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者学习2024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整理5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一项项务实举措,充分体现着“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道民生之盼,谋发展之策。《中国民政》杂志3月上刊刊登了5位民政工作者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
第1篇:切实把各项惠老举措落到实处
3月5日上午,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2024年老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作为一名具体从事老龄工作的党员干部,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报告共有11处直接提及老龄和养老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报告对老龄工作的三大服务体系即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均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了系列新举措、新任务、新要求,政策“含金量”高。关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报告提出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关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报告提出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关于健全健康支撑体系,报告提出加快补齐老年医学、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等等。这些工作要求和举措涉及老龄工作的方方面面,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对于做好2024年老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报告各项工作要求,努力做到准确理解、全面把握、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民政部党组统一安排,认真履职尽责,细化落实具体承担任务的工作举措,切实把各项惠老举措落到实处。
第2篇:兜住兜准兜牢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这对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兜住民生底线,加快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认真抓好《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政策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不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围绕兜准民生底线,全面推进兜底保障精准救助。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加强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扎实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牢牢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围绕兜牢民生底线,全力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适度放宽低保等认定条件,全面推行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保障力度,扎实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同时,深入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治理,持续整治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救助帮扶政策公平公正实施。
第3篇:持续扩大服务供给 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养老等服务扩容提质、深化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作为2024年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围绕“老有颐养、普惠优质”目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聚焦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刚性需求,推动每个市(州)建设1所失智老年人养护院或开辟失智老年人养护专区;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县级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实行失能特困人员县级集中照护;改造提升20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全面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健全孤寡老人探访关爱制度,启动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试点。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统筹现有资源,通过适度新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全覆盖。新建10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实施一批老年助餐的“幸福食堂”项目。完成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自主开展适老化改造。建立省级颐养集合数字化平台,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居家社区养老供需精准对接,打造“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
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农村乡镇福利院县级直管,规范乡镇福利院财务管理,推动乡镇中心福利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富余床位面向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规范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和管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持续推进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医疗资源富余的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推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福利院“一院两区”、“两院一体”发展模式。
第4篇:带着感情和责任 全力发展儿童福利事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儿童工作格外关心关切。杭州市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多举措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提高兜底保障精准化水平。牢牢把握民政部和浙江省政府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民政工作定期协商机制的机遇期,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家庭监护、风险防范等政策创制,扎实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基本保障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加强流动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探索,在全市设立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观察点”,推动公共服务均衡优享。加强数字赋能,迭代升级“西湖护童”数字平台,有效落实动态管理举措。
推进关爱服务供给更多更普惠。积极探索“儿童福利+”的发展路径,落实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关爱服务举措。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发挥“儿童福利+社会救助”优势,确保精准认定、及时救助;发挥“儿童福利+慈善”三次分配优势,拓展关爱对象,拓宽资金保障渠道与服务惠及面;发挥“儿童福利+社会组织”优势,加大公益创投项目对儿童福利工作的支持力度。
强化阵地、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推进“一乡镇(街道)一站”的儿童福利服务基层阵地功能布局,牢牢抓住首批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建设试点窗口期,加强长三角三市一区城市联动,深化市、县两级阵地联动,以儿童福利机构功能完善、服务辐射为契机,形成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协同联动、贴近儿童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村(社区)一儿童社工”的队伍建设,全市域一盘棋打造有情怀、懂专业的基层工作队伍。
第5篇:心怀“国之大者” 办好为民实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基层民政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民政事业,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好体现党的初心使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常念“民之所忧”,高质量筑牢民生底线。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就要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要系统化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重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强化对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救助,建立政策性兜底和临时救助有效衔接的助困机制。围绕困难群众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在做好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服务类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相结合的救助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多元参与、综合救助的工作格局。
聚焦“朝夕美好”,高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就要积极回应群众期待,用心用情守护“一老一小”。一方面,聚焦“老有颐养”,助力老年人幸福享老。积极打响“颐养栗里”养老服务品牌,加快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高标准推进如意小食堂(助餐点)建设,完善“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生活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从“有”到“优”。另一方面,聚焦“幼有所护”,护航儿童健康成长。健全困境儿童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实现精准识别、分类施保、应保尽保。聚焦未成年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保护。
紧盯“所需所盼”,高标准优化社会服务。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就要持续加大婚姻、殡葬、地名等基本社会服务的供给,提升服务均等化、规范化、可及性,助力打造高品质生活。进一步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殡葬公共服务网络,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深化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探索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新模式,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和特色资源,开展“数字+地名”、“地名+助农”等乡村地名文旅融合特色项目,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3月上刊,原标题: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民政工作者学习两会精神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