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样例精彩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27029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样例精彩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一篇】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班里的一个学生。她是个相当腼腆的女孩子。胆小孤僻,沉默寡语,平时和别的同学也不太来往。在学习上,她显得很吃力,作业本上错别字一大堆,作文更是写的让人不知所云。成绩的不理想导致了她的自卑,更不愿意和同学玩了。通过了解,我发现她是可怜的孩子。她的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久母亲也弃她而去,将她抛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现在她们家里的收入就是靠爷爷奶奶收废品,勉强糊口,生活相当拮据。作为老师,我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但我更加明白,这个学生不能再这样下去。重拾信心,快乐成长,是她重新拥有快乐的唯一希望。所以,在学校和课堂上能让她表现一下,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也许会把她感染了。我就在上课时,针对课堂上她不敢举手的情况,开始利用积极的暗示,如给她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示意的眼神,让她觉得她并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下课后,引导她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她明白,其他同学能做到的,她也一样可以。渐渐的,这个孩子上课举手积极了,下课也能和同学们玩成一团了。虽然作业正确率还差一点,但我想,只要我努力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引导她,用一份真诚的师生情去感动她,她一定会像天使一样健康快乐!从这件事情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只有关爱每一个学生,才有充满人性的教育。

这一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一年,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衷心感谢教育局的关心以及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让我们新教师能快速地成长起来。同时,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二篇】

“说”是“读”的反馈、“写”桥梁,所以“说”是作文起步训练的关键。

6至8岁是儿童语言、智力发展比较关键的时期,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敢说到会说,激励学生爱说,说得有条理。这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说”的条件。

1.玩中说。玩是学生最有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玩得有趣,说得也会有趣,训练沉重我口说我心,我口说我手。

2.学中说。从学第一个拼音字母“a”开始,便让一年级的沉重开口说话,说说教师的口形是怎样的。说的练习便从这里开始。讲读每1篇课文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让生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学到哪些知识。

3.做中说。让学生把在学校、家庭做的事,参加的活动说出来。

4.听中说。听得好,才能说得好。多听(听广播、听录音),并把听来的故事复述下来,借此提高表达能力。

5.看中说。看是看图说话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图是说话的依据,学习看图说话,首先学会看图。首先要整体感知图意,再具体看图,最后综合看图,由一幅图到几幅图地看,由一句话到几句话地说。这样沉重就能由易到难,看出主次,说得具体。其次,看得有顺序,才能说得有条理,教会沉重按一定顺序看图,说图。再次,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低年级的孩子联想丰富,想象能力强。老师要鼓励他们去联想,翅想象,并把想到的说出来。

“说”介于“看”和“写”之间,“说”得好,就为今后写话,写片段乃至写成篇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三篇】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话"成为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词,成为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话"所倡导的平等信任、参与分享、融合创生,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第7册《题西林壁》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于是我就细细加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当时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对于句子的教学我们充分分析修辞的作用,从句子中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从而了解人物的品质。

第三、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爱、和平和自由,让学生受到教育。其实,一般的儿童作品都有爱、和平和自由的主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掘其中的内涵。

例如在《真正的施主》一文中,老太太的外貌描写很仔细,一身褴褛,单薄的身体,在出示图片后引发孩子对老人的同情可怜,进而理解作者施舍的心理,在这个层面上还不够,老人为什么这样穷困?"无儿无女"是原因,对于你们,你的父母是怎样辛勤操劳的呢?你该用什么去回报父母的爱呢?从而提升的做个孝顺的,懂得感恩的孩子的层面上。

第四、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蝴蝶花》一课时,当小蝴蝶花处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时候心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心情平静之后小蝴蝶花还会做出什么事呢?让孩子尽情的猜想,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是为去禁锢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故事,这样既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儿童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第五、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详细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课文中写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姨妈尾巴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小鱼姐姐"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在哪里--向谁借--结果怎样"。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向牛伯伯借尾吧"、"向燕子姨妈借尾巴"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第六、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组织阅读兴趣小组;建设班级图书角;扩大阅读的范围;将阅读与学业有机地结合;分角色扮演书里的人物;师生进行阅读比赛等等。通过激励来巩固阅读效果。可以将优秀的读后感和评论文章推荐发表,鼓励儿童阅读行为;鼓励儿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要适时的总结阅读方法。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语文教学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任务,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则侧重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任务。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急待提高。本身由于各种条件要素制约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不可能比城里孩子多,可要是在有限的阅读条件下又不能好好地阅读提高阅读水平,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是失败的,也将成为学生的悲哀。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四篇】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肖老师的讲座,虽然只是一部分,时间也短,但他独特的语言魅力,含蕴丰厚、深刻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之后我又自己找了一些他的资料看了看,感触颇深。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拥有幸福感?肖博士认为幸福人生需要“四个有”:首先是心中有盼头。就是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能够不断去唤醒学生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美好的期待和美好的渴望去成长,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自我评价,强化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可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机会。“职业”一词在西方的英语中有宗教的背景,是“上帝的召唤”的意思,所以爱岗尊教是一种信仰的表现。

第三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有归属的需要,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接纳、认可。因此我们要思考怎样使得学校成为温暖的家,我们怎样去支持别人,欣赏别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更加美好。第四个有是家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所以,我们要向贫穷宣战,建设一个富裕的社会。因为让所有的人都富裕起来,也是好社会的追求目标和重要特征。

日常生活中,因为工作的琐碎、因为任务的繁重、因为收入的低微等等原因让大部分身为教师的同行对自己的工作颇多怨言,幸福指数很低。肖教授从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三个纬度出发,以决定幸福感的心态为重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一个个精彩生动的比喻,一个个充满哲理、闪烁智慧的故事把讲座一次次推向高潮。是呀,境由心生,环境是由你的态度生长出来的,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

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痛苦与快乐,成就与失败,宽容与紧迫,其实全在于我们怎么看。因为我们是通过自己的观点去看世界,所以态度决定一切。多么睿智的见解呀,它宛若一碗心灵的鸡汤,让迷茫的我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它让我明白了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工作,去生活。接下来的日子,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悦纳自我,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引用肖川教授的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既然教育是让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做到完美,教育的完美,需要教育回到真实中去,让课堂真实,使学生更富有真实情趣。如何才能做到教育真实呢?就要明明白白教书,追求课堂的实效性。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追求课堂的实效性,要做到实效,课堂就得有效。

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要做到的五点:教学目标有实效;教学交往有实效;教学知识处理有实效;课堂管理有实效;教学时间安排有实效。课堂要真正的落实这五点,课堂才真正做到有效。

让更多的人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命运的改变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人们个人的'事情,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品质。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五篇】

12月9日,我在中心校听了陈莲婕老师的习作课,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泛读,语言动听。

听着陈老师的课时,她的语言亲切和蔼,用形象直观的课件,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让学生一边欣赏视频,一边声情并茂的泛读例文,边读边讲,加上泛读重点句子和段落,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读中感悟。再加上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为学生理解例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

本课教学我认为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特别是阅读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六篇】

教语文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会觉得这门学科的难教,这恐怕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感受。它与众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移情性”更是注定了这是一门最为注重艺术与情感的学科。

我曾听过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或轻松幽默或妙趣横生或舒缓怡人或庄重示人,但都给人以教诲。

现在,新课改提倡课堂氛围是轻松活跃的,我认为不尽然。曾听过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讲授《满江红》一词,其慷慨爱国之情于庄严氛围中传达得更为淋漓尽致。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鉴于许多人在烈士陵园过于“轻松”,一些人士呼吁人们在这些地方应拒绝“笑容”,因为这些地方是需要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的。

我曾讲《生命生命》一课时,学生积极发言,争着说生活中不尊重生命的现象。这本不错,可令我遗憾的也是我觉得这堂课最失败之处乃是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过于兴奋,虽然是因争着发言。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不会让他们去用心体会“生命”一词的。

所以,我决定以后由课文定氛围,而不一味追求“活跃”,当然如何把握这个氛围也是需要我用心学习的。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七篇】

在人们眼中能滔滔不绝地说、能洋洋洒洒地写的人,才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其实能滔滔不绝说的洋洋洒洒写的都是人们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样,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无以成语文之大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的语言积累至关重要。由于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学生积累语言的时间、内容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于是,怎样使学生学会积累,坚持积累,广泛积累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操作的难题。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快乐中积累;提供积累模式,使其易于积累,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方面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扎实提高。

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可取模式。我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或段,有的文章中精彩的段、好词佳句我也都要求学生抄下来并背下来,一一检查评定等级过关,以此来积累学生的语言。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

新课程注重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在办单元小报、写单元小结上下功夫,充分利用黑板一角抓住课文每一个单元训练的重点,摘抄相关的成语、古诗、谚语、名言警句,课前反复诵读背诵。一单元更换一次。1篇课文教完了,我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在作文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推荐精品名篇,多加吟诵体会。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小学生的阅历及知识均非常的有限,想要完全明了某些道理,是不太可行的。在此阶段我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名篇以及他们喜欢的书籍,只要求他们能知其大概意思,大量的吸收语文精髓,等到他们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以往所吟诵的名篇佳句自会令有所悟。坚持这样的语言积累,语言的运用也就会自然得心应手。

3、搜集好词好句,广泛汲取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不做笔记,忘得也快。我要求学生:(1)、每天看一点书,做一点摘抄。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只要他们感兴趣的都行,一周内有目的、有步骤、分门别类的进行积累,如,成语、格言、谚语、广告词、古诗、美文等。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积累的东西安上好听的名字:成语天地、名言荟萃、妙词佳句、灿烂诗空、幽默长廊等等,感兴趣的再在空白的地方配上画。通过大量的积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风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写观察日记、写随笔。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既是要我们多读,同时也说明,读书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动笔写,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也是一种积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内容好坏不做要求,重在培养写作的兴趣。特别是重大节日、学校组织的活动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记下活动过程,写出感受。特殊的天气(风、雨、雪、雾)都要布置、指导学生及时观察记下当时的情景。另外,从学生的日记中还能了解到学生课外的思想动态,帮助我对其及时进行思想教育。遇到空余的时间,我便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说说喜爱的原因和种种想法,由此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吸收到文学的营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同时对中差学生也起到引领的作用。二、稳抓阅读,积累语言语言素养除了在阅读课上培养外,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使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潜移默化的积累素养。在此,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本中的语言素养十分有限,真正地培养还得依靠课外的多方面积累。此时老师只是一盏指引的明灯,落到实处得靠学生自己去把握。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兴趣是先导。因此,我常常利用所学的课文内容,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讲授《桂林山水》后,我便借机向学生简单介绍我国其它地方优美风景以此激起他们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兴趣,从而自主地阅读相关的文章尽情吮吸的时候,阅读的兴趣便已自然的形成了。

2、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难,选择增长学生见识的读物更难。如今,市场上充斥大量无益于学生,歪曲事实的读物,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会产生严重的负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应对学生的正确选择做一定的指导,使其选到真正益于自己的优秀读物。光靠课内积累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得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好延伸或积累。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漫无边际、盲目随意的。这种延伸,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与课内知识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是课内知识的延展和深化。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时,就要求学生每人手头至少要有书报五份,放在班级图书角,互相阅读,并制定列出每学期必读的书的书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把有关知识整理出来。另外一种延伸式的积累,是利用暑假和寒假,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课外延伸式积累,特别要防止搞成消遣式阅读,因此,我一般都要求学生订出阅读计划,拟定读书目标,并要求他们做好摘记,写好读后感,开学检查、交流。

3、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记住的却不多。基于此,我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记笔记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的参与互动。此外,它又属于巩固性笔记,在写笔记的同时,必先要在脑中再度回忆审视已读内容,从而把想法倾注于笔端。此外,还指导他们在书上直接划出意蕴深刻的文句片段,做上批注写点感受。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的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多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在学生容易迁移的地方练习。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冰心喜爱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段后,以“冰心奶奶我想对您说”为题进行想象练习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又如学了《爷爷的芦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后以“又是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写强强此时的心情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理使用好词佳句、深刻体会人物情感的目的。

2、在易发散学生思维处练习。

如学习《清明节的传说》这一课,在介绍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登高远眺,头插茱萸的习俗时,我设计“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的问题让学生填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接着出示“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思维能力,使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组织语汇,降低了表达难度,增强了语言培养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说,敢于说。

综上所述,凭借以上途径,学生在不断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它的新鲜语汇,不断地更新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诵读、口语、阅读、作文等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得以提高。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八篇】

如何搞好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水平不高是现实。那么,我们不能束手待毙,那样只能恶性循环。如何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它,我在实践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出题激发: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作文时出好题,避免陈旧,不能一看便索然无味,无话可写;出的题要能写,有的,新颖性强。看见题就想写出来,一吐为快。比如:《论“弯腰”》、《我的名字》等等。有时,我让学生出题,且每次不止一个题,任选。有时,无题,随意写,只限定训练目标。“放胆文”时常写一写,也很好。

随笔激发:拿出一个笔记本,全班按学号写,每天一人。一般是后一人,一是看看前一人有作文,且要求一人写出三言两语的评价。学生很看重“面子”问题。随笔不规定题目、内容,只要语文课代表的后记便知:我们不必担心写跑题,不用苦恼没话说,不用害怕不及格,我们放马在心的中原,毫不岩石地写出心里话......我们写着,说着,甚至笑着,哭着......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批语激发:我喜欢热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一点进步,一个优点,我都在批语中表扬。哪怕与作文无关的,比如,祝贺你期中考试获得第一名;祝贺你当上班长;你的.字真漂亮;才女......这里成了我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好地方。不要小看它,你的一句关心话,他可能记一辈子,作为教师,要承认个性差异,优点要去挖掘。

张贴激发:这是一个老办法。优秀作文,我贴在走廊里,令年纪甚至全校师生都知道。有时要主动去找其他的老师或领导,要求他表扬一下某位同学。这个作用可大了,他们的成就感一下就上来了。被张贴三次以上的,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个纪念品,再奖励性地告诉他,可以免写一次作文。实际上没有不做的,他还争取第四次张贴呢。

结集激发:开学初,我就宣布:今年作文要结集,作为纪念品,永远保存。实际上就是作者把优秀作文打印若干份,装订成册。有一次,我们把作文集赠送给外校来参观的领导老师,并得到了他们的夸奖。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有的呕吐能够学还把作文集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他们极为荣耀。人人都努力写好作文,争取人选。

目标激发:把作文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每次作文之中。每次作文只提一两项要求,只要达到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差点,也是好文,也表扬,缺点不足下次改就行了。我想降低要求,学生容易成功,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喜悦,成功会激励他们再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给分激发:平时的每次作文,我都给打分,且都尽量给高分。目的就是激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作文还不错,有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作文不值这些分,但他们心里还是很喜悦。每次发作文都喜悦,每次都感觉自己在进步,这样,学生也有积极性,因为我知道,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技法激发:学生作文,有时是不自觉地运用一些作文技法,他们没有意识到,我就尽量挖掘出来,还往往批上:某某大作家就用过这种方法,很好!再家上一个感叹号,表达我的赞许。另外,我还告诉给他们一些技巧,用“如果用上什么什么方法,你的分数还会提高5分......”的话,巧妙地激发他们协作的积极性。协作是输出,如果不读书输出,哪来的才输出呢。这个道理,我也常跟他们讲。

演讲激发:演讲两分钟,一种是每天课上前五分钟,找一个学生口头演讲,题目不限,练习他们“说”的能力。因为“说”与“写”是分不开的。另一种就是自己的优秀作文,因为,让他们“背”下来,当众演说一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不管是哪一种,师生都进行点评。因为不是按学号,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机会,被选上的学生,很自豪。点评时,有时还发生争执,场面很热烈。

模仿激发:被模仿文有时是学生的习作。经过反复修改,成为佳作。让全班同学模仿优秀作文的思路、写法、语言等等,重新写1篇。作者很高兴,很得意。这实际上是一题多作,也是一种修改训练。也有不屑的,那就个他叫板,让他拿出更优秀的。

“发表”激发:鼓励优秀作文给报纸杂志上投稿。发表后,让作者在全班朗读,谈体会。大家再给点评。全体气力,鼓掌致谢。因为他为班级、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实践表明,学生内心潜藏着巨大的写作能量,需要我们去点燃,激发。我们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写作。

我觉得,首先语文老师要热爱学生,像喜欢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他们。为他们一点进步,而欢呼欢欣鼓舞,切不可搞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训练,也不要抱着“爱之深,责之切”不放,责之太切,他们不接受,而往往又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培养了一批失败者。要懂的“亲其师信其道”,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才成。

其次,要研究他们心理,学习心理,写作心理。学生往往争强好胜,很要“面子”,喜欢听表扬的,渴望成功,你要推波助澜,不是“逆水行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请记住,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第三,作为语文教师,你要关注、关心他们。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关心他们,要像优秀的上家对待“上帝”那样,热情周到地服务。我是说,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老师对我最好。改变他们那种“你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这个境界,一切都好办了。投入感情很重要。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九篇】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因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师生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儿童是本真的儿童,教师是本色的教师,教师以生活化的形象带给学生真心、真情,让“生活”的色彩点亮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流溢生命的动感,呈现盎然生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识字教学又是这门学科的基础。那么,如何教好这个基础?如何让学生扎实高效的打好这个基础?这恐怕是我们所有低年级学段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实,当我们能够真正以“大语文观”为指导,能够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能够将识字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时,我们就不难发现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那么,引导学生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生活中识字的意义及识字教学的现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陶行知先生,这位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他也曾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可见,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小学阶段正处于这一关键期内。这一阶段的儿童其主管语言的神经系统和生理器官发育成熟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一生的语言水平。布鲁姆认为孩子在4岁以前,有50%以上的智力是可塑的,4岁以后要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就困难了。如果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受到刺激,有些东西就永远地失去了。在他看来,迟到的帮助都不过是补偿性的。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的语言能力也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在这一关键期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适当地加强刺激,就可更大程度地开发出这方面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相反,这一时期如果他们的语言神经系统缺乏适当的刺激,那么这种潜能也会消失。语言学家也指出,学习汉字的儿童与学习拼音文字国家的儿童相比较,由于要花上2-3年的时间集中主要精力来攻克汉字,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往往要滞后2-3年。这对他一生的语言发展无疑是一种损害。而且这种损害在今后任何时候,用任何方法都是难以弥补的。可见,多识字,早识字使学生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采的文本世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无论对发展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孩子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多识字早识字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如果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那么,我们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的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识字与写字”的社会资源尤为丰富,生活中处处都有汉字,大到门店标识,小到食品包装,学习汉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都认识“男、女、厕、所”这些字;家中有电脑的小朋友都认识“开始、欢迎使用”几个字;看过动画片《葫芦娃》的孩子对“葫芦娃”几个字都能无师自通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有时教学视野狭窄,课程资源观念淡薄,识字只关注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外识字;也无视学生识字的能动性,对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作零起点看待,使得我们的识字课堂耗时低效,同时也浪费了生活中识字的大好资源。为此,努力使识字写字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主动识字,构建一个识字教学的多元化系统势在必行。

二、以生活为课堂,构建开放识字体系。

(一)寓识字于家庭生活中。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期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我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努力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比如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结合起来;看电视,如: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广告、天气预报、孩子喜欢的节目等等,反复出现的汉字,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看书报时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地认读,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来,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店铺招牌,广告宣传牌,标语等,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去商店购物,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诱人的零食袋上的字,这样就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结合起来,孩子大多在有意无意间就能认识很多汉字。

(二)寓识字于人际交往中。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对身边的小伙伴不熟悉但又很好奇。他们在相互交往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同学姓什么?叫什么?原来在哪个幼儿园?……我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把他们的名字、原来就读的幼儿园名字用规范的汉字打印出来,告诉他们:“这张小纸就是你们的名片,你可以将你的名片主动地递给别的小朋友看,让别人能尽快地认识你;你也可以主动地去向别人要名片,向别人说明你很想和他交朋友。”于是,课余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学们的名字。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们记住了。好多小朋友没多久,就认识了班上所有的小朋友,并且也认识了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园名字。许多学生都能顺利地帮老师发作业本了。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随着识字数量的增多,名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上面除了自己的名字,还可以加上家庭住址、兴趣爱好、父母职业、工作单位以及自己喜欢的名言等等。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能在毫无压力下收到识字实效。同样,只要老师稍作留意和引导,与家长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能在交往过程中认识汉字。如:利用相关节日彼此送祝福(春节、妇女节、儿童节……)写表扬条、评价卡等等,表扬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可以是教师、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评价,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表扬评价。

(三)寓识字于校园文化中。

置身于现代化的校园,那如茵的绿草、参天的大树、婀娜的枝条、竞艳吐芳的花卉,看着令人陶醉。与此相适应,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着学生。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警示名言,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校牌,都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极好资源。刚入学的学生对校园里的这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有趣。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当回导游,一边带着学生徜徉于优美的校园,一边认读相应的汉字或语句:“请别吵,小草在睡觉。”“学校是我家,整洁靠大家。”“不要随地扔垃圾!”“今日我以京华为荣,明日京华以我为骄傲。”……起初,做导游的是我,随后导游渐渐变成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角色转化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校园,亲近了校园。同时,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再如: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其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实物的字。在学校里,课程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课程表中每天的课程安排是学生必须事先知道的,由于不认识汉字,读课程表也是一个障碍。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读课程表比赛,看谁先会读课程表,一张课程表汉字最多也不过几十个字,大多数学生一二天下来,就基本认识并会读了。

(四)寓识字于游戏、课外活动中。

游戏识字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汉字并加以巩固运用。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在家里的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我们把识字和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识字,效果非常好。

如:

1、找朋友。在实物与汉字之间找朋友。比如,戴着不同颜色头饰的学生,与拿着汉字“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字卡的学生之间找对应的朋友。字卡的朋友,不仅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

2、摘苹果。树上苹果的背面写着汉字,谁读对了,苹果作为奖品发给谁。

3、考考你。每个人一张卡片,在教室里随便跑,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手里字卡上的字。

4、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

5、大转盘。转盘四周生字字卡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当老师列队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超市时,学生惊讶万分,他们没想到,原来学习、识字还可以在教室外!在超市里,老师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我们还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师设计出生动形象的生活小游戏,如“找春天”、“逛动物园”、“我和妈妈去买菜”、“小小邮递员”等,让儿童在生活中积累识字。

(五)寓识字于课外阅读中。

低年级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喜欢有趣的故事、儿歌以及各种自然知识。我经常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更多新的汉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乐趣,我平时经常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了解的故事、知识、学会的儿歌、谜语、认识的汉字……这种活动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特别有成就感。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他们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了他们强烈地看书愿望。班级的图书箱也成了学生识字的源泉。

(六)展示交流促识字。

1、平台展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我专门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了一个展示台,分别贴上“识字大本营”、“好词佳句岛”两张标签,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课外识字成果贴在相应的标签下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贴自己新认识的字,有的贴自己收集到的好词佳句。到语文活动课时,师生一起对展示台的内容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一批“识字大王”“词句专家”并颁发奖牌。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大拇指奖”,用来奖励那些虚心求教、互教互学的学生,学生欣喜万分,欢呼着,雀跃着,继而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新一轮的识字活动中去。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已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2、小交流,丰富识字储备。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流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的确,交流是一个相互充实的过程。每个人生活空间的不同,经历的不同,注意力的不同以及本身具有的个性差异,他所捕捉到的信息就不一样,所认识到的字也就不尽相同。能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学生就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识字储备。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识字交流会”,“识字‘展销’会”,“识字大王赛”,或评选“识字明星”、“识字点子博士”……拿“识字‘展销’会”来说,每个人拿出自己认识的字的字卡,用自己认识的字去“买”(换)别人认识而自己又不认识的字。“买卖”之前,要先互相向对方介绍自己“生产”(认识)这件“产品”(字)的过程,然后再介绍自己“产品”(即字)的特点――读音、结构,可以组些什么词,还可以说句什么话等,教会对方读后再进行“买卖”。老师则帮学生写字卡,意即不让学生失去自己原有的字卡,而又能用此去“买”回更多的字卡。最后比一比谁“卖”得多又“买”回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识字储备,增加了识字量,还获得了识字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如:每周从语文课本里抽出一个课时,上“识字活动课”课前,发动学生动手动脑,到生活中去搜集各种带有汉字的资料(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的包装等)。搜集的时候能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问一问,而后带到课堂上来交流。交流时,不仅要告诉大家某个字怎么读,还要告诉大家是在哪认识的,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字编字谜、组词、造句,联系古诗词的名句。这样,不仅交流了所识的字,还交流了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不仅丰富了语言积累,还激活了思维。“这种识字活动课”已深受学生欢迎,凸显了语文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语文课的小课堂和社会的汉字资源大课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并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再如:指导学生自己做“识字剪贴本”,把在生活中认识的新字剪贴成册,做成自己独特的识字课本,便于交流,更备遗忘。

3、收集备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可以知道,认识是容易遗忘的。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很多字是通过无意注意获取的,再加上识字量大,而且是识、写分开,更容易遗忘。因此,便需要将认识文字化,收集起来,即使遗忘了,还能有可查的地方。收集是交流的基础,是开展班级识字活动(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先生、识字小姐等)的基础,也是更进一步开展识字活动的基础,为此,我让学生将自己从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地方认识的字制作成字卡,装进识字袋;将自己和别人进行交流所认识的字的字卡装进识字袋。再如上面提到的“狮子剪贴本”等等。有了收集,还可随时拿出来读一读,从而加以巩固。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自己或让家长帮助把认的字记录下来,记录自己每周识字的足迹,然后在班上交流。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外,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才能生成更多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智慧,也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第十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开展?怎样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姓“语”还是姓“综”?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照样可以有声有色地有效开展,活动应该以“语文综合”为前提,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体悟”为情感教育方式,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小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实际为出发点,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与此同时,有机适时地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下面重点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谈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我校开展的以“兰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设计方案。

1、“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绍兴漓渚的“兰渚山”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我们的家乡不愧为中国兰花的故乡,兰文化的发祥地,“兰渚山”也不愧为兰花的祖地。

(2)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漓渚是绍兴县西南部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又是“中国花木之乡”和“浙江省十强花木乡镇”。镇内有“中国春兰样品园”。全镇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45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也达43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

2、“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设计

设计一:探寻家乡“兰文化”的历史

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的诗句,寓以兰自勉。也有陆游诗句写到“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又有“君不见城南卖花翁,朝卖一枝红,暮卖一串紫……卖得花钱进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这是当时绍兴花市闹猛的生动写照。

设计二:搜索历来“兰文化”的故事

有越王勾践来兰渚山养兰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颂兰,屈原佩兰,朱德爱兰,鲁迅采兰等名人与兰花的不解之缘的小故事。

设计三:寻找富有“兰文化”的作品

有兰的绘画,兰的照片,兰的书法,兰的文学作品等。绍兴四名人组成了“句践种兰”、“书圣写兰”、“文豪咏兰”、“总理爱兰”。“绍兴莲花戏”电视剧《三朵兰花》等。

以上设计体现知识的整合,实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乡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各学科、各领域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样例精彩10篇”,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进行有效地语文实践。有些材料是非语文领域中获得,已经跨越了语文学科本身,正真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弥补了语文课程的不足,使课程之间加强了应有的沟通与交融。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体现实践活动的活力,活动需要载体,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诗文朗诵、戏曲欣赏、自由画画、考察采编、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语文充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紧紧抓住综合活动,积极开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整体训练,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四:寻访家乡“兰文化”场景

1、“小记者”实地走访镇内“中国春兰样品园”,采访兰园主人,听听他的养兰经,学习养花秘诀。

2、小学生考察“兰渚山”、“兰花山庄”等名胜,了解家乡养兰的历史与父辈种兰、养兰雅致情趣和经济效益。

3、拍摄照片进行展示,欣赏作品。

设计五:表达家乡“兰文化”发展

1、写一写走访、考察的收获。

2、说一说感受,可朗读自己馔写的考察文章。

3、编写家乡“兰文化”场景的导游词。

4、做一回“小导游”,解说采编的导游词。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考察、采编撰写、表演解说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尝试发现,在实践中碰撞,在探究中共鸣,在创作中提高。有感而发,从闭门造车中走出来,灵心表演,从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能力。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相当重要的,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重点要放在语文学习的“体悟”上,是一种和风细雨的潜移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但学语言,而且得到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出一个健全的现代人。

设计六:赞美家乡“兰文化”

1、赞一赞家乡的兰花,兰花作为我们的校花,绍兴的市花,富有什么优点,具有什么精神品格。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2、家乡的人民如何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我们怎样做一个像兰一样高雅、大气、热烈绽放小学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能束缚于课本、课堂,把学习活动的视野投向生活,通过赞美家乡和家乡的人们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谈理想,做一个具有兰花一样品格的人,加强学生真善美的教育,让小学生在幼小的心灵土壤中播下一颗健全的种子,以后必将收获完美的人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52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