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汇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51103

心理健康讲座深入剖析了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强调了自我关怀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了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与重视,促进了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汇编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一篇】

10月至xx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二篇】

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中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培训》,经过培训,我领会了心理询问的魅力,更意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两天的培训中,老师们通过个案、小(故事)等从理论讲到实践,叙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及在学校如何开展、实施。其中薛老师的个案让我深受触动。这是一位美丽的高中女孩,女孩很内向,不与人沟通,课堂上也不回答问题。后来妈妈和女孩一起来找薛老师,据薛老师说,女孩第一次来几乎不说话,都是妈妈在叙述:在女孩8岁的时候,爸爸出车祸突然离开了这个家,那段时间全部人都忽视了女孩的`感受,没有人关注这个女孩。事情过后,女孩变得没有以前那样开朗、爱笑、爱说话了。就这样度过了学校、学校,直到高中女孩进展到不能参与集体活动,不能住宿舍,这才引起了关注。双方建立询问关系后,薛老师让女孩做了几次箱庭,女孩在不断的叙述中自我疗愈,渐渐走出了童年的阴影。

这是一次胜利的个案,我们应当庆幸女孩的状况发觉准时。由此可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心理询问师常常说这样一句话: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童年。请大家都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吧!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同学的心理进展特点,更好的维护同学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健康、欢乐的成长!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三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

1、注重课堂实效,加强全面教育。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由于目前尚未有相应的教材,因此在备课上比起其他学科的老师要多一个环节:收集资料,确立主题。在选材上就要考虑注重实效性,一方面是根据年级特点,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选材。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既没有教材,也不考试,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要让本学科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在课堂上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仅在选材上注重实效性,在教学形式设计方面更需要多样性。为此,通过故事呈现、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辩论等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

2、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健康意识。

首先是根据校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工作,每个月出一期黑板报,发动所有学生收集材料后报心理老师审核即可设计排版。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经常选读一些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小故事,内容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在趣味性中蕴含丰富的哲理。

3、加强个别辅导,做好咨询工作。

本学期只要有学生有什么心理发方面的问题,我都会积极主动的和他们进行交流,并一一作好记录,认真分析、及时跟踪,积极反馈,通过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为复杂、琐碎,仅仅靠上课和咨询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渠道、多方位进行。为了多方位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本学期设计了班级心理晴雨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本周班级最突出的问题,最需要老师给予关注的同学及其表现,我根据晴雨表上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解、核实,对需要交流的一些问题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家长,对突出的现象和个别学生进行相应的关护。这样一方面能弥补家长没有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跟踪了解。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但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

对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摸索和研究,我们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四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通常人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通常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五篇】

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5年,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听了专家的讲座,知道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河西学校的李校长在讲座中讲到:教师这个职业给赋予了太多的赞美,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时感觉自己有很大的压力,怕教不好学生,怕学生处安全事故,怕领导批评、怕社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我觉得李校长讲得非常好。以前总觉得这些痛苦不能和别人说,因为你是老师。而李校长就说要把内心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转移掉,并交给了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减压方法。

我想起自己常常在郁闷的时候会吃很多零食,原来是在给自己减压。尤其是她提到的与人交谈,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也可以减压。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六篇】

心理学这个名词诞生于欧洲,由欧洲传播到东亚的日本,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大家如果觉得心理学是外来的舶来品那就错了,其实中国的先秦时期就有了心理学的雏形,来自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学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节”就较好地诠释了人内心的几种情绪,事情做得通顺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则称之为成见。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情绪,情绪是出自我们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绪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主观情绪是自我的感知体验,遇喜则喜、遇忧则忧,是因人而异的。外部表现主要是恐惧、烦恼、悲伤等心理创伤,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达,如经历地震、车祸等失去亲友的人表现极为突出。生理唤醒是指情绪受到外界影响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比如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会有厌食、失眠等症状。

压力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刺激性反应。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看见体型较小的狗会产生喜爱的心情,但是如果见到体型较大的狗会就会产生恐惧,我们面对大体型的狗的时候生怕它会咬人,自然就产生了心理压力。

第一、我们的情绪是人的内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情绪的过程如山形曲线,我们不要太在意得失,顺应规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绪的发泄,只能够得到一时的心理满足。第四、我们试着去适应情绪的波动,情绪会慢慢平复。第五、情绪是存在叠加效应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七、行动会创造新的情绪。第八、情绪和压力是交织在一起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但是超出承受的范围将造成心理应激障碍。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说不负责任的话,不做不负责任的事。面对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树立良好的信念与信心。

2、摆正自己的心态构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开心有益的事情,将不良的情绪逐渐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内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人生。

6、给自己设立一个短期的目标,使自己能够获得成就感。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七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

1、注重课堂实效,加强全面教育。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由于目前尚未有相应的`教材,因此在备课上比起其他学科的老师要多一个环节:收集资料,确立主题。在选材上就要考虑注重实效性,一方面是根据年级特点,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选材。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既没有教材,也不考试,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要让本学科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在课堂上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仅在选材上注重实效性,在教学形式设计方面更需要多样性。为此,通过故事呈现、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辩论等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

2、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健康意识。

首先是根据校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工作,每个月出一期黑板报,发动所有学生收集材料后报心理老师审核即可设计排版。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经常选读一些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小故事,内容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在趣味性中蕴含丰富的哲理。

3、加强个别辅导,做好咨询工作。

本学期只要有学生有什么心理发方面的问题,我都会积极主动的和他们进行交流,并一一作好记录,认真分析、及时跟踪,积极反馈,通过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为复杂、琐碎,仅仅靠上课和咨询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渠道、多方位进行。为了多方位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本学期设计了班级心理晴雨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本周班级最突出的问题,最需要老师给予关注的同学及其表现,我根据晴雨表上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解、核实,对需要交流的一些问题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家长,对突出的现象和个别学生进行相应的关护。这样一方面能弥补家长没有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跟踪了解。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但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对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摸索和研究,我们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第八篇】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面向百百的学生,应该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第一,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二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获成功的。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个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出灿烂的火花。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三、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5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