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样例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样例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一篇】
黄浦江畔,华灯绽放。宛若一枚银色“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拥抱四海宾朋。
4日晚的上海,一场国际贸易史上全球瞩目的盛会又一次启幕——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踏着开放的节拍,如约而至。
会场内,人们翘首以待——。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了!”20时许,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经由电视和网络信号,传向世界每个角落。
这是一场特殊的东方之约。
不同寻常的年份,如期举办的盛会,更加意味深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中国用扩大开放的坚定行动,为世界经济复苏点亮“希望之光”。
“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习近平主席演讲后,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先后发表视频致辞。
共赴东方之约,共享复苏生机。
这是中国坚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务实举措——。
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担的共同开放,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彰显了中国开放合作的态度一以贯之。
会场内,各方嘉宾凝神倾听,认真记录。
“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加进口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基图伊说,进博会一定能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打造更加互利共赢的全球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从广交会,到服贸会,再到进博会……一个个中国搭建的互利共赢平台,一张张中国对外开放名片,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能和活力。
这是中国愿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生动写照——。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第二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对世界的邀约言犹在耳。今年,他作出了这样的宣示:“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从往届的“会飞的汽车”、最小心脏起搏器,到今年的全球首款全碳纤维超级跑车,互动乒乓球机器人……各国企业争相把进博会作为“首发”“首展”平台,足以印证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的魅力所在。
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机遇满满,我们愿以进博会为契机,捕捉中国加速开放转型中的新机遇。”首次参展的世邦魏理仕资深董事肖惟珂说。
这是中国又一次向世界扩大开放的庄严宣示——。
持续扩大进口,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瘦身”,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围……中国在前两届进博会上作出的开放承诺一一落地,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
面对更多不确定性,新起点上,中国向世界宣示了更大的开放决心。
“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习近平主席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从‘新基建’到‘十四五’规划,我们在中国新发展格局中看到新机遇,也将继续一如既往地深耕中国市场。”在云端观看完开幕式后,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这样说。
身处不同坐标,共度“进博”时间,共持开放信念。
开幕式结束。夜空中俯瞰,银色的“四叶草”展馆尽情绽放,向世人敞开怀抱。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二篇】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回首40年改革开放路,人才是推动改革开放最活跃的一股力量。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而唯有国家推崇人才,人才才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筑巢引凤”,意识当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因此,各级组织部门一方面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到求贤若渴,惜才如金,唯才是用。另一方面要敢于在实际工作中更新观念,大胆放权给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为人才能力的发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人才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得以施展才华。
“筑巢引凤”,政策保障。古人有言:“食马者要知其能千里而食之。”“筑巢引凤”重在要有保障,“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更是需要给予人才足够的成长空间。因此,各级组织部门一方面要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以保护各类人才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勇攀高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向适应的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分配激励制度以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筑巢引凤”,核心在用。把人才引进来,其实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是人才工作的最终目标。古语言:“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各级组织部门只有坚持以用为本,根据干部的特点和岗位的需要,合理配备干部,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把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用当其事、用当其时、用当其人”,将人才用对地方,用到点上,智者用其谋,勇者用其威,才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各类干部人才作用,实现人尽其才。
正所谓,善用人者,人才便无处不在。在这个时代呼唤人才,国家需要人才之际,只有不断提高人才意识、完善政策体制,吹响人才“集结号”,释放出人才引擎的澎湃动力,才能让“中国梦”更早实现。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三篇】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增设40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其中上海展区占地面积702平方米,以“遇见上海”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上海的历史与未来、商业与文化、生活与艺术,其中不少展品背后,还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
提起培罗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装,但是在此次的展示中,培罗蒙不仅中展现了传统的奉帮裁缝缝纫技艺,还展示了历经144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国礼中华服,以及高级定制中华服。
据介绍,培罗蒙研发设计的中华服,保留了中山装的外型,并更注重三围尺寸比,胸腰围度差量更大,突出腰线,强调胸部饱满,下摆贴臀,与传统的中山装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大胆引入中华服饰元素——立领,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又不乏21世纪的时尚元素,堪称中国服饰文化的精髓和典范。
如果说,培罗蒙的创新,为的是驱动传统文化跟上时代的审美。那么,上海老字号凤凰自行车与非遗项目遵义藤编的跨界亮相,则显示出创新也可以成为精准扶贫的驱动力。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介绍,上海和贵州遵义是对口援建城市,在上海大学承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中,上海美院师生对遵义非遗传承人进行教学和协助研发,凤凰自行车牵手贵州遵义藤编非遗传承人,共同研发制作了充满田园气息的前车篮和后尾包,引领非遗工艺走入商业化运作。
在此次“遇见上海”的石库门展馆中,由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授权,同济大学交互动画设计团队完成的李守柏17米剪纸长卷《上海童谣》交互动画视频格外引人注目。在首届进博会上,“一分钟剪纸”让李守白及其女儿李诗忆父女俩成为展会上的热门话题,他们的互动剪纸带动了整个非遗展馆的文化热潮,父女档非遗现场秀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而在此次的进博会上,脍炙人口的上海童谣,加上童谣里娃娃们玩耍的场景,让非遗剪纸变成了一种“公共艺术”。
“遇见上海”,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更有未来,展现的不仅有商业,更有文化,而且还有生活与艺术的结合。充分展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也是举办进博会的目的之一。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四篇】
这不是一般性的展会,在全球疫情仍在肆虐的大背景下,这场开放合作的盛会能够如期举办,尤显特殊和不凡。
在不寻常的,众多大型国际展会按下暂停键,进博会如期举办,离不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展现着大国担当和“大国之治”。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进博会展览面积更大、展区设置更优、展商质量更高,单是展区面积就增加近3万平方米,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的意愿尤为强烈,有近百家企业甚至已经预定了未来三届进博会的展位。
在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时刻,进博会如期举办,更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强劲韧性,这也是全球企业对开放自信的中国投下的信任票。在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进博会如期举办,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不会变。随着进博会平台效应不断放大,将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五篇】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经过前两届的成功举办,进博会正成为在全球广受欢迎的贸易盛会。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饱受冲击,全球贸易期待复苏契机,中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在此情形下,第三届进博会如期召开,是中国所需,更是世界之盼。
“四大平台”作用凸显。
第三届进博会是中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进博会可谓意义特殊、作用重大。商务部副部长、进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局长王炳南表示,本届进博会有利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合互动,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许多国际合作项目按下了“暂停键”,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跨越阻隔、增进沟通和深化合作。在此情形下,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本届进博会共设置技术装备、消费品、汽车、食品及农产品、服务贸易、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六大展区,总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众多企业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为了凸显进博会作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以及创新服务首推地的优势,第三届进博会专门设立了公共发布平台新品发布专区。
为了更好发挥进博会的平台促进作用,本届进博会开展了多渠道精准招商,举办了多场招商推介和供需对接会,定向推送展品信息,重点邀请有采购意向的采购商,吸引了约40万名专业观众报名注册。其中,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238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近1400家。
进博会红利也在逐渐释放。多个部委在前两届基础上继续推出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展期内销售的展品进口环节三税全免、允许参展企业办理进口特殊食品临时许可证等13项政策,已形成制度性安排。今年又新增了允许展品在展会结束后转入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等6项支持措施。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六篇】
国际“大视野”谋划全面开放“新格局”。规格提升、规模扩大、连接顺畅、效果显著是本届服贸会的醒目标识和鲜明特质,充分彰显我国开放市场、深化合作的信心和底气。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一“引进来”和“走出去”、陆海内外、东西双向联动,着力实现资源均衡、结构优化、比例合理的服务贸易开放“新格局”。当前,我国已具备比较成熟的合作基础和卓有成效的开放成绩。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服务业集聚群建设方面,积极融入教育、体育、金融、旅游、5g通信、文化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更加普惠化、更有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带动数字经济、服务经济新的增长点,助力稳步推进更加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的中国特色服务进出口建设。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支持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的一贯立场,14亿人口自力更生、自我革命,用实际行动凝聚起“发展自己、造福全球”合力,同时印证着完善开放格局、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一致呼声和现实选择。
科创“大品牌”吸引五湖四海“新资源”。从厅外到厅内,室外场馆背靠奥林匹克公园,西临“水立方”、东毗“鸟巢”,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万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超10万人线上注册,十余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硕果”累累,国际贸易合作项目以“乘数”倍增……服贸会已成为全球深化创新融合的“风向标”和扩大国际知名度和提升群众美誉度的“中国名片”。防疫新设备、vr设备、文创产品,厨余垃圾0排放生态处理,5g网络全覆盖……国际前沿技术成果添彩赋能百姓生活,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中国“智”造新业态发展,持续深化蹄疾步稳。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大品牌”托举起金融、基建、投资、分销服务等新兴领域交流融合,塑造开放型经济体制新优势,底气知足、前途光明。回顾历史、立足当前,中国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勇于开“顶风船”,在逆风逆势中开拓新资源、激发新动能,在共建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中风雨同舟、扬帆远航。
强国“大梦想”开启互惠共赢“新纪元”。新机遇共建经济,新时代共享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世界经济“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在休戚与共、利益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合作对话、政策协调和经验交流已成常态,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这首开创美好未来的“大合唱”必将引领潮流、勇立潮头。越是面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加剧情况,越要把“开放合作、互惠共赢”放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住“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历史规律,决不能固步自封搞建设、因循守旧谋发展。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是以实现共同发展为根本遵循的,全球人民的“大梦想”更应在共同维护、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目标阔步前行、澎湃合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服贸会秉持“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和合之道,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机遇、创造新局势。我们也将朝着“共筑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大格局、共享更加普惠的改革红利”的光明大道奋勇争先、矢志奉献。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七篇】
小到一张餐桌,大到一家企业,都可以成为集纳全球优秀产品的平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一年间,不少展品成为商品,不少爆款走进生活,不少新朋成为老友。“穿越”全球的进博会带来了开放市场、包容心态和共享期许。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庄严承诺言犹在耳。第三届进博会即将开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约50万专业采购商将齐聚上海。
进博会二度召开,这次有啥不一样?
“穿越”全球的舞台。
首届进博会的闭幕之日,便是第三届进博会筹备启动之时。“去年12月我们刚回到新西兰,第三届进博会的招商工作就在大洋洲开始了。”新西兰nac贸易有限公司董事张燕说,“要不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我们的回答是立刻、马上!而且极力争取展位从一个增加到四个。”
尽管第三届进博会的展位数量和面积都将“扩容”,但仍然“一展难求”。第三届进博会的展馆面积达36万平方米,比首届企业展和国家展总面积多了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平均展览面积将达到93平方米,比首届增加20%以上。签约参展第三届进博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50家。高人气、高规格、高收益的首届进博会超出参展企业的预想,“二刷”进博会更要打好提前量,申请增加展位数量的企业不在少数。
数字时代,展会这样的贸易促进平台是不是已经落伍?展商的回答是“并没有!”对于企业来说,达成交易仅仅是收获之一。首届进博会上,来自韩国的爱茉莉展台吸引了19万人次的参观者,这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市场调研。“进博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这对于开拓市场非常重要。”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中国市场部总经理高辛说。精准、超前是企业赢得市场空间的关键,“二刷”进博会的爱茉莉显得自信满满。“网红”新产品、“量肤定制”的个性化美妆体验以及个性化的“混玩唇色”现场口红秀等是爱茉莉的新“卖点”。
货物的流通、信息的流动都离不开人的交流,这是在信息时代,进博会仍然对全球企业产生超强“磁场”的原因。“尽管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但对高附加值产品,客户还是需要面对面洽谈、考察。”张燕说。
结伴前行的全球贸易伙伴。
84家新加坡企业选择组团亮相进博会,除了重点瞄准在中国下沉市场寻找机遇,他们还计划寻找中国伙伴,共同开拓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不少展商还在进博会上意外地对接了东南亚、欧洲、非洲的潜在客户。
“进博会在中国举办,但辐射效应远不止中国。首届进博会上,我们就意外地接洽了韩国客户,这让我们意识到来到进博会一定要放眼全球。”张燕说。
全球展会平台多种多样,美国、日本、迪拜等经贸中心都举行过多次,但在展商看来,进博会不容错过是因为其独特的开放基因,来自全球更面向全球,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真正搭建起全球共享共创的平台。
第三届进博会的参展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企业以及采购商、观众数较首届都有所增加,“进博之约”是跨越五洲四海的握手。其中,第三届进博会50万人的采购商中,6000多人来自海外,他们是全球化贸易格局中的“开放因子”,也将在进博会上结伴前行。
结伴前行,全球产业链无缝衔接。作为进博会采购商及零售商联盟的一员,首届进博会上,来伊份旗下进口品牌“亚米”与澳大利亚自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意向采购协议并展开深入合作。对比签约前后一年的市场销售额,其中全脂牛奶同比增长754%、鳕鱼肠同比增长达到100%。“进博会并非一个简单的采购生意,它是一个品牌向全球展示的机会,是让企业借势加速完善全球化供应链建设与布局的平台,通过‘全球直采’把更多更好的进口美食引入国内,同时也能开发更优的产品带到国外。”来伊份品牌公关总监龚明说,“预计本届进博会来伊份采购额将超过去年的1亿元。”
结伴前行,开放带来的溢出效应已经显现。企业齐聚中国,但成果不仅留在中国,合作的辐射效应全球共享。首届进博会短短6天,累计意向成交亿美元,闭幕后的300多天里,订单一一落实,合作落地生根。东方国际集团就是进博会的受益者之一。到目前为止,东方国际集团已完成首届进博会意向订单采购亿美元,成交落地率72%,共签约总经销总代理20余家。
结伴前行,凝聚转型升级推动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携手各国共同发展的务实行动和长远考量。从“吃穿用”向“住行游”,从生活必需品到高端工业品,中国市场结构调整、流通方式加快创新,在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同时,也通过全球合作形成转型发展、消费升级的助推力。
共商共议、共谋发展的平台。
“无论是企业的决策者,还是行业专家,都对参加进博会抱有极大的热情,因为在这里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商机,以及商机背后蕴含的规则改变和技术前瞻。”德勤中国创新主管合伙人刘明华说。
关注当下,更面向未来。来自全球的超级大脑和顶尖制造纷纷亮相,第三届进博会首发的新产品、新技术预计将超过首届进博会。自动感知乘客生理状态从而调节车内环境的概念汽车、佳能亿像素cmos影像传感器……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工艺、新应用将实现“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垃圾分类、智慧城市、医疗健康……全球性热点问题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也成为关注焦点。“地球已经不堪重负,科技能够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产业化路径在哪里?”在中国,垃圾分类渐成潮流。第三届进博会上,不少针对垃圾分类的智能解决方案即将“登场”。德国阿吉斯装备制造集团的impaktor380plus还未亮相,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这款智能装备可以将建筑垃圾等固废以每小时150-200吨的速度变废为宝。瑞士的abb也带来一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输送链的无缝精准跟踪。
进博会不仅是一个促进全球贸易的平台,更是一个共商全球性问题,共寻解决路径的平台。针对“开放、规则和营商环境”“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世贸组织改革和自由贸易协定”“数字化时代与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及“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将有4000多名来自全球的政商学界和国际组织代表与会,共商共议、共解难题、共谋发展。
“没有开放的平台,这样的合作、交流不可能实现。希望进博会永不落幕,为世界带来新的可能。”刘明华说。
参展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第八篇】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4日晚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届进博会是在特殊时期举办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我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宣布的扩大对外开放系列举措已经全面落实。中国持续扩大进口。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护知识产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举措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担的共同开放,大国要率先示范,主要经济体要以身作则,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作为。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不应该任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而要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将实现,从明年起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第一,建设开放新高地。中国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中国将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支持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商机。中国将挖掘外贸增长潜力,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中国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在疫情后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中国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
第四,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交流互鉴。中国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中国将同相关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最后指出,中国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增强勇气、共克时艰。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_难题,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