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样例(优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0528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样例(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一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

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教师,代表了希望与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维系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障,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薪火传递者。小学教师不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而且对国家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学识,而且应有崇高的品行。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和敬业奉献精神是教师的灵魂,是作好教书育人的根本。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是一面镜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的高尚师德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师德建设同样是学校校风的灵魂,它关系到学校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全校师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风尚。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6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从领悟到笃信这样的信念: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爱国敬业、热情执著、人格独立、富有爱心、公正正直、品行端方的人。我想,这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它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是更持久,更深远,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增强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目前,我认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在社会趋于多样化的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考验。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的责任明确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然而,在商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个别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师德问题:一是重智轻德。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只管教不管导,重分数,轻品质,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现象。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快乐学习,我认为主导因素在教师。

第一、要树立一个观念:把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上升到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高度,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因为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人人都要研究怎样教书和育人,因为在未来的教育中,一个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教师同样会误人子弟。

第二、要赏识自己的学生,给学生信心:要经常鼓励学生“你能行”,教育学生会说“你最棒,我也还能比你棒”,要告诉学生永远向前看,遇到不顺心的事要教会学生说“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三、要教会学生做人、处事和负责:要创设适宜的情境、要用语言的感染力、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打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在每一次值日中对他人负责,在每一项活动中对集体负责,在每一个言行举止中对自己负责。

第四、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善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看问题。他们就像一粒粒即将破壳出土的种子,在来到地面之前,总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裂变过程。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讨论,去争论,客观地分析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人和事,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引导,使之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积极健康的心灵。

第五、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要用孩子的观点看孩子,这样就会拉平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要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性格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这样就会体谅、容忍、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从而使师生在情感和心灵上达到融为一体的境界。

第六、要牢记师与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走近学生的身边,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丰富纯洁的情感世界。上课了,面对学生的问候:“老师好,”应充满真诚的感激之情再热情回以“大家好”,这是一种礼节,一种修养;为学生正确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号召全体学生为他鼓掌祝贺;原谅学生的一、两个错误;适时而真诚的指出学生的一个缺点;与学生共同评论他们关心的国内外大事等等,这些做法能够使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更加信任。

第七、要学会换个说法和做法。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以师者良好的心境来体谅学生,努力做到把爱撒向学生心田。因为每个学生在师者的眼里,无论他们的个子有多高,年龄有多大,年级有多高,都是孩子,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爱、需要掌声。我们告诉老师要把目光放眼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在老师的记忆中,不应该存在你没有提问过、没有与他谈过心的学生。要用精心设计的语言,与学生谈话,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教育性。“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职责意识,是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我们选取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取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努力创新,不求,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是啊,教师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汶川地震中为了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就是我们的楷模。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社会,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换来了千万家人的幸福。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学当中,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天,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要多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年轻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虚心学习,不断创新,开辟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务必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做贴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的人生不需要过于轰轰烈烈,但要坚持耕耘好教师的责任田,并在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二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的灵魂所在,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入研究、思考,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从师德师风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提高师德水平的方法和师德建设的重点等方面,我有着一些思考与体会。

首先,师德师风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播道德的榜样。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塑造学生端正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一个教师若是带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就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师德师风的优良与否,关系到教育质量、学校声誉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师德师风的高标准,将其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

其次,提高师德水平的方法与途径是多方面的。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要求在道德上有高尚情操,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其次,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通过提高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再次,要加强师德师风的日常建设。教师要坚守道德底线,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各类师德师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最后,师德建设的重点需要关注。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培训和教师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师形象。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要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从学校组织文化、工作机制、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入手,努力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氛围。最后,要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师德进行量化和考核,引导教师在道德履职上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时刻保持师德师风的高标准,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引领和帮助。同时,我也将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不断追求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师德师风的完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只有我们教师队伍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为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示范,才能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牢记教育的神圣使命,保持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三篇】

近年来,师德师风一直是教育工作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带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逐渐认识到师德师风对教育的重要性,并从自身的经历中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核心。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对学生的影响力,都离不开师德师风的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影响学生成长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而师德师风的缺失则会给学生留下负面的影响。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教师,带着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口出恶言,并时常以权力为威慑手段。这样的师德师风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其次,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化的重要体现。教师职业化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师德师风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将良好的师德师风与专业素养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职业化发展的目标。相反,如果教师缺乏师德师风,只注重自身的学科专业而忽视对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将会陷入教育行为的功利化,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此外,师德师风的塑造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并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将师德师风纳入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引导,组织开展一些科学、有效的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我所在的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开展教师师德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分享先进经验、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意识,引导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师德师风素养。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自觉自律表现,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广大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我时常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教育培训和专业交流,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生。同时,我也认识到师德师风不仅仅是言传身教,更是需要践行于生活中的一种品格和态度。因此,我注重自身的修炼,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力求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总之,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意识,坚守教师的职业操守,从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素养。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支持与引导,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四篇】

一、教师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建设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自己取之于社会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使命和责任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自我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还包括先进的社会观、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

再次,新时期历史时期虽为师德加入了新的内涵,还应认识到师德也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率先垂范、为人本站师表、有学问等素质便是历史赋予师德形象的必要因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四,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要看重自我,懂得自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二、社会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教师是一种社会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就具有一般普通人从业的特点,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在社会上,人们特别是家长及教育行政的领导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

其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有着本行业的特点,人们应尊重行业的特点,应尊重学校那样的育人圣地。教师在社会上是一种具有双层人格形象的群体,在学校是教师,他们这时具有教师的一面,他们应为人师表,恪尽教师的本职,本站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走出校园,出没于大街小巷、留连在集市、拥挤在公共汽车里等等时候,他们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必须允许他们做社会的普通一员,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第三,教育行业肩负着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责任,教师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是培养下一代的园丁,他们的从业行为理应受到社会的监督;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理应挑选社会的精英,对于无师德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理所当然要从本行业清除出去;对社会如此重要的行业理应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待遇。

三、对师德的错误认识。

教师本身对师德的错误认识。一种认识,认为自己是教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自诩清高,盲目尊大,最终走向孤独,他们将像隐居山林的“隐者”在不被理解的挫折中倒下,谈不上树立师德形象。另一种认识,无论在从事职业还是非从事职业时,都将自己划为普通人一类,只不过是上完自己那堂课了事,他们不注意教师形象,只认为教师也是本站一般的人,这种人完全丧失了师德。还有一种认识,自己是教师要处处谨小慎为,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时筋疲力尽,最后,认为自己得不偿失而最终丧失师德形象。还有的自以为是知识分子,人民教师,理应得到最好的待遇,没有认识到自己首先是社会人,在没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后自暴自弃,丧失师德。这些都应为教师认识戒。

社会对师德的错误认识。教师理应思想好、行为端、知书达礼、对人礼让三厢、谦和恭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是社会的表率和楷模。他们在与教师有争执时,他们可说粗鄙话但教师不行,他们动辄说:“还说是当老师的。”

四、教师、学校、社会共建师德。

1、就教师自身而言:人文关怀,努力学习,修炼人格,实现自我。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对待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对待自己的知识修养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待自己品行要从小节从严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以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的价值。2、就学校、社会而言:理解、关怀、规范、监督。

加强师德建设时,我们对广大教师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要求教师怎样怎样,只关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理解他们的要求,重视他们人文精神和物质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长城,使广大教师切实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优越与光辉,让师德自立于教师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另外,学校、社会应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设立相应的条例、准则,进行一定的监督,建立起良好的师德环境,让环境熏陶教师,以社会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以及教师群体的力量框正教师的个人行为。

只要我们正确的理解师德内涵,构建起树立师德规范的科学体系,良好的师德旗帜就一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高飘扬。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五篇】

在我的童年,当老师们问我们,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有的同学说想要做航天员,有的说要做科学家,但是,最多的还是说要做老师,那些熟识的话,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曾经的幻想如今最终要实现,却发觉当年的.熟识的话并没有半分夸大,回头看去,老师于我、于我的人生都有重大的意义,韶华易逝,光阴不在。

难能珍贵的是我人生路上遇到过的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名贵的品质,能够严格律己,自觉的遵守十项准则,以触犯“六禁令”和“红七条”为耻,这给我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乐观有限的促进作用,如今,站上三尺讲台,上有党的十项准则循循教导,背后有恩师的殷切期望,面对乐观求学的学子,我深深地感觉到责任重大。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六篇】

在开学初,在园教科室带领下,全体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特别是我们这些幼儿园的教师,那就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师爱是一种含有友情、渗透母爱而又高于母爱的情感,只有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理解宽容他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家长的心。现实中我们需要警惕许多教育失败之例也正是在爱的名义下产生的。有许多教师与家长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在“爱”着孩子,但孩子却要努力拒绝或摆脱这种“爱”,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这种“关怀强迫症”让爱成了负担。而真爱,对孩子来说,是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爱。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才会觉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那就让我们的爱化作一份动力,好好工作!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七篇】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此刻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二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虽然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所以赢得了壮丽的升华。那么这些活力来自何处,我想:

首先从内心深处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事业心。

有人说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但当人民教师首先尝到的是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能够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如果没有事业心是坚持不住的。能够说每个作出重要贡献的小学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的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的。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教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从这位苏教师写的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教师。他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清醒而又足够的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教师就要有事业心。

第二要有热爱学生的职责心。

为“小朋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的偏感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的倾向。他以学生的欢快为欢快,以学生的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的师风、师德,真正堪称师之范。一个热爱学生的实践中教书育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第三除爱学生、爱事业之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

和学生的真爱,那样的单纯的师德修养是没有结果的。每个教师都应有强烈的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锦上添花,学点理论,搞点试验,写点文章,攀登教学的一座座高峰,真正教好了学生,才能有立德的基础。

第四师德修养其实是教师一种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要有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在选任教师时必须要把握这一点。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八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关于教育强国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教育也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确立和维持强国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教育,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改革开放四十二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使我国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进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教育还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相对滞后于教育规模的扩张,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教育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些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的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明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等。总体上看,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尽管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大而不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现实。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同时也有周期长、效益滞后的特点。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迫切需要“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系统推进,重点发力。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也是衡量教育能力强弱的关键指标。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高等教育如此,整个教育体系都应如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一方面,要明确的是人才标准,也即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种人才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明确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这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培养出能够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用人才。

着力完善教育体系,努力建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体系,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克服片面追求某一或某几方面教育的现象。要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和提高民族素质奠定扎实的基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双一流”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重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青少年成功成才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拓宽学习渠道,创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环境。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第一个课堂、父母第一任教师的作用,用优良的家风、良好的榜样、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科学设计和建设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思想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贯通其中。

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力。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首先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落实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加快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的局面,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法治化;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克服各种阻遏教育健康发展的陈规陋习,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总结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并逐步推广实施,加快建成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现代考试招生制度;深化经费投入体制和经费管理改革,拓展教育投入渠道,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吸引社会投入力度;完善经费支出结构,保证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向农村、教育发展薄弱地区、义务教育和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经费预算和支出的审计和监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扩大教育开放,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坚持扎根中国办教育的前提下,面向世界,融通中外,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加强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加快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教育发展差距较大、严重不公平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教育强国。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把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教育公平,必须继续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教育精准脱贫推进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机会的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特别是要提高占学生规模一半以上的农村和乡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升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缩小校际差距,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扩大和公平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着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果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那么,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要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做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准入、招聘、交流和退出机制,改革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完善教师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广大教师的获得感与荣誉感。要重视教师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舞台,使其发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传承者”的天职,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考察并同师生们座谈,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老师们回信,主持中央重要会议通过一系列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九个坚持”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最根本的就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九个坚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我们才能筑牢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

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形成体系学。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结合学、打通学、融会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带着问题学。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工作关键,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广大干部师生结合工作岗位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研讨,确保讲话精神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掌握方法学。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着力掌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教育第一”,不断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新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精准把握。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人口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挖掘出来,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要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十次强调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已从“立柱架梁”进入到“内部装修”阶段。在这次大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明确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毫不动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今年,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统筹和决策。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门要切实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履行好职责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要坚持“新、高、实、深”的工作要求。着力做到“新”,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着力做到“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做到“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精神落下去、出效果;着力做到“深”,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要把握“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工作方法。要“转时态”,一切工作都要进入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当前工作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要“转语态”,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要“转心态”,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建立“五张清单”施工图。建立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列出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找准切入点、突破口,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进行攻关;建立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建立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建立任务清单,抓紧制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时间节点;建立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相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学习宣传贯彻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办。

全国教育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教育系统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历史新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有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任何时候奋斗精神都不能丢,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才能让他们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只有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让他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他们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只有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才能让他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只有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才能让他们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只有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才能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守政治忠诚,增强政治定力,历练政治能力,将忠诚铸入思想深处,以定力端正立场操守,用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政治上绝对可靠、绝对过硬。

“天下至德,莫过于忠。”政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伦理,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坚守政治忠诚就要忠诚于党的信仰。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了党的旗帜上,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人民,使国家逐步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如****所指出的: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作为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不能有丝毫动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党的信仰就要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守政治忠诚就要忠诚于党的组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xx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xx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守政治忠诚就要忠诚于人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坚守政治忠诚就要忠诚于党的事业。党的事业就是共产主义事业,是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在现阶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指出,“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站稳脚跟的“定盘星”和经受风浪的“压舱石”,是对一名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当前,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利益诱惑交织叠加,面对“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以坚强意志、执着信念和道德操守,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政治立场,树牢政治操守,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陷入盲区、在原则问题上不误入歧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利益所俘,“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增强政治定力才能坚定政治立场,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xx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党、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党、在组织上自觉服从党、在感情上深刻认同党、在行动上始终跟随党,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做到不动摇、不迷失、不糊涂、不犯错,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各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言行以及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的言行,经受住各种政治风险和政治考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确保“吕端大事不糊涂”。增强政治定力才能坚守政治操守,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党规党纪的守护人,始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常怀敬畏之心,自觉以党规党纪约束自己,注重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念牢政治纪律“紧箍咒”,恪守政治规矩“高压线”,确保廉洁用权、廉洁办公、廉洁为民。

****强调,看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历练政治能力,才能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历练政治能力就要提升学习能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主动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又深刻领会其实践功能和现实意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历练政治能力就要提升领悟能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准确领会xx决策意图、吃透指示精神,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历练政治能力就要提升鉴别能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善于以政治的视角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历练政治能力就要提升处险能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处置化解能力,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做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历练政治能力就要提升斗争能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搏击风浪中增长胆识和才干,练就真功夫、硬本领。政治能力需要历练,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实践作为增强政治能力的主渠道,在实践中反复锤炼,在考验中淬火加钢,在急难险重岗位上丰富人生阅历、经受锻炼考验,在攻坚克难中积累政治经验、提升政治智慧,真正锤炼和提高政治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处于一盘散沙时,是没有力量的,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把分散的个体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形成严密组织体系,实现力量倍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

在革命战争早期,我们党就科学认识到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著名的三湾改编,以建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而载入史册。如今,新时代的党组织建设已使“支部建到网上”、“支部建到产业链上”,等等。

先进分子,建立了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

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特别是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组织严密、组织有力是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的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把党的组织建设同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肃党的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相协调,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重要论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强调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强调“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论,为确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对事关党的组织建设方向性、原则性、战略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对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九篇】

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此次深入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对师德师风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并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自己从教xx年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这个职业,就要全心投入到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做到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一定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慈的有机体现。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也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老师要把信任和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在学生心目中,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记等。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们老师首先也要做到。例如:我们要求学生按时上学、准时上课。我们就应该提前到校。我们可以等学生来上课,但总不能让学生等我们来上课。我们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我们老师也要遵守等等。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小学生年纪小,很多认识是非常模糊的,需要我们去正确的引导。教师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的责任,而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问或困难,应该与他们一起分析,多多给予帮助并尽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事实上,教师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多听听学生的心声、疑问甚至意见,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和知心朋友,正是学生所希望的。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俗话说,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付出了,但我们分享到的是更多人的快乐和喜悦,得到的是更多人的尊重和爱戴。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能把简单的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所以,我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时刻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用一片赤诚的心去培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各项全面发展,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心得【第十篇】

11月26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组织下一起观看了《延寿县20xx年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实况录像,认真聆听了四位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听了师德标兵们精彩的报告,感动之余,感触颇多。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四位师德标兵有寿山乡的刘忠波老师、延寿镇洪福小学的张淑霞老师、青川中学的李老师、特教中心的董老师,在报告会上,四位师德标兵分别作了《大山中的34年坚守》、《信念是我前进的动力》、《把生命融入教育事业》、《真实的特教人》等报告。四名师德标兵用自己精彩的报告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自身切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小故事,现身说法,七十年代的大学生—刘老师毕业后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大山中坚守34年的教育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与学生在一起坚守,托起了孩子上学的希望……几十年来行走不便李老师,坚定信念,推动他前进的方向献身教育。他们的故事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诠释。四位师德标兵典型的故事,平凡中见伟大,简朴中见真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对生活、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高尚的师德。听后,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深刻理解师德内涵,体会如下: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

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关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学生们也决不会喜欢的。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用行动诠释师德的真正内涵。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实际行动向优秀教师学习,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0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