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向李夏同志学习:初心不改_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最新3篇)

荣誉发表时间 3635224

李夏同志始终坚守初心,奉献于人民,勇于担当,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这种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向李夏同志学习:初心不改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向李夏同志学习:初心不改

向李夏同志学习:初心不改_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这个“无比寒冷”的冬天,“新冠病毒”疾风漫卷;这个“无比独特”的春节,全民一起共克时艰……。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麟游县中医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不等不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披坚执锐,众志成城,全 力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中。

疫情就是命令,一切为抗“疫”让行 。腊月二十九,县上安排将传染病区设在县中医医院,医院职工迅速行动,当天下午迁移设备、调剂病床、布置病房,不到四个小时,病区设置到位。接到县上要把医技综合楼设置为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时,疫情如火,刻不容缓,医院再次克服交通不畅、企业未复工等困难,想法设法采购物资,加班奋战,仅仅三天时间,5层楼、96张病床全部安置到位。 按规范要求,从大年初一起,医院先后在院子搭建预检分诊处、外地发热患者就诊处、防护用品回收处三顶帐篷,建立了患者就诊“三通道”, 重新优化发热门诊布局,添置设备,改善硬件设施。

守土有责、奋起抗疫勇担当。接到疫情命令,中医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层层落实,要求全体职工令行禁止、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战“疫”中。 党支部书记姚宗虎主动请缨到监测卡点“前哨”值班, 他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投身到抗疫的最前线,在他的倡议和带动下,全体党员、科主任纷纷签署请战书,争先申请去疫情防控第一线。院长王慧明发挥“头雁效应”,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让医务人员做好自身防护,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防护物资,亲自对防控物资进行管控。当有疑难病例时,他作为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一线,参与会诊,不分昼夜,排查可疑病人,从大年三十起,他就吃住在医院,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副院长许超 指导医务科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培训、组织演练。对集中隔离观察区的工作统筹协调,深入病区查房、指导治疗,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集中隔离观察区的工作很短时间就进入规范化轨道。为了保证发热病人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每个发热病人做CT时他都要亲自过目,细心研判,诊断不清楚、治疗方案不明确不罢休 。在陕西省启动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后, 副院长杨美娟就被抽调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她忙完手头的工作后,每天都抽空回医院掌握防护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参加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对她分管的工作丝毫没有放松。医院全体科主任(护士长)发挥各自管理协调能力,做到政令畅通,随时出发。

预检分诊处——发现病人的第一道关口 。在中医医院门口临时搭建的预检分诊板房里,随时都会看到身穿厚重防护服、全程站立的“白衣天使”,她们对进院的病人不厌其烦的重复着, “最近有没有发热”、“身边有没有人发热”、“最近一直住在本县吗”、“有没有接触过湖北过来的人”,手臂举起来、放下去。由于天气寒冷,人们额头太凉,测温不准,她们一有空就把测温仪揣在怀里,手臂酸痛的时侯、就甩几下胳膊,继续工作。测完体温,她们会引导患者走各自的通道,陪发热患者检查。 在医院门口,人们看不清他们的脸,只有口罩上露出的一双温柔而坚定的眼神在寒风中坚守。

发热门诊——抗疫战线的前沿阵地。 疫情初起,发热门诊实行两班倒,这就意味着10多小时不能脱防护服,在明知要承担高负荷、高强度任务的情况下,医务科主任吴永科和医生宋鸣远不怕危险、迎难而上,主动要求上发热门诊。疫情暴发后, 抽调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的9 名医护人员分成三组,24小时值班 。他们都知道,发热门诊接收的大多是出现可疑症状的发热患者,随时可能确诊,接诊病患的医务人员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但他们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近距离与发热病人面对面询问病史、严谨分析,准确诊治,每天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强忍着舍不得浪费防护物资,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分诊及时救治。临时抽调的县妇计中心副主任郭国琴,她来院第一天就安排到发热门诊负责办理健康证明,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她把办公场所挪到室外,一坐就是四个小时,麟游的室外常常是零下10度, 寒气逼人,手脚冻的发麻,但她仍然仔细询问、详细检查、认真填写,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劳模的风范。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医者仁心战“疫魔”。 医院设置集中隔离观察病区的第一时间,党员、科主任纷纷报名。内一科主任王满平说“建立隔离病区,对我们基层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来说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2月11日,副主任医师王满平、护士长牛雪萍、正在外进修学习的医师杨晓龙和高年资护士张瑞芳四人逆风而行,进入医学隔离观察病区。她们既要负责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和呼吸道疾病隔离治疗病人的体温检测、生活管理、垃圾收集转运,又要对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进行专业治疗,还要给他们宣传防控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病房里, 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七八个小时下来,被闷得满头大汗,且面部皮肤因为长时间压迫而发青,摘下口罩脸上留下深深的压痕,眼罩里布满了一层水蒸气,但是他们依然微笑着为患者送去最贴心的服务和关爱。在入住人数上升、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医生宋鸣远、护士常慧主动要求进入隔离病区。第三批人员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培训,将于2月25日入驻。

输助检查——抗“疫”一线的幕后英雄 。放射检查对于新冠肺炎初诊尤为重要,医院开通了发热病人检查绿色通道,规划了发热病人检查就诊线路和消杀规范。放射科人员在防护物资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无人畏缩不前。县内交通停运后,病人来的很晚,有多少个夜晚20时、23时 、凌晨都在接诊,他们为了节省防护服,班外16:30接班穿上防护服至24时才能脱,期间尽量不喝水 、不上厕所,特别是科主任杨安军,为了保证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只要是发热病人检查,无论班内班外都亲自跟踪,作为县级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还要随时参加县上会诊,“生命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放射科杨主任的口头禅。疫情关键时刻,CT机子出现故障,多家工程师不愿上门维修,放射科和医院修理工通过手机视频,在工程师指导下,经过6个多小时维修,终于于当晚12时排除故障,CT在这次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排除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检验科全体人员无俱风险,坚守“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信念,保证最快的速度出结果,因为他们知道,早一点检出结果,就有可能减少其他人员感染的机会,患者就能及时对症治疗。

院感防控组——防控疫情,控感先行。 在医院有这样一个人,她虽然没有救治患者,却每天与病毒面对面的奋力“交战”,虽然不在临床一线,却始终奔波在战疫的最前沿,默默守护着每一位医务人员和患者,她的名字是“感控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医院把以前从事过控感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吕静从指挥部办公室抽调回院,与控感科主任李妙虹负责全院控感工作。她们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分区域、分部门、分人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4个相关制度和13个操作流程。反复对医务人员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防护知识培训,规划发热门诊和“三通道”设置,指导不同科室医务人员选择适当防护用品,每天督导全院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及转运车辆的消杀工作,对隔离人员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动交接等处置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公路卡口——严防输入。 医院承担着城关、南坊、栗川、永安4个公路卡口医学筛查工作。医院组建以党支部书记姚宗虎为组长,以行政职能科室和城区村卫生室人员为主要成员的26人团队,分三组24小时轮岗值守,对入城人员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进行健康评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叮嘱群众做好防护措施,严把疫情防控关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得知卡点人手紧张,永安、栗川、南坊、九成宫四个村的村医请缨加入路点值班,特别是永安村村医王录善,年过六旬,老当益壮,紧守卡点夜班十余天,不叫苦不叫累,受到卡点同志的一致称赞。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不敢喝水,加之站点离村庄太远,上厕所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奢望,饿了就吃口方便面,困了就在路边椅子上稍息一会,12个小时下来腿硬了、脚肿了,但他们丝毫没有抱怨过。特别是晚上值班的男同志,每到凌晨时分,室外气温零度以下,寒风刺骨,他们依然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刚在宝鸡取血回来的路上,看到卡点值班的同志很辛苦,我想去卡点值守几天”,早在设立公路卡点的第四天,党员王辉同志就在党员群里提议要去值夜班。在每个公路卡点,你能看到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和耀眼的白大褂,红白相衬,他们在“家门口”构筑起一道道阻击新冠病毒的屏障。

社区健康检查——内防扩散。 医院抽调8名医务人员,组建 健康检查防控小分队,分成4个小组,身着防护服,规范防护,协同镇、村、公安、民政、疾控人员深入居家隔离群众家中,他们顾不上吃饭,没法上厕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防护用品,中午取消休息,连续作战,直至结束已下午5点,又累又饿,继续进入办公室,进行严格评判,填写解除告知书,个个累的筋疲力尽,但毫无怨言。

齐心协力,做好抗“疫”的隐形战士。 在抗“疫”阻击战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没有冲锋在抗“疫”一线,但同样为抗“疫”日夜奋战,犹如一群“隐形战士”。 疫情暴发后,在全国上下防护和消杀用品奇缺的情况下,院长王慧明和药械科排除万难,想方设法组织货源,发动一切力量和渠道,筹备防护物资。很多单位和市民都来调剂预防用药,从几十付到几百付调配同一张处方的情况很多,中药房、煎药房出现了井喷式的处方量,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许多倍,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截止2月20日共调剂预防病毒感染处方1636 张,煎中药6682付。 春节期间日常物资采购同样困难,总务科想方设法“开源”,高效保障一线物资供应,做到24小时送货到点,科主任陈宝军主动承担隔离病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救护车司机王国强既接送病人,又拉运防疫物资,整天处在随时出车待命状态,放在平时可能不算什么,但“全副武装”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他浑身的汗水就没干过。环境消杀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按规范,每来一个发热病人都要对病人走过的路线进行消杀,病人一天24小时来无定时,消杀员赵晨光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随叫随到,病人从进院到做完检查进入病房最少需要半个多小时,无论白天晚上他都背着沉重的喷雾器默默地在一旁等候,直到把病人“护送”进病房。正如很多后勤人常说的那样:“我们虽不在一线,但一线的需要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这个世界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不过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微光成炬,向光而行!

贴心关爱聚一线,真情温暖天使心。医院落实“暖心”服务,对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重点关怀。 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一线医务人员供应。安排专车接送一线人员上下班,给一线人员统一安排住宿、定时送餐、免费发放预防中药,医院班子成员给一线人员送去水果、奶等慰问品,为一线医务人员和家属送去慰问信,随着一线工作量增大,逐步增加人员,减轻工作量,保证一线人员正常休息,全方位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齐心协力抗疫情,爱心捐赠暖人心。连日来,社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纷纷捐献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谱写了一曲全民参与,共防疫情的赞歌。医院对捐赠的防护物资专人管理,建立台账,严格出入库,确保用于疫情防控工作,把生活用品发到一线人员。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留下的每一道微小痕迹都不可磨灭。这场战役中,还有很多人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临床医护到行政后勤,从送盒饭的师傅到接送医护上下班的司机,乃至保洁员,还有妇计中心临时抽调的人员等等,每一份坚持都值得歌颂,每一份奉献都值得赞美。苦难成就辉煌,风雨铸成彩虹。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和衷共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我们中医人的力量。

向李夏同志学习:初心不改_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什么是优秀共产党员?李夏同志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做出了最好的诠释。20xx年,李夏同志被调到最偏远的荆州乡工作,下到基层,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间,他扑下身子,满腔热忱,与人群倾心交谈,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八年间,他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八年间,他敢于担当,认真负责;“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就是李夏,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了让全体教师向李夏同志学习,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党支部于10月16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生如夏花——纪念优秀共产党员李夏》先进事迹教育短片,号召全体教师不改初心,向李夏同志学习。

全体党员认真观看,通过李夏的同事叙述,他的妻子和孩子的深情表白,李夏同志舍小家顾大家、勇于奉献自己的高大形象立刻涌现在党员面前,党员们被李夏那种事事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打动,热泪盈眶。所有党员深深意识到:在时代洪流中,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刻也不能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李夏,为新时代基层党干部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也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学习楷模。

向李夏同志学习:初心不改_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篇3

8月10日凌晨,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随后一路携风带雨,给300公里外的安徽省绩溪县东北部带来强降雨。其中,降雨量最多的荆州乡,3小时内降雨量就达到了毫米。

这场暴雨导致荆州乡多处山体塌方、道路中断,33岁的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李夏在抗台抢险中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

8月9日15时

荆州是绩溪县最偏远的一个乡,这里工作的干部没有上下班的概念,通常一待就是5天。以往周末会回县城和妻子团聚的李夏这周没有回家,从5号接到台风预警,他就一直密切关注“利奇马”的动向。

在山区,比暴雨更可怕的是它所导致的山体塌方。荆州乡全体乡镇干部都整装待发,坚持值班值守。

“9号下午3点,李夏书记打电话给我说他这周留下来加班,让我召开村两委会,通报台风情况。”下胡家村党支部书记胡向明认识李夏半年,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也是陪着他最后时刻的人。

8月10日15时40分

雨越下越猛。

“敬老院进水了!”得知消息时,李夏刚刚和荆州乡人大主席王全胜在下胡家五组看过,几个人马上往下胡家村敬老院奔去。

“不过5分钟的功夫,水就从门外漫了进来,门口小道上的水已经没过小腿了。”一起的胡向明觉得这次的水势涨得太快了。把18位五保老人安排在二楼后,大门已经走不通了,李夏三人只能从敬老院背后的山上绕出去,继续帮助其他受灾村民,组织大家转移。

在帮一户村民转移时,李夏他们接到了一个电话:下胡家村口发生塌方险情。三人随即赶到,徒手搬移路上的碎石,恢复道路畅通,让救援车辆通过。

小塌方点边有一棵大树从山坡上滑下,将路旁电线压倒在道路上。担心水中的电线会导电伤人,三人决定去找工具和人手来处理。

行进途中,九华村的胡日红母子正要往塌方地段去。“担心我们触电,书记他们就折回来把我们送了过去。”护送完两人后,李夏想了想还是不放心,他拍了路况照片,将险情发在了荆州党政领导干部微信群,“下胡家村土地庙这里塌方,树倒下来把路拦了,电线疑似被打断……”此时,他听到头顶上方传来“轰隆隆”的响声。

8月10日16时00分

“那个声音很响,有树枝压断的声音,还有石头滚动的声音……”胡向明和王全胜本能地意识到:塌方了!

山高坡陡,泥石流瞬间向下滑落。

跑在前面的胡向明跑出十几米回头看,只见王全胜被泥石流产生的气流弹到了一边,而李夏却被裹挟着树干的山石推出了小道,“黑压压的一片一直往下压。我感觉李夏在我后面一两步样子。我被气流一把打倒,向前滑行了一两米。爬了两三步站起来之后,我一看,李夏不在了。”

两分钟后,第二次泥石流再次倾覆。这一次,路边亭、大树全都拦腰折断,树木、泥土、砂石、雨水全都倒下来。胡向明的脑子“嗡”的一下,他掏出手机赶快按响乡党委书记舒添魏的电话,“李夏被泥石流埋了!”

5分钟后,第三股泥石流再次爆发,李夏的身影彻底消失在王全胜和胡向明的眼前。

8月10日23时40分

大雨下了一整天,直到夜里11点半才停止。此时,危险还没有解除,塌方处还陆续有小石头滑落。

大面积停电、道路被毁坏,现场混合着泥土、石块还有断裂树干的堆积物,给搜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会开挖掘机的人过不来,我们只能用手推车一点点清理堆积物。”

搜救持续了13个半小时,村里很多人都跑来帮忙。由于担心李夏人还被埋在土里,大家的动作都很小心。

8月11日6时

“李夏找到了。”

这并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果。整整一夜已经过去,所有的人都猜到了结局。

11日6时左右,李夏遗体在下游约2公里的王仙庄村被找到。乡里干部前去为他做了简单的衣容整理。遗体运往县城时,在大水中曾被他帮助转移的村民胡古今的妻子情绪十分激动,一边哭一边扶着车子跑出很远。在她“好人有好报”的淳朴念头里,实在难以理解,这么一位好干部怎么说没就没了。

记者手记

悲情发生后,我去到了绩溪县荆州乡下胡家村,从那些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事口中,了解了更多台风最后时刻之外的李夏。

时间倒回到去年12月,1986年的李夏调任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20xx年7月开始,担任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驻荆州乡监察专员。

“工作踏实勤恳,对群众耐心细致”是李夏生前共事过的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村民有任何事情找他,他都是笑脸相迎。”村民胡六平从外打工回来只有2个月,但关于李夏,她听乡亲们说了太多。”

75岁的汪云安是李夏5个帮扶对象之一。每个月,李夏都会去探望他,帮着制定帮扶计划,“他很照顾我的生活,对我很好。”

荆州乡偏远,妻子心疼他到艰苦乡镇工作时,他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

胡向明和我站在河对岸,塌方的山体看上去依旧触目惊心。那天塌方堵塞的道路上,堆积物如今已被清理干净。胡向明看着李夏最后消失的地方喃喃道,“可惜了,就在塌方前几秒钟,他还在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李夏写在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如今却成了他短暂但光彩一生的写照。

李夏: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李夏,男,汉族,安徽黄山人,1986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20xx年9月参加工作,20xx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今年8月10日,受9号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宣城市绩溪县东北部普降大到暴雨,受灾最严重的荆州乡3小时降雨量达毫米,山洪爆发、道路冲毁。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遇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李夏同志临危受命、抢险救援,在转移群众途中,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33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题教育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闯出新路,省委决定,追授李夏同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追授李夏同志“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63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