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体会优质9篇
《论语》传达了仁义礼智的重要性,强调道德修养与人际关系,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论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心得体会 篇1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那么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论语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群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论语心得体会 篇2
《论语》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本书,它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们喜爱。《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细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北师大教授于丹用她理性的头脑和独到的思考,将一般人很难读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从中也更能悟出道理。
《于丹论语心得》包括“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运用很多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首先:能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自己的苦痛。
其次:尽可能的用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而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源于心态不同。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祥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总体概括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我想,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和别人攀比,比到最后常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人要学会知足常乐。
现代社会中,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关联。
读了这样的一本书,仿佛给自己的心灵浇了一次水,冲走了一些烦琐世俗的念头想法,滋养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更积极地去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论语心得体会 篇3
第一段:介绍巜论语的背景和意义。
巜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它源于道家学说,强调以清静无为、随缘自然的方式面对人生。巜论语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修身之道。学习和理解巜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从容应对各种情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与自在。
第二段:探讨巜论语的主要思想和特点。
巜论语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虚心守中”。其中,“无为而治”是巜论思维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人们应该在不劳而获、积极无为的状态中,处理好人生各个方面的事宜。相比于劳心劳力和争强斗胜,巜论语更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弱中有强,力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此外,“虚心守中”也是巜论思想的特点之一,即在黑白分明之间选择中间的灰色地带,无上、无下、无内、无外地沉稳平缓,不挑选,不偏离,凝神于走自己的路。
第三段:巜论语的应用和实践方式。
巜论语不单纯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方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巜论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应对生命,增进自身的修养和人生智慧。例如,巜论语中重要的“无为而治”,可以让我们压力更小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不加太多负担;“顺其自然”可以引导我们接受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来面目;“虚心守中”能让我们更加平衡,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杀予夺之事。
第四段:巜论语对人生意义的启示。
巜论语的思想富有智慧,不论对哲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学科都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巜论语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避免人生的冲突和挫折,我们应该学会“虚心守中”,尽可能地与生活保持平衡;为了避免人生的烦恼和不安,我们应该学会“无为而治”,适应并和谐地面对困境;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我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尽可能地做到放轻松,顺自己的本性。
第五段:巜论语的未来发展。
巜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它在現代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一种具有独到思维和实践价值的文化资源。随着信息科技的飞快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巜论语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相信未来,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巜论语的魅力将会被更多人所认识和传颂,并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论语心得体会 篇4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读《论语》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让人受益匪浅。我也有幸读过《论语》,在阅读中,我受到了很多启迪和帮助。今天,我想谈一下我的“论语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道德品质的思考。
《论语》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如论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只是一个过程,但是它只有通过实践转化为行动才有意义。因为只有享受、爱和乐趣,才真正体现了人们行为的本质,才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世界。
第三段:关于学习的想法。
另一个我从《论语》中学到的东西是关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规》等等,他们都反映了一个道理,即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不能心急。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方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此外,还需要关注不同的咨询来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四段:关于为人处世的思考。
《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话语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这些话语要求我们保持低调、诚实、准确定位以及考虑他人的立场。这些都与我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所需的技能十分相似,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轻信浅易,以及用心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等。
第五段:对生活的启示。
最后,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关于生活本身。《论语》告诉我们,生活不是徒劳,而是有一定节奏和规律的。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过分担心未来,而应更好地利用现在。同样,我们也不必过分纠结于过去,而应学会从经验中吸取营养,留下更好的记忆。
结论:
这些思想是从《论语》中提取出来的,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职业中更好地表现自己。这些陈述只是个人感受,读者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获得更深入的思想和洞察力。无论如何,我认为《论语》中所言堪称至理名言,是值得人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论语心得体会 篇5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锋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能够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明白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必须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心得体会 篇6
第一段:引言(2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代表之一,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本充满智慧和哲学思考的书籍,它不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更是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经过阅读和思考,我体会到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段:修身篇(200字)。
《论语》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常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通过修身,我们可以培养自己优秀的品德和处世态度。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努力追求自我完善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我学会了谦卑、忍耐、诚信并注重细节。这些品德的培养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对我今后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第三段:治国篇(200字)。
《论语》中也强调了治国的原则。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政府是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人民。这一思想对我影响深远,我深信只有领导者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公正的判断力,才能够真正服务人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也应当尽自己的努力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恪守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第四段:待人篇(200字)。
《论语》中也对待人待己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例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这句话对我来说,是一种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座右铭。通过尊重他人,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律的重要性,如何以身作则来影响他人,并成为一个好的榜样。
第五段:追求真理篇(200字)。
《论语》中追求真理也是很重要的观点之一。孔子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可以获得更深的认知和智慧。我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明白了学习永远都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通过学习,《论语》启发我探索内心的真理和世界的真相。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真理,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结尾(100字)。
《论语》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价值的书籍,为我提供了许多思考和指导。通过学习《论语》,我从中体会到修身、治国、待人和追求真理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我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人。
论语心得体会 篇7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以其内涵深厚的道德和人生哲理而闻名于世。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对于《论语》的理解也不再固步自封,出现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新论语”。在探究“新论语”带来的新体验前,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传统《论语》的主旨。
第二段:传统《论语》的主旨。
传统《论语》讲述了孔子及其门徒之间的对话和行为模式,以启人们思考和探讨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真善美。其中最著名和最广泛被引用的是“仁爱”和“孝道”的概念。传统《论语》主张践行仁爱之道,即相互尊重、关心、诚信、宽容、道德自律等等。而孝道则主张自觉关心父母、尽孝之义,以此推崇道德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三段:新论语的内涵。
与传统《论语》相比,新论语则强调实用主义和时代感。新论语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孔子的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如何把古代道德思想运用到现代生活中,让这些思想变得更加实践和可操作。此外,新论语不只是对孔子思想的解读,更是一种创新与发展,推动孔子思想的发展和更深刻的意义。
第四段:新论语与现代生活。
新论语强调的实用主义倡导人们把孔子思想转化为现代生活中的具体行动:例如在职场上,要推崇诚信、责任感和自律精神;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学习中,要注重启发人的个性、创造性和多元化思维。透过新论语,人们可以发现这种启迪仍旧有着极大的指导价值,同时又经过了时间和现实的筛选,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第五段:结语。
新论语不仅是对《论语》的再解读,更是对于人生道德的新思考和新贡献。它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特性,进而更好的了解社会、认识自己,让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既定的道德价值观和谐共存。通过学习新论语,我们可以在如今的复杂世界中掌握更加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谋求更加健康稳定的生活态度。
论语心得体会 篇8
心得体会评论语是我们在各种场合中时常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述方式,它能够总结过往经验,引发共鸣,展示个人观点。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也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评论语,它们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成熟和睿智。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我认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评论语,并阐述它们在我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首先,我要分享的是“时间就是生命,节约时间就是节约生命”这句评论语。在我参加工作以来,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和有限。我们每个人都只有有限的时间去完成事情,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时间,就会浪费生命。因此,我始终将时间视为至高无上的财富,努力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人生。
其次,我想分享的是“知识改变命运,行动决定未来”这句评论语。在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就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然而,单单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付诸行动。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所以,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这种方式,我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第三,我想分享的是“成功源于努力和坚持,但它并非一蹴而就”这句评论语。成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渐接近成功。我深刻理解这一点,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始终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成功一定会离我越来越近。
第四,我想分享的是“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攻克难关”这句评论语。在我曾经参与的一些团队项目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可以将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对团队的成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团队合作并非容易实现的事情,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沟通和共同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不仅让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而且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我要分享的是“感恩是一种美德,心怀感恩才能真正快乐”这句评论语。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他人和事物的感激之情,的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通过心怀感恩,我们可以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我时常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朋友的陪伴,感谢上苍的恩赐。正是感恩的心,让我在快乐中成长,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心得体会评论语对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它们让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激励我更加高效地工作和生活。它们告诉我知识和行动的重要性,帮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它们教会我坚持不懈,相信成功不容易但一定会到来。它们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最重要的是,它们教会我怀有感恩之心,体验到真正的快乐。这些心得体会评论语成为了我成长和进步的指南,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得更远,更加自信和坚定。
论语心得体会 篇9
《论语》这部书基本上能够称之为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几乎所有中国人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都得从这部书里面找到根源,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指路明灯,当然暂且不论此明灯指出的道路是否是理想的道路。
《论语》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走上了神坛的道路,历朝历代,都把这本书当做统治阶级的工具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显然这种思想是十分利于统治的,最起码各阶级的人群能够安于现状,而且还能听命于朝。(本文由86.整理,欢迎转载)。
因此,从汉朝起,至清朝终,所有的学问研究者,读书人,都会对这本书做出注释、解析,力图透过自己的想法来重新诠释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也有超多的关于《论语》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关于《论语》的这种注解类书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有好的,也有坏的。那里面比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能够说把儒家的学说推向了顶峰。那么,这浩如烟海的《论语》书籍,如何读呢,哪种思想比较正确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呢答案是《论语译注》——杨伯峻注。
杨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汉语语言文学的专家,生于清末民初时期,自小理解正统教育,对先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立刻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对于研究之认真。《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此刻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读这本书,能够让人相对客观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实思想,而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这个客观的思想本身,其实就是孔子所要表达的想法。
那么,孔子究竟是个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呢。
首先,孔子是个人。这个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稣、也不是默罕默德、释迦摩尼,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与你我一样,只是,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点与我们不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门生逐渐整理起来的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这其中有些言论是站在很高的哲学高度来说明一些治国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论也是孔子日常要表达某种想法的寻常语言。
所以,从一些寻常语言中也是能够看到孔子的可爱之处的。比如《论语·雍也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一种容器),这是觚吗这是觚吗”。孔子用这种简单的事情表达他对于礼制的看法,着实可爱。看到这一章好像有一个生动的画面出此刻眼前,孔子拿起来一个觚,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气愤地说,这是觚吗啊!你们都成了什么样貌!愤世嫉俗的愤青形象跃然而出。
其次,孔子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个不得不佩服。孔子穷其一生的时间要到达“仁”的境界,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所有他接触的人,都是用这个“仁”字来对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他所传授的思想,来逐渐改变那个社会,从而使天下变得更为和谐,更有秩序,当然,这个秩序同样是有阶级等级的阶级秩序。但是在当时,能够有这种想法并且付诸于实践的人已经难能可贵了。
那么,《论语》是不是就是我们现今社会的治疗良方了呢,是不是我们的信仰归宿已经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论语》大致成书开始于春秋末期,修改完成于战国初期,这个时代,中国还处于十分动乱的时代,各国诸侯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社会礼制崩塌,各种思想泛滥,东周其时已经是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甚至发明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货币单位等等,俨然一副分裂景象。
而当时的孔子怀揣着一个伟大理想,游走于各国,期望能够付诸实践。这种思想便是礼制的思想,期望透过恢复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礼数规则,来重新构建社会。比如老百姓能够认真耕作,士大夫能够治家有方,诸侯能够治理好国家,这样整个天下自然就安康了,各个阶层不要总想着越级,你是一个士大夫,就不要想着哪天把诸侯王赶下台,不要在礼制上超越诸侯王,参见诸侯王的时候要保证诸侯王的威严,这样社会各个阶层就都稳定下来了。
所以,他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有用的,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人的欲望往往是不可控制的,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就是欲望,所以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孔子的思想是想让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做好自己应有的社会主角,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这恐怕相当于乌托邦了。其实透过后代的发展也基本能够看得出来,儒家思想用来教育人民大抵是管用的,但是用来治理国家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作用,还是要严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繁荣的根基正是一种“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
这么说来,《论语》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吗也不是。孔子的思想中很多是涉及到我们自己修身方面的问题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悌、终生学习、谦虚、仁慈等等,这些对于现今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好处的。说儒家类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
孔子给大家构建了一个极为高尚的目标,甚至于孔子认为在他那个年代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所以所有人都能够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而永远也无法到达,因为有一个终极目标在那里摆着。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终止这个无休止的轮回,但是也许需要几世的修行才能到达,但是上一世的修行谁还记得。那么你就要之后修行,因为你明白此刻不是终点。儒教也正是如此,你说你的仁已经修行的很好了,不,因为孔子都没有到达,而你,连孔子还没有到达。那么儒家能够成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善,社会和谐的。我看仅此而已。
另外,此刻社会上也有很多说《论语》不好的言论,我看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当时的孔子可能不是这么想的。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当时的孔子只是想要表达一种伦理纲常的想法而已,因为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完全乱套了。所以我还是那个观点,看一本书,必须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够乱理解的。
当时,社会战争频仍,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要成功,没有人再遵守以前的旧秩序,孔子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提出这种思想,想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可惜,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可能与社会的发展想违背了。
还有“死读书”的问题,其实孔子是最反对这个观点的。“学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学活用”。还有就是“学而优则仕”,后世拿这句话为根本,指挥着万千读书人在科举,其实这个话还有半句。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紧学习,学习好的,有余力的,要出来做官。你看,这断章取义是不是也不好。
所以,不管怎样样,我们不要把《论语》放在一个神的位置顶礼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脚下踩上两脚,这本书是中华民族承继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把他忘掉,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着《论语》的血,《论语》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