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享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教学分享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一篇】
20xx年秋期,我有幸去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一个多月的河南省初中数学名师培训。
在这次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更是初步认识、了解到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分享式教学。
任景业专家讲的是《寻找适合人的天性的教学方式——分享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堂形式大概有两种: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二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分享式教学探讨的是第三种方式,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提出分享式教学的原因包括:分享式教学顺应时代的需求;分享式教学有利于自主高效的学习;分享式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
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教师启发—学生探究—小组交流—成果分享—反馈评定。
分享式教学最主要侧重两点:一是激发思考的积极性;二是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通过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体会,激发灵感,开阔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思维的碰撞和贯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保持前进的脚步。
如何实施分享式教学呢?分享式教学应该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探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其中包括:1.构建分享课堂规则;2.问题提出的指导策略;3.思考动机的激发策略;4.小组合作的构建和指导策略;5.全班分享的指导策略;6.评讲的跟进策略。
分享式教学在操作中有几处关键点,即“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
在实施分享式教学前,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中要参与分享,要树立参与分享的意识。我们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分享的过程,有可分享的内容,需要学生先有思考成果,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前就带着分享的意识,带着任务和职责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分享。人人都有投机心理,人人都会分外关注自己的事情,当分享不能成为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人们会抱有投机心理“反正老师不会叫到我”,而影响思维的投入。
让学生有分享的成果,需要学生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创造。为此,老师要让位。在告之式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考,或在问题引导下一步一引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小,学生在分享时很难有积极的表现。
分享式教学关注学生是否产生了新的观念,是否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而不在于思考的对错。杜郎口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的原因就在于有“参与无错”的课堂文化。分享式教学,由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一节课就是这样由若干个“问题——思考——分享”的单元组成的。教师最关键的是封口,少说。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分享”环节。还学生把想法说出来、给大家分享的权力。
“分享”这一环节,从形式上看也是分享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点。
分享式教学可以解决下面的问题。
(1)学习效率问题:分享式教学应当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of Learning)”或 “经验之塔”,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分享是把自己的思考说给别人听,效果比听讲、视听要好的多。
有人担心这样的教学会影响成绩。现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2)是学会到会学的可行的途径。我们教学是让孩子聪明的,有人说人惟一聪明的途径就是和别人多交流。因为在和别人交流中才能学到别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构。
(3)能培养学生“会学”,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尝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商界有言,只有把产品变成商品才能带来财富,学习一样,只有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才能体会到思考的价值。这又有助于自信心的形成。
(4)有助于平等、民主、自由课堂文化的形成。要分享他们的智慧,心中就要有他人,要理解、认可和欣赏他人的创造,这有助于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文化的营造。
如,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老师在第一节分享热身课上提炼出来的几个关键词语有:“平等、诚实、尊重、开放、大度”。
(5)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这一条是最主要的。一项改革不能推行下去,主要有三条:理念不认可,方法不实用,行动无效果。分享式教学把课堂给学生了,老师教的轻松了,顺了孩子的天性,学生学的快乐了,这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主要原因。
分享式教学更帮我们提出了如何处理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方法,那就是“让优生更优,让差生保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分享式教学更能明确的体现出这一特点,所以,分享式教学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二篇】
20xx年4月12日,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教授莅临我校,来我校开展“分享式”教学研讨。
胡维森老师和郭晓兰老师分别奉上了两节精彩的“分享式”研讨课。胡维森老师执教四年级的《云雀的心愿》,该课从引导学生“联想”、“追问”开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分享。学生小组分享,自信大方,语言简洁,分析到位,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分享式教学颇见成效。郭晓兰老师执教四年级的《观察物体》,学生代替老师走上讲台组织课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整节课井然有序,学生思考缜密,不时思维碰撞更是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亮点。老师勇于尝试,甘于退位,适时引导,语言幽默富有艺术性,学生组织有序,积极对话,达到了分享的目的,分享式教学精彩纷呈。
两节课结束后,数学科组的老师在任景业教授的组织下进行分享式教学探讨活动。老师们针对两节课的优缺点提出建议,引发思考。任景业教授指出“分享式”教学的三大模块:“提出问题—思考—分享”必须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由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并针对问题进行分享,问题和分享绝不能脱节,不能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为了分享而分享。两位老师以学生作为“小老师”的分享式课堂,让大家耳目一新,但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如何有效培养 “小老师”呢?
相信,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在继续深入对“分享式”教学课堂改革进行探索的征途中,必将硕果累累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三篇】
12月27日,我参加了深圳福田区“汪颖教与学方式转变特色教师工作室”复习课型展示与交流活动。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老师做了有关分享式教学的讲座,学习了独特的教学理念: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我也深深记住了分享式教学的前提是我们老师理解、欣赏、认可学生。
接着,听了天健小学张老师上了一节全新方式的复习试卷讲评课,这是节真正把分享式教学付诸实践的成功课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学生针对考试试卷,完成《错题分析预习纸》,要求写出错误步骤及答案、正确步骤及结果,并进行错因分析。2、教师整体分析进步与不足之处。3、小组交流个别不懂的或出错率高的题目,分享独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4、各小组选取一题在黑板向全班讲解。5、重点题目练习考评。整节课老师只有寥寥数语,把课堂、讲台实实在在地开放给了学生,每个小组的两_在讲台上分工协作,画图、分析、板书、总结、提问,俨然一个个小教授,能把一道题讲得清楚、透彻,这得经过多严密的思维过程呀!他们还能用自己的错误经验提醒同学,这又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源呀!
之后,现场老师与任校长积极互动,我听到了一些老师独特、大胆的教学尝试,如以自由组织小组形式订正试卷、学生自己录下分析解题的视频再全班分享等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任校长及时、机智、一针见血的互动更另我情绪高涨,内心也充满着尝试的激情与对美好的憧憬。
静下心来,好好想了想应该怎样在我自己的学生中实施“分享式教学”呢?要真正操作起来,我还是有以下几点顾虑和疑惑:1、杜郞口经验很成功,但那毕竟是中学生,如果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大面积实行“分享式教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吗?2、“分享式教学”适合在所有课例中推行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能全部忽略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要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这些仅靠学生的自我摸索能实现吗?3、开展“分享式教学”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极高,我们怎样关注那些不爱学习、不听讲的学生?4、怎样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与评价机制?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四篇】
12月27日,我参加了深圳福田区“汪颖(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特色教师工作室”复习课型展示与交流活动。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老师做了有关分享式教学的讲座,学习了独特的教学理念: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我也深深记住了分享式教学的前提是我们老师理解、欣赏、认可学生。
接着,听了天健小学张老师上了一节全新方式的复习试卷讲评课,这是节真正把分享式教学付诸实践的成功课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学生针对考试试卷,完成《错题分析预习纸》,要求写出错误步骤及答案、正确步骤及结果,并进行错因分析。2、教师整体分析进步与不足之处。3、小组交流个别不懂的或出错率高的题目,分享独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4、各小组选取一题在黑板向全班讲解。5、重点题目练习考评。整节课老师只有寥寥数语,把课堂、讲台实实在在地开放给了学生,每个小组的两三个代表在讲台上分工协作,画图、分析、板书、总结、提问,俨然一个个小教授,能把一道题讲得清楚、透彻,这得经过多严密的思维过程呀!他们还能用自己的错误经验提醒同学,这又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源呀!
之后,现场老师与任校长积极互动,我听到了一些老师独特、大胆的教学尝试,如以自由组织小组形式订正试卷、学生自己录下分析解题的视频再全班分享等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任校长及时、机智、一针见血的互动更另我情绪高涨,内心也充满着尝试的激情与对美好的憧憬。
静下心来,好好想了想应该怎样在我自己的学生中实施“分享式教学”呢?要真正操作起来,我还是有以下几点顾虑和疑惑:1、杜郞口经验很成功,但那毕竟是中学生,如果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大面积实行“分享式教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吗?2、“分享式教学”适合在所有课例中推行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能全部忽略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要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这些仅靠学生的自我摸索能实现吗?3、开展“分享式教学”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极高,我们怎样关注那些不爱学习、不听讲的学生?4、怎样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与评价机制?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五篇】
20__年秋期,我有幸去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一个多月的河南省初中数学名师培训。
在这次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更是初步认识、了解到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分享式教学。
任景业专家讲的是《寻找适合人的天性的教学方式——分享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堂形式大概有两种: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二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分享式教学探讨的是第三种方式,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提出分享式教学的原因包括:分享式教学顺应时代的需求;分享式教学有利于自主高效的学习;分享式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
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教师启发—学生探究—小组交流—成果分享—反馈评定。
分享式教学最主要侧重两点:一是激发思考的积极性;二是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通过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体会,激发灵感,开阔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思维的碰撞和贯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保持前进的脚步。
如何实施分享式教学呢?分享式教学应该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探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其中包括:1.构建分享课堂规则;2.问题提出的指导策略;3.思考动机的激发策略;4.小组合作的构建和指导策略;5.全班分享的指导策略;6.评讲的跟进策略。
分享式教学在操作中有几处关键点,即“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
在实施分享式教学前,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中要参与分享,要树立参与分享的意识。我们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分享的过程,有可分享的内容,需要学生先有思考成果,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前就带着分享的意识,带着任务和职责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分享。人人都有投机心理,人人都会分外关注自己的事情,当分享不能成为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人们会抱有投机心理“反正老师不会叫到我”,而影响思维的投入。
让学生有分享的成果,需要学生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创造。为此,老师要让位。在告之式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考,或在问题引导下一步一引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小,学生在分享时很难有积极的表现。
分享式教学关注学生是否产生了新的观念,是否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而不在于思考的对错。杜郎口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的原因就在于有“参与无错”的课堂文化。分享式教学,由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一节课就是这样由若干个“问题——思考——分享”的单元组成的。教师最关键的是封口,少说。教学中最关键的是“分享”环节。还学生把想法说出来、给大家分享的权力。
“分享”这一环节,从形式上看也是分享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点。
分享式教学可以解决下面的问题。
(1)学习效率问题:分享式教学应当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of Learning)”或 “经验之塔”,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分享是把自己的思考说给别人听,效果比听讲、视听要好的多。
有人担心这样的教学会影响成绩。现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2)是学会到会学的可行的途径。我们教学是让孩子聪明的,有人说人惟一聪明的途径就是和别人多交流。因为在和别人交流中才能学到别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构。
(3)能培养学生“会学”,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尝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商界有言,只有把产品变成商品才能带来财富,学习一样,只有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才能体会到思考的价值。这又有助于自信心的形成。
(4)有助于平等、民主、自由课堂文化的形成。要分享他们的智慧,心中就要有他人,要理解、认可和欣赏他人的创造,这有助于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文化的营造。
如,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老师在第一节分享热身课上提炼出来的几个关键词语有:“平等、诚实、尊重、开放、大度”。
(5)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这一条是最主要的。一项改革不能推行下去,主要有三条:理念不认可,方法不实用,行动无效果。分享式教学把课堂给学生了,老师教的轻松了,顺了孩子的天性,学生学的快乐了,这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主要原因。
分享式教学更帮我们提出了如何处理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方法,那就是“让优生更优,让差生保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分享式教学更能明确的体现出这一特点,所以,分享式教学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六篇】
20__年4月12日,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教授莅临我校,来我校开展“分享式”教学研讨。
胡维森老师和郭晓兰老师分别奉上了两节精彩的“分享式”研讨课。胡维森老师执教四年级的《云雀的心愿》,该课从引导学生“联想”、“追问”开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分享。学生小组分享,自信大方,语言简洁,分析到位,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分享式教学颇见成效。郭晓兰老师执教四年级的《观察物体》,学生代替老师走上讲台组织课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整节课井然有序,学生思考缜密,不时思维碰撞更是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亮点。老师勇于尝试,甘于退位,适时引导,语言幽默富有艺术性,学生组织有序,积极对话,达到了分享的目的,分享式教学精彩纷呈。
两节课结束后,数学科组的老师在任景业教授的组织下进行分享式教学探讨活动。老师们针对两节课的优缺点提出建议,引发思考。任景业教授指出“分享式”教学的三大模块:“提出问题—思考—分享”必须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由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并针对问题进行分享,问题和分享绝不能脱节,不能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为了分享而分享。两位老师以学生作为“小老师”的分享式课堂,让大家耳目一新,但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如何有效培养 “小老师”呢?
相信,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在继续深入对“分享式”教学课堂改革进行探索的征途中,必将硕果累累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七篇】
一、搜集资源,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节课我都提前准备,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我还从网上搜集视频、微课、歌谣、习题等各种教学资源,择优选用,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二、网课和直播课相结合,微课视频补充
网上的教学视频很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学得懂,喜欢学。每天推送给学生的教学视频,我都提前看一遍,认真选择。习题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拓展更适于直播上课,我利用钉钉、企业微信等软件上直播课,上课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困生,及时反馈交流。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我都要制作微课,让学生有机会多看几遍。例如我制作了基数词和序数词、人称代词、现在进行时等微课。每个单元的作文我也制作了微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及时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
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发现不认真听课和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我就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和学生或家长联系,沟通,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在线学习。
四、经验分享
1.首先在辅导员和各班班长的协助下,按课程名称建立个班级微信群及QQ群,为不同教学平台的转换做辅助。同时发挥和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协助老师顺利进行线上教学。
2.要求学生每次课提前10分钟进行拍照签到考核,由于网络教学会促使学生较为散漫,所以要求学生每天要和在校上课一样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节课。
3.在每章节课程结束后,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课后总结、复习。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对每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4.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学生拍照上传本节课笔记内容,并当堂给出成绩,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每节课的要点,也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分享心得体会【第八篇】
日,有幸聆听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学研讨会,并且观摩了两节课,接触到了分享式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构建规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个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依稀能够找出我们日常教学方式的影子,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如此的系统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他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增强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无裨益。
其次,它能够让学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与集体的智慧中共同取得一定的进步。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他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来引导学生在“无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学生偏离了方向,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然而,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我觉得只能是取其精华,借鉴使用。全盘的“拿来主义”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都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教无定法。但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的东西,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具体到每1篇文章如何实践,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性,而对于需要学生感悟的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不以课文为例教给我们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那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的结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学生精读品味的,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进行操作呢?总之,当我们无法解决困惑的时候,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教学的方向。不过,对于任何有益的教学方式,都值得欣赏和学习,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许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会存在。而许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会存在的更好。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