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习心得【最新8篇】
地质学实习深化了对地质现象的理解,增强了实践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对未来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地质学实习心得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
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只有两年,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没一米进尺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井下生产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煤矿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平煤的强大发展。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工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下面我就吧实习情况做以总结报告:
一、实习单位简介:
平煤集团公司现有生产矿井14座,20xx年原煤产量2669万吨;选煤厂3座,精煤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公司资产总额亿元,年销售收入76亿元,先后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煤炭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等荣誉,在20xx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22位。企业设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矿山救护中心、国家a级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咨询中心。平煤集团以“以煤为主、相关多元化”为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逐步建成煤炭主业突出、煤电一体化、核心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成为国内重要的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冶金用煤基地,步入全国企业百强行列。
二、生产知识-采煤机
参考采煤机课本15页:抄习题及答案2,什么是综合机械化采煤?它有什么特点?和3、5、7题及答案。
三、生产知识-综掘机械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经过实践烤炼的理论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实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成长的必修之路。然而,当你迈开了实践的第一步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条路从来不会宽阔绵长、平平坦坦。这里的规则不容你随便打破,前行的方向也要自己把握;这里没有想像中的多姿多彩,也没有传说中的高深莫测;这里朴朴实实,却也暗藏波澜。这里才是知识的真正的源泉。我想,平职学院是一个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地带,它应当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生存的本领和技巧。大概正是基于此,学校才会安排我们进行社会实践。而作为一名刚刚井下生产的我,虽然尚不具备扎实的煤矿专业知识,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更多的局限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但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我的的确确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今后一步步走进社会打下了基矗。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2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基本信息。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把问题局限于岩石圈。1972年中国开始探讨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组建研究机构,到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较系统的新学科。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把问题局限于岩石圈。1972年中国开始探讨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组建研究机构,到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较系统的新学科。人类与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地质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地质问题日趋尖锐,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浸、滑坡、沙漠化以及多发性地方病等,说明地质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对地质环境的认识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既要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研究人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也就是特别强调了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新的学科--环境地质学由此诞生了。
环境地质学主要是在地质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一)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它包括这样一些研究内容:
①区域地质环境研究
为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国土整治及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②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
为预报地质灾害提供依据,为减免灾害提出防范措施。
③地球化学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
研究不同地区地球化学背景,各种元素丰度及其分布特点;研究空气、水体、土壤和矿物原料中有益、有害元素及致病物质富集、迁移规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畜健康关系,防治某些地方病和职业病,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某些元素的天然富集或短缺对人畜健康和植物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一些城市饮用水水质恶化问题也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
④古气候的变化规律
主要利用地质环境中沉积物反映气候变化的标志,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情况、原因和规律,预测今后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提出防范措施。
⑤工程建设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
大量的工程活动,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矿山、海港工程、电站建设等常常引起人为地质作用,在兴利的同时往往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恶化。对人为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和预测,为区域经济建设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提出科学论证。
⑥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造福人民,但同时又往往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甚至导致人为的地质灾害。地下水过量开采常常引起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常常导致海水入侵和土地盐碱化;矿山开采往往引起地面塌陷、山崩和人工滑坡;某些矿产,特别是放射性矿产的勘探和开采往往引起环境污染。环境地质工作就是要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详细研究导致环境恶化原因,提出防止减轻地质环境恶化的措施。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因而大批地质学家投入了环境问题的研究。世界一些国家纷纷建立环境地质研究机构,出版书刊。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到70年代中期,环境地质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独立的新学科。
火山爆发
(二)最早的环境问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都是地 质因素引起的。对于这些环境问题,人类至今还无法控制和准确预测,因此预测和防治地质因素造成的环境影响 ,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地壳表面的化学元素,在成岩作用和风化侵蚀过程中形成了不均匀分布。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和流动的能量都同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地质体系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赋有状态必然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
一个地区某种元素严重不足或过剩,就有可能引起地方病。如某些地区由于缺碘或多碘引起居民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高氟地区引起地方性氟中毒。中国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也与环境地质条件有关。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是环境地质学的内容之一。
(三)动态平衡的关系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是经过亿万年演化而形成的。在这一环境中,地质体系
的各部分之间、地质体系与生态系统之间已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剧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已变成干预和改变自然体系的强大营力。环境地质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
(四)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飞跃发展,废弃物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施用,把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散布到地质环境中,逐渐改变地球表面的化学组成,生态平衡的物质基础便遭到破坏。这一方面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如出现公害病;另一方面还引起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变化,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臭氧层被破坏等问题。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净化的过程,十分复杂,研究这种过程是环境地质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五)环境地质问题
大型工程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大型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使地貌不断发生变化,如大矿坑出现,山头被削平,废石堆积如山,水系改变, 海岸线被侵蚀等。这样就留下一些难以处置的环境问题,如露天矿开采后的生态恢复问题,河流大坝和水库建成后的综合性生态影响问题等。预防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环境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六)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于人口的高度集中,能源和材料的大量消耗,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大型和高层楼房的建设而引起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地下水硬度升高的防治问题,地质环境的容量问题地面沉降的防治问题,同城市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同城市建设和发展、同城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这些问题可为新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旧城市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研究,探索地质环境的变化。如水土流失现象与风化过程相关,而风化速率又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和外部水热条件有关,通过对矿物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研究,可以评价风化作用的进程。
又如克山病、氟中毒等疾病的地区分布与某些环境地质因素相关,研究这种特定区域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及其在各个生态环节中的运动规律,有利于揭示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地方病的病因。
再如,通过对工业污染物的追踪研究,可以发现污染物由于地表水的灌溉经过土层渗入地下水的途径。此外,评价大气颗粒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时,也要应用矿物学的方法,即不仅要考虑它们的浓度,而且要研究它们粒径的分散度、形态特征、矿物和化学组分特征。 在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中,为了确定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影响环境质量的地球内力、地表外力和人类活动三种营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统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果,必须应用现代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如设计研究工作的程序,检验样品和数据的代表性,分析数据资料的相关性,进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建立环境地质或环境地球化学模型,预测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拟定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案等都需要应用系统分析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分析和表示环境地质问题,图上作业是一种理和计算方法。如设计研究工作的程序,检验样品和数据的代表性,分析数据资料的相关性,进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建立环境地质或环境地球化学模型,预测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拟定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案等都需要应用系统分析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分析和表示环境地质问题,图上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环境地质图不仅能表示出某一时刻的环境状态,而且能表示出随时间流逝所发生的系统变化。因此在环境地质图中,除了应用各种地质图件的颜色和线条等制图语言外,还要有数字和数学符号。这些数字和数学符号同一定的环境数学模式相关联,因而可使图件与电子计算机联用,形成动态环境地质图。一套完整的区域环境地质图包括环境地质单要素图、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环境演化趋势图、环境区划图、环境规划图等。
为解决人类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环境地质学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带有地学、生态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特色。但环境地质学仍然是以地质学作为学科基础的。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3
前言
1、地质与地貌学是地学的一部分,而地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是地学的主要学科,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大气地貌学,地质学着重研究地下,地貌学则着重地表。
2、地质、地貌学的出现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分不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和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变化历史。地貌学则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3、引起自然界所发生一切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是地质作用。而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就主要而言就是野外调查、室里实验研究分析、提出假说。而野外实践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地质现象就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次机会。
一、实习任务与目的
在学了课本上的知识后能通过实践来表述
1、能在野外认识地质营力引起的一些地势地貌做个初步了解,主要是知道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的褶皱构造。并学会使用罗盘仪并能够测量出岩层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观察岩石的组成认识了解三大类岩石中常见的岩石性质 如石灰岩、页岩、玄
武岩等,以及它们的风化腐蚀强弱。
3、对构造运动造成的温泉(安宁温泉)做深入了解,了解它的形成过程等。
4、认识河床地貌、河道的形成因素,知道山积平原的形成。
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判断各种地质现象和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积极思考问题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过程
一、准备
1、胡老师在10月21日的下午跟我们说了详细的实习时间和地点,并在22号带我们去了实验室让我们熟悉三大类岩石的一些产状性质等,并告诉我们要确.......认某一种岩石只要记住它的某一特性就可大致确定它是什么岩石。但由于岩石都............................
会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我们必须要看到新鲜的岩石面才能确定。
2、我们在早上8:10乘车出发,我们一共有三个班(2个资规10级的1个水保09的)。大家在车上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温泉镇(9:40到的)。
二、过程
1、当我们来到温泉镇的入口处的一座小山下老师让我们下车了。老师首先解说座山的形成原因:在构造运动的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使层状岩石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一般来说,背斜是向上拱起的弯曲,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老,两侧岩石相对较新。而向斜是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新,两侧岩石相对较老。而一般是使隆起的背斜部分形成山地,凹陷的向斜部分成为谷地。它们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称为顺地貌。
2、认识山地上的主要组成岩石,在对这座背斜山上的一些裸露在地表的岩石进行了观察后我们知道这座山主要是由泥岩和页岩组成。泥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粘土矿物不具页理而成块状、层状。都是易风化剥蚀的
3、测量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a)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测定方法:用罗盘仪置于水平状态长边与走向平行。待圆准泡居中后读出走向值。测得该山的走向为375度
b) 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倾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倾向,倾向于走向垂直。
测定方法:将罗盘仪的长边与倾斜线平行,调节罗盘仪的管水准气泡使其居中。读出盘上读数。测得此山的倾向为161度
c) 倾角: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测定方法:将罗盘仪的短边与走向平行,调节使管水准气泡居中读出示数。测得该山的倾角为71度。
5、温泉摩崖的观察。由于该地的岩石成分主要为石灰石在含有CO2的水中石灰石的溶解度较大易受溶水溶蚀会使石灰岩形成一沟等形状。由于岩石的透造了水和石灰石的广泛接能性使溶蚀作用向深处发溶蚀能力主要取决于侵蚀的含量。其含量越高,石溶解度也就越高。由于该蚀,当流道道深水性,创触的可展。水的性CO2灰石的地的土壤植被丰富下层的生物多,造成生物腐蚀的化学作用强。当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发育程度大,加强了水流的流通条件,使岩溶孔洞变多。因此该地又很多的中小型的溶洞如图,这是岩石被溶蚀切割而城的。
6、石刻群的字体书法景观。由于该岩石大多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在这些岩石上刻字,相比之下白云岩更为牢固。这也是与岩石的侵蚀有很大的关系
7、安宁温泉—纪的造山运动产生大量量由地下深量地热就产很多的喷出等。这样就—天下第一汤。在二叠动时候,由于板块的运的海底火山。岩浆也大处从地裂喷处,这样大生了,同时周边也产生岩如玄武岩、花岗岩使温泉处于一个岩石基中。在只要有水流过或渗透到这里的时候就会被加热使其升温,流出地表就形成了温泉又大型的有小型的。安宁温泉就是这样的,他是远处石灰壁有几个较大的出口。
它的水温一般在42度到45度之间,泉水比较清澈 水质较好,物理化学性质良好,含碳酸钙、镁纳等盐还有微量放射元素。另外温泉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对身体有很大保养。它的化学成分和微量放射元素对肌肉的放松、皮肤病等有很大大的恢复。
8、流水地貌的形成(河漫滩与冲积地貌)。在大家中午休息了一会后我们就来到
了美丽的金色镗川。这是一个由河流的河漫滩发育的,由于水的环流使河床的凹岸遭受侵蚀,掏空岸壁下部,使谷坡后退,河谷逐渐变宽被侵蚀的物质有一部分堆积在河床底部,另一部分被带到河床凸岸堆积。在河漫滩上的冲积物又具有一个二元结构,它们这样沉积使上层细下层粗使一些河流转弯处形成堆积,常出现一些自然堤或小坝子。而当河流在出山进入平原时河流纵比降急剧减小而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许多冲积扇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洪积扇——冲积倾斜平原。在这些地方人们常在那建房屋并开垦农田。因为这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且水源方便作物易繁殖。
本次收获
要获得实切第一手资料,实地考察时非常重要。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实习让我们能更确切的认识岩石在裸露且经风吹雨打的情况下的一些性质和特征。知道如何在野外分辨几种重要的矿石,了解了几种常见的地貌地势使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地质构造作用的现象复杂性、各地区的特色不同性和其作用力的时间漫长。我们是站在历史上分析历史。可以培养我们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发现与探索的能力。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并用知识去解释它,让你成为一个爱思考、爱发现、爱探索的人。让我们懂得要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并通过实例来证明,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这样的人才是有收获有脑子的当代年轻人。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4
一周的地质实习就这样结束了,通这次实习我们的收获很大,不但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加深对野外实习的独立工作能力,初步的学会了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岩石的特征等自然地地质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为将来我们从事地质方面事业打下了一定的实力基础。
对于实习这项任务来说,虽然是有点累,但是通过我们的艰辛坚持最终得到一个了一个完美的结果。在此期间,开始我们什么都不太清楚,尤其是对书上的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都是模模糊糊的,而且有事还抱着一些怀疑的态度。可是通过这周实习却向我们充分的证实我们以前所学的是多么的粗糙啊。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实践就是真理。只有经常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学的更好、学的更精,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这次实践活动中,各种地质作用都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中最成功的一件事是学会了用罗盘怎样观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和使用罗盘进行地质定点、测量岩层和地质构造的产状。同时还对三大岩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特别是它们的物质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等有了全面的深刻了解。这次实习虽然短暂,但还是对我们这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粗略的检验,各种地质现象也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总之,通过这周的野外实习,我们的收获很大,对普通地质学这门功课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5
20xx年11月20日,学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所学知识,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学校举行了矿业工程系的全体师生去神火的矿参观,分别由矿业工程主任雷和副主任张带领下赴xx集团x煤矿。
早晨七点在学校大门前集合,组织好各班学生分别坐车去矿,学生上完车后,汽车有序的驶向矿,一路上有说有笑,很是期待看到自己所学的东西与现实的应用由没有差别,不到半个小时汽车就到了矿,我们受到了矿上领导的热烈欢迎。然后我们排好队去了礼堂,在礼堂中我们听了一些矿井安全知识,一炮三检,瓦斯防护,井筒设置等等,和我们平时学的一模一样,听完安全知识后领导们有给我们介绍了矿的建设和发展。
x煤矿位于永城市东北21公里处,是xx集团即将投产的第四对矿井,也是该集团的主要接替矿井。该煤矿自20xx年8月份开工,累积完成投资亿元,井田面积约平方公里,共有地质储量2268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121万吨,设计年产量30万吨,服务年限年,煤种主要为贫煤,局部为无烟煤,具有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易磨碎、极易选等主要特征。介绍完矿后我们又参观了其他的地方。
首先,我们参观了矿的洗煤厂,这里的布置很是复杂,不时会有矸石渣从他们布置好的地方掉落下来,声音大的很是吓人,我们又参观了他们洗煤设备,;通过负责人的介绍,我们知道洗煤厂的机构组成与工作效率。洗煤厂的工作系统主要是由煤炭加工、矸石处理、材料和设备输送等构成了狂近地面系统。其中地面煤炭加工系统由受煤、筛分、破碎、选美、储存、装车等主要环节构成。是矿井地面生产的主体。受煤是在井口附近设有一定容量的煤仓,接受井下提升到地面的煤炭,保证井口上下均衡连续生产。筛分用带孔的筛面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极的作业叫筛分。晒分所用的机器叫筛分机或者筛子。在选煤厂中,筛分作业广泛地用于原煤准备和处理上。按照筛分方式不同,分为干法筛分和湿法筛分。破碎把大块物料粉碎成小颗粒的过程叫做破碎。用于破碎的机器叫做破碎机。在选煤厂中破碎作业主要有以下要求:1)适应入选颗粒的要求;精编机械所能处理的煤炭颗粒有一定的范围度,超过这个范围的大块要经过破碎才能洗选。2)有些煤快是煤与矸石夹杂而生的夹矸煤,为了从中选出精煤,需要破碎成更小的颗粒,使煤和矸煤分离3)满足用户的颗粒要求,把选后的产品或煤快粉碎到一定的粒度物料粉碎主要用机械方法,有压碎、劈碎、折断、击碎、磨碎等几种主要方式。选煤是利用与其它物质的不同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在选煤厂内用机械方法去处混在原煤中的杂质,把它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以适应不同有户的需求。按照选煤厂的位置与煤矿的关选煤厂可以分为:矿井选煤厂、群矿选煤厂、中心选煤厂和用户选煤厂;我国现有的洗煤厂大多是矿井洗煤厂。现代化的洗煤厂是一个由许多作业组成的连续机械加工过程。跳汰选煤在垂直脉动的介质中按颗粒密度差别进行选煤过程。跳汰选煤的介质是水或空气,个别的也用悬浮液。选煤中以水力跳汰的最多。跳汰机是利用跳汰分选原理将入选原料按密度大小分选为精煤、中煤和矸煤等产品设备。重介选煤在密度大于1g/cm的介质中,按颗粒密度的的大小差异进行选煤,叫做重介质选煤或重介选煤。选煤所用的重介质有重液和重选浮液两类。重介选煤的主要优点是分选效率高与其它选煤方法;入选力度范围宽,分选机入料粒为1000-6mm,漩流器为生产控制易于自动化。重介选煤的缺点是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费用高,设备磨损快,维修量大。重介选煤一般都分级入选。分选块煤一般在重力作用下用重介质分选机进行;分选沫煤在离心力作用下用重介质漩流器进行。存储储煤仓:为调节产、运、销之间产生的不平衡,保证矿井和运输部门正常和均衡生产而设定的有一定容量的煤仓,接受生产成品煤炭,保证能顺利出厂,进入最后的装车阶段。装车:包括装车(船)、吊车和计量。
参观完洗煤厂后,我们被领到了矿的污水处理场,我们刚见到的水脏的难以入目,经过污水处理场的一道道工序处理后水变的清澈了许多,解说员一一给我们介绍了每一道的处理工序,污水处理场参观完后我们又去了变电所。
在变电所里面解说员介绍到煤矿变电所不但要遵守普通变电所的安全规程外,还有一些特殊性。
1:安全操作,安装五防并严格按五防操作,控制好五防钥匙,防止伤人或误切重要负荷。
2:安装备自投或者快切装置,并保证备自投(快切)总是在充电完成状态,使重要负荷(抽风机,鼓风机,等)不断电从而保证地下的排风,运人的安全。
3:对于采煤层的移动,电缆也经常移动,所以要经常检修电缆,防止漏电伤人,
4,采用防爆设备(防爆变压器,防爆二次电力设备),防止故障扩大
5,井下变电所很多是级联的,保护定值简单通过延时显然不行,所以使用一般的综保设备难以满足保护的基本要求,快速性,选择性,所以选用现阶段比较新的系统---数字化变电站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专门为煤矿设计的综保设备。
6:变电所的选址问题,一定要安全,彻底杜绝漏水等问题,
7:在容易发热的地方安装温度探头并监控,如变压器,电缆接头,开关接头等,一旦发热严重,尽早解决。
防雷是也煤矿变电所重要的防护措施,变电所防护直击雷的有效措施就是在变电所安装避雷装置。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采用避雷针、带、线和网。引下线要保证接闪器与大地间有良好连接,接地装置的电阻应不大于10Ω。
在避雷针高于被保护设备时,它的保护范围包括变电所厂房及室外所有设备。避雷针就像一把伞,只要把被保护设备置于伞盖的范围内,它就能将雷电吸引到自身上,就能把极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引入地下的接地装置,尽快散逸到大地并与异种电荷中和,可以保护设备雷击概率小于%。要防止它们之间造成反击事故。在采用滚球法计算时,避雷针保护范围缩小,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带(网)。
变电所参观完后,我们又来到了机修厂,那里摆放着很多井下的大型机械设备,分别有隔爆开关﹑液压支柱﹑采煤等等。那里的工人正在认真的检查者每一个从井下运上来的机器,修好那些有毛病的都放在一起,没有修的在一个地方,摆放很是有规律。
机修房参观完以后,我们又参观了主井和副井。解说员说道入井须知 1.煤矿是高危行业,入井前要吃好、睡好、休息好,千万不能喝酒,以保持充沛精力。 2.明火和静电可导致瓦斯爆炸及火灾,不能穿化纤衣服和携带香烟及点火物品下井。 3.入井前要随身佩带矿灯、佩戴安全帽、携带自救器,配备不齐或设备不完好不能入井工作。 4.携带锋利工具时,要套好护套,防止伤人。 5.通过班前会可了解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情况、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掌握防范措施,保证作业安全……主井主要是与一根钢丝绳单绳缠绕的方法来提煤的连接那一根钢丝绳的是一个非常大的电动机来提升运煤的,主井旁边是一个多绳摩擦的副井,他也一个非常大的电机来带动的,主要的作用是向井下运送工作人员和采取用的材料。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快结束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经过实践烤炼的理论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实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成长的必修之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我的的确确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今后一步步走进社会打下了基础!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6
没有经过实践烤炼的理论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实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成长的必修之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我的的确确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今后一步步走进社会打下了基础!煤矿安全教育: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据统计,全国工伤事故最多的是煤炭工业,煤炭工业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致因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而煤矿职工的心理隐患是不安全行为的根子,所以,早就有专家断言 研究矿工的安全心理素质,寻找出一套强化心理素质的好方法,对尽可能多地防止和减少事故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在以后的路途中,我会更加多的实现我的梦想,多到基层中去感受实习,更多的了解到我们国家的国情,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能够相处更多的解决方案来,让我们的国家的生产更加的合理,安全!
时间流逝,本次实习就要结束了。此次毕业实习是我真正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学完专业知识后的一次较全面而又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在实习期间受到了矿山各部室、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即将圆满顺利地完成毕业实习的各项任务。现在,我就把我在实习期间,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归和感想纳总结如下:
一、在-x井技术组实习期间,在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巩固了矿山测量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全站仪在井下的使用;全面复习和亲自实践了测量成果(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熟悉和实践了把测量成果(数据)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上;知道在井下是如何放中线、腰线、定方位;检查巷道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阅读熟悉采煤、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阅读收集到矿井地质、生产技术等相关资料。
二、在安全通风管理部期间,大量阅读了煤矿五大灾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煤矿特种作业工种的培训、考试与发证;了解阅读了一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阅读《-x煤矿20xx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矿山各部室的工作职责;了解矿井的通风情况、反风计划与措施等。
三、在跟领导技术员下井的期间我有了进一步的体验: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灰尘大、噪音大;由于矿山开采年限长,矿山水平多巷道长,走到最低开采水平的工作面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比较累;迎头的狭窄施工条件恶劣。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掘工作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
在xx煤矿各部室领导的在大力支持与帮助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即将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在人身的漫漫长路之中,我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两个月给予我很好的启示。
对于我来说:毕业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我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话提醒自己: 不说我不会,而是我行,要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
在这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受益匪浅。只是没有必要将它一一列出,因为我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总之要感谢各位领导的培养,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能力。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人身的任何工作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总有一些艰难困苦,每经历一次都需要很多的勇气,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度过苦难,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的是要敢于承认失败,面对失败,努力去做,解决它,有这个决心,我想人生会成功的,至少可以无憾!这次实习对我们很重要。这次实习是我的一个转折点:标致着我在学校学习的终结,要逐渐改变我的学习方式;要求我具有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7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
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共五天:
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前的预备:
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1﹚地形地貌
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2﹚莲花洞
莲花洞位于东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加上降雨量比较丰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钟石乳、石竹、石笋、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尽。登山的过程回看到溶洞,山上露的灰岩面上可见到溶蚀的沟槽,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3﹚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 60公里,现为aaa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势宏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进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宏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船进谷,仰看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船从地窟行之感。
﹙4﹚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异,五峰相看,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进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米,开平人才网?涿斫ㄔ谏蕉ゴγ 砟诠┳诺来笊裾浯蟮酆吞 谑φ湃 帷1倍ダ弦 ィ 隙ツ棠潭ィ 屑溆幸惶烨帕 印v蒙砩蕉ィ 菽吭犊矗 樯剿 扑 缃 删常 媸恰吧裨诿碇凶 碓谠浦行小薄?
2、古武当山实习:
古武当山四周的主要岩性:
地层自老致新依次为震旦系、冷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小,出露不全。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地层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只有零星露头出露。其他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
片麻言定变质言订一般具片麻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言定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进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土壤状。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很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红色变为玄色):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终极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1)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外形的节理构造。构造
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碰到。
②断层:
假如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
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尖灭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沿,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3.京娘湖实习:
﹙1﹚京娘湖四周的主要岩性
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言冬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冷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均匀厚度为18m。
﹙2﹚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外形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腐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进海、进湖和支流进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轻易被再次腐蚀和搬运。
①腐蚀作用:河流的腐蚀作用包括机械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河流腐蚀一方面向下冲洗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腐蚀,而河流化学腐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腐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活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腐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洗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4﹚河谷 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洼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一般河谷形态类型有:隘谷、峡谷、宽谷、复式河谷。与岩层产状关系可分为顺向河谷、次成谷、逆向谷、偶向谷。其他还有纵谷、横谷的地质构造分类,幼年谷、壮年谷、老年谷的腐蚀循环分类,以及古河谷、谷中谷等。
2、莲花洞实习:
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 水的冲蚀、潜
蚀,以及坍陷等机械腐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 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1﹚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异的喀斯特景观。
(2)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活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明显。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猎冬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网。
地下岩溶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很多奇异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腐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
ⅱ、从莲花洞出来,我们爬上山顶,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岩
鲕状灰言定oolitic limestone)又称鲕粒灰言冬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言冬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言冬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
竹叶状灰岩是石灰岩的一种,其特点为截面有砾石呈竹叶状。在我国华北地台上冷武统崮山组曾出现过大量的竹叶状灰岩现象。属冷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经海水长年冲击、腐蚀,慢慢变成类似橄榄状碎石块,一般长~10cm,后又经地壳运动、沧海变迁,渐渐被一种钙质胶接、粘合、挤压在一起。沧海变为陆地后,这些合成石块在地壳的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冲洗、风化等外力作用而变成今天的样子容貌。
火成言定闪长玢言订:闪长玢岩属中性浅成言冬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黑云母、辉石及石英。呈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常为灰色,如有次生变化,则多为灰绿色,块状构造。常以岩脉或在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5、书写实习报告:
我回到学校,我们小组把做的笔记进行了分类、整理。仔细分析了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并分析了把自己找的照片和自己我们的笔记逐一对应,通过上网搜查资料,查各种文献,把实习报告写完。
四、实习总结:
1、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2、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纵能力。实习中有很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纵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纵,锻炼自己的实践操纵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3、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的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把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进步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固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地质学实习心得 篇8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深刻认识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此次肇庆地质地貌实习,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特别是加深了对岩溶地貌的理解,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地质地貌实习,让我们提前体验了自己今后将要做的工作,特别是作为一名城市的规划人员,对地质地貌的认识和判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质,只有对某一区域的地形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洞悉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2、 实习地点: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地质公园
3、 实习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4、 实习时间:20xx年9月7日——20xx年9月9日 5、 指导老师:刘希林老师及三位博士生助教 6、 实习简介:
本次实习从9月7日下午开始,我们一行人从南校区出发,傍晚时分到达肇庆市,整顿休息一晚后,9月8日开始进入肇庆市七星岩公园进行考察,主要考察了岩溶地貌的表现,如峰群、孤峰、石林、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等地貌类型,爬上了天柱岩后,还看到了从南向北的冲积平原,同时还有其他地貌类型。9月9日早晨,吃完早饭返回中山大学南校区,结束了三天的地质地貌课程考察实习。 7、 实习目的地简介
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平方公里。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二、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 实习路线
9月8日早晨,从入住宾馆出来后,我们乘车经过星湖中心开辟的湖心路一路驶至七星岩公园西门,从西门出发,进入七星岩公园,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其次是阿坡岩,然后沿湖线返回,攀爬天柱岩,最后在龙岩
洞进行洞内参观游览。下面在(2)中按地貌类型具体叙述行程。 2、 肇庆七星岩公园主要地貌类型 (1) 喀斯特地貌 a. 洞穴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当地下水流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隙和孔道流动,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是只能进行溶蚀作用,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使孔道迅速扩大为洞穴。
七星岩公园中有许多因为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如双源洞、龙岩洞等。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双源洞,由于双源洞地下水位过高,船只无法进入,因此没能进入洞内观察,只能在洞外观测。双源洞是一段喀斯特地下河,发育在阿坡岩中,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双源洞有两个洞口,两个洞口上方
均刻有历代名家在上留下的名迹。在由一个洞口前往另一个洞口的途中,还可以观察到路边石壁上悬挂着的残留石钟乳奇观,通过钙化作用,这些石钟乳都是地下河流顶板坍塌后出露地表的。
详细观察的溶洞为龙岩洞,是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的洞穴,景物最多。以水洞为主洞,洞内低于洞外,经过改造,洪水期再不淹洞,冬季保持水位。洞内有地下水面溶蚀和侵蚀形成的边槽两层,呈明显的石床状;洞顶有一条沿岩面裂缝溶蚀的凹坑,呈天沟状。龙岩洞顶高达30多米,下为湖水,
向东直通黑岩,东南紧连副黑岩,西北为斗光室,上石蹬为旋玑台。旋玑台为洞顶崩落的巨石。台底高出洞底6~7米,平台顶豁然开朗,坐落于洞北口,高宽开敞。龙岩洞上方有许多石钟乳,构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物品和人物,使人浮想联翩。其中在洞的北边,向上还可以通过落水洞看到天空。 b. 地下河
双源洞和龙岩洞内的水流均为地下河,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岩层渗流或由地表河流经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少数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远源地下水补给。通过观察可以
明显知道,双源洞的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岭山地,穿越阿坡岩流向星湖,形成地下河。 c. 落水洞
经过双源洞继续向前走,可以看到阿坡岩,登上阿坡岩前面的山坡,在山坡的一侧树丛的掩映下,可以隐约见到一个落水洞,落水洞是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直方向流水对裂隙不断进行溶蚀并伴随塌陷而成。落水洞常分布在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内,也有在斜坡上。 d. 漏斗
七星岩公园内的喀斯特漏斗位于阿坡岩不远的马栏岗上,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米至数百米。
马栏岗位于背斜的轴部,因岩层为抗侵蚀能力差的测水组砂页岩,这里呈现“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景观。
背斜轴部节理发育,再加上马栏岗位于测水组砂页岩与壶天群灰岩交界,是喀斯特水溶是作用特别旺盛的地方。因此,地表水汇集处形成一巨大的喀斯特漏斗,下面有暗流与西江相通,形成这里流水的一个出口。除了溶蚀、侵蚀作用外,主要还有重力作用。落水洞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裂隙状的,一种是井状的。在这里看到的是井状的,其深度和宽度都比较大。 e. 峰林、峰丛
七星岩就是喀斯特丘陵,原来的许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来的流水冲积作用破坏了,现在仅仅残余下七座石灰岩石峰。
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阆风岩(峰顶高程)、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坡岩()。
我们考察经过的石峰有蟾蜍岩、阿坡岩和天柱岩。
峰林是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相对高度100m~200m,坡度较陡,分散或成群出现在平地上,形似树林。山峰的表面发育石芽和溶沟,构成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是由连座的山峰和其间的洼地组成,山峰形似锥形,洼地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山峰之间洼地有落水洞或溶洞,形成峰丛洼地。
峰林地貌的发育,通常用地貌循环理
论来解释,即峰丛是岩溶发育初期由岩溶水的垂直渗入溶蚀扩大而成,所以峰洼之间的
相对高度较小,山峰下部尚有未溶蚀的基座相连。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成。当峰丛之间进一步溶蚀向深处发展,直到水平循环带,这是地下河可能出露成地表河,使侵蚀作用加强,峰丛基座被切开,山峰相互分离成为峰林。
在七星岩公园内,既有处于壮年期的峰林,也有处于衰老期的孤峰。 f. 溶蚀洼地
七星岩公园中还有很多由溶蚀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蚀洼地的形成是由多个溶斗逐渐扩大融合而成。因此,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溶蚀洼地面积越大。有时溶蚀洼地积水,可形成湖,称岩溶湖。如七星岩公园内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莲湖、中心湖、红莲湖、里
湖),就是溶蚀洼地积水所成的岩溶湖。它们四周多被峰林围绕,山水缠绕形成了秀丽迷人的风景。
(2) 河流地貌:洪积扇
在攀爬到天柱岩的顶端后,可以明显观察到位于七星岩公园东部的北岭,北岭山前是典型的洪积扇。
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成扇形,成为洪积扇。
在七星岩公园北面
山地的麓部谷口发育着洪冲积阶地和洪冲积扇,在地貌形态上看,从北到南是由北岭侵蚀中山向洪积扇过度再向冲积平原过度,侵蚀风化剥蚀产物被山区沟谷携带至山麓地带发生堆积,形成洪积扇。 三、七星岩与桂林山水
经过考察得知,肇庆七星岩内的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景区内的峰林丛立,星湖荡漾,树木环绕,景色优美。中国另外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作为景区的地点就是桂林,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所以这么壮观,就是因为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处于壮年期,峰丛和峰林都发育的极为蓬勃。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对比七星岩与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 1. 发育时期
七星岩的峰丛峰林和溶洞大多数处于壮年期甚至幼年期,部分发育比较壮阔,而少数山峰还在发育中,溶蚀作用还没有深入或者大规模进行,所以未显得十分壮阔,少数
孤峰已经步入老年期。
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和溶洞90%处于壮年期和老年期,有大规模的高高耸立的峰林峰丛,还有桀骜独立的孤峰,与漓江结合在一起,平地拔起,千姿百态,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十分优美。
总体来说,两个景区的峰丛峰林和
溶洞大部分处于壮年期,因为七星岩范围较小,所以没有桂林山水表现的壮阔。 2. 形成原因
七星岩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不管是峰林、峰丛还是地下溶洞,形成原因主要都是溶蚀作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在七星岩和桂林地区,具备了溶蚀作用的因素,如气候适宜,温度较高,降水较多,气压较高,水的溶蚀性大,碳酸钙溶解度大,同时两地区又存在了大量的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等,因此溶蚀作用大规模发生,产生了一系列岩溶形态,形成七星岩和桂林山水。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七星岩景区的形成大部分原因是溶蚀作用,而桂林山水除了溶蚀作用,还有崩塌作用,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一部分景区也是由于崩塌作用而形成的。 四、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认识
通过以上实践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喀斯特地貌发育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 岩石必须是可溶的,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2. 岩石必须是透水的,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3. 水具有侵蚀性,CO₂溶解在水里面,生成HCO3-离子,HCO3-离子可以溶解CaCO3,使
CaCO3形成Ca(HCO3)2,Ca(HCO3)2溶解度大于CaCO3。
4. 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用。因为停滞的水,很快会使
溶液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
五、结语
三天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都期望着实习能够再长一点,我们可以学到多一点的野外实习知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 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这次实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而且也引到了我们对将来工作在地质地貌方面的认识作用,在城市规划之前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参考文献 a. 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