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节心得体会【通用8篇】

文秘发表时间 3655840

读书节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书籍成为心灵的寄托,阅读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思维,传递了智慧与情感。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读书节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读书节心得体会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1

学校读书节的举办已经是第八届了,每年的读书节活动中都会陪着孩子们一起读书。在学校领导的督促下读书,写读书笔记。每次读书节活动结束之后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提高。今年的读书节更是别具一格,校长赠书活动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因为是校长赠书的缘故吧,读起书来更加有动力,更加有乐趣。今年的读书节活动较往年相比,收获更多。

1.读《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

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2.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3. 读《简单语文不简单》明白了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书中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4.在课堂上,有时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阅读《有效教学方法》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2

阅读能开启我们的心智,阅读能滋养我们的心灵。“读书节”已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本届读书节里,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真正体验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滋味,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盘点本次读书节活动,总结如下:

爱读书的老师带出爱读书的学生。读书节期间,老师们以身示范,读好书,带好头,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老师们在讲台前阅读着老师喜爱的书籍,孩子们在下面阅读着他们喜爱的书籍。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充满整幢教学楼。同时,老师们为了营造出更好的读书氛围,还建立的班级图书角。让孩子们每人带一本课外读物,放在图书角里,进行阅读共享。精彩的童话,科普小故事,名人记事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以“读书节”为主题的黑板报也同样增添了读书节的氛围,孩子们读着带拼音的“读书节”主题黑板报,开卷有益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他们的心上。除了师生共读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亲子共读”,倡导家庭读书乐。目的是督促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互相影响,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家长的素质。

借着本届“读书节”的东风,一年级的小朋友人手一册《日有所诵》,里面生动鲜活的儿歌时而让孩子们摇头晃脑,时而让孩子们捧腹大笑,时而让孩子们高声引吭,时而让孩子们低声吟诵。《日有所诵》里的儿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风趣幽默,节奏轻快鲜明,是孩子们每天必要的精神食量。老师们利用早上孩子们到校后的时间,组织孩子们进行阅读与背诵,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生动的儿歌变成孩子们鲜活的语言。同时,一年级的孩子每天晚上都进行15分钟到30分钟的课外阅读,由家长填写老师发下的“书香作业记录纸”,具体包括书名、阅读时间、一周阅读家长心得。从孩子们填写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的阅读书目丰富多成,有《格林童话》、《365夜童话》、《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窗边的小豆豆》等。在日有所诵的过程中,孩子们与经典对话,与名人对话。同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本届“读书节”活动中,一年级段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竞赛活动,以此不断激发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例如,根据孩子们每星期的阅读情况,我们评选出了每周的班级“阅读之星”,进行奖状的发放,同 时老师们给这些获奖的孩子提供好书的借阅,就这样,孩子们对阅读从一开始的外在压力,变成真正的内在动力,从而爱上了阅读。又如,每天抽出5-10分钟的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孩子们把课外看到的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评选出每周的故事大王。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大量识字,进而激发大量阅读的兴趣,如此良性循环,为孩子的终身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的拼音阅读,我们还进行了一年级拼音比赛,比赛中,我们共评选出陈嘉博、刘琦等9个一等奖获得者;王楠、孙骅泓妤、黎鑫杰等25个二等奖获得者;王琳、张盈盈、唐周宁、李俊睿、陈雪薇等27个三等奖获得者。

读书能启迪人的智慧,读书又可以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又可以笔舞蓝天,说古道今。愿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背诵中积累底蕴,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愿读书节活动如春风,吹起“雨后春笋”愿我们的读书节越办越好。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3

读书可以育德、励志、启智、明史,对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应我校积极开展读书节活动的主旨,让文化知识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开阔学生视野,务实文字基础,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希望本届“读书节”活动给本班掀起读书热潮,让教育充盈书香,让书香侵润心灵,让好书伴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本学期开展读书活动,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学校利用晨会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随后我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认识,为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读书节”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根据活动方案,落实责任。结合本班特色,制定了任务明确,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的读书活动,确保了读书节活动的顺利实施。

在读书节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捐赠图书,建立了班级“图书部落”读书吧。全班40个同学将一摞摞自己最喜爱的书用红丝带扎上鲜艳美丽的蝴蝶结捐献给了班级图书馆,让更多的同学们能分享这些书籍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知识。成立了班级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各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召开主题班会,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按照活动方案分别召开了动员会、读书经验交流会、采蜜酿蜜、古诗词诵读、读书节活动总结会等系列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大家谈到了自己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通过交流,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通过读书节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通过开展读书节活动,班级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室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课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读书节”活动虽已结束,但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今后,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班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4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让我们重温读书的意义,感受

时代读书的呼唤。读书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读书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至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发展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

时代变化了,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读书作为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翻开书页,在浓浓墨香中,体验读书的喜悦,丰富心灵的世界。读书吧!不仅在“世界读书日”,而且在生活的每一天.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5

十一月六日,有幸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去阳光小学参加了他们的快乐读书节启动仪式。一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也是满载而归,有几点感受给大家汇报交流一下。

一 育人环境方面 走进校园让人感觉到浓浓的文化氛围,真的是一草一木蕴书香,一墙一物会说话。学生彬彬有礼,老师精神饱满,他们身上那种自信让人深深地感染者每一个人。走进教学楼,每一层的走廊的墙壁上都是文字和书画,一楼是成语经典小故事,二楼是名人名校简介,三楼是古诗文和学生手抄报,四楼是绘画和艺术类。走进班级,也让人感受着浓浓的班级文化氛围,每个班级都有名字,有的叫清华院,有的叫智慧苑,还有的叫创新班 ,教室墙璧上也是各有特色,有写着‘‘懂得用嘴角微笑,知道永小手帮忙,学会永耳朵里聆听,体会用心灵理解’’,还有展示学生个性的园地,如收获园,就是把学生的获奖证书复印下来,贴到收获园里,还有是小荷已露尖尖角,展示的是学生非常优秀的书画或文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刻意营造的外在的育人环境,但是这些东西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 师生精神面貌 也许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师生都会很兴奋,很激动,也达到了最好的精神状态,但是他们身上的自信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这份自信来自于哪里呢,也许正应了那句诗吧,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李家栋老师也这样总结,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幸福,读书使人美丽。读书交流会上的师生精彩的表现令人折服,老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洒脱睿智,学生各抒己见,信心十足,充分展示了他们深厚的文学素养。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6

参加“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心得体会 开展网络学习,是构建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参加由省教育厅、省科协组织开展的“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为每一个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借助“贵州数字图书馆”平台学习,提高个人科学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现将个人参加此项活动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增强了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从而适应这些剧烈的变化。知识经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现代网络技术的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和便捷的开展学习活动,掌握更加丰富多样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为个人的更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贵州省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为贵州省每个地方、每个人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建设学习化的贵州,促进贵州省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代中国,学习化社会的趋势更加明显,通过参加“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利用贵州省数字图书馆无限开放馆藏文献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给个人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和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了个人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日常需要,个人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每时每刻都要不断提高的终身学习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读书节

二、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对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工作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使用网络学习系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和先进技术为自己的工作和教育教学服务,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使自己更加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软件,也使自己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促进了个人专业发展

贵州数字图书馆资源为每个人免费获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服务。结合个人学习的实际,充分利用“贵州数字图书馆”的丰富资源进行文献查询、阅读、下载相关资料,促进了个人水平的提高,学术视野得到了更一步拓展。借助贵州数字图书馆参加网络学习,通过视频学习资源直接得到了许多名家的专业讲座辅导;利用网络学习资料,联系个人和学习兴趣,通过贵州数字图书馆检索、查阅了《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相关资源,深入学习。

四、借助网络充分满足个性学习需要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是学习者满足个体实际需要,符合个性需求的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数字图书馆开放无时间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制定学习方案、运用学习资源。根据个人实际,结合个人阅读兴趣,我通过贵州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无限丰富的数字资源,能够下载或通过网络浏览了众多我慕名已久却不能见到的名家精品连环画,如五十年代版本全套《三国演义》、《水浒传》、《七品芝麻官》、《岳飞传》等小人书杰作,等等。网络学习使个人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满足。

五、网络学习转变了个人的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是人——电脑之间的互动,动一下鼠标就能得到比较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学习型社会所要学习的内容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单纯知识储存,数字图书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贮存了各种文化,面对人类文明的各种成果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思想、观念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去学习、了解、吸收知识。通过网络学习,使个人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为我服务,避免了以往为查找某一信息而在书海里艰难查找,在图书馆中翻来翻去的麻烦,通过网络查询很快就能搜索到你想要的内容,使个人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发生了可喜的转变,积极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总之,通过参加“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网络学习活动,个人终身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自身水平得到了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7

学校建立读书节,还以当地名人作为名称。我想这个毕竟是有推荐意义的。不仅让大家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可以让莘莘学子明确,少年时期读书,没有杂务,能够集中精力,不管是记忆还是理解,效果最好。如果他们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持之以恒。我甚至希望能够把读书节推广到社会,全民性的读书,把读书当作时尚,百姓的素质就会自然地提高,就好像过去象山墙头的欧家,儒下洋的何家,整个家族重视读书,出了很多的人才,现在站在欧家祠堂或者儒下洋何公房,还会升起些许对古人的仰慕之情。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绝对不是到了节日才读书。大家都象赶时髦一样,哄然而起,社会上流行节日,什么X节Y节,于是学校也来个读书节,当然你有读书节,我也不能落后,可惜活动由于没有策划,其实很简单,来一次征文或者演讲,当评比结束发了奖状,或者搭起的简易舞台一拆,似乎风头已过,日子还是照样熬,不读书的人,照例还是不读书。

在过去,严格地说,我读的大都是教科书,其实只是用来考试的,寻章摘句老雕虫,把参考资料牵强附会的注释读得滚瓜烂熟。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效果,可是眼界浅陋,到要用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如此孤陋寡闻,“书到用时方恨少”,确实不假。当认识到读书很重要时,又觉得无法求得深解,只能浮在表面,又缺少人辅导或者探讨,所以无法深入。只有散文一类的文字,由于其抒情性的特点,多读几次,还能够肤浅地理解作者的一些情感。

小时候,周围缺少书籍,但是连环画大流行,我用了零花钱一本一本地积累起来,最后竟然有了一纸箱,这几乎是我一笔不小的财富。阅读连环画,对于识字来说,很管用,图文一对照,基本上能够猜出字的意思,而且故事情节十分清晰,所以后来养成了习惯,有一段时间,拿到小说,几乎纯粹是为了追求娱乐,根本不喜欢那些华丽的辞藻,眼睛一瞟,一本书看完,却只记得几个名字,譬如读《水浒》,就知道某某打翻了某某,或者某某在什么地方碰到了某某,被蒙汗药蒙翻了之类的。至于《红楼梦》,实在不喜欢看,它的故事太生活化,缺少想象,可是贵族生活又和自己不合拍,无法产生共鸣。还是打仗之类的,很有正义感,图画又脸谱化,一看就清楚谁是坏蛋,谁是歌颂的对象。那时候,身边有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扒在我的身上,哥哥、哥哥地叫,于是生编硬造几个故事,哄哄他们,让他们眼睛睁得铜锣一样,充满了新奇,于是自己就似乎有了一种成就感,如果思维实在枯竭,就把他们自己的故事搬上来,最后他们听出有所影射,还把小拳头在我身上乱捶。还有是《山乡巨变》之类农村题材的,场景也熟悉,至今还记得邓秀梅站在水井台边的景象。

后来有个老师工作迁到城里,他家里的藏书一大堆,全被邻居当作草纸来用,我幸运地在茅房里捞到了全本的《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西行漫记》,看得如痴如醉,可是老师要求我们剪贴资料,就把它当作粘贴本,后来感觉实在舍不得,又放在水里浸湿,把黏贴的纸张揭起来,再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搞得凹凸不平,难受了好一阵子。其他如《列宁笔记》《列宁全集》,太高深,所以只能束之高阁,虽然常常整理一番,却似乎无法涉猎,或许是懒惰的借口。

读书有诸多好处,譬如和哲者对话之类的,可是我本没有高深的思想,也没有渊博的知识,所以常常不能把思想认识提高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当自己和文章产生了共鸣,一个字,一个词组,一些情节,往往牵出无数往事。他们好像被时光沉淀起来,藏在记忆的深处,如水中的游鱼,正阴在水面下,悠闲地沉浮着,忽然被一块碎石片惊动,顺着泛起的水花到处跑,或者正象忽然找到了鱼饵于是开始热闹地围着抢食,于是思路便活跃起来。细想起来,读书对于自己总结生活经历很有帮助,因为经历不管是坎坷还是顺趟,情感痛苦还是幸福,能回忆起来的故事,往往很有意义,细细咀嚼,舌有余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许是记忆有选择性的缘故。

因此合着自己心意的文章,最令人爱不释手。儿童会辨识最简单的“好”和“坏”,于是喜欢阅读童话,可惜我的童年阅读童话不多,却以连环画替代;少年崇尚侠义,于是爱上武侠小说,还记得早自修时,偷偷拿出租来的《射雕英雄传》出神地品赏,被夏谷鸣老师捉个正着,幸亏他也不批评,只是缴了书本,藏在办公室里,五分一天的租金熬得我度日如年,于是乖乖地主动去办公室说好话,惹得他裂开虎牙,憨憨地笑。少年也好幻想,好推理,那是中考前夜,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森村诚一的推理小说,被尹老师抓个正着,虽然他很难理解我的兴趣爱好,不能理解把中考看得如此清淡,却也讲情理,说是暂且保管,直到中考结束归还;中年,半生打拼,半生沉浮,经历的事情也多,阅读的人也多,很多事情过去看不通透,现在也能理解,所以就喜欢看世情小说;虽然还没到老年,但是看很多传记,老年人洗净铅华后,沉着的心态,应该是自己崇尚的,就喜欢看些淡而有味散文。诸葛亮有匡世济民之志,所以不喜欢雕章琢句,陶渊明猛志故常在,所以读书就不求甚解。真正读书的人,生活阅历固不可少,其理想和志趣 应该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读书人主动地加强自我修养。

不喜欢读书,那么每天是读书节,日子也惶然过了;喜欢读书,那么即使不是什么节日,也会以每天都是节日来看待之。所谓“酒肉穿肠过,我佛在我心。”读不读书,全在当事者的心态上。

组长孙老师要我为读书节拿出1篇象样的稿子,感觉实在勉为其难,遂糊里糊涂地乱记之。

读书节心得体会 篇8

学校建立读书节,还以当地名人作为名称。我想这个毕竟是有推荐意义的。不仅让大家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可以让莘莘学子明确,少年时期读书,没有杂务,能够集中精力,不管是记忆还是理解,效果最好。如果他们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持之以恒。我甚至希望能够把读书节推广到社会,全民性的读书,把读书当作时尚,百姓的素质就会自然地提高,就好像过去象山墙头的欧家,儒下洋的何家,整个家族重视读书,出了很多的人才,现在站在欧家祠堂或者儒下洋何公房,还会升起些许对古人的仰慕之情。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绝对不是到了节日才读书。大家都象赶时髦一样,哄然而起,社会上流行节日,什么X节Y节,于是学校也来个读书节,当然你有读书节,我也不能落后,可惜活动由于没有策划,其实很简单,来一次征文或者演讲,当评比结束发了奖状,或者搭起的简易舞台一拆,似乎风头已过,日子还是照样熬,不读书的人,照例还是不读书。

在过去,严格地说,我读的大都是教科书,其实只是用来考试的,寻章摘句老雕虫,把参考资料牵强附会的注释读得滚瓜烂熟。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效果,可是眼界浅陋,到要用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如此孤陋寡闻,“书到用时方恨少”,确实不假。当认识到读书很重要时,又觉得无法求得深解,只能浮在表面,又缺少人辅导或者探讨,所以无法深入。只有散文一类的文字,由于其抒情性的特点,多读几次,还能够肤浅地理解作者的一些情感。

小时候,周围缺少书籍,但是连环画大流行,我用了零花钱一本一本地积累起来,最后竟然有了一纸箱,这几乎是我一笔不小的财富。阅读连环画,对于识字来说,很管用,图文一对照,基本上能够猜出字的意思,而且故事情节十分清晰,所以后来养成了习惯,有一段时间,拿到小说,几乎纯粹是为了追求娱乐,根本不喜欢那些华丽的辞藻,眼睛一瞟,一本书看完,却只记得几个名字,譬如读《水浒》,就知道某某打翻了某某,或者某某在什么地方碰到了某某,被蒙汗药蒙翻了之类的。至于《红楼梦》,实在不喜欢看,它的故事太生活化,缺少想象,可是贵族生活又和自己不合拍,无法产生共鸣。还是打仗之类的,很有正义感,图画又脸谱化,一看就清楚谁是坏蛋,谁是歌颂的对象。那时候,身边有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扒在我的身上,哥哥、哥哥地叫,于是生编硬造几个故事,哄哄他们,让他们眼睛睁得铜锣一样,充满了新奇,于是自己就似乎有了一种成就感,如果思维实在枯竭,就把他们自己的故事搬上来,最后他们听出有所影射,还把小拳头在我身上乱捶。还有是《山乡巨变》之类农村题材的,场景也熟悉,至今还记得邓秀梅站在水井台边的景象。

后来有个老师工作迁到城里,他家里的藏书一大堆,全被邻居当作草纸来用,我幸运地在茅房里捞到了全本的《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西行漫记》,看得如痴如醉,可是老师要求我们剪贴资料,就把它当作粘贴本,后来感觉实在舍不得,又放在水里浸湿,把黏贴的纸张揭起来,再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搞得凹凸不平,难受了好一阵子。其他如《列宁笔记》《列宁全集》,太高深,所以只能束之高阁,虽然常常整理一番,却似乎无法涉猎,或许是懒惰的借口。

读书有诸多好处,譬如和哲者对话之类的,可是我本没有高深的思想,也没有渊博的知识,所以常常不能把思想认识提高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当自己和文章产生了共鸣,一个字,一个词组,一些情节,往往牵出无数往事。他们好像被时光沉淀起来,藏在记忆的深处,如水中的游鱼,正阴在水面下,悠闲地沉浮着,忽然被一块碎石片惊动,顺着泛起的水花到处跑,或者正象忽然找到了鱼饵于是开始热闹地围着抢食,于是思路便活跃起来。细想起来,读书对于自己总结生活经历很有帮助,因为经历不管是坎坷还是顺趟,情感痛苦还是幸福,能回忆起来的故事,往往很有意义,细细咀嚼,舌有余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许是记忆有选择性的缘故。

因此合着自己心意的文章,最令人爱不释手。儿童会辨识最简单的“好”和“坏”,于是喜欢阅读童话,可惜我的童年阅读童话不多,却以连环画替代;少年崇尚侠义,于是爱上武侠小说,还记得早自修时,偷偷拿出租来的《射雕英雄传》出神地品赏,被夏谷鸣老师捉个正着,幸亏他也不批评,只是缴了书本,藏在办公室里,五分一天的租金熬得我度日如年,于是乖乖地主动去办公室说好话,惹得他裂开虎牙,憨憨地笑。少年也好幻想,好推理,那是中考前夜,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森村诚一的推理小说,被尹老师抓个正着,虽然他很难理解我的兴趣爱好,不能理解把中考看得如此清淡,却也讲情理,说是暂且保管,直到中考结束归还;中年,半生打拼,半生沉浮,经历的事情也多,阅读的人也多,很多事情过去看不通透,现在也能理解,所以就喜欢看世情小说;虽然还没到老年,但是看很多传记,老年人洗净铅华后,沉着的心态,应该是自己崇尚的,就喜欢看些淡而有味散文。诸葛亮有匡世济民之志,所以不喜欢雕章琢句,陶渊明猛志故常在,所以读书就不求甚解。真正读书的人,生活阅历固不可少,其理想和志趣 应该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读书人主动地加强自我修养。

不喜欢读书,那么每天是读书节,日子也惶然过了;喜欢读书,那么即使不是什么节日,也会以每天都是节日来看待之。所谓“酒肉穿肠过,我佛在我心。”读不读书,全在当事者的心态上。

组长孙老师要我为读书节拿出1篇象样的稿子,感觉实在勉为其难,遂糊里糊涂地乱记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65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