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33887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一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练习十六第3-11题。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第9题请同学们先汇报分享的“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优质8篇”,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1练习十六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二篇】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

美育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通过酒对人类社会的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和羟基的特性。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法:这节课在网络教室,其最大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力。这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由乙醇的结构推测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特点。结合这两方面的特点,教师精心在网络课件中准备了大量材料。在实施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乙醇的结构,大胆对乙醇可能发生的断键位置进行推测。然后学生带着他们的推测进入到乙醇化学性质中的学习。学生们带着他们的推测、假设和疑问,在阅读中、实验中、协作学习中、网络讨论中、师生讨论中努力检验他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推测正确的同学就好比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而推测不对的同学认真反思,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既起到了学习乙醇的结构的目的,又可以牢牢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2课时。

多媒体网络课件、投影仪、试管、无水乙醇、钠、火柴、酒精灯、铜丝、小刀。

1.利用乙醇的用途引入乙醇的这节课。请学生汇报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结果。后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2.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与学生直接交流,或者在线进行交流)学生学习完以后,利用某些典型例题和学生一起总结交流。

3.指导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系统,学生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设计。

1.以分组的形式汇报乙醇的用途。(这一信息收集工作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

2.进入到乙醇结构的学习中,并对乙醇可能的断键位置作出推测。

3.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在线的交流。学习完乙醇的化学性质,一起思考讨论某一些典型的例题。

4.进入在线检测系统,检验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三篇】

知识技能:1、了解纯碱的物理性质,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的'生活现象。

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判断一些物质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实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际应用,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和应用。

辅助手段:多媒体、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言]多媒体展示关于纯碱的谜语,并简单介绍纯碱的一些重要用途。

[过渡]由于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了解碳酸钠的性质,由此引出课题。

[展示]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引导]探究物质的性质一般是从观察物质的外观开始,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现在请大家来观察这瓶药品。

[展示碳酸钠样品]。

[板书]一.物理性质。

[引导]分别叫学生演示。

1.碳酸钠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结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变红,故碳酸钠虽是盐类,但却称其为纯碱。告知学生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2.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

结论: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多媒体展示拓展应用问题,并要求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并和以上碳酸钠和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得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结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思考:碳酸钠溶液可以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吗?氢氧化钾溶液呢?

4.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结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溶解。

提示:也可将氯化钡换成氯化钙。

[归纳并板书]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溶液显碱性。

2.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展示]多媒体展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分析,由此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板书]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酸碱盐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过程。

[解释]氢氧化钾溶液不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原因。

[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都有哪些?

[练习]多媒体展示。

倾听。

观看。

观察、总结出碳酸钠的部分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个别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观察并思考。

整理实验现象及结论,总结出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归纳。

讨论、总结。

倾听。

回顾与思考。

思考,并完成练习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碳酸钠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突出学习要点。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四篇】

课题:比大小(二)。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

2、()。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和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和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一些活动,能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4,例5。

1.明确例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

(2)从左往右观察和这两个相等的小数,你又能发现什么?

3.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2.说说为什么橡皮的单价和铅笔的单价相等?

要点:

(1)用具体钱数解释,都是3角;(2)用图表示;。

(3)结合计数单位理解。

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都能证明元=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

4.学习例5。

(1)先看图填一填再全班校对。

(2)比较、、的大小,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怎样?

初步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观察例4和例5的比较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点拨: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从右往左看呢?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6.学习例6,并完成“试一试”。

组织交流,校对和订正。

明确小数化简的方法。

知道小数改写的方法,特别是将整数改写成若干位小数的方法。

这些物品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书上填一填。

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小数中的“0”是否都能去掉?只有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

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三)练习。

基本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思考:数轴上的各个小数是怎样得到的?

2.“练一练”第2题。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3.练习六第1~5题。

直接将答案写在课本上,后进行集体交流,逐题表达想法,进行校对和订正。

第1题为什么不把和连起来?

创编练习。

(1)只动三笔,变成三个相等的小数。

602060260200。

(2)写几个和相等的小数。

(四)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24页上第1、4、5、6、7、8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比原来的数大324,原来这个整数是多少?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六篇】

一、复习:(课件展示)。

1.将下列量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先独做后集体订正)。

1角=()元=()元5角=()元=()元。

1dm=()m=()m3dm=()m=()m。

2.看下列商品的标价并说一说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点学生说)。

二、教授新课:

1.测量物体长度,引出探讨课题。

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定一样物体来进行测量,在测量之前先估一估其长度然后测量。测量完了以后每组派出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由学生的测量结果引出小数,然后再引出小数的意义。

2.认识一位小数。

我们刚才在测量长度的时候刚好不够1米,需要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用较小的单位来进行测量。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时1分米,也可以说时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时1米的,这样1分米就可以表示成米,也可以写成小数米。紧接着练一练3分米,5分米……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引导学生发现分母为1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并让学生猜想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的是什么。

3.认识两位小数。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时1厘米,这一份的长度时1米的,这样1分米就可以表示成米,也可以写成小数米。是两位小数,证实了同学们的猜想,并及时给学生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紧接着练一练3厘米,5厘米……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让学生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分别写作,,,……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51页“做一做”及55页练习九的第1、2题。(先独做,后集体订正)。

2.对口令游戏。

一方说分母是10、100、1000、10000的分数,另一方说小数。

四、全课小结。

自问自答:

答: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练习形式多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七篇】

课时:1。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2、()。

1、思考一下,和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和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大全【第八篇】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进入高中化学学习后,通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及化学基本理论。本章是学生第一次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4)学生,学生人数52人,绝大多数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具备较好的纪律性和一定的实验技能。

三、设计思路。

基于教学目标和对教材以及学生的分析,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实验探究和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钠的性质的学习。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活泼金属的反应原来如此精彩,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更多金属知识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掌握掌握钠的性质,了解钠的用途与存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及其拓展。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镊子、玻璃片、滤纸、小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药品:酚酞溶液、cuso4溶液、fecl3溶液、金属钠、蒸馏水。

3、学生准备:本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盘。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思考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浓雾大,可见度低,司机视野不够清晰等。

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1。

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

组织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探究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切割钠的实验,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钠表面的变化。

1、熟记钠的保存方法。

2、完成钠的夹取、吸油、切割,感受钠的质软。

3、观察钠的真实面目。

4、仔细观察记录钠表面的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完成钠物理性质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

归纳整理。

提问:

1.钠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2.新切开钠在空气中有什么变化并描述实验观察结果。

3.从结构决定性质入手,引导学生从钠原子结构出发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描述钠在空气中的变化现象。

3.从分析钠原子结构找出变化的原因。

通过亲自造作,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取最直接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感知钠的物理性质及快速被氧化的过程。掌握物质性质学习的一般规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实验探究2。

在加热条件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

指导学生做好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及时撤走酒精灯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细节。

观察钠在空气中燃烧,记录实验现象:钠先融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突然剧烈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物为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体会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逐渐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归纳小结。

钠是非常活泼金属,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

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o2==na2o2。

实验探究3。

钠与水的反应。

提问:

1、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思考分析钠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3、在实验室里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由钠与水反应实验总结钠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探究3,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针对实验现象展开讨论,思考交流得出结论。

再一次感受化学实验的精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探究释疑。

教师引导:

1、实验现象。

2、反应生成物。

3、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上推理和通过实验验证?

4、老师演示氢气的检验。

小组代表回答。

1、钠浮在水面,很快融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并伴有斯斯得得响声。有些小组还伴有小火花,或爆鸣声;钠球逐渐变小至消失,加入酚酞,溶液变红。

2、生成naoh和一种气体。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推出应该是氢气而不是氧气。可以用点燃法检验氢气。

5、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质软。

培养学生的细微观察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规范化学用语,训练思维的全面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现提出合理的假设,在实验验证,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小结。

2na+2h2o==2naoh+h2↑。

创新探究。

教师引导讲解:

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将水电离的少量氢离子置换出生成氢气。那么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呢?

展开思考与交流,得出答案。

反应会更剧烈,生成氯化钠和氢气。

2na+2hcl==2nacl+h2↑。

学会知识迁移,从已有知识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共同本质,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从而获取新知。

教学评价。

今天我们每个小组都能够分工协作,很好完成实验探究,也能够积极展开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肯定自己,树立自信。

作业布置。

1、训练2的题组二。

2、探究作业:如何改进钠与水的反应装置,既安全又合理?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实验比较简单,且相对安全,完全可以分组实验探究来完成,让学生充分亲自体验实验的乐趣,真实感受和获取新知。这远比老师演示,学生观察获得知识更为鲜活与更有说服力。但氢气的检验和钠与酸的反应还是由老师演示更安全些。

2、由于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导致课堂时间有些紧,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及现象分析及创新探究有些紧张。下次教学时应注意适当调控学生的实验节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233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