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58441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热选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30日上午,“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办、云南省的干部职工代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师生代表和首都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朱有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忠诚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党的事业、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紧密结合起来,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多年来,他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的科技扶贫之路,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报告会上,朱有勇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为题做了报告,报告团其他成员刘元昕、黄惠川、李娜努、杨华分别结合自身经历做了报告,讲述了朱有勇同志科技报国、勇于探索,心系人民、造福群众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这次中宣部授予朱有勇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朱有勇院士的高度褒扬,也是对涉农高校师生、尤其是云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极大鼓舞。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的教师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如何落实在新时代做“四个引路人”、成“四有”好老师,朱有勇同志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一直把“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因为这份初心,他脚踏实地,可以数十年如一日扎在一个课题里,就是因为想为农民实实在在做点事,帮农民解决些实实际际的困难。他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讲空话、大话、套话,身上有土、脚下有泥,不仅带出一个个知农爱农的专家学者、青年技术人才,也带出了一个个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更加坚定强农兴农的决心。朱有勇同志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的学生,选择农业意味着大有可为,同时也意味着既要在科研上追求顶天,也要在实践中甘于立地,能够躬下身、沉下心,才能真正看到农民的需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更加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朱有勇同志扎根深度贫困的直过民族地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深入调研、精心谋划、主动作为,扶贫又扶志,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面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

某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在一个拉祜族村寨的农家小院门口,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招呼身边几位年轻人:“走,铲地去。”说罢扛起一把锄头就往村外马铃薯地走去,几位年轻人也抓起锄头紧随其后。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几个年轻人是他研究团队里的博士。

2015年,中国工程院与澜沧县结对帮扶,朱有勇院士带来一支由100多名教授、博士组成的专业团队,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从此以后,他们走到哪,村民们就跟到哪儿。“他们可是上面派来的博士!别看我们才小学文化,天天跟在他后面,不都是‘博士后’啦!”就这样,贫困的小村庄里有了大批“博士后”。

“房子是新盖的、路是新修的,但村民的观念还是旧的。”由于长期闭塞,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2012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多元。

“这里并不是资源贫困,而是典型的素质贫困。越是这样,科技扶贫越能起大作用。”朱有勇和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快速开出“脱贫药方”——种冬季马铃薯。

此后的时间里,朱有勇14次来到蒿枝坝村,大半时间是在村里度过的。博士们居住的村民活动室被村民们称为“科技小院”。

2016年11月,冬季马铃薯的种子落进了蒿枝坝的地里。2017年春天,密密麻麻的马铃薯排队“破土”。一算账,村民们两眼放光:平均亩产吨,最高亩产吨,总产值达90万元。仅用半年时间就让村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被村民们赞不绝口。

丰产的消息几天就传遍了附近的村寨。如今,除了冬季马铃薯,蒿枝坝还先后建起冬早蔬菜、林下三七、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科技示范基地。

“眼见为实,群众就看实效。”朱有勇感慨,“扶贫先得扶智,村民们不是不想干,关键要扶到实处,教会他们怎么干!”

在过去30多年中,朱有勇团队的农业科研成果已经造福上亿农民。他们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们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从农民子弟到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他最喜欢的称号也是老乡们送给他的——“农民教授”。

近年来,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朱有勇也给自己定了新目标!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四篇】

云南省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座谈会7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入广泛开展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朱有勇同志是初心使命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报国之心和为民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据了解,朱有勇院士是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朱有勇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成果带动村民发展冬季土豆、林下三七等产业,培养了140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被誉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朱有勇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朱有勇同志是云岭大地涌现出的时代楷模,是我们身边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学习榜样。”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座谈会上表示,我们要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模范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自觉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继承和弘扬科技战线的优良传统,争做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以科学技术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要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满腔热情地致力于科学研究,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国家担当和社会责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云南省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科技问题,为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要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忠实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现代化教育,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85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