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范文大全【范例5篇】
教育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年来,中国的西部地区新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这片土地也涌现出了一批批时代楷模,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新疆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我亲身感受到了新疆的美丽和独特魅力,也深深感受到了时代楷模们的伟大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新疆的多元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疆地跨欧亚大陆,是中国唯一与中亚接壤的省区,这个地理优势使得新疆成为了多个文化交流的大门。在新疆,我看到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中,我感受到了新疆的包容和宽容。无论是在新疆的大街小巷,还是在各种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中,各种民族的人们都能和谐相处,共同营造出了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魅力,使我对新疆心生敬佩。
其次,新疆的自然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峰峦叠嶂的天山山脉、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飞流直下的喀纳斯湖等,都是我在新疆亲眼所见的壮美景色。走在新疆的大地上,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自然画卷之中。新疆的自然景观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让我对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新疆的草原和沙漠中,我看到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敬畏之心,他们从中体味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垠。
第三,新疆的经济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国西部的开放门户,新疆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所见到的新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工业园区红红火火,新疆已经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这个地方,我感受到了时代楷模们的奋斗精神和智慧。正是他们的拼搏和奉献,才为新疆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让我相信,只要真心实意去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新疆的民生改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的民生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的新疆,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我看到的都是人们脱贫致富、幸福生活的样子。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得益于时代楷模们的砥砺奋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疆的改善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对新疆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最后,新疆的人文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疆,我看到了许多时代楷模们的励志故事。他们有的是一位位担任各职位的优秀官员,有的是一位位勤劳智慧的农民工,有的是一位位奉献于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彰显出新疆人的精神风貌。他们的事迹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楷模的伟大和力量。
总之,新疆这片土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我亲身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欣赏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目睹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并感受到了人们的奋斗精神和人文关怀。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代时代楷模们的奉献和努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疆加油鼓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全体新疆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全国人民对新疆的支持。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疆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育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第二篇】
今天我们捧起《时代楷模》这本书,再次追忆黄群等同志的英勇事迹,我的心中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美好的生活”。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当你拥有信念才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
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把理想信念落实到工作中去,把“立足本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作为永久的课题。共产党员先进性,要体现在思想上、言论上,更要体现在实践上、和行动上。作为一名党员,八院的一分子,我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践行入党誓言,脚踏实地,做出经得起考验的实绩。(李特)。
教育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第三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一个时代楷模来带领我们向前。而在面临申论的题目“时代楷模心得体会”时,我深深的意识到,时代楷模的存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重要和必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对时代楷模的理解和心得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时代楷模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时代楷模是社会的旗帜和榜样,他们具有非凡的魅力和感染力,能够引领和激励我们向前。时代楷模的存在和表现,不仅仅是个别个体的追求,更是社会的需要。作为一个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所展示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的。例如,习近平主席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中国的领导者,他一直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和品质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
其次,时代楷模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坐标,他们所传递的正能量能够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观念混乱的时代,时代楷模的存在给予了我们强大的信心和坚定的方向。他们心怀赤子之心,无私无畏地为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他们的行为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比如,王选宏,一个普通的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不幸因失重落水殉职,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人民和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这样的时代楷模让我们感到敬佩和钦佩。
再次,时代楷模是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力量源泉,他们的故事和经历都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动力。光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艰辛和汗水,而时代楷模的成长之路给予我们了许多启示和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这激励了我们也要为之奋斗。比如,李嘉诚先生,他在香港战后恢复时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创办了和记黄埔集团。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我们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时代楷模的存在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动力,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时代楷模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引领了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格局,并为以后的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例如,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不仅带领着苹果公司走向成功,也为整个科技行业树立了标杆,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时代楷模的心得体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和感悟的问题。时代楷模的存在和表现,不仅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个人的追求和意义。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精神境界,引领和激励我们向前。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时代楷模的精神和品质,不断提高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第四篇】
“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廖俊波的先进事迹,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今年3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廖俊波入党25年来,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时,廖俊波和同事们共同努力,政和县从全省倒数第一成为“经济发展十佳”,群众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者赶路。
廖俊波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时刻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廖俊波从不利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以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赢得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本文系,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教育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第五篇】
“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10月,一场竞买会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大塘子村进行,朱有勇院士扶贫工作站科技扶贫项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现场,各企业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价,他赶紧叫停,“我们要种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价格太高,不是我们种植的目的。”
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中国工程院决定对澜沧县开展对口帮扶。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讨论会上院士云集环顾一周当时已经60岁的朱有勇发现自己最年轻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轻我来干。”
进村考察,朱有勇连连叹气,漏风漏雨的篱笆房,放上几张床,堆着点玉米杂粮,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当。“是真的穷,但是不该这么穷。”朱有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出自
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种植野谷、玉米和打猎为生。在中国工程院进驻之前,这里的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
全面调研之后,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
蒿枝坝就实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却并没有让当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这里不是资源贫困是典型的素质贫困。”信息闭塞、语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当地贫困的根源。这里的贫困让朱有勇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
“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
调研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降雨后,冬季马铃薯成为朱有勇及其团队试点扶贫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但在项目推广初期,却吃了闭门羹。院士的名声,在这个小坝子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们怀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间,村里尝试种植新品种却惨遭市场“滑铁卢”,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阴影。
“难道院士比我们农民更会种地吗?”“种地就是挣口饭吃,还能指望着挣大钱?”“冬天种了,卖给谁?院士还能管你卖土豆?”
村民的疑虑,是摆在朱有勇面前最实际的问题。为证明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选择了用事实说话。
在当地政府和云山村村委会的支持下,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项目正式上马。带着新研发的马铃薯品种,朱有勇扛起了锄头。每天一大早,就在田里扎了根,有时候甚至直接跪在田里,双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质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11月,冬季马铃薯的种子正式在蒿枝坝种下。从播种、看护、浇水,每个环节,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团队都精益求精。3月,密密麻麻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平均亩产3。3吨,最高亩产4。7吨,产值达90万元。
刘扎袜是第一批贷款入股种植的村民,这个项目让他增收上万元,“没想到院士还真的管我们卖土豆啊。”过去的冬季闲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门槛快被村民们踏破了。“要让村民们真正看到效益,我们可以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的科技种子在这里结出了果实。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
冬季马铃薯只是当地致富的一块敲门砖。“冬闲田”变成“效益田”,不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于科学种植有机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种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朱有勇的理想一点点实现,“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
从20驻村蒿枝坝以来,朱有勇一大半时间都在村里度过。很多当地村民不会汉语,为能顺利沟通,他还从头学起了拉祜话。
朱有勇有晨跑的习惯,绕着蒿枝坝,每天5圈,雷打不动。开始,只要听见村里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来的扶贫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里的狗不叫了,来蒿枝坝参与扶贫的教授、专家也加入晨跑。
好几次,每当朱有勇要离开村子,村民就跟在后面,一起唱当地的民族歌曲《实在舍不得》:“最怕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最想么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朱有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