管副院长参加。与会同志回去后要及时向主管副院长和高院党组汇报本次会议的有关情况,重点汇报黄副院长讲话精神。之后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尽快采取有效形式传达会议精神。

(二)抓住主线,加强指导,确保落实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结合民一庭工作实际,具体贯彻和落实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民一庭系统处理的案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大,二是根植于基层。各高院要密切结合本辖区民事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更好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审判制度,努力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能力这根主线,按照黄副院长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在落实过程中,要强化对下指导和监督职能的发挥,重点放在夯实基础和务求实效上。要从司法为民出发,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便民和利民措施。我前一段到河南走了走,发现温县法院各法庭实行了“便民服务联系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了解,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做法,比如湖北、安徽等的有关人民法庭。“便民服务联系卡”上有法庭庭长、副庭长的姓名、手机和办公电话,并将司法为民细化为及时解答法律咨询,随时接受立案预约等。这一举措化解了很多纠纷,减少了很多诉讼,真正体现了一心为民的司法宗旨,值得推广。这次会议我们特邀了全国模范法官金桂兰同志,她是我们全国民事法官的骄傲,也是全国民事法官、尤其是人民法庭法官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以掌声向她表达崇高的敬意。除此以外,还要从做好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的高度,下大力气,认真做好人民法庭法官特别是法庭庭长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司法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分析研究和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审判工作水平

黄副院长在讲话中提到的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是根据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当前民一庭系统审判工作实际总结出来的。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程度虽有不同,却普遍存在。民一庭面对的纠纷案件纷繁复杂,类型多种多样,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当然不尽于此。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勤动脑,多思考,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对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注意归纳,找出规律,必要时及时层报,反馈给最高法院民一庭,为制定司法解释或者其他司法文件提供素材。为确保提交会议讨论的三个司法解释更加准确、更加周延、更加符合中国国情,请同志们把征求意见稿带回去尽快组织相关人员结合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并将修改、补充或删除的意见和建议于4月底之前书面报送最高法院民一庭。

黄副院长在讲话中专门谈了队伍建设问题,这是我们的立庭之本、立身之本。我在这里从小家庭的角度再强调一下。我们都有家庭,都有父母子女,每个人与家庭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改革大潮中,少数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相继倒下去的事实表明,腐败已经严重侵蚀到法院和法官机体,法官已经成为高风险的职业。我们一定要自觉增强防御力和抵抗力,不能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更不能殃及父母子女,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创伤。生命和荣誉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尽管自由失去还可能回来,但也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因此。在审判权,包括执行权、立案权、审监权,以及与此相关的保全、查封、拍卖、鉴定、破产清算等这把双刃剑面前,一定要把好关、定好位、站稳脚跟,远离“高压线”。必须明白,权力有限、监督无限,除你知我知外,还有天知地知,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法官的良知。

同志们,我们所从事的民事审判工作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契合,事关全社会所有利益主体的权利保护,不仅业务范围极其广泛,而且案件数量庞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做好民事审判工作,司法和谐就有了一个坚实、稳固的根基,社会和谐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振奋精神,克服万难,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审判制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在北大荒工作20xx年,返京后,先到中央党校工作。1981年从中央党校调到最高法院工作的时候,就在民庭,至今已经过去了26个春秋。其中有20xx年在告诉申诉审判庭和审判监督庭工作,有� 这20xx年虽然不在民庭,但仍主要从事民事审判的工作。20xx年回到民一庭,可谓落叶归根。有幸在最高法院任审判委员会委员、三个审判庭的庭长,并兼任过赔偿办公室主任,负责过全国铁路法院的工作,时光荏苒,现在即将从民一庭的岗位上退休。我对民事审判工作,对立案、审监、赔偿、民一庭和铁路法院的同志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此期间,我的工作一定有诸多不足之处,好在功过自在人心,我已经尽力了,缺点和不足已无机会弥补,只能请同志们理解和谅解了。我衷心希望并坚信,在最高法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再铸辉煌。另外,由于会议规模的压缩,没能借此机会与各高院主管副院长见一面,也请各位庭长代我向他们表达问候和祝愿。

最后,请在座的诸位转达我对全国法院从事立案、审监、赔偿、民事审判的法官和铁路法院全体同志的良好祝愿: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廉洁自律,平安一生。

工作会议总结【第五篇】

今天在集贤楼514办公室,全体班委参加了由阳露老师主持的关于本学期班委工作安排的会议。

现将本次会议作如下总结。本次会议全体班干部围绕班级常规建设的各个方面展开了发言,重点谈到了班级活动的组织,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寝室卫生评比,团支部定级达标等方面。

会议开始时,阳露老师在充分肯定上一届班干部工作后,要求我们这一届班干部牢记自己的职责,认真为班级建设服务。

接下来是各位班干部的发言。团支书周娇谈到了本学期班级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少而精的大原则。初步确定的活动包括:3月即将开展的班级踏青活动,4月开展的周末讲坛,5月说课技能大赛,篮球和跳绳比赛以及和一所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过六一儿童节等活动。班长廖飞谈到了班级建设要重点围绕如何构建积极而浓厚的学习氛围及党员建设而开展,同时也指出了同学们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机或英语等级考试的过级率不高,尤其是在男同学中很明显。接下来的班干部们分别谈到了关于班级上课出勤率低下的问题和寝室卫生检查评比等。

在本次会议中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充分为班级建设献言献策。 会议中大家考虑到由于本学期大家学习任务繁重,不愿花过多时间到班级活动上,所以活动不好开展。阳露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将活动局限在聚餐之类上,而应该尝试将活动与同学们能力的提升结合起

来,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激情了。这一点很好的解决了困扰大家的难题,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以组织为例,我们只考虑到通过尽量减少活动数量的被动方式来解决问题,而阳露老师则通过将活动与提升同学们的能力集合起来解决了同学们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难题,阳老师的思考起点是充分将活动中同学们的时间有限和班级活动开展的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思考方式可以使得想出的方案无疑是很有效的,值得我们学习。

会议的最后由阳露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补充。阳露老师重点谈到如何将大家的工作落学到实处,她提出了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班干部带头发扬表率作用。我也提议要班干部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保质量完成任务。干部监督委员会的同学也表示将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和班上的同学一起监督班干部的工作完成情况。阳露老师用其总结的三心二意来要求大家,三心指责任心恒心细心,二意指有大局意识和表率意识,并再一次强调了班干部们要在自己积极主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学习和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起好表率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以屈原的这句至理名言来形容我们的心情。我们深知要和全班同学一道把班级建设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随时做好吃苦的准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困难等着我们,但我们想说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会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规律,将班级打造成能力型班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19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