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87224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汇总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第一篇】

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学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的支持下,在广大教职工和全体研究生的参与配合下,20**年研究生处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优化学科梯队,深入实施“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现将2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学校20**年工作重点,明确20**年“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总体工作思路。根据《中共重庆科技学院委员会重庆科技学院20**年工作要点》,研究生处制定并发布了《重庆科技学院20**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并就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任务进行梳理,提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程安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紧抓学科龙头,推进学科建设

(一)完善学科制度,组建学科队伍

一是经过半年的筹备,于20**年3月26日正式印发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二是开展了首批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工作。经个人申请、学院初审、部门审核、材料公示、专家评审,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和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定,确定首批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6人。三是根据学校第三届学术委员会20**年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在认真总结分析学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二)重视绩效考核,建设重点学科

一是加强重点(建设)学科的年度建设计划管理。组织各学院和各重点(建设)学科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对本年度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以及经费使用等进行了细化。二是落实配套资助,4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配套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三是组织开展了各学科年度绩效考核,各学科均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经费使用较为规范。

(三)拓展培养方向,优化布局结构

为适应行业产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提速提质,经过反复调研和充分论证,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增设油气材料工程、钻采输新工艺与装备技术、油气在线分析与控制工程等3个培养方向,在安全工程领域增设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等2个培养方向。5个培养方向20**年全部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培养学院由原来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辐射到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实现了工科学院的全覆盖。

三、开展中期考核,认真自评自查

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进行中期考核的通知》(学位办〔20**〕30号)的文件精神,在学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研究生牵头制定《重庆科技学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中期考核实施方案》,分领域自评自查、学校全面检查、专家抽查评议三个阶段,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讨论、企业调研等形式,全面开展了研究生教育自评自查工作,总结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剖析试点工作成效与不足,形成自评自查总结报告。

12月18日,重庆市学位办组织专家到我校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工程硕士培养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经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质询交流等环节,专家组认为:我校正确把握了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落实,措施有力,投入到位,成效明显,形成了与项目匹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完成了上一阶段的试点工作及计划任务,达到了预期要求,同意我校通过中期考核。与会专家还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平台建设、评估及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校进一步完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工程硕士培养项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培养体系

(一)新增规章制度,健全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管理办法。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工程硕士培养项目试点的精神和学校加强学科建设的需要,制定并发布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国(境)外学习交流实施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管理暂行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荣誉称号授予实施办法》和《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等7个管理制度。二是梳理管理流程。梳理完善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管理流程12个,制定各类管理表格59个。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培养制度体系,健全学科建设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二)成立督导团队,强化监督评价

20**年6月,根据《重庆科技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细则》的有关要求,经学院推荐、学校审定,成立重庆科技学院第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委员会。督导专家委员会由9名高校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这是学校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五、重视思政教育,加强日常管理

(一)加强学习指导,推进党建工作

一是多次组织全体研究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完善研究生党支部建制,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等环节的指导和管理。在校三届研究生中,现有中共党员64人。其中20**级24人,党员人数占该级研究生人数的80%,其余年级研究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党课学习,并按照党章要求稳步发展。

(二)突出工程特色,开展入学教育

20**年9月,研究生处与培养学院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协助下,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了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和系列入学教育专题活动。其中,企业现场专业教育、特色行业文化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等板块,特别是企业现场专业教育,得到了研究生的充分认同。

(三)精心宣传策划,组织交流活动

20**年3月,开展了“家乡美”文化展活动,增进研究生对家乡的热爱,丰富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5月和10月,分别完成了第二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换届工作和研究生会招新工作,研究生会干部的队伍日益壮大。6月,成立了“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会铁人青年学术会”,使其成为研究生浓厚学术氛围和促进学风及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研工部的指导下,研究生会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交流会、青年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0**年10月至11月,组织研究生赴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进行交流和篮(足)球比赛。先后发行研究生工作简报4期。

(四)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奖助激励

一是以不同形式组织20**级、20**级和20**级研究生召开了5次座谈会,围绕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科研等进行交流,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研究生反映的各类问题。二是制订了《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导师工作日志》,记录导师与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交流沟通情况,加强培养过程监控。三是

根据国家20**年新的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研究生奖助体系。

六、完善招生政策,确保生源质量

(一)创新选拔方式,严格录取程序

20**年,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和教育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管下,我校2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完成。在全国理工类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共录取57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1名刚果(布)留学生。一是坚持校企共同招生制度。二是建立了招生复试环节工程实践能力测试项目库,加强了对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核。

(二)拓展宣传途径,筹备招生考试

面对20**年竞争更加激烈的招生形势,研究生处和培养学院协同配合,组织开展了20**级招生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精心制作宣传材料,充分利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校和部门网站、校内宣讲会等方式,多方位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积极拓宽生源渠道,研究生报名人数比去年同期较大幅度增涨。二是积极筹备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经现场确认,共1703名考生将在我校参考。目前,各项考务工作正有序推进,将于1月中旬全部完成初试环节的招生考试工作。

七、严格遴选考核,建设导师队伍

(一)加强管理监督,完成年度考核

20**年1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考核程序,对20**年度已经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进行了考核和公示。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年第一次会议审议,同意戚志林等97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年度考核合格。

(二)遴选指导教师,充实培养队伍

20**年3月至6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别对自愿申请20**年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了遴选及答辩评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年第一次会议审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9名校内导师,34名校外导师;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全工程5名校内导师,6名校外导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7名校内导师,3名校外导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6名校内导师,4名校外导师;化学化工学院6名校内导师,8名校外导师;建筑工程学院6名校内导师,12名校外导师;安全工程学院5名校内导师,8名校外导师获得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目前,我校共有硕士生导师277名,其中校内导师95名,校外导师182名。

八、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一)依托教改项目,推进改革探索

20**年,研究生处组织开展了学校和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在教师申请、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20**年立项校级项目12项,获批重庆市教改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完成市级8项、校级25项在研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部分改革成果已经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实践。

(二)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方式方法

一是坚持实施“说课”制度。二是继续开展优质课程建设。研究生处组织《岩石力学》、《数值分析》等2门市级和《油气开采新技术》等7门校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所属学院,在20**年立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规划及课程大纲。三是推进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企业专家上讲台计划。目前,已有26门课程实行校企共同授课,15门课程全部实行案例教学,5门专业课程在生产现场教学。四是继续坚持实施研究生课程结业考核 “双及格”制。

(三)多样创新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为增强研究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级各项创新实践活动。经过导师们的指导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成效初显。研究生参加第四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3项、全国鼓励奖5项;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参加首届全国“杰瑞杯”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首次参加重庆市“科慧杯”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获特等资助1项(全市共4项)、一等资助1项、二等资助2项、三等资助5项,并最终取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秀成绩;参加第五届重庆市“创新实践杯”征文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共60个项目申报20**年学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专家评审,47个项目获批立项;获批立项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20**年立项的24个校级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全部通过了中期检查,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营造多元环境,开拓国际视野

学校一直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致力于加强与国(境)外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进国际交流培养。20**年6月,4名研究生赴俄罗斯参加中俄青年论坛,为期10天; 8月,19名研究生赴澳大利亚堪培门学院进行为期三周的访学交流; 9月,1名研究生赴台湾中央大学研学,为期1年。

九、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应用能力

(一)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应用能力

20**年学校在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海油发展天津培训分公司、中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等新建研究生工作站5 个。目前,我校已建成研究生工作站15个。20**年,先后有28人次进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紧扣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20**年4月起,研究生处组织两个领域7个培养学院认真学习领会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入剖析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完成了20**级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企业专家全程参与。

(三)校企协同合作,承担培养任务

校外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招生复试、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授课、讲座等工作。目前,已有62名校外导师实际指导研究生,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6门(8人次),为研究生开设讲座20余人次。

十、强调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

(一)强化过程监控,严把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和20**级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整体安排,研究生处于20**年11月启动了20**级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截至20**年3月,30名研究生全部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环节;20**年7月启动了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20**级30名研究生全部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二)开设专题讲座,严守学术道德

20**年,组织研究生参加重庆市科协、重庆市教委和重庆社科院共同举办的重庆市20**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会以及校外专家来校开设的学术道德专题讲座共154人次。引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十一、加强部门建设,提升工作效率

(一)加强平台建设,推进管理信息化

一是新建部门网站。20**年1月以来,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计划,研究生处提出了部门网站建设方案,新建部门网站并完成新老网站数据迁移。二是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以现有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研究生处提出研究生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升级方案,以解决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不足,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教学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

(二)坚持业务学习,提升工作能力

一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处内每周例会安排1小时的业务学习,重点学习与各科业务相关的上位法规、校内相关制度。二是组织订阅研究生教育相关书籍,明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学习进度。三是积极开展工作研究。本年度部门工作人员主持研究生教改项目4项,其中市级项目2项,发表研究论文4篇。

(三)建立内控机制,切实转变作风

将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规定作为加强部门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例会、部门行文、公务接待、公车使用、请销假、财务管理等常规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监控,实现廉洁高效。

(四)强化服务监督,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严格执行首接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作风投诉制。根据研究生处工作人员少的`特点,实行管理岗位AB角制度,提高服务效率。二是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强化了服务监督。三是利用每周一处务会进行工作梳理总结,及时查找不足,限期整改。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第二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12月1日,为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进一步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该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为研究生院揭牌。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说:“建立研究生院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通过建立研究生院,将进一步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与国内以及国际一流大学的。接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组织实施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中医药研究生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32年来,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由1978年首批36名硕士生、1983年首批2名博士生,发展到目前的1734名硕士生、653名博士生,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2387人,并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405人,已毕业研究生5998人。

大学研究生院年终工作总结【第三篇】

初步建立了博士生导师库,分析了近三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状况,全面总结了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博士生导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博士论文的双盲评阅制度和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硕士论文抽查制度,强化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学位授予质量。

开展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与推荐工作,产生了良好品牌效用和样板效用。全年评选表彰了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5篇、优秀硕士论文41篇。经过学校推荐和湖南省学位委员会评审,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26篇。经过湖南省学位委员会推荐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罗旗帜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能量原理的薄壁箱梁剪力滞理论与试验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化学学科杨海峰的博士学位论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映射分析》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完成了量大面广的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和评定工作,截止到今年9月授予博士学位162人,硕士学位1890人(其中,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31人)。今年最后一次学位申请与评定工作正在进行中。

一、研究生培养工作

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博士生导师25名,新增硕士生导师75人,形成了一支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组织了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获准8项。组织了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报,获准15项。开展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立项实施教改项目12项,精品课程建设2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5项,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

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职业型科学硕士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了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健全完善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增加了257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统一排课,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处理了两起教学事故,实行了网上排课、制定培养计划和选课等系统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顺利实施了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计划,全年三次选派研究生学生92名,推动了学校博士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会公布的20xx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博士选派情况通报,在攻读国外博士学位研究生占签约名额的百分比排序上,湖南大学在处于全国高校前列的49所大学中列22位。

全面推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变了旧的研究生分类,施行了完全学分制,健全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资助制和新型的研究生奖学助学,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覆盖75%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优秀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的最高奖学助学金可达10万元。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热烈反响,在省内几家大报的重要版面或头版头条、经视卫视台的黄金时段均有报道,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和新浪网等纷纷刊载了专题新闻。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标准化保密室、考场和考点的规范化建设,建设了高标准的研究生考试保密室,配置了先进的保密技术防范设施,为保障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

加大了推免生复试权重,革新了特殊人才选拔机制,开辟了校内跨学科、跨学院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的创新。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基本做法在今年《教育部简报》第79期专题刊载,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

二、综合管理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院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对部门结构和岗位职责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院管理职能,优化了管理队伍的结构。

制定了学校研究生秘书工作标准,初步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基层单位管理干部的工作规范,促进了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编制了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工作计划,并将各项计划和工作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保障了研究生院工作的。整体性和执行力。

定期制订了研究生院重点工作日程安排,健全完善了研究生院院务会制度,推动了研究生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第四篇】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是 直 属 教 育 部 的 全 国 重 点 大 学 , 坐 落 在 南 方 名 城 广 州 。 学 校 原 名 华 南 工 学 院 。 学校 1 6F 始 招 收 研 究 生 ,1 0 被 评 为 全 国 文 教 战 线 先 进 单 位 , 并被 确 定 5 A 开 9 6 年 9 为 全 国重 点 大 学 ;1 8 恢 复 招 收 研 究 生 ,1 1 经 国 务 院 批 准 为 首 批 博 士 和 硕 士 学位 7 年 9 8 年 9 授 予单 位 ;l 5 首批 进 入 国 家 “ 1 9 年 9 2 工程 ” 重 点 建 设 大 学 之 列 ;1 9 通 过 教 育 部 本科 1 9 年 9 教 学 工作 优 秀 评 价 ; 1 9 经 科 技 部 、 教 育部 批 准 建 立 国 家 大 学 科 技 园 ;2 0 经 教 育 9 年 9 0 年 0 部 批 准 试 办研 究 生 院 ;2 1 教 育 部 、广 东省 政 府 签 署 重 点 共 建 协 议 ,将 我 校 纳 入 高 水 0 年 0 平大 学 建设 行 列 。 经 过 五 十 多 年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 华 南理 工 大 学 现 有 6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2 个 广 东 省 重 点 个 1 学科 , 1 个一 级 学科博 士 点 ,7 个二 级 学科博 士 点 ,1 个一 级 学科硕 士 点 ,1 个二级4 5 5 8 6 学科 硕 士 点 ,涵 盖 了哲 学 、经 济 学 、 法 学 、 教 育 学 、文 学 、 理 学 、 工 学 、 农 学 、 医 学 管 理 学 十 大 学 科 门类 , 学 科 布 局 更 趋 合 理 , 学科 结 构 更 为 优 化 。 形 成 了特 色 明显 、优 势 突 出的 轻 工 、材 料 、化 工 、信 息 、 建 筑 和 机 电 学科 集 群 。 目前 , 学 校 共 设 2 个 学 院 , 学 9

校 占地 面 积 4 7 ( 中 南 校 区 1 7 。 1 亩 其 4 7 亩) 6

学校 师 资 力 量 雄 厚 ,科 研 力 量 坚 实 ,教 学环 境 优 良。 学校 现 有 两 院 院 士 5 , 聘 院士 人 双 1 人, 外籍 院士1 ,博 士生导 师2 ,硕士 生导 师9 1 。现有1 国家重点 实验 室,3 5 人 0 7人 人 1 个 个 教 育 部 重 点 实验 室 ,5 广 东省 重 点 实验 室 ;2 国 家 工 程 研 究 中心 ,1 国 家 甲级 建 筑 设 个 个 个 计研 究院 ,1 国家大学科技 园,l个博 士后科研 流动 站 ,学校 还设有 十 几个省 市校 级 工 个 1 程 研 究 开 发 中心 ,专 利 申请 量 和 授 权 量 持 续 多年 居 全 国 高校 前 列 。 为 适 应 社 会 对 各 类 人 才 的 需 求 ,我 校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呈 多 元 化 发 展 。 已在 两 个 层 次 八 种 规 格 上 招

收 研 究 生 , 计有 攻读 博 士 学 位 和 硕 士 学 位 两 个 层 次 。 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 已 占 研 究 生 总 数 的3 %,逐 步 改 变 以培 养 学 术 型 为主 的格 局 。 2 我 校研 究生 教 育 注 重创 新 和 实践 能 力培 养 ,提 高综 合 素 质 ,培 养模 式呈 多元 化 发 展 。 目前 ,华南理 工 大学各 类在校 研 究生 达l 9 人 ,其 中博 士 研 究 生1 0 。反 映研 1 2 7 2人 7 究 生 挂 职 锻 炼 和 合 作 培 养 等 工 作 的 科 研 成 果 “ 究 生 社 会 实践 与 工程 实 践 教 育 机 制 创 新 研 的探 索与 实践 ” 和 “ 高研 究生 创 新 能 力 的 产 学研 合 作 教 育 新 模 式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分 别 提 获2 1 0 年广 东省教 学成 果一等 奖和2 5 0 0 年第五届 广 东省 高等教 育省 级教 学成果一 等奖 0 近年 来 ,我 校 研 究 生 在 各 种 全 国性 的科 技 大 赛如 挑 战 杯 、数 模 竞 赛 、 电 子设 计 竞 赛 、 国际 企 业 管 理 全 国挑 战 赛 等 大 赛 中屡 获 佳 绩 ,人 才 培 养质 量 稳 步 提 高。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研 究 生 院设 立 了优 秀 研 究 生 奖 学 金 、 研 究 生 学 术 论 文 奖 和 创 新 奖 ,与 此 同 时 , 国 内外 著 名 企 业 还 在 我 校 设 立 系列 企 业 奖 学金 ,在 校 研 究 生 获 得 奖 学金 的 比 例 高达3 %。为 了帮助 经济上有 困难 的。学生川 利 完成 学 业 ,学校 与 中国银 行 合作 建 立 了助 0 页 学 贷款 机 制 。 学校 还 为 在 校 研 究 生提 供 了较 多 的助 研 、助 教 和 助 管 岗位 。 截 至2 5 7 , 学校 为 国 家培 养 了1 0 多 名 各 层 次 的 研 究 生,毕 业 研 究 生 深 受 社 0年 月 0 0 0 0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会 欢 迎 ,一 次 就 业 率 高居 全 国 高校 前 列 。 展 望 未 来 , 华 南理 工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将 围 绕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和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需 求 , 落 实 学校 “ 化 兴 校 ” “ 才 强校 ” 和 “ 放 活 校 ” 三 大 战 略 , 实现 规 模 、结 构 、质 量 文 人 开 和 效 益 的 协 调 发 展 , 全 面推 进 学校 由 多 科 性 向 综 合 性 ,半 开 放 式 向 开 放 式 大 学 的 转 变 , 努 力 把 华 南理 工 大 学建 设 成 为 国 内一 流 、世 界 知 名 的 高 水平大 学 。 ( 忠 李林 供 稿 ) 李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第五篇】

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第8期发表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等17所研究生院再次入选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列全国自然科学第一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列全国社会科学第一名。

文章认为,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能够就读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的A++级学科,将得到全国最好的专业教育。文章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创新教育,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导师接触。与大学相比,科研单位的师生比不高,在科研单位就读研究生能得到导师更多时间的指导,满足学生接触导师的需要。因此,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到科研单位就读研究生。

本年度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的标准与上两年相同,即:在中国研究生院评价中,获得工学前7名、理学前4名、医学前3名,农学前2名、管理学前3名、文学前3名、经济学前2名、法学前2名、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第1名的研究生院。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各学科的入选数量根据各学科门的博士生导师数量和开设该学科的院校数量确定。

按照以上标准,在我国405所大学、244个科研单位,共计64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含军事院校、不含主要为军事工程服务的科研单位,不含第九批硕士点单位)中,有17所研究生院入选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一流研究生院的入围数量和名单与上两年完全相同,体现出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具有稳定性。17所一流研究生院中,科研单位3个,大学13个,还有1个既是科研单位又是大学,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又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名单见下表。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工学第三名被上海交通大学夺得,原第三名浙江大学降为第四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268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