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2099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习文明心得大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一篇】

>文明是什么,我曾不只一次两次的想过这个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我想是听老师的话,不欺负别的小朋友,讲文明懂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

其实,文明无处不在,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开始,文明,是一份生活最美丽骄傲的礼物。文明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

讲文明,不仅为别人,受益的也是我们自己。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和谐,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看我们芜湖市的文明氛围多好啊!道路交通指引、标牌标识一目了然。文明之风已经渗进每一个市民的血液:公交车上让座、义务献血、热情指路、穿上“红马甲”志愿服务……文明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良好习惯。芜湖市民的文明细节,润物无声地渗透在芜湖市民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

微笑让人温暖,微笑是文明的特征。在芜湖人们的微笑无处不在。服务人员的微笑笑得甜美、自然,一点也不做作,让人如沐春风。在公交车上乘客微笑着主动为老、幼、病、残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而被让座的人也会还以赞美和微笑,每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就会觉得,整个车厢都充满了春天般温暖的气息。芜湖人懂得,送人一个微笑会换来一个更美的微笑。小小的公交车厢犹如社会的缩影,无时无刻不在折射这城市的文明。

社会风尚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如果社会中人人都讲文明,社会文明就会蔚然成风。

快!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社会吧!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我想这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当我看到世纪大讲堂里面有一个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人说韩国人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的时候,我前几年的愤怒已经被现在的无奈代替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网民对韩国人非常反感,其反感程度大大超过了日本,说实话我觉得挺奇怪的。后来开始传出韩国人掠夺中国文化遗产的事情,从四大发明到文人墨客,都成为韩国人争相论证有韩国血统的对象。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成熟国民对自己国家自豪感的重大来源。偏偏韩国人最喜欢抢中国文化。但这是真的么,这些基本都不是真的,除了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有名字上的冲突以外,其他的所有有关韩国掠夺我们文化遗产的事件都是我们自己捏造或者夸大的,这事情说出来其实挺难接受的,但事实就是如此。当一个国家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来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不是应该深刻的反省的吗?说实话,我并不喜欢韩国,看过几部韩国电影,有两三部很不错,其他也都一般,那些不错的电影也普遍压抑,我绝对不会看韩剧,我绝对不会听韩国歌星唱歌——但我绝不讨厌韩国,我甚至尊重韩国。如果你了解一些韩国的民主进程,你应当敬佩韩国人民。韩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他们居然向世界的部分,全亚洲,尤其是中国输出了他们当代的文化。你不管这个文化深刻还是肤浅,韩国做到了,韩国还输出了他的自主商品品牌,而且还都不低端。文化还是一样的文化,我们中国是五千年文明,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韩国、日本这些礼都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现在传过去以后,被他们整个吸收了,而且融化在他们生活里面,也融化在他们历史里面。

的确是这样,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而且中国人是一个崇尚“礼”的民族,但是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这个“礼”字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被我们中国人渐渐地淡忘了,这个“礼”字到底传承了一种什么样的儒家文化?我想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这个要追溯到西周开国之初。周公他对我们中华文明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叫做“制礼作乐”。众所周知商朝的物质文明非常发达,我们现在博物馆里看到许许多多最精美的、最雄伟的青铜器几乎都是商朝的,像司母戊大方鼎,但是它在精神上,它是一个侏儒,现在我们所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文都是商王占卜的记录,他事无大小都要占卜,真是叫“不问苍生问鬼神”,他这个商王非常迷信鬼神,迷信天命。认为他这个国家是天给他的,谁都奈何他不得。周公就吸取教训吧政策转移到了民众上面。周公改革政治,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道德的团体”,要用道德把贵族、平民和一般的人,用道德把它维系起来。

儒家认为人性不能放任,人是动物的灵长,人应该对自己的性情有所把握,所以有人经常讲“性情中人”,但是这也是需要一个度的,我们要时刻把握好这个度。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这个民族五千年它要形成一套文化的,中国这文化的核心是“礼”,你不能把这些东西都丢光了,现在我们连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都记不全,却还是过圣诞节什么节日的,根本不是基督徒偏要跟风。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血管里流的血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文化、珍爱自己的传统。近代以来,我们由于受到外来侵略,在这种很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不是想全盘西化,就是想全盘苏化。自己的民族文化挺立不起来,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觉。而现在的中国文化是加速度的在流失。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都已经是失落了,我们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中断的,要看我们大家有没有文化自信,有没有文化自尊。

有没有能力保得住中国文化。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三篇】

翻开《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故事给吸引了,里面有许多令我感动的故事,当看完这本书时,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生动而又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形象,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文明的榜样:身残志坚的霍金;替子还债的“诚信老爹”吴乃宜;舍己救人的张家春老师;植树造林的杨善洲老人。

榜样是面镜子,我们照见了自己:我们的一件羽绒服穿个一两年就不穿了,多浪费啊!这些衣服还可以捐给贫困灾区的小朋友呢!面对霍金,他全身不能动弹,也不能说话,却用自己的智慧解开了宇宙之谜,而我们呢,遇到一点小小挫折就放弃了;“诚信老爹”吴乃宜,失去了三个儿子和家庭的财富,不顾自己年届77岁的高龄,毅然辛苦劳作,替自己的儿子们将债务一一还清,而现在有些老板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那些“老赖”是何等的可恶!当地震来临时,27岁的张家春老师第一个冲向门口,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快要倒塌的门,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胳膊下钻出去,而我们很多人面对一个小偷时,都不敢喊出一声“抓小偷!”;现在有很多人对于自己贫穷的父母则大喊大叫,毫不关心,甚至虐待老人,这些人禽兽不如!杨善洲老人退休后辛苦种树,奉献给家乡满山绿色,而很多人为了一己之利,而乱砍滥伐,破坏大自然……面对这些高尚的人,我们还没有感到羞愧吗!

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没错!“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文明礼仪是做人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流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欢迎。

让我们先养成一个个好习惯,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那就是文明。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四篇】

文明就像一缕阳光,温暖我们的心头;文明就像一眼泉水,净化人们的心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平淡的生活,细小的事情,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并互相包容与谦让,就会发现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记得有一次,我在人行道前等待,准备过马路去上学。这时,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站在边上,似乎在犹豫要不要过马路。突然,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对老奶奶说:“奶奶,您腿脚不方便,让我来扶您过马路吧!”那位老奶奶颤巍巍地伸出手,说了声:“谢谢!”当他们慢慢地走到马路中央时,绿灯突然亮了。正巧,一辆大货车正朝这里驶来。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尖。只听“喀”的一声,大货车停了下来,司机伸出头来,对老奶奶和小学生笑了一下,挥了挥手说:“你们先行!”老人十分感激地望了望货车司机,路上的行人也敬佩地望着货车司机。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要是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要第一时间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前,我市极力推崇“文明小白鹭”活动,人人争当“文明小白鹭”,建设文明城市我先行。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增强文明意识,审视自己的言行……我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把文明带进校园,带进家庭,带进社会,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

文明是一种美德,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让文明与你我同行。地球因文明而美丽,社会因文明而进步。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五篇】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理论,为我们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张家口地区现在正在进行2022年冬奥会的建设筹备,在初视察崇礼区时,对崇礼的生态建设就十分关注,要求每项规划都要体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不要贪大求全、乱铺摊子,现在冬奥赛场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且各项建设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一定要按照指示,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张家口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都在以冬奥会地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秉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河北、美丽张家口而奋斗。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六篇】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月1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全党的核心地位致。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七篇】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它在人生中、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需要的仪式。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有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行为习惯,有人说这是不能改变的,我认为不是不能改而是你有没有信心去改,我想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每个人都应该尽心尽责,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教师是学生的良好表率。我身为教师,礼仪尤为重要,孩子天性好模仿,他们学习说话,待人接物,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作为孩子的教师自然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首先是教师的形象礼仪。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教师的着装应符合身份——简洁、端庄。日常工作中,我重视对自身的要求。首先是发型,简洁利落。其次是衣着,保持得干净整洁,另外,服装的式样做到朴素大方,协调得体。

其次是教师的举止礼仪。 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如果教师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在坐立行方面却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好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学生相信的,自己必须坚信不移;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在学生不在时也必须做到。

再次是教师的语言礼仪。语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的美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的完美与否。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这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语言礼仪还要求说话要恳切、谦逊、亲切。“修辞立其诚”。只有真诚的话语才能感动人,才能架起感情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心灵。同时,语气要亲切和气,这样才容易使人接受,并从中受到启迪、感染。在生活中,同是一句话,语气不同,效果迥异,人人都有体验。

我坚信:从今以后,一定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楷模;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礼仪行为,让我自身良好形象影响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的校园将会真正和谐融洽,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学习文明心得大全【第八篇】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12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