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
8月17日,我院组织开展了“万名党员进党校锤炼党性铸忠诚”第三期党校培训班学习,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唤醒了党员意识,实现了广大基层党员政治上“不掉队”、思想上“不落伍”。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
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锤炼党性铸忠诚”主题教育培训,是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持续深化党内教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重大举措。在于抓细抓实党性教育,锤炼党性。
这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学党史、思党恩、强党性,使广大党员重温誓词葆初心、锤炼党性铸忠诚,进一步凝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全面提升了广大党员的素质能力。
此次主题教育培训重点包括党章、党规、党纪、党的宗旨,党的优良传统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郑州建设中心城市及石品教授从画中解读党,解读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和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等内容。
此次培训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严格纪律。所有党员都服从管理,听从安排,珍惜机会,认真学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严格纪律,保证质量。
通过此次培训,唤醒党员的党员意识,通过让党员到党校参加培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以此形成党员常态化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活动中,注意体现差别、突出特色,做到因人施教、精准施策,使每个党员都能受教育、有提高。此次培训以努力培养和锻造一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党员队伍为目标,根据医疗系统的特点,突出党性教育和忠诚教育。通过此次培训,再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深深的感受到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责任重大,我要从自身做起,始终铭记党性,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标杆,做好榜样,做好楷模。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心得体会【第二篇】
2017年7月4日—7月5日,我满载着局党委的期望和重托,参加了教文体局党委组织的“万名党员进党校 锤炼党性铸忠诚”行动教育系统专项培训。短短两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党性的锤炼,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稳固信仰根基,汇聚信仰之力;是一声前进的号角,使我在深化认识中增强行动自觉,蓄积前行动力。
一、盘点收获 锤炼党性
为期两天的培训,紧紧围绕“锤炼党性铸忠诚”主题,由省委党校、市委党校以及省内高校的知名专家教授集中授课,锻炼大家的党性修养,深度唤醒党员意识。
**大学历史学院副主任吴志远带领党员同志重温了“长征第一渡”、“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等著名历史事件,通过25000余里的行程、历经380余次战斗等具体数字来体会革命先辈坚持之难和胜利不易,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挖掘长征精神的新意义,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市委党校张文华副教授就“实现中国梦的道路选择和战略布局”,分别从奋斗目标、发展道路、发展特色三方面分析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选择和战略布局,为在场党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省委党校丁麦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深刻解读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六中全会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丁教授对整个报告的解读脉络清晰、生动形象,对六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做了分析和详细解读,让广大党员干部受益匪浅。
省委党校樊金山副教授详细解读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重要文件,樊教授对照文件,借助于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就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共产党员的责任、荣誉和担当,争做合格党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二、以知促行 见诸实效
回顾在杨桥走过的将近两年时间,自从被调任到**新区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杨桥中心学校担任校长。这里没有一条平平整整的公路,只有坑坑洼洼的黄泥路;这里没有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只有夹杂着令人窒息的腥臭味;这里更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只有一群质朴、渴望成长的师生。我边工作边思考,面对实际,认真分析,盘活资源,找到优势,以寻求优势发展为目标,并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杨桥中心学校以“服务 引领 创新 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我每天往返60多公里的路程穿梭在家校之间,舍小家、顾大家;走进学校,深入学生,深入教师,了解学生、教师学习、工作、生活所急需——两年来,为所辖学校装上了热水器;为教室安装了空调;新换了破埙门窗;解决了教师洗澡难的问题;为住校教师增补了生活补助;投资改扩建校舍;新建中学及幼儿园,打破了杨桥办事处辖区无中学的历史;关注教师成长,积极打造“杨桥一小时”,以达到积跬步成千里的发展目标;主动邀请朱振东、朱红庆、丁倩到校督学;聘请省教研室丁亚红、省教育学院韩丽霞、闫德明、原94中校长师保林、徐新玲组建的“五人专家团队”,为杨桥中心学校的健康发展把脉,为教师做全方位的跟踪培训;邀请工作室的伙伴刘文玉书记给老师们作报告等等。在注重自我提升、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也更注重教师“走出去”的学习研修机会,近一年来,杨桥中心学校共派出115位老师分别走进杭州、北师大和浙师大等高等学府参加国培、省培、千课万人、骨干教师及学科素养等类型的培训学习。杨桥在东区教体局的支持下,三年新分大学毕业生、优秀在职教师七十多人,原当地教师才五十多人。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特色办学品牌,在局党委、局领导、办事处党委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我找指标、落实资金、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学生,甚至深入办事处和家长群众。一路前行,一路思索,这不正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之所在——坚持以身作则,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三、心怀感恩 砥砺前行
面对杨桥中心学校的现状,我时常回想起:当年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有什么理由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培根说:“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因为懂得感恩,才会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因为懂得感恩,才会努力工作,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是呀,作为党员教育者的我,更应该感恩于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弘扬长征精神,为人师表,忠于职守,积极工作。为了进一步引领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名优教师队伍的辐射带动作用,杨桥教育2017年1号文件也就是杨桥中心学校“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将于暑假后正式与全体老师见面。再加上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吸收了丰盛的精神粮食,在成长为一名优秀党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立足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种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局党委、局领导、办事处党委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我将汇聚信仰之力、蓄积前行动力,带领杨桥教育人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党的优良作风,扎根农村教育,发扬吃苦精神,心怀感恩,砥砺前行,继续为杨桥教育书写新的华丽篇章!为东区教育的党建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心得体会【第三篇】
干净、整洁、静谧的校园,草丛旁、廊桥边、树荫下三三两两站立着晨读的莘莘学子……这是西南联大旧址内的一个场景,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门口悬挂着大大的横幅——“万名党员进党校”,昭示着今年的一项重大教育实践活动:2018年5月9日~5月13日,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云南省高校“万名党员进党校”示范培训班(第一期)在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隆重举行,我作为昆明医科大学的代表,和几位老师一起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全程为封闭式,每日课前考勤,每名学员面前一块水牌,将个人基本信息全部印上,培训期间如有缺勤一目了然,上述诸多做法体现了省委高校工委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
此次培训形式多样,分为“专题讲座”、“微视频教学”、“革命圣地(‘西南联大’纪念馆)实地教学”、“《党章》诵读”、“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分享”、默写“入党诗词”等多种形式,让学员在不同学习形式中有更多收获。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来自云南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新民的《牢固树立党纪党规意识》,来自山西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50期主讲嘉宾鲍善冰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来自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黄小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来自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鲁彩荣的《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来自云南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云南培训基地副主任铁发宪的《西南联大与中共地下党》等精彩讲座让我们学员得到了一次高质量的“精神补钙”;每天课前十分钟的《微视频教学》,央视评论员杨禹那浑厚的男中音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镜头之中;革命圣地——西南联大纪念馆的现场教学,让我们感受到“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的悲凉、抗日烽火的剧烈燃烧导致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成立“西南联大”那段屈辱的历史;每日的《党章》诵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党纪党规”的力量;分组讨论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得到学习效果的提升;学习体会的分享让学员们从多角度、多维度得到别人的学习心得;默写“入党诗词”让我们这些十几年、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再次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此次培训心得满满,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专题讲座”内容极其丰富,讲授者知识和经验丰富,讲授方式诙谐幽默又不失严肃认真,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讲授中再次明白了“信仰和理想”、“理想和信念”的关系,让我们再次树立起“四个自信”;通过学习新《党章》,让我们对107处修订的“伟大历史价值”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进一步树立起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意识,并且立志自觉地当好学习的“二传手”;
二、每天的微视频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央视评论员杨禹那浑厚的男中音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镜头之中,无论是对党史的回顾,还是对革命圣地的解读,亦或对先进人物的人格和情感分析,均让我们身临其境、感慨良多;
三、西南联大纪念馆的实地教学,把我们带进了八十多年前的抗日烽火硝烟中,眼前呈现的是当年为追求真理和民族独立解放,先知们不惧艰难困苦和生命危险、长途跋涉从华北来到昆明建立西南联大的巍峨画卷;“一二·一”运动纪念馆把我们带到七十多年前闻一多、李公朴等进步人士为追求民主和平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一幕,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再次震撼,情感得到再次升华,灵魂再次得到净化;
四、每日的《党章》诵读,听到整个教室里异口同声、毫无错误、频率一致的诵读声,让自己油然而生感慨!《党章》内精炼的语言、朴素的提法、严谨的段落让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莫大的鼓舞,《党章》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把我们的思绪带进了新时代,新的时代、新的理论、新的实践、新的胜利,凝聚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的共同夙愿,奏响了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音,让我们没有理由不用无悔的青春去书写对使命的忠诚、不用满腔的热血去放飞心中的梦想;
五、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让我们本期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岗位的学员能在思想碰撞中得到学习效果的提升,让大家能从多角度、多维度得到别人的学习心得,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六、默写“入党诗词”的环节尤为严肃而隆重,我们这些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利用课下时间努力背诵、多次默写,在达到不用思考即能一气呵成的境界时才敢上考场默写,默写时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可以说是近年来最认真写字的一次,默写完毕后,为了“纪念”自己的这次认真默写,留了照片。事后,回想起自己的这些学习行为,才发觉自己在几天的培训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很多认识,进一步理解了很多此前还不能彻底理解的东西!
培训班很快就结束了,但结业典礼后大家并没有快速离开,而是意犹未尽地和专题讲座的老师、培训班负责人、西南联大干部学院老师以及同班学员们继续交流着、感慨着。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作为本期培训班五组的组长,主持了一场专题讲座、一场分组讨论,在主持的过程中,对此次“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深深体会了身上这副沉甸甸的担子,但正因为有了此次培训,自己对“支部书记”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更有信心担当起“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市委党校为期5天的呈贡区“万名党员进党校”暨党务干部培训班(第一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紧张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里能如此安心、静心、开心地集中学习的机会实属难得,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每节课都用心地听,认真地记。内容丰富的课题、外出交流学习以及几位授课老师精辟解析,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今后党建工作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交流,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方法,明确了方向,把握了重点,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 党性得到升华,信念更加坚定。
一是新要求。顺应时代要求,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之路。二是新认识。认识新的理念,不断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三是新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带动党员发展、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等。
二、 理论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
党校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5天的学习时间里,近10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给我们讲授了精彩的理论专题课,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党章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掌握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应具备的6项技能,明确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提升组织力。通过学习,切实提高了大家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扎实功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通过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发挥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要想做好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有一颗敢于担当的“责任心”,要有一颗大局意识的“服务心”,要有一颗乐学好思的“进取心”。基层党务工作,相比其他工作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奉献,要承担着更重的任务和责任,要有服务大局、服务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意识,狠抓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落实,还要积极自觉的主动学习,不断掌握工作方法与技巧,熟练业务技能,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党务工作完成的效率与质量。
区委组织部举办的这次培训班,内容切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强,几位授课的老师都是从事党建工作的专家学者,讲课理论结合实际,生动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来说,是办了一件实事,我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后,不仅要将认真反思学习所得,更要融入到实际工作,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