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范例10篇】

爱国发表时间 3230642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范例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2、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干净的来,干净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么几样东西:一副臭皮囊,一个脑子,知识会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内在的,也就还有个性格与思维方式——两个决定你一生命运路程的A,B,C。

思维方式与后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触的人和事有很大关系,像现在我的思维已经定式,想改很难,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确是很简单的,不过,改变着一点与性格的养成以及决定很迥异。

性格的决定与养成极大方面在于所处环境以及启蒙教育,简单讲,一个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将丧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带羡慕的望着别人讲,他性格真好,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绝对的错误观念,在性格中,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你更欣赏他性格中的某一点而去称赞,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为的教育对性格养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说是是非,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奇妙的传递,像你身体内流淌着你父亲的基因一样,同样的还有变异,父辈的观念到了你的脑袋里,但你却从未经过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你会向前走,同时,你又经历了他们不曾经历的事情。

环境并不是指所处环境的好坏,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处环境在某一大区域的所处地位,以及该环境内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说受教育程度高,修养,内涵,就深,就好,只是说暂时用这个来估测对性格养成的决定性。

古语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能打洞,这不是虚言,假如一个小孩生活在盗贼家里,他是盗贼的可能性会高,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所接触到的环境,都是养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观念的重要因素,最后,决定性格,那盗贼是有很大几率的!

养成性格并不在于某一个时间点或是某一个时间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时候,一个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个很小的动作,都会使你的性格产生极大的改变,就像隆美尔的一个想法,使他败了诺曼底一样。

有时,与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给后代,倒不如,仅仅教他两个词:善良,真诚,剩下的则由他们自己去经历,去面对,去思考。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六篇】

又是业余学习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习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习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习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习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习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习惯?又有哪些习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习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习惯。

习惯并不分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习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习惯,每一方面的习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习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七篇】

幼儿时期是一生的启蒙阶段,仅仅将知识、技能、品德作为教育的任务,作为成长的开端,是不够现实的。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是幸福的基础。

要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一定要从认识开始。教师要使幼儿明白这样做为什么好,那样做为什么不好。要随时随地给他们说明或暗示,什么是好的,为什么好,什么是坏的,为什么坏,让他们经过自己的体会,喜欢好的,厌恶坏的。

培养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首要方面。因为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直接促进幼儿个体的健康成长。我认为,饮食习惯在幼儿期就形成比在后来纠正要容易得多,它不像学习习惯,要到小学甚至中学阶段才真正形成,但如果能将良好的饮食习惯迁移到其它习惯中,便能奠定初步的行为习惯的基础。

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 对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不少家长的时间观念很强,将日常作息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起居。特别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很心疼,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了,而忽略了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这方面的培养,父母不教导、指正,平时在家随随便便也不把这一切当回事,孩子从内心也没重视,也不懂得究竟怎样做才正确。 因此,家长应把握幼儿模拟学习的时机及动机,并多给予尝试的机会,尊重并接受幼儿不完美的尝试,从小步骤学起容易有成就感,多鼓励称赞少责罚,避免给予过多或不必要的协助,要加强幼儿在家中的自理能力培养,这样,班上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才能达到家园一致。

幼儿教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做好启蒙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这个启蒙教育的具体化并真正落实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很重要,其中生活习惯不容忽视。因为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大,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年龄,又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期。如果不适时培养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八篇】

小学生正处在行为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行为的正常健康发展对于个体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是: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定阶段,小学生的问题行为频繁出现,而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扰乱他人或阻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攻击性行为,即那些经常引起麻烦的行为。

问题行为在小学中极为常见。具有这一类问题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窃等。攻击性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扰乱性、破坏性和对抗性,极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烦恼。同时问题行为也影响着个体本身的正常学习和发展,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些干扰或损害,有的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还可能影响其一生。所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行为指导,开展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问题行为,发展其行为技能应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问题行为出现以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治疗与矫正。毕竟是亡羊补牢,我们并不期望不良行为的出现,最好就是最初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亦有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的确,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训练而逐渐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习惯成自然。一旦形成某种习惯,便会成为自觉行动。学习习惯也是如此。例如,一个养成了晨读习惯的学生,每天早晨会早早起床,不用父母督促便会自觉的拿起书本朗读;一个学生若养成了事事爱问他人的习惯,遇到难题就不愿去思考,只会问别人。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所谓良好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一位专家曾调查了3000多名考入名牌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发现他们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所以能促使学习成功,就在于它是自然的、自觉的,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1、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

(2)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听、讲、记、问——听课要诀)

(3)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作业”“放电影”法——我国著名化学家唐敖庆教授

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坚持认真订正错误

2、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明确坏习惯的危害及好习惯的益处。

(2)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提出恰当的严格要求。

克服坏习惯最忌“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3)指导学习方法。

笔记方法:抓重点,记难点阅读七字诀:看、查、划、读、摘、想、记

(4)监督指导,反复强化。贵在坚持。

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规律的作息制度、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保障,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保证睡眠。(8——9小时)

(2)按时就寝,早睡早起。

(3)学会休息,高效学习。(学习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却存在许多问题,即有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有:①偏食、挑食;②不吃早餐;③好吃零食,忽视正餐;④喝饮料无节制;⑤贪吃;⑥不恰当节食减肥。另外,还存在吃饭过快,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看书等不良就上习惯。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采取以下四条对策:

(1)调整饮食结构。(五谷杂粮)

(2)重视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

(3)吃零食要讲科学。限量、限时。

(4)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三、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

著名心理学生丁瓒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在于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交往是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其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和徐径。亲子关系不良、师生关系恶劣、为同伴所拒绝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也会给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留下阴影和症结。所以,中小学生的人际适应教育不可忽视。

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交往习惯?

1、面带微笑。

2、礼貌待人。学会文明用语。

3、静心倾听。

4、正确表达。

5、不吝赞赏。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本质的天性。

6、乐于助人。

7、自信自尊。

8、积极主动。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并非朝夕之功,并始终贯穿于他一身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引路人,为他们一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九篇】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勇?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当女儿上一年级时,我总就得这段时间应该是培养她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上学后,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业并要求做完后一定要查看,并钻∶复习和预习。我总觉得如果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她就不会就得学习有什么困难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我女儿动作非常慢,写字慢,做题目慢,一个字写了擦,擦了写。1篇课文没几个,生字,可她却要写上半个小是,甚至一个小时。有一次语文测验考了55分,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我女儿不是不会做,而是动作慢,来不及做,叫家长在家里多锻炼她。于是,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我在她写字台上放了个闹钟,让她有时间观念,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女儿写字的速度明显加快,回家作业的质量也很好,女儿也有了自信心。我还帮她买了一些课外作业,让她利用双休日在家多练习,钻∶以后我像老师一样用红笔帮她批改,并写上分数,错的帮她讲解,直到她弄懂为止。从一年级到现在五年级快毕业了,一直保持这种习惯。我想小学这些知识都是基础,不外乎就是多做题。题目类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试恳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培养小孩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是成材的关键。习惯形成的后天性和稳固性,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为孩子日后成材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要持之以恒,分步训练,不可急功近利。使低年级孩子有预习功课,想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字,让孩子自己查字典,多思多想多启发,立足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到高年级,着重培养孩子动笔的习惯,就是只要读书,就得动笔,要把书中的好句子,重点划下来,要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及时的写出来。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习就会提高。

要培养孩子坐得住,学得进的习惯。学习要静下心来,坐不住是学不好的。要学一点理解一点,学一课理解一课,或者做一道题,理解一道题。及时巩固,不能有“夹生饭”,这样长期进行下去,必有好处。

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在刚学走时,就主张跌倒自己爬起来。不能惯,不能宠,要什么给什么,长期下去就会滋生依赖心理。要伴以教育孩子有磨练精神,要进行挫折教育,在失败中成长成熟。一个人在一帆风顺的人生中,也是不会成材的。古人云:“先苦后甜”,是有道理的。

现代家庭,每个家长都想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从幼儿园开始就提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在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后,一些家长并不懂得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教育。家长应该做的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而不必额外增加作业及辅导班(也许中学以后需要);不必过分关注考试分数,而要时刻了解并不断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小学时段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智力的开发、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课的习惯、认真及时做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形成既不会天生而成,也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拔苗助长。 对孩子的文化课辅导,我认为家长们应养成参与孩子学习的意识,在参与中融洽感情。孩子回家后应督促其先完成当天的作业,帮助孩子对第二天的课目进行预习,与孩子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做好调动积极性和开发智力的工作,让孩子逐渐形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在课外练习、补习方面,我认为语文学科不妨有选择的给孩子买些课外读物,指导孩子看一些电影、电视、新闻或谈话节目,让孩子讲述领悟故事的内容和思想性,与孩子共同谈心得体会,扩大知识面。现在的考试更是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关于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十篇】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一)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座谈会、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孩子的进步。可告诉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做家长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学生养成教育习惯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从点滴培养学生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齐抓共管

针对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单独行为工作表现,它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政治课、班会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见实效。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23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