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观看纪录片《中国》心得体会【优质4篇】

小甜发表时间 3673358

纪录片展现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深刻反映了社会变迁与发展,令人对这个古老国度的未来充满期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观看纪录片《中国》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观看纪录片《中国》心得体会

观看纪录片《中国》心得体会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总会让我们想到热闹的春节,大家贴对联、买年货、串门拜年,每每回忆起来总是快乐无比。可是疫情来袭,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与往年截然不同——街道上冷冷清清,家家店铺大门紧闭,马路上空空如也,就连人行道上也难以看到个人影。

新闻里报道医护人员从死神手里抢救病人。不仅仅是医护人员,我的爸爸——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也在一线奋斗着。他大年初二就告别家人,奔赴防控一线了。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这期间他天天住在值班室直到隔离解除才回家。回家后,他也从不谈工作的事,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但是脸上却掩饰不住一丝疲惫。所以,每当看到小区门口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在寒冷的风中搓着手,每过一个人就要询问情况,并认真地给他们量体温,我就仿佛看到爸爸在防控一线工作时的影子。

虽然爸爸不能在家照顾我们,但我知道他在一线上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服务大家,就是“舍小家,为大家”。啊!爸爸,您真伟大!我为您骄傲!

爸爸是一名中共党员,他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我知道这场战斗中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我爸爸这样的乡镇干部,他们和爸爸一样,一条短信,一个通知,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他们化身为英勇的战士,用爱和信念,舍小家、为大家,守着一座城、护着千万家。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向他们致敬!

尽管这个年不像往年那样热闹,还缺少爸爸的陪伴,但我却为爸爸坚守岗位而自豪!当在电视上看到很短时间里,我们搭建起了火神山医院时,我感受到了祖国人民的无比团结!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有国才有家,他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现在要认真学习,努力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观看纪录片《中国》心得体会 篇2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党的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始,经过近百年艰苦奋斗,我们党从只有几十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个大难关,实现了一个个大转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大事业,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开国始者––毛泽东

在1936年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就是《宣言》。中国许多先进分子,正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成了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他们集合起来,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邓小平

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在风雨如晦的20世纪初期,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青年邓小平经历了从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浴火重生过程。他16岁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起一名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矢志不渝为此奋斗了70多年。邓小平用一生的坚持与奋斗,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贞信仰,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主席简短而有力的回答,彰显出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他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忘初心,就要坚持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就要熟悉了解党的历史,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不忘初心,就要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打捞前进的力量。牢记使命,就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牢记使命,就要深刻把握理解十九大提出的新论点,新论断。牢记使命,就要把实干精神贯彻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少年。

观看纪录片《中国》心得体会 篇3

昨天在支部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最近热播的记录片《辉煌中国》,这部充满正能量的记录片全面展示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五年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的成绩。

《圆梦工程》给我们拉开了感悟“辉煌力量”的序幕,我们将在《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中进一步感受古老中国在新世纪所蓬勃迸发的辉煌力量。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还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无不展现出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强大的实力和辉煌成绩。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由此得到提升。同时,整个世界不仅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更惊叹于“中国创造”的迅猛速度。这些成就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由衷的发出“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感叹!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这五年中都对这个国家发生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从遍布衣食住行几乎所有领域的快捷支付到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买遍世界的快递服务。在我们享受这一切便利的背后是无数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在中国梦的强大感召下,用智慧和汗水才得以实现的。

这五年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审时度势,奋发有为高瞻远瞩,从顶层设计开始就贯彻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为全体中国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在一步步把伟大的中国梦变成现实。

这五年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是我们每一个人用踏实的工作,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中国的事情还是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坚定“四个自信”,上下同心,砥砺奋进,在实现中国复兴的伟大历史时刻中就有我们一份贡献。

这五年所取得的成就是惠及全体中国人,乃至世界的。发展是为了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使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来解决,现在的中国依然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没有回避,而是正视它,用不断改革、创新、包容、进取的精神去解决它们。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必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辉煌中国》像一声号角吹响了继续深化改革,继续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的新征程。它鼓舞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再创新辉煌。

观看纪录片《中国》心得体会 篇4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文章指出,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文章强调,“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是建立在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有其灿烂的文明、辉煌的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化既蕴含着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丰富思想,又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深厚传统。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坚持以我为主,但决不是搞自我封闭,更不是搞唯我独尊,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更好促进中华文化和各国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为建设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强调: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只有坚持推动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67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