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输液室的心得体会 输液室工作心得体会【实用5篇】
输液室的工作环境紧张而有序,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至关重要。患者的耐心与信任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细致的关怀能缓解他们的焦虑。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输液室的心得体会 输液室工作心得体会【实用5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输液室的心得体会【第一篇】
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但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输液的安全性,尤其是防止输液过敏现象的发生是医护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药物的过敏反应是指机体与某些药物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它与抗原抗体作用有关,是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且只针对具有特异体质的患者。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且不易预知,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很多,大部分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安眠药、含碘造影剂等。药物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药物性皮炎、发热、哮喘、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反应重者会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如何有效地防止过敏现象的发生,根据我多年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询问过敏史。
接到皮试通知时,护士不仅要认真核对患者的整体情况、疾病诊断,还要亲自询问过敏史。对于患者本人对药物不过敏或未有用药记录者,需询问其父母有无过敏现象。对于曾有药物过敏者,慎用易致敏药物,对必须使用者,即使皮试为阴性者,用药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严密观察,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予以处理。载请著名来自:(读后感300字)。
二、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有效沟通。
良好的服务态度,体现在对患者一定要热心;解释问题要耐心;患者提出意见或建议时要虚心;对工作有责任心;说话语速要慢,语气不要生硬;要使用礼貌用语;还要大力提倡非语言交流,如微笑等的应用。记住多次就诊者的姓名,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有亲切感、信任感,因为患者在精神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的配合输液治疗,在遇到不适时能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
三。询问饮酒情况。
有的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在体内与乙醇接触易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所以要询问饮酒或含乙醇饮料的情况,不但用药后不能饮酒,用药前1d或2d内也应禁止饮酒,以防体内乙醇未完全排泄而引起反应。
四、注意药品质量。
药品质量的好坏输液反应发生的关键因素,所以配药时一定要注意液体药物的名称、有效期及澄清度,检查瓶装药物的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检查药物的名称、批号、规格,皮试和输液应使用同一批号药物,批号有更换时应重新做皮试。
五、输液最好有人陪伴。
患者输液时,尽量有人陪护,尤其对于患者的首次输液和本次治疗的首次输液。年老体弱、病情比较严重者,开始输液的前20min内应缓慢滴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对于单独输液的患者,应将其与其他病友放于一室,当用药后有过敏反应而护士未能及时巡视和观察到时,同室病友可帮助呼叫,以便迅速给予处理。
六、规范用药。
建议医师尽量减少药物配伍的种类及数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能口服的就不要使用注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液体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液体作为稀释剂。
七、过敏反应的处理。
药物出现过敏,首次用药可以合并用少量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注射室常备抢救药品,抢救设备,放置在容易拿到的位置,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遇有过敏,立即中止输液,并夹住输液管与液体一并送验。
对于急救药品、用品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有效期。护士平时要熟悉过敏反应发生后的抢救程序,一旦情况发生,要立即停药,并马上选用苯海拉明、氯苯丁醇、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抗过敏药物。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憋气、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冷、血压下降,这是过敏性休克的表现,要立即让患者平躺,松解衣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并迅速请医师给予抢救治疗。
总之在护理中,护士要处处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增强责任心,兢兢业业,确保护理质量优质完成,确保患者生命财产安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输液室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两周的输液室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回想起来,刚开始还挺不习惯的,在这里,没有早上晚上的交班查房,没有病房的定时定点的基础护理,在输液室的工作比较简单,需要做的就是静脉注射、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注射,还有换水,拔针。但是看似简单的工作也有不简单的地方,比如说怎样提高扎针的技术,怎样扎针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什么药要注意滴速,特别是什么药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副作用,经常有家属或病人这样问我,有时候答不出来感觉怪不好意思的。在输液室,因为人流量多,所以我觉得做好三查七对尤为重要。
其实我早就盼着来输液室实习,因为我感觉这里有很多输液的机会,说实话,刚开始时我感觉我就像一个机器,每天就是打针,接瓶,打针,接瓶。可是前几天,有一个病人问我,他的药是干嘛用的,我当时回答不上来,我就知道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输液室经常有人,一看到是实习生不愿意让我打针,怕打不中要多挨几针,特别是一些老爷爷奶奶,刚开始感觉挺挫败的,后来想想,这是人之常情呀,不过,让我高兴的事,后来拒绝我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的我已更加坚强,也更加坚定了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已如北斗七星那样在我的心海灯塔燃起了长明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路还很长,但我不畏惧,特别感谢输液室的夏护士长和各位老师,你们的严格要求,铸就了我的成长,让我更顺利的走接下来的路,我也会牢记你们的教导,争做一名合格的护士,服务大众。
输液室的心得体会【第三篇】
输液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多用于给患者进行营养补给和药物治疗等。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输液可能是一件新奇而陌生的事情,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我通过对此的观察和总结,体会到了输液的一些心得和注意事项。
第二段:设身处地,亲身经历。
在曾经的一次输液中,我亲身体会到了输液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要让患者放松心态,不要过度紧张和担心,避免因为这些负面情绪而影响治疗效果。其次,应该注意输液部位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应选择较为舒适的位置,他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最后,在输液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用药要点和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第三段:科学合理管理。
由于输液涉及到药物治疗,因此需要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下进行。医护人员在输液前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严格按照医嘱来执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证注射器具的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还需要对药物的存放和管理进行规范化,防止药物变质和污染造成的安全问题。
第四段:重视营养管理。
输液不仅仅是一种药物治疗方式,更是一种营养补给措施。对于需要输液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营养配方,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在输液的同时,医护人员还应注意患者饮食的监管和营养情况的评估,做好“三高”人群等特定患者的营养管理工作。
第五段:总结。
经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输液不仅是一项医学技术,更是一种需要长期精心管理的过程。在输液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药物的治疗方面,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和情绪等方面,以全方位促进患者的康复。在日常救治工作中,我们要注重不断学习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输液技能和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输液室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并乙肝、丙肝等。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门诊输液室工作时间1~,职称:护士5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学历:中专6名、大专3名、本科1名。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一年内被针刺伤的次数、进行何种操作时受伤、发生针刺伤的具体时间、伤后伤口的处理方法、是否填写受伤报表、是否进行跟踪检验等。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均为合格问卷。
结果10名被调查的护士一年中均有不同次数的针刺伤史,最多4次,最少1次,其中1次1例、2次3例、3次4例、4次2例;总例次为27次(表1),其中4次的均工作2年以下的护士,发生2次的大部分是工作5年以后的护士,针刺伤的次数和工作年限成反比。在进行何种操作受伤最多的调查中,注射、抽血时被刺伤最多,占%;其次是分离针头被针头刺伤,占%;回套针头时被针头刺伤占%,%因进针时患者不合作被刺伤(表2)。在伤后处理方式的调查中,有90%的护士伤后会进行伤口的初步处理,如挤血,冲洗、用消毒剂消毒,其中贴创可贴仅占50%,100%未填写受伤报表及跟踪检验。其中10%护士不知道要填写报表,其余的.虽然知道要填写报表,但部分因怕麻烦,觉得仅为小伤无必要填写受伤报表。
2讨论。
当前流行病学概况临床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在职业感染的危险。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重要途径,污染有血液传播性病毒的针头、刀片、缝针等锐器损伤后的感染几率为%~%[2]。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为%,黏膜暴露感染几率为%。可能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因素有接触血量大,受损伤口深,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刺入静脉或动脉内,患者正处于感染早、晚期等[3]。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病的流行率[4]。而我国目前乙型肝炎总感染率为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有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出现猛增趋势[5]。而目前对这些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一旦感染上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等的改变,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在不自觉中传染给周围的亲人、同事[6],因此,目前针刺伤的情况严峻,极待解决。
护理人员人手不足据调查的结果分析,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候,如在上午输液高峰时和中午护士值班人少时,因这时期或因患者较多,或因护士人手少,而此时又是部分患者己输液完需要拔针时,护士常拔完一个患者的针后不能及时处理好输液器又要给另一个患者拔针,造成最后集中处理这些患者用过的输液器时被刺伤。归根到底是护理人员人手的不足。
处理用过的输液器的程序过于复杂现在大多数医院均使用锐器盒来收集污染针头,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使用锐器盒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使护理人员和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不受针头刺伤。但同时就会增加刺伤的机会,护士要分离针头并把针头放进一个开口并不大的锐器盒中,又增加了被刺伤的机会。
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被调查的10名护士中,伤后经消毒处理后不包扎或不贴创口贴的占50%,并不意识到这样暴露伤口再进行其他操作时会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伤后大部分未填表跟踪。临床上部分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时不戴手套,接触化疗药物时不知道如何防护。
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调查发现,有不少的刺伤是护士给患者拔针后,因又急着为另一患者拔针,就把拔出输液器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在插针头的过程中,极易被针头刺伤另一个用来固定输液管的手,还有一定比例的刺伤是在回套针头帽时被刺伤,再就是加药时不按操作规程,为赶时间,一个手拿着安瓿,一个手拿着注射器,两手之间无支撑点,这样也极易被加药的针头刺伤,这些均是护理人员本身违反操作规程而致刺伤的。
3对策。
护理人员要养成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习惯较多的刺伤是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时受伤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在平时工作中养成习惯,才能在工作繁忙时仍按习惯的动作进行操作,这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自己身边的危险因素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现随着更多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由于针刺伤而感染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己引起重视,相信在今后的几年会引起更多的医学专家的关注。希望广大的护理同行们在这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最大可能的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保护自己及同行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群众服务。
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均被视为hbv、hiv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染源,要采取防护措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应戴手套,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传至医务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性能的静脉注射装置[7]。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患者床旁,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锐器收集器装2/3即停止使用[5]。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培训,熟悉预防针刺伤的统一操作规程。
了解发生针刺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要保持镇静,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如暴露于hbv应在24h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锐利器具刺伤关系到护士的健康和安全,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预防意识,营造***环境,规范操作行为,强调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熟练掌握锐利器具的开启、操作、回收等技术,避免锐器刺伤的发生。临床护士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
输液室的心得体会【第五篇】
输液,是指通过静脉或皮下注射,将营养液、药物、生理盐水等液体注入人体的一种治疗方式。在医疗过程中,输液被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善病情,还可以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输液也并非简单的操作,需要护士对于输液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合理用药等方面都要做到得当。以下是本人在输液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正确的配药流程。
在输液工作中,护士最基本的任务是正确地配药,确保药物种类、剂量与患者诊疗要求相符合。不能随意改变药量、药品,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因此,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规范化的药品配制流程,如拉开药瓶盖时要用酒精棉擦拭、注射器分装等。
第三段:输液前的检查准备。
输液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感受,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需要进行的配合治疗。一旦发现不适感,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随时记录与汇报。
第四段:输液的时间与速度。
输液的时间与速度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时间过长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过高,而时间过短则会使药物没有充分发挥功效。而输液的速度过快,则会加重患者的负担,容易引起不适。因此,护士需要精确计算输液时间与速度,根据患者的药物品种、药量、体质、年龄等进行综合判断和掌握,确保药物的完全吸收和发挥作用。
第五段:注意输液后的观察。
输液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随时记录患者的体征、病情变化、心理状态等,并且在2小时内进行护理观察,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处理,补充相关治疗保鲜服务,防止患者的病情恶化。
总结:
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同时,护士也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实际情况,把握科学的正确操作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