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学习心得3篇
最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学习心得 1
余文森先生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为我们廓清了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学科本质和学科的教育价值等概念,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
余先生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而学科本质要求我们:一要超越简单的具体知识,去理解和把握具体知识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思想与学科价值;二要超越表层的符号形式,去理解和把握形式背后的逻辑根据,思想方法与价值意义;三要超越庞杂的知识点本身去理解和握同类知识的组织规律结构和属性特征。唯其如此,学科知识的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而学科知识要转化为学科素养,离不开学科情境的介入与参与。
基于以上理解,学科活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语文学科来谈谈我的认识。
一、学科活动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必要而有效的学科情境。
学科活动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而设置的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可以进行身临其境地沉浸式学习,而不是机械地被学习。如在学习辩论词的写法时,单纯地去讲辩论词的写法,学生会昏昏欲睡,收获可想而知。但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国际大学生辩论赛,让优秀选手用他精彩辩论来使学生沉浸,这样的活动之后学生自然会得出辩论词的大概要求,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提升和练习才是有效的。而联系阶段也可以设计教学活动。我曾经让学生进行辩论赛,并与学生一起制定规则,比如,举例、精辟议论等等加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次放松,更多的是对辩论词甚至是议论文写法的深刻理解。当然这样就要求学科活动的目的直指学科核心素养而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二、学科活动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
在学科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会打破学科知识点的界限,创新地运用学科知识,从而达到增长关键能力的作用。
如在教学文言文翻译时,老师和学生都比较担心学习效果,因为这个知识点看似具体,实则不可捉摸,看似简单实则头绪繁杂,包含的知识点涉及面广而且让学生云里雾里,考查方式往往出人意料。老师们往往评价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是吃力不讨好。最近,我从一些语文研究群里学习到一种针对这一知识点的活动:写文言段也就是让学生写作文言文。任务一布置,学生很兴奋,马上动笔。我在巡视中就发现不少学生都模仿着写出了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特殊句式,还有的更是迁移运用了课内学过的文言习惯用语。虽然不少句子稍嫌稚嫩欠妥,但文言文的知识点已在学生的笔下活子起来,接着我又让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言文再翻译成现代文,这样给文言文和现代文搭起了一座看得见的桥梁。
三、学科活动还可以成为学科核心素养检验的手段。
学科活动可以是设置在学习开始前、学习过程中和学习过程后。比如,我们曾经让学生们自主策划年级的朗诵比赛,先海选策划方案,定下方案后,我们把朗诵比赛的整个从设计、海报、过程评分、领奖等所有的环节交给学生去做。结果,学生给我们奉上了一台几近完美的表演。而这个活动中,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审美鉴赏能力都得到一次完美的检验和展示。这样的学科活动设计的前提是充分的宣传指导和大胆的放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只是让一生跟着走。
不仅如此,对我们都感到头疼的必背篇目默写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检验。比如,我让学生对必背篇目采取一次性满分活动,即不管默写多少遍,都要达到一次性默写满分。这样,为了少默写几遍,学生就会认真地记忆易错字,我的任务就是为大家加油助威。
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大海里浪花朵朵,我们为何不以学科活动为舟,去采撷那一朵朵美丽的能力之花呢?
最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学习心得 2
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新时代。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所著《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一场革命性的认知,重建教学观,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策略指引。
知识教学还重要?这是我们疑惑与关心的大问题。本中明确指出: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素养本位的教育下,知识不是不重要,教师应当更加深刻认识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学科认识功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知识是学生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它学生能认识和理解整个世界。
第二,生活导向功能。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来自生活和实际,其性质都高于生活和实际,通过科学及教育,能够引领、提升、指导生活,人可以生活得更好。
第三,兴趣激发和审美涵养功能。任何学科都是美丽的。无论我们学习什么学科,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美,获得精神享受,这将是一件美丽富有诗意的事。只有引导学生体验学科之美,才能培养他们对学科的热爱和崇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四,思维和智慧启迪功能。除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容外,还要让学生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独特方式及其逻辑性、清晰性,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学科活动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明确学科活动的教学论价值和特性,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教师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具有问题和反思意识,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媒体素养、社会参与和社会贡献素养以及自我管理素养。考试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建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实。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基于立德树人是就教学方向而言的;基于课程意识是就教学内容而言的;基于学生学习是就教学主体而言的。这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必须树立的三大基本观念。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是本书的关键和先导,重建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必须确立新的教学观,观念是先导更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开始。全新的教学观从方向、内容和主体角度讲了“三个基于”,即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育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确立的教学观念。
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课程观,区别是于教学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课程观决定教学观。教师如何理解课程从根本上决定了怎么理解教学。教师要有一定的课程的高度、课程的视野,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窠臼。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科表层,应进入学科深层,从现象到本质,这样的学科教学才能有效促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教学的重心和中心在学不在教,教学应当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和展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教学本质的真正体现,也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要进一步把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本书的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具来说包括“六化”策略,即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和意义化策略。
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这也是全书的落脚点和重心所在。
本书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有理论内涵也有深度剖析,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从理念到实践策略都对一线教学有很大启示。
当然书中也偶有瑕疵,如P47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性精神”应当是“科学精神”。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推荐给教师们。
最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学习心得 3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个主题深深吸引了我,并在我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引发我深入的思考。在研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感悟,让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认识到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孩子们未来成功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这个认识让我深感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这些核心素养。
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书中提到的许多策略都让我感到眼前一亮。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我尝试在我的课堂上应用这些策略,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他们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素养。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们分组完成一个关于环保的项目。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讨论交流,最终完成了一份精彩的报告,并提出了许多有创新性的环保建议。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案例让我深深体会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孩子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我将继续在我的课堂上实践这些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优秀公民。
我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