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汇编11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66537

论语中强调仁义礼智,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全面发展。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1

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给我的启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必须首先自己读《论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我在网上浏览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论语通译》是由徐志刚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我们读《论语》能够给以很大的帮助,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借助《论语通译》读《论语》,确实很方便。我重点是了解《论语》中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并且将它与课改新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联系起来思考。读过之后,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按照语文组教研活动安排,我在此作一些简单的交流。

孔子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无论在当时或后世,在国内或国外,都是影响最深最广的人物,是个言行一致、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集以往文化思想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术之先声。他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传统习惯的准则,构成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式的社会风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东方国家,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后世流传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有些夸张,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和《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之大。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初中教材中《论语十则》就是孔子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2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表示你需要立志。在德行上要立志好好修养,在学问上要立志好好研究。“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不能”表示你做得不够,需要努力。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道德修养—“才”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合格,而“德”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可靠。作为教师的我们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因为想要将学生教好的,我们就要努力让自己的大脑做一个小型的电脑,将学生需要的知识随时提取出来。这些知识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从书中汲取。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才能塑造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

知错即改——作为一名老师,虽然我们都在努力的去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可有时犯错真的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反省,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激发起他们的的学习热情,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3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知识。我深感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为学生示范的榜样。因此,我日常生活中对于孔子的《论语》有着深入的研读和思考。通过阅读《论语》获得的体会,不仅影响了我的教学方式,更让我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了学生的引路人,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与孔子心灵的交流中所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箴言深深触动着我。孔子讲究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有着追求知识和进步的决心和毅力。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持续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每一次备课、讲课、总结教学经验,都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再提升,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责任。每个教师都应该时刻保持求知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其次,《论语》中的“有教无类”的观念启发了我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教育措施。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我尝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第三,《论语》教给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时刻关注课堂环境和教学设备的改善与完善。我保持着对教具的购置和使用的关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提供一个舒适、有趣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四,《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深深影响了我对于教师角色的认识。孔子认为每个人身边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倾听,就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我常常和同事进行教学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进步。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最后,《论语》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即“教学相长”。孔子的弟子都能从他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和教益。我深深认同孔子在教学方面的理念,我相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能够使他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我自己也会从他们的眼中看到更多的东西,不断成长和进步。

通过与《论语》的沟通和理解,我在教师这个角色中收获了许多。我明白持之以恒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个性化教育是解放学生潜能的钥匙;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现代科技设备是学习的助推器;与他人互相交流和学习是不断进步的动力;而教与学相长则是教师成长和进步的源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遵循这些教育原则,努力成为学生身边的卓越教师,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4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里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播出后,于丹《论语》心得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里的每一点,已成为许多的一面镜子,我也有幸捧起这本书一读,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论语》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教授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想地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有成绩出色的有成绩平庸的,还有成绩较差好,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对之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论语》心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真希望各所层的人都解领略一下其中之道,让我们一起各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5

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王建华。

以上是《教师学习《论语》心得》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朋友、我们、友情、真正、孔子、认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6

《教师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深受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和处世智慧。这些经典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孔子时代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阅读和研究《教师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教育的深刻思考,特此做出以下的体会总结。

第二段:关于治学篇。

《教师论语》中的治学篇告诉我们要以诚相待,以德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和激励学生。只有学生看到教师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价值观,才会更加愿意去尊重和学习。同时,《教师论语》还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学而时习之”、“不学而知”是不可取的。这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段:关于为人篇。

《教师论语》中的为人篇教导我们要以仁心待人,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这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和需求,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学习能力,给予他们个性化的照顾和引导。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用耐心和关爱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通过教学和照顾,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尊重。

第四段:关于见贤思齐篇。

《教师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篇告诉我们要向优秀学者和先贤们学习,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增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从中吸取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才能和思考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第五段:关于致远篇。

《教师论语》中的致远篇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公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扩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和影响力。只有以高远的目标去引导学生,我们才能够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

通过阅读和研究《教师论语》,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刻关怀。治学、为人、见贤思齐、致远等诸多篇章,都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谨记这些智慧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引领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栋梁。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7

第一段:导引论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200字)。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规范。在教育实践中,论语是我们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论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论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论语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体。

第二段:论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200字)。

在论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我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讨论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和案例,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道理。同时,我还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论语中的道德困境和积极选择。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论语中的哲理,更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段:论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200字)。

论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和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智慧,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论语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论语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各种道德困境和人际关系。此外,论语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使他们能够追求真理、追求卓越。

第四段:论语教学的有效性与挑战(300字)。

然而,论语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有些学生可能对古文辞句的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指导和辅导。其次,论语中的某些观点和案例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评判和思考。此外,论语的内容繁杂,不同章节又有不同的主题和目的,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讲解。然而,尽管面临这些挑战,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论语教学仍然能够带给学生深刻的启示和价值观的积淀。

第五段:总结(300字)。

总的来说,论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智慧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做有道德、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体。论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智慧和耐心,通过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应该相信,通过论语教学,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和有品质的人才。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8

时光悠悠而逝,流淌在炎黄子孙体内两千多年的血液都亘古不变的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与滋养,我们社会的道德伦理体系也以其为基础并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对儒家思想的反映应是非常全面的,但之前很少触及这些经典,所以理解终究有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之感,怀此心情,我开始了《学而篇》和《为政篇》的学习。

我们的组名唤作“论智慧,语人生”,《论语》是一部大智慧,宋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同时《论语》也是关乎人生追求的书,我们可以感叹孔孟等儒家圣贤的到处碰壁,但不能否认其理想追求的高尚性,用《诗经》中《黍离》的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足以说明。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与组员和其他朋友的交流更加深刻理解这部智慧之籍。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9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关于教育和教师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古代的教育理念。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深入研读《论语》,从中获得教育智慧和发展方向。

第二段:教师的身份与责任。

孔子认为,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应该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的品行和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以身作则,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外,教师还要担负起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

第三段: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教育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道德伦理和真知灼见。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认为,学生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

第四段:教师的修养与自我提升。

孔子强调教师的修养和自我提升。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博学多识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地自我反省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与教育理念。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教育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社会中获得竞争力,成为有用之才。

第五段: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应该用正确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潜能。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结尾:

《论语》中关于教育和教师的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提醒我们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德才兼备,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履行好教师的职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深信教育是神圣的事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参加了多次教师培训课程。其中,我参加了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教师论语培训课程,让我在课程学习中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对广大教师同仁有所启示。

第一段:事件叙述。

教师论语培训是我近年来参加的最有收获的培训之一。该课程不仅让我重新理解了教育的内涵和使命,更为我提供了许多优秀教育者的供词,使我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获得了不少启示。本次课程的讲师是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并运用实例与我们分享了许多身边的名师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

第二段:启示与收获。

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最大的是从论语中领悟到教育的本质。孔子晚年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告诫我们,只有扎实掌握了历朝历代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才能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好。因此,我在培训课程中,重新认识到了教育应该立足于传承与创新,并深刻领悟到“教育是种子,栽培是关键”的深刻含义,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育素养和师德修养。

第三段:教师思维的转变。

此次培训也让我明白,卓越的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更需注重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在培训课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提高自身和学生素质的实用方法,如如何在日常教育中增加学生的思维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领导品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经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教育岗位上持续发展。

第四段:关于教育管理。

在教育管理方面,本次培训课程也为我提供了不少的知识和创新思路。本次培训课程强调的是“有效的教育管理可以将学校变成先进的学习文化社区。,从而将学校变成教育创新和教学研究的先进平台。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并在课程讲解中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增加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有着无可估量的推动力。

第五段:总结格言。

对于我来说,参加教师论语培训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能够帮助我成长为更好的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它们将成为我在未来教育工作中的宝贵财富。同时,本次培训也让我明白了,在日常学习与教育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实践是积极向成功迈进的关键,只有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才能拥有成功教育的关键。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方能有所进步,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更好的未来。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11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迷惑,这样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间红尘。经历了太多,在谜题中徘徊,最终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因为见过太多,所以自信,也不会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忧愁,因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忧,见识过了风风浪浪,经历过了大风大雨,才有了如今的平静。这样的人,哪怕天塌了下来,也只会安安静静的去补救;而那些有勇气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畏惧,有了勇气,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难再大,风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是因为勇气,有了支撑下去的信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危险,也会慢慢在他们心中的勇气下慢慢灰飞烟灭。

从古至今,成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唯有孔丘,不仅见多识广,待人宽厚,更是无所畏惧。或许我无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论语,但是,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乱世中,依旧驰聘神思妙想。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乡党篇10。其中有一则很吸引我,令我读了许多遍。

”执圭,鞠躬如此,如不胜,上如辑,下如授。勃勃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这一则很令人难以想它的含义。我先看要点,把不懂的字给弄懂,如:圭,从课下注释,我了解到这个字念的和归一样的读音。意思是:一种上圆下方的长条形玉器。举行朝娉,祭祀,丧葬等礼仪大典时,帝王,诸侯,大夫手里都要拿着这种玉器,以不同的地位身份,所拿得圭也各有不同。这里只大夫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手里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作为信物。就这样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和翻译。译出了这个句子大概的意思,虽不完全和课下译文一样,但也八九不离十了。课下参考译文很难有太多的详细分析。

译文是这样的: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举着圭,低头躬身非常恭敬,好像举不动的样子,向上举好像作辑,放下来好像递东西给别人。脸色庄重而昂奋,好像战战兢兢;步子迈的又小又快,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献礼的仪式上,显出和颜悦色。以个人身份私下见面时,满脸笑容。看着泽文,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孔子。

我的感悟是:以上这五章,集中记恭敬而有仪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而他在朝廷,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俾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76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