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公共服务办2024工作计划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民满意度,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志愿者活动,促进邻里关系和谐,保障公共安全。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街道公共服务办工作计划”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XX街道公共服务办2023工作计划
公共服务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对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和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立足XX街情和公共服务办的工作实际,找准找实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完善发展思路,锚定重点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聚焦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XX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做到民生民政等公共服务事业有新突破,为高质量建设"智创腹地、生态XX、客韵新城"贡献公共服务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思路
(一)党建引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公服办党支部要按照中央、省、市、区和街道的部署,突出重点和关键,坚持贴近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手段,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行动,借力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大讲堂等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公服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好公服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不断提升公服办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基层组织力、支部战斗力和群众感召力,提高服务群众质量效能,全面增强开启新征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人民至上,推进民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结合公服办实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工作全局,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服办要结合工作职能和中心任务,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公共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面对新任务、新要求,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以实干、实绩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XX街道爱民为民新篇章。
(三)革故鼎新,力促公服工作上新台阶。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公共服务工作要紧密结合XX街道辖区实际,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扎实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要及时防范化解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风险,确保事业稳中求进,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为社会提供扶危济困最基本的"安全网",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结合群众需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工作举措
(一)守正创新,锐意改革,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深入谋划202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民生民政事业新发展,准确把握大局大势,进一步深入研究、精心谋划,为公共服务事业改革发展定好路线图、施工图。紧紧围绕履行民政"三基"职责、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实现"弱有众扶""老有颐养""基层治理现代化"等,认真研究制定体现XX街道公共服务规律特点的发展指标体系,仔细梳理形成一批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指引、改革项目,为推动民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保障。
立足微改革微创新,努力提高"六个零"帮困扶弱机制服务水平和社会覆盖面,让帮扶困难群体"不落一人",彰显社会温暖和政府关爱,体现XX特色,打造XX亮点。根据XX街道实际,力促"智慧民政"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养老机构帮扶等民政服务水平,通过完成数据中心、底层支撑、统一门户等基础建设,努力打造XX街道"智慧民政"。立足"智慧民政",在深入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设,不断拓展数据共享和运用范围等方面,促进民政工作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力争打造成为民政行业的标杆。另外,推动政务"家"服务微改革。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展政务"家服务"。按照区数字化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确定的智慧XX建设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施工图",抓好任务梳理、责任分解,积极组织、督促各成员单位严格按要求、按计划、按时限抓好落实"家服务"。做到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围绕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寻找切入点,打造集业务指导、事项受理、政策解读为一体的政务服务流动窗口,让每一位办事群众都感受到政务"家服务"的温暖,推动街道政务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迈进。主动对标一流,加快政务服务流程改革,探索信用审批承诺制模式,压缩办理时限,提升审批效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二)弱有众扶,多管齐下,力促民生关爱更温暖。深入构建"弱有众扶"基本民生保障体系。继续深化XX街道"六个零"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弱有众扶"先行示范若干措施,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受众广泛"的新型综合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破解政策外和政策边缘救助难问题。
首先,做到政策性救助应兜尽兜,及时足额发放帮扶金和补贴,惠及低保、低边、特困、临时困难群众、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其次,做到政策边缘困难群众应帮尽帮,政策外困难群众能助尽助。适当放宽救助条件,简化救助流程。通过"民生微实事·大盆菜"项目和慈善资金,破解政策外特殊困难群众救助难问题,实现对生活困难的老人、来深建设者、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等人群救助帮扶全覆盖。另外,流浪救助有求必援。将救助服务前移,为务工不着、投亲不遇、居无定所的非户籍困难群众提供临时食宿、隔离观察、医疗救治、寻亲返乡等免费服务。统筹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及各社区力量,加强对广场、涵洞等重点场所的巡查,通过开展"寒冬送温暖""疫情送关怀""台风、汛期劝转移"等专项救助行动,确保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妥善救助。
(三)着力当前,着眼长远,促进民生底线再夯实。实施积极"有备而老"发展策略,全面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步调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养老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的高水平"老有颐养"体系,不断增强老年群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弱有众扶"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加快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精准化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推进构建与深圳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民生微实事"品牌,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