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实习计划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例【优质4篇】
【导言】此例“课外活动实习计划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例【优质4篇】”的实习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第一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和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关注的内容之一。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将“实践取向”作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将“教育实践与体验”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学习,密切联系小学,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平台。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内化素质结构”的总体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应强调以“学术性、师范性”为特色,以能力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拓展、综合素质等五级课程平台,强化儿童发展、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概论、班级管理、教育政策法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语言、书写技能等课程,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专业素质课程所占总学时的比重,合理分配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课、方法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各部分的课时比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努力构建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长。为此,大学一年级应侧重教学基本功(包括书法、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声乐与器乐、简笔画与手工制作等)的训练与专业情感的初步培养;大学二年级应侧重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能力等)的训练与教育理念的形成;大学三年级在继续培养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课外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的能力等),并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进一步巩固专业情感与教育理念,培养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大学四年级则侧重培养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计划、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撰写教育故事与小论文等)和自我专业特长(即经过实践训练,学生在专业能力某方面形成的一定的优势,如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等)。
二、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专业各门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改革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应结合课程内容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实施途径,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如,教师语言、音乐、美术、书法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相关理论课程可按实践教学大纲,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对学生实施观察学习、模拟学习,加强形成性评价,训练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各课程还可加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开展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重视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加强课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辅导,弥补课堂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学习笔记,记录课外阅读(理论、案例等)的摘要、反思成果等,拓展学生视野;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加强微格教学,组织到小学见习实习,指导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阅读教育名著,研讨教育热点问题,撰写教育小论文,开展教育手抄报、读后感、教育教学技能等各类教育技能比赛,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笔试、技能考试、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有机结合。如:教师口语、书法、音乐、美术等必修课期末可采用抽签决定考试题目、相关教师组成评委组打分的考试方式;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可采用闭卷考理论、开卷考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拓展课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技能与训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语言表达艺术与训练、儿童歌曲创编与伴奏、儿童舞蹈与唱游、儿童故事表演与创编、教玩具制作、书法艺术等也可采用汇报演出、展览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课外实践训练
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实践教学的又一基本途径。小学教育专业应制订并落实课外活动的制度与措施,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相关学生社团,列入每学期系部、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将社团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有机结合,广泛成立各类学习型、活动型社团,如支教社、文学社、心理辅导站、大学生合唱团、手工制作、声乐、体育、书法、朗诵等多个类别的活动社团。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锻炼,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锤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积极开展普及性的群众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基本功与能力的检查与训练,如由学习部负责实施普通话、书法、简笔画、声乐、舞蹈等教学基本功每日一练活动,保证课外训练的制度化、经常化与常规化。同时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手工制作、简笔画、歌舞等专业展示,举办简笔画、书法、朗诵、演讲、器乐、手抄报、讲课、说课、评课、组织班队活动、课件制作等教师能力大赛及征文比赛(文学、教育心理、儿童文学等)、手抄报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等,提高学生开展教育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果。
在加强校内实践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还应重视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与实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提出,要“结合相关课程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深入班级,了解小学生群体活动的状况以及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小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密切联系小学,了解小学的教育与管理实践,获得对小学工作内容和运作过程的感性认识”。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将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内容具体化、制度化,力求每次见、实习前均有基础教育名师举办讲座或公开课,做到整个见习、实习过程都安排专门教师全程带班,加强指导;见习、实习后都要求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反思,写出日记、总结、小论文,组织学生交流,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层次化、自主化和反思化。
四、推行顶岗支教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教育实践与体验”中要求: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经历1~2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据此,根据学校定位、地理位置、课程时间比例要求等实际情况,为保证学生实践锻炼的经常化,小学教育专业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小学加强联系,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开展顶岗支教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又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当地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服务地方,从而实现多赢。
为此,小学教育专业一方面可以组织大二、大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支教小组,在进行充分的“上岗”前的集中备课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定时间、定课时、定人员,有组织地到支教学校任教和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增加学生对小学及小学生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的能力,训练学生初步的教学能力。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充分利用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到小学顶岗支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实习班主任、少先队工作,实习课外活动,进行教育观察、调查与课题研究等,深化学生专业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建东。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文献资料,2009(33).
[2]涂珍梅。浅谈高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第二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对策研究
Development elementary school after school sport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ake the earth right flag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as the example
Wang Fei
AbstractNot only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fills a prescription the function to the student intense study, moreover to promotes studen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to have the obvious actual effect, is raises the student health standard the powerful method, also is advance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author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and in the earth right flag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practice 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law proposed the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carries out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the question as well as solves this a series of question method and the suggestion.
Key wordsThe elementary student;After school sports;Research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被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而被青少年一代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所忽视。尤其在小学阶段,繁多的作业以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小学生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
课外体育活动,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开展课外活动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教育方式。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愉悦身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知社会,其情感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1.当前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在6名体育教师中,4名为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专业体育运动,而其他两名体育老师,则有一名曾经从事语文教学,还有一名为音乐老师进行兼职代课。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2.当前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完善,无落实。
在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大多数的班级根本没有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任课教师的备课本中偶尔插几次课外活动名称,仅此而已,课外活动随意性大。有一部分的班级尽管有课外活动计划,但很不完整,只是提纲式地罗列出活动名称、大致时间、步骤等,缺乏活动的目标、具体时间安排、过程安排等,造成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少部分的班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出较为详尽的活动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即使如此,还是缺乏教师对整个活动的的调控策略及活动意外的预防措施,计划不够完善。还有极少数的班级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
3.开展小学课外活动发展的对策
积极贯彻新课标下的课外活动发展方向
《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大力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在娱乐中得到成长,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有组织,有目的开展小学生课余活动。
以土右旗蒙古族小学为例,学校如能每天都安排一节“二课堂”体育兴趣小组。其目的是在学校和老师的统一安排与指挥下,使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其组织形式是把每年级的学生按其对体育的兴趣以及结合学校的设施来进行分组,学生可按其对体育的爱好来报名,如“田径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还有“乒乓球兴趣小组”等。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提高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但课外活动的研究却一直没有进入“组”内。究其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学校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办出特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通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互相交流和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观念、方法、能力上的不足,提高自己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惟其如此,课外活动才能走出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的误区,向高层次、高效率上发展。
4.结论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它不仅确保了学生每天达到体育锻炼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不仅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还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课外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管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既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又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2006.
[2] 《农村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2006.
[3] 王佩铭,刘炎辉。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M].2010.
[5] 齐 浩。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J].2008.
[6] 肖毅。《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2010.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第三篇】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二是开展法制教育课外活动。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则是对法制教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二者合二为一的目的,就是帮助高职生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法律态度和法律意识。然而,以往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往往重形式,缺规划,轻效果。在校、系、班级中,看似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往往由于都是学生社团或是班级干部负责组织开展的,缺少学校层面的整体规划和有效指导,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与活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有些活动内容重复,有些活动内容空洞,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难以激发高职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课外活动效果欠佳。
本来45分钟的教师满堂灌的法制教育课堂教学,就造成埋头记笔记的高职生倍感疲惫和消沉,让他们在课后再面对这种分散、零星,且质量不高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着实难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高职院校应整合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加强领导和管理,将分散、零星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统筹起来,纳入到学校德育整体工作计划中,将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与法制教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突出法制教育的主题性、阶段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教育,指派法律专业教师作为法制教育活动的指导老师,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补充和扩展作用,提高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实效性。
二、开展高职生法律教育课外活动的几个重点
高职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他们的法律意识无疑对我国法制建设是一个有力的推动。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在开展高职生法制教育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将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在开展法制教育课外活动时,应结合当代高职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联系他们实际生活中的需求,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安全法制意识的培养。由于高职生的生活阅历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生活在学校和家长的庇护下,独立生活的机会很少,思想过于单纯。进入高职院校后,大多数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没有主观意识去保护自己的弱点明显暴露出来,以至于在高职校园里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如每年新学期到来,总会有人到新生宿舍传销物品,由于缺少防范意识,待销售人员走后才发现宿舍丢失了手机和钱物,甚至是笔记本电脑;有些学生为了自己的便利,不顾校纪校规,私自使用违章电器导致宿舍发生火灾;还有近年来大学生人身侵害事件频繁发生,我院也发生几起高职生被抢劫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强。见到陌生人搭讪或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不知如何处理,缺乏应变能力。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时刻保持安全法制意识,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对无法预料安全后果的事坚决不做。只有增强高职生安全法制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高职院校的危害事件就会减少。
2.法律信息辨析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中,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网络,将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无限的扩大。高职生在接受网络带来的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思想和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网络的无限空间和高度开放,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信息,使得思想、心理养成正处于活跃期的高职生无所适从。由于他们法律信息辨析意识和能力不高,对信息选择的基本能力及辨别能力、调控能力过低,面对大量的信息难以进行正确选择,容易受控于网络消极、诽谤、色情不良信息的影响。如有些高职生盲目信崇西方国家一些偏激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思想逐渐西化倾向;有些高职生从众心理严重,面对网络谣言或诽谤的信息,喜欢随从大流。如在2013年“人肉搜索”导致广州一名高中生跳河自杀身亡事件中,部分高职生认为“人肉搜索”是伸张正义的表现,盲目跟帖表示支持和维护,诸不知“人肉搜索”曝光了个人隐私,对造成的后果要承担侵权责任。对一些引起公众关注的典型信息案件,应给与学生正面的分析和解释,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信息辨析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有自己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在关注事件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接收相关的法律信息,主动了解信息背后深层次的相关内容,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主动法律意识的培养。由于受学校和家庭法律教育局限的影响,大多数高职生法律意识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这种被动的守法,往往是被片面理解的守法,如有些高职生把法律等同于刑法,把自己学习法律的目的仅仅局限于预防违法和犯罪上,把法律看成惩处犯罪工具,而忽略法律也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这种对法律学习偏颇的思想影响了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高职生不多。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义务与权利的关系,把守法教育与用法教育结合起来,增强高职生自身主体意识,提高他们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展高职生法律教育课外活动的途径
由于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主渠道教学,受到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固定教室的限制,课堂法律教育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整合法制教育课外活动,搭建运用法律知识平台,营造法制教育校园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规范,凸显法制教育的实践性,是提高高职生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法制教育课外活动——有规划,分阶段,定主题
根据高职院校以往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将各系、各年级、各班级分散、零星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整合起来,将其统一纳入学生常规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的领导,有计划、分阶段、定主题的开展法制教育课外活动。1.有计划,指在学校层面,全盘考虑学生法制教育课外活动内容及形式,将其归纳在学校德育整体工作计划中,让法律教育课外活动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并能得到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便于实施和管理。2.分阶段,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立法制教育阶段目标。如一年级以学法教育为重点,结合新生军训和新生入学教育,以学生遵章守纪养成教育为主,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二年级以守法教育为重点,以案例分析为主,增加学生对法律认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模式。开展学生法律意识和心理健康调查,对思想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三年级以诚实守信、用法教育为主。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就业、创业实践,教会学生敢于并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3.定主题,指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如“法制教育月”、“安全教育月”、“法律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定主题,让主题为学生学法服务。由于主题突出,活动目标明确,容易增强活动教育的实效性。
(二)搭建运用法律知识平台——多实践、走出去,请进来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多实践、多接触社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法律知识。为学生搭建运用法律知识平台,增加他们参加法律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法律体验中学会用法。1.多实践。学校要多渠道、多形式的为学生搭建运用法律知识的平台,为学生增加法律实践机会。如在学生中建立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询服务协会、学生法律社团等,建立与法律相关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时化解学生违纪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公开处理学生之间、校生之间的纠纷问题;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等活动。2.走出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有关法律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禁毒教育基地和戒毒所;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和见习、实习、勤工助学等机会,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3.请进来。请有关专家到校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案例分析;与有关部门组织法律现场咨询会,为学生解答劳动保障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就业陷阱、创业贷款等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
(三)营造法制教育校园氛围——抓宣传,多方位,讲典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环境及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设法营造法制教育校园氛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中成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1.抓宣传。利用各种现有设施,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法制教育氛围的熏陶。2.多方位。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在校园范围内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如建立健全学校各部门规章制度;张贴教室、宿舍、食堂、会厅等管理条约;设立法制教育校园网页,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申诉制度和听证制度;及时处理和解决学生在学籍管理、违纪处分、贫困生资助、评优评先、学生纠纷中遇到的问题。3.讲典型。收集本校历年来学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安排教师参与任课班级学生讨论。以学生熟悉的身边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些案例作为学校层面法制教育的反面教材,对在校高职生有着警鸣教育意义,对营造校园法制教育舆论氛围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总之,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根据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实际情况,将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与法制教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课外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第四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外活动;项目化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高等职业学校要走的路还很长,很多地方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学除了实习实训外大部分时间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为人诟病之处在于学生学习路径过于狭窄,方式单调,枯燥乏味,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对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除了课堂授课以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可拓展教学渠道,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自我认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同时能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健全心理、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1、课外活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重要补充,在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功能。课外活动是学校范围内的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实践基拙。只有通过它才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实现由知到行,再到理解甚至融会贯通的飞跃。一次成功的课外活动所能解决的问题,胜过十次空洞的说教。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主观思想处于活跃状态,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身心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成长。课外活动不仅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为展示学生的才华,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展示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它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获得更多成功机会,获得更多成长的自信。
第三,课外活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方法。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级各类人才,这些人才大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脱颖而出。实践表明,人得成长离不开通识和专识教育,课堂教学给了学生跟多专识教育的机会,课外活动让学生的通识教育得到更多的延展,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等得到很好的发展。
2、目前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
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目前的课外活动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重视程度不够,保障体系不健全
高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师资力量、教学经费、教学设施设备投入等方面全力为教学服务无可厚非,但却忽视了课外活动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在整个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常常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领导部门对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也缺少关注和支持,甚至认为课外活动是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实际意义,从而使课外活动边缘化。。即使有部分课外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管理中也多注重办事程序和权限等级,人员、经费、设备投入都显不足,较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导致活动的效果不明显。
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普遍采用院、系二级管理,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相关部门等横向协作,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操作,条块结合、网状运行方式。这种方式行政管理层次多、分工细、环节繁,注重办事程序和权限等级,专业化特征不够明显,容易导致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
学生作为课外活动的主体,也往往因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对活动全程负责,没有将活动的目的内化为自身的追求,缺乏主动性,感觉在应付。在活动中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意识还很淡薄。
课外活动内容更新,组织形式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国家和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在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等技术层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同时要求高职学校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构建学校特色,为地区经济培养和积累人力资本,特别要求高职学校积极开展有声有色的课外活动。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也在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但是由于缺乏课外活动的指导性教材和技术文本,缺少相关的制度支撑,没有专业的人员去制订计划方案,也没有明确的保障体系,导致课外活动的开展面临很多的阻力。不少高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诸如春游、读报、班会、“两操”,各种比赛等课外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参与度也很强,但是其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内容安排、评价方式上还有待提高。
3、以项目化管理推动课外活动更好的开展
以人为本、转变观念
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理念很大程度影响着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同样领导对课外活动的积极意义要有全面的认识,把课外活动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将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提上工作日程,把管理效果纳入工作人员业绩考核体系,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为大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教师,要积极关心和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对领导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对学生应主动关心,大力支持,针对一些重要的活动出谋划策,参与指导,尽可能提供有关条件,使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发挥大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在不改变现有总体格局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团委下设立专门的课外活动管理处,成立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委员会,直接针对大学生各种具体的课外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成立各种专门的协会、俱乐部,有专门的专业老师,体育老师等充当教练和指导老师,有学生担任协会或者俱乐部部长、副部长等领导职务,负责整个协会的运转、活动、招新等活动,指导老师在旁边充当指导,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教师解放出来,给予协会、俱乐部更专业的指导。使协会更专业,更全面,这个为各个项目的管理提供基础。
4.积极拓展课外活动的路径。
为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该寻求更多的渠道为课外活动搭建平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宽课外活动开展的路径。比如实习实训基地;去企业参观学习;去景区、博物馆、红色旅游区参观学习;
进行三下乡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社会服务;学校邀请各行知名的专家、企业家、学生家长进行专题演讲,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促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文以及伦理道德的认识;拓展其他野外活动,如野炊、技能大赛、体育活动比赛、演讲比赛等,旨在提高学生技能、口才、体能、耐力以及意志力、协助意识等;体育社团活动类型包括田径类、大球类、小球类、舞蹈类、街武等,基本解决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没有合适的项目的问题。
5、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发挥社团作用
社团由社团中心统一管理,由社团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并进行考勤,集合各社团成员一起活动,他们互相合作学习和帮助,解决了课外活动没人组织或没人参加的问题。
学校对社团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开放一定的场地并且提供必须的器材,部分解决了课外活动没有场地器材的问题。对于各个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协会要开展活动,要提前申报计划,向团委或者专门的指导委员会申报活动时间、内容、规模、参与人员、开展形式、预算金额、预期效果,所需支持等,等到审批之后,在按照计划开展。这样操作,避免了学生活动过多,时间冲突,场地不足,参与性不高等问题,也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学生积极性真正的动起来,由要他参加变成我要参加,要他锻炼变成我要锻炼。
也是各个课外活动得到统一的协调和管理,更加规范,效果更好。
每个社团都有指导老师,对各社团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对没有技术的同学进行指导,部分解决了课外活动同学不懂锻炼的方法和有些同学体育技术不好怕别人笑话的问题,有了专业的指导,学生的不会盲目,参与积极性更高。是协会俱乐部的发展有制度,有计划,有管理、有评价,有指导,最重要的有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是学生课堂的重要延展和补充,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时代的发展,赋予我们更多的使命,不断的研究和探讨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方式,更好的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新鸿。体育社团在中职学校课外活动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8).
[2] 沈慧。我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3] 杨海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价值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