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热选【汇编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6489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热选【汇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一篇】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二篇】

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国学经典则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

从我刚学会说话起,外婆就常常陪在我身边,吟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从此,我就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我懂事时,外婆和妈妈开始教我背诵许多唐诗、三字经,但那时,我也只知道跟着背,并不知道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让妈妈这么想让我学习。

到了上小学的阶段,刚识完字,学完句,语文老师就天天让我们背几首唐诗宋词,并给我们细细的讲解,我渐渐地明白了国学经典的底蕴。进入三、四年级,我们开始背诵和学习《三字经》《论语》,这些经典,我认为是含有知识、感情最多的,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候与同学之间有些小矛盾的时候,我义愤填膺,总想争个高低出来,“礼之用,和为贵”、“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些国学经典名句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不管谁对谁错,都能很平静随和的对待,和同学友爱相处。

国学知识博大精深,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它让我学会了文学的精美、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三篇】

国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国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国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国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至高无上的宝座。《国学经典》里一句句简短深刻的诗句,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地复习复习,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我拿着书本翻了几页,趁妈妈在客厅做家务,就开始玩那些小玩意,一会折纸,一会儿给布娃娃穿衣,根本没认真地复习。第二天,我拿着卷子就有好几个生字不会写,词语不会组。这时我想起了《国学经典》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在才明白,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去温习和练习,温习学过的知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电脑,当时我向妈妈保证只玩半小时。可是,当我坐在电脑跟前玩着精彩刺激的游戏时,早就把时间与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已经超时了。妈妈提醒我。我随口答应道:马上。一动不动的在电脑跟前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啪的一声,妈妈把电脑电源关了,生气地说: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这时我才明白一个人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诺,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还能使自己内心获得快乐。

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也是我最大的缺点,遇到问题不去动脑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动脑筋,就成了一个木头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善思,精思,学会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国学经典》让我收获人生智慧,踏上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四篇】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五篇】

20xx年5月起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经典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构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学习《论语》的收获是有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向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十分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涵养,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神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勤学,具有丰硕的实践经验,注重道德涵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表率。《论语》中良多篇章都能够看到孔子对师德涵养的'相关阐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迪。

1、立志有恒,加强涵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涵养中的主要感化。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教师不只要本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高尚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勤恳的标的目标。

2、自省自克,悔改迁善。

孔子从意遇事要长于进行自我省察,这是道德涵养的主要方式。孔子教育学生随时对本人的行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觉问题,避免继续犯错误,这样就起到了自我监视的感化。孔子认为,道德准绳和规范是公共好处的表现,对个人起束缚感化,因此,需要克制自我。长于自克是道德涵养的标识表记标帜。

孔子认为,现实中不具有不犯错的圣人,环节是看待错误的立场。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承认本人犯过错,并认为,过错被别人发觉,是本人的幸运。孔子要求“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知错即改,不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国学经典培训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论语为政》)。教师必需本人经常复习故业,畅通领悟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觉,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只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涵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六篇】

有人曾说:“读经典犹如吃多种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粒,亦可养身。”让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美文、唐诗宋词,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又能让孩子学会做人。古韵声声,飘来校园书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园底蕴。诵读经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犹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咏叹着人生的华彩,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充实着思想的血脉,更支撑着师生人格的大山。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我校作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中学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20年6月,我校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年级组组长任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小组。各年级根据学校编写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认真编写了本年级校本教材的初稿,经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领导小组严格审稿后,我们编撰了一套“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该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级各一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山河风光篇——江山多娇美如画;爱国情怀篇——赤诚之心耀中华;勤学惜时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心灵悟语篇——大道无形明心智;品德行为篇——德行优良创和谐。配有“小光老师教你读”、“我和阳阳诵经典”(里边又包括“教你读”、“我来读”、“我乐背”)、“阳阳伴我行”、“精彩对对碰”等不同板块,这些板块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特别是“阳阳伴我行”这个版块,在学生学会一章节经典诗词后,结合自己平时的言行给自己一个评价(笑脸或星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所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经典转化为人文底蕴。20xx年,我校二年级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在全国和谐德育实验与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学的依据,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我们的广大师生走进广博的古诗天地,这还得在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们打造了“百米文化墙”和“经典走廊”,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图片等隽刻在墙上或挂在画框中,在绿树的掩映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每天大课间和中午诵读时间,全体师生在优美的古典音乐萦绕中大声整齐诵读,与经典对话,和圣贤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以宁静和舒畅。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包括“精彩每一天,诵读每一天”;“与经典同行”“我来读经典”等。学生在诗化环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

其次,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亲子诵读等展示师生诵读成果,交流师生感受,共享诵读带来的心灵愉悦,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

再则,号召家长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们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经典诗词背诵给家长听,家长评出等级(作为学生评“诵读之星”的条件之一),并教自己的家长读经典,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展“我与父母读经典”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在学校举办的“童声诗韵,做阳光少年”经典诵读活动中,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演出的亲自诵读节目受到师生的好评,不仅展示了父母与孩子诵读的成果、收获,更在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交融中体味生命本质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长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校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和谐家庭建设。

一年多来,学校开展的丰富的大型经典诵读活动:“童声诗韵,做阳好少年”、“中华颂书写经典比赛”、“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经典诵读pk赛”、“经典诵读诗画展”、组织学生参加区里的经典诵读精品节目展演等。学生们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七篇】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八篇】

20xx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引诱。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子曰:“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九篇】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得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最后,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读国学经典读书心得【第十篇】

近几年来和孩子学习了《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书籍,经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中国悠久文化的证明,也是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中不仅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做人做事的准则,其中闻名于世的古典著作《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两千多年来,孔子“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为不一样时期,不一样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经过和孩子学习国学,让孩子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对父母就应当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孩子从小就要讲礼貌,尊敬长辈,国学知识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礼貌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国学知识里的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盏明灯,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引正确的道路,我们要努力学习国学经典,让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之光照耀全中国,全世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46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