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试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15462

【导言】此例“试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质量控制计划【第一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1、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的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所有这些给从事施工项目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尖锐的问题,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 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

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基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

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且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

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耍从实际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

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的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它同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不同之处。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我认为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效、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少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过程来对质量管理提出对策:

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①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这样在以后工序的管理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有方向性及针对性。

②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用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③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现对工作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第二,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技术人员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样品监控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监理工程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①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四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索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②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

③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验、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进行相互检查。各专业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问题。

3、结语

综上,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应分清主次。要建立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

质量控制策划方案【第二篇】

关键词:房地产;精品;策划;规划设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118-02

1 前言:房地产精品的实现关键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是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最终目的,以项目总经理负责制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开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按其内在运行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系统。

具体讲,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成果性目标指投资回报率、销售利税率、自有资金利润率、自有资金流转速度测评等投资效益指标,以及项目的内外部功能要求;约束性目标指建设工期、投资限额、质量标准等。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项目还受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条件制约。房地产开发涉及投资方、监理方、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建材、设备、市政、交通、供电、电讯、银行、文教、卫生、消防、环境等几十个部门,近百个单位,以及最终用户消费者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因此,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整套完整、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保证体系,来统筹协调开发项目的全过程和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规划设计的品质直接决定房产品的品质,因为房产品开发理念是通过规划设计得以实现,并据此作为施工依据。

“我们有做好产品的初衷,我们也愿意花代价,但产品还是差强人意”,这是围绕很多开发商的困惑。专业态度、经验、人才、组织结构、制度化、程序化……这是品牌开发商实现品质控制的要素;也是开发商项目管理水平的差异所在。

地产项目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个方面等。从市场经验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商在整个项目中的管理及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的决定了房地产精品能否实现。房地产项目管理是房地产项目管理者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使用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实现生产要素在房地产项目上的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通过在项目设计前期,设计阶段,现场控制等各个阶段的控制作用,才能保证精品项目的形成在各个阶段得以保证。开发商建立公司内部的专业管理团队,通过专门的规划设计管理部门和控制流程来整合、统筹、集成及协调把控各设计阶段的品质。

设计前期主要的工作方面:选址、功能策划、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投标等,是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好的设计前期工作及服务会带给设计方表达思想理念的机会,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也会降低投资方的投资风险。

真正的设计阶段要明确并懂得设计阶段程序及注意事项,加强对设计过程的控制;此外,对设计的非正常因素,要懂得如何处理。

现场控制是监控、调整、完善设计的重要步骤,目的是使设计作品的理念得到更完善完整地体现,它需要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和丰富的现场知识。

因此,如何成就房地产精品,关键还是在于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能否有效的进行控制。

2 前期策划:成事在谋

20个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房从热销到滞销再到理性化销售,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2003年之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土地政策、银行贷款政策的调整,开发商完全凭借出让土地使用权套取银行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做法已经难以继续,开发商必须投入大量的自有资金用于项目的前期开发,其面临的开发风险大大加强。于是,更加理性和稳健将成为整个房地产业新的变化,有限的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将成为房地产业的最大特征。在此前提下,房地产专业策划公司或公司内部企划部介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运作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通常建议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房地产全程策划模式。该模式以土地价值最大化策划为核心,包含市场研究、土地研制、项目分析、项目规划、概念设计、形象设计、营销策略、物业服务、品牌培植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在现代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设计单位的工作任务在不断地延伸,已经打破了以往纯设计阶段的旧格局,正向两端逐渐拓展,渐渐深入到项目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渗透到项目前期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帮助建设单位进行产品定位和项目立项等。

前期策划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的定位问题,如楼盘定位、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即明确项目开发的方向与目标。前期策划必须以开发商为决策主导,设计单位和营销策划单位紧密配合完成。因此,策划要尽可能收集与所策划项目有关的经济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人才信息,利用自身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综合分析项目的技术内容,预测房地产项目的经济前景,为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案,提出具有较高科学水平和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和意见。

房地产项目管理开发产品的规划、设计要尽可能超前,但也不能过于超前,要掌握区域客源的预期接受度。比如地块确定要造住宅,应依据地块的特点,结合大量市场调研的资料,确定住宅类型,比如是多层、高层或其它物业形态等。再依据产品类型进行小区规划、风格的确立,与周边楼盘作比较时一定要有自己超前且较为鲜明的特点,同时,也要让市场能够接受。

另外一点是策划与创意之间的关系,策划需要创意,但策划不等于规划。策划要有一点新东西,但过分追求“新、奇”,则效果可能不好,甚至适得其反,这方面是有不少教训的。策划需要创意,但策划更强调科学、周密地统筹安排,创意则可能使这种安排更合理或某个环节得到优化,但决不是策划的全部。

开发商尤其要注意整合资源利用外脑、内外结合,不要过于迷信自己过去的老经验。过去的盘子成功了,不代表将未的盘子也一定能成功,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还有很多是开发商自己不熟悉的、没有关注的,而外脑则可以更客观地、不受约束地思考、评价投资方案。房地产开发商要重视策划、理解策划,策划专家是开发商的好参谋;要以营销的视野看策划,而不是以推销的想法去卖房子。在策划阶段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指把与市场相关的市场、销售、客户等信息收集起来,加深认识并进行分析和监控,进而解释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变化的规律。这个过程为项目建设及定位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功能策划

功能策划源于对生活知识及经验的积累,没有定式。除我们已知的功能之外,仍然可以

通过综合功能不同特征发展新的功能形式。

对于具体地块来说,功能策划除考虑自我需要之外,还应考虑地块周边功能的相互作用影响,或借势增强周边功能,或突出互补功能,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因素。功能策划的细节考量,需要对现有具体功能的配置,基本规模、投资、对场地要求及交通状况等因素有良好的知识储备。

整个策划过程基于理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基础之上。初步判断可以定性为主的专家式论证,决策判断应以市场调研的论证(定性及定量综合)为基础。

3)产品风格形象定位

结合市场调研的情报,确立差异化定位目标后,就可以论证产品的风格定位,也是产品的形象识别系统的确定。最后通过设计单位在建筑造型艺术性的创新或原汁原味的塑造未实现。

3 设计优选:精品实现的基础

谈设计的优选,我们通常会谈成本的优选。英国著名项目管理专家梅乐在1988年对世界范围内52个世界经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随机抽样研究表明,大型房地产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平均比预期的要延期17%,而成本超过预算的情况更加普遍,平均达到88%。我国近二十年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践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绝大部分项目是在成本超支、工期延长的情况下完成的。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正朝着大规模、高档化的方向发展。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在规定的时间里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房地产产品,是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践中,设计阶段决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大格局,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因此,特别需要加强设计阶段的优选。在制定设计招标方案时,应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方法。设计评标要考虑专家的不同组合,评标的技术手段要注意克服专家的片面性。这样做有利于优选好的设计单位,促使设计方在项目整体布局、建筑造型、使用功能等方面开拓创新的同时,也注重在降低工程造价上狠下功夫。

设计优选也是产品品质和产品竞争力的基础,在设计优选过程中开发商、业主的素质决定了最终能否选取出较为圆满、完善的精品方案。即使是有相当经验的开发商,在前期项目策划过程中与策划单位能保持较为理性的沟通,策划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与成果,但却会在方案设计优化选择时在价值判断上带有过多的感性因素或偶然因素,或者片面看中某些要点,导致自己的评价理性被蒙蔽,最终导致方案选择失误。设计方案选择的失误时有发生,例如,苏州独墅湖边某大型高层住宅项目,方案想必是经过多方案评比优选出来的,但是开发商的经验与眼光决定了即便是优选出的方案,却仍然存在着重大设计失误,忽视了市场客户的需求:比如偶数层观景阳台纯粹为了立面造型加上厚重的边框造型构件,而忽视了住户对景观的需求,将临湖景观面无谓地阻挡;比如将大套房型正对湖景处安排两个卫生间,却无处观湖景。因此,开发商开展设计招投标时必须明确项目定位,尽量将评选依据建立在正确、理性、客观的前期策划成果之上。

4 控制与统筹:开发商主体性

前期策划获得成功,一个楼盘就成功了一半。但产品的塑造还未必成功。

建筑是创造空间的活动,空间形态是设计过程关注的焦点,其次,对照目前设计状况,提倡细节设计,构造措施要先行(设计支撑部分要对材料构造逻辑及施工工法有积累与了解),第三,相关专业(建筑、结构、水、电、通)密切并良好地配合(反复多次且深入细致)。开发商的思维核心要建立系统概念。

开发商引领品质,品质房产开发商必须同时具备三种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品质控制能力,学习、借鉴、总结和创新能力。这三种能力将是衡量开发商核心竞争力的坐标。同样的设计单位,没有开发商品质控制的能力,仍然难以达到高品质,至少会大打折扣。因此,工程营造过程的品质控制能力同样也极为重要。近年来进一步深化质量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和执行力度,切实有效地执行一整套从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及后期维修等施工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成功的经验如绿城集团正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优化的”立体交叉设计“流程,即在规划设计阶段,甚至在方案阶段,就开始同步进行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精装修及各专业设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以达到项目的规划、设计的经济性、科学性、领先性和人性化等方面整体最优目的。

现场控制是监控、调整、完善设计的重要步骤,服务的目的是使设计作品的理念得到更完善完整的体现,它需要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和丰富的现场知识。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根据定位选用合适的材料,保证房产品的品质,所选材料符合当前国家相关规定,并有一定程度的超前。这将决定房产品有没有生命力,有多少生命力。其次是施工管理,这是品质控制中最关键的一步。其重点在于公共部分,这是最能体现产品内在却也最容易被开发商忽略的环节。大环境、小环境的营造,景观、道路、停车位、园林家具等细节都要作为品质控制的要点来抓。最后是对合作伙伴的控制,开发商要选择好的建造单位、材料供应商等。三者统筹控制,最终实现客户使用的方便、尺度的合理、材料的舒适、工艺的精致、视觉的赏心悦目、活动的安全等每一个细节的“体贴入微”的关注。

5 总结:精品是市场成功的基础

房地产行业走向成熟,不能靠垄断,只有竞争才能创造进步。未来市场,专业细分越来越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最”合理”地整合这些资源,所谓”合理”并不是”最好”,针对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规划、设计公司,选择不同的物管,让不同的消费者享受最“合适“的物业。当有了市场感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之后,加强控制能力,同时建立标准化体系。房产品本身没有标准化,没有任何两套房子是一模一样的,但建造的过程可以标准化,建立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等;建立控制体系,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的人才架构体系,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持续发展能力,用渐进、务实的态度去对待企业。

设计不精、控制不力是当前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一大通病。这也是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的一大不确定因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更多强调对各环节的过程控制,从项目规划、产品研发、景观营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着手,追求一流,精益求精,塑造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今后房地产开发的趋势是对楼盘硬件品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提升,更要实时保证在楼盘软件品质上的进步,让更多消费者都能在楼盘中找到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主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

[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0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3号.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1999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65号.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5]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房屋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2]74号.

[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国务院令第279号.

质量控制计划【第三篇】

关键词PDCA循环;质量管理;自控主体

一、戴明循环原理

戴明循环或称PDCA循环、PDSA循环。戴明循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先是有着“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雏形,后来有戴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P(Plan)―计划,通过集体讨论或个人思考确定某一行动或某一系列行动的方案;D(Do)―执行人执行,按照计划去做,落实计划;C(Check)-检查或学习执行人的执行情况;A(Action)―效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二、戴明循环原理在施工质量中应用

(1)计划阶段(Plan)。工程开工前,必须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和质量控制计划,并根据施工企业的资质能力、实力水平、市场行情等合理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管理计划,应包括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要求,从根本上确定了施工质量目标,为施工时施工质量控制打下基础。另外还要质量目标控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范围质量管理行动方案,包括施工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要求、不合格部位的处理方案和管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2)执行阶段(Do)。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前制定的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计划和施工组设计方案去实施,把质量目标体现在合格的产品中去。首先,为保证施工整体质量,在每个工种施工前,根据现行规范标准及设计文件要求对各工种、各检验批的质量控制计划、控制要点等进行部署和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正确掌握施工质量控制标准,明确施工程序,规范施工作业行为。其次,在施工时要对质量控制目标细化,从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中去层层把关,其中检验批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因为检验批是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单元,是构成整体工程的基本单元,其质量控制的好坏,对整体工程有重要影响。最后,施工作业质量自控与他控相结合,施工单位是施工质量的自控主体,履行全面的质量责任,要从每道工序中严格把关,按照施工程序、施工步骤、施工质量要求作业。施工单位绝不能因为监控主体存在放松对质量控制要求和质量责任。(3)检查阶段(Check)。工程施工中,为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规定对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复试,对工种(工序)交接和隐蔽工程进行检验,以及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中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部分抽样检测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一套包括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子)单位工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全过程的工程质量验收体系,同时还必须接受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其检查验收的意义在于:工程施工中是否按照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去实施作业,如果未执行要找出未执行的原因;如果执行后,要及时检查执行后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或出现的偏差情况。(4)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阶段(Ac

tion)。工程施工中,通过对施工的质量效果检查后,就进入Ac

tion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对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这一点同目标动态控制原理类似。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管理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借鉴和推广。对于质量控制计划或方案执行效果不显著的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要及时处理,归纳原因总结经验,必要时调整管理计划或方案,从而在开展的新一轮PDCA循环中继续验证和提高。

戴明循环原理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把关性和循环提高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只有严格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PDCA循环控制,才能不断的在工程提高管理水平,进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

[2][美]埃文斯,林赛。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第7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质量控制计划【第四篇】

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全符合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在欧盟层面,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相关法律主要由882/2004号条例②和1152/2012号条例③构成。就法律适用而言,前者是一般法,后者是特别法。作为特别法,1152/2012号条例明确规定:成员国应当根据882/2004号条例的要求指派实施符合说明书核查的控制主体———主管部门④或控制机构⑤;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时必须在说明书中指定控制主体⑥;符合说明书的核查应当在产品投入市场前进行⑦;这种核查产生的费用可以由经营者承担,成员国也可以承担⑧。另外,该特别法还规定,882/2004号条例要求成员国官方制定的主要针对食品⑨、饲料安全的多年度控制计划及提交委员会的年度实施报告中,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工作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⑩。因为质量控制是由官方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进行,因此这一制度在欧盟称为官方控制制度。作为一般法,882/2004号条例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官方控制实施的主体,实施官方控制的人员培训,控制和核查程序,控制活动、方法和技术,抽样和分析,官方控制的资金,技术支撑体系,行政协助与合作,多年度控制计划和年度报告,执法措施等[13]。另外,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性必须符合该法的一般要求。综上所述,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分为两种路径,即主管部门直接对经营者进行质量控制,或由控制机构对经营者进行质量控制,而主管部门负责对控制机构进行监管。成员国有权选择具体适用哪一种管理体制:由主管部门直接监控的如英国、荷兰、爱沙尼亚等国;选择后者的如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国[14]。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管理体制如图1所示。

二、法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制度的特别规定

如前所述,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由成员国国内法规定,就此意义而言,欧盟有关法律为一般法,成员国国内法为特别法。以法国为例,其《农村法》第6部分第4编第2章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规定。其特别规定如下:第一,全面实行主管部门—控制机构—经营者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原产地和质量国家研究所(INAO)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第三方独立控制机构的审批①,经审批的控制机构依据“控制计划”对经营者进行产品是否符合说明书的核查②,核查通过的授予合格证书③。第三方独立控制机构的引入,保证了对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全面质量控制。例如,布烈斯火鸡(DindedeBresse)的质量控制机构是非常著名的Certipaq公司,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由它负责质量控制的地理标志达到160个④。第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时,除了欧盟法要求的在说明书中指定控制机构外,该法还规定在提交说明书的同时应当提交质量控制计划⑤。质量控制计划是与说明书平行的法律文件,由代表生产者利益的组织和控制机构共同制定⑥,主要规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参考值、评估方法、核查时间、周期、方式等,控制计划必须包括针对违反说明书的行为采取的措施⑦。关键点、参考值、评估方法等内容应当同时写入说明书。例如,佩里戈尔德核桃委托的控制机构是CERTISUD公司⑧,该控制机构与佩里戈尔德核桃的生产者组织共同制定了控制计划⑨。第三,主管部门对于质量控制的监管非常严格,从控制计划的审核,控制机构的监管,到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制定和发展⑩。第四,税收保证了INAO包括质量控制在内的工作的正常进行。INAO可以向农产品地理标志经营者征税,税率由农业部部长和预算部长在与INAO相关国家委员会协商后联合命令輯訛輥。目前,INAO年预算大约2000万欧元,其中20%来自于向生产者征收的税款輰訛輥。法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中各个主体的基本职责如图2所示。另外,相关主体如违反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将承担刑事责任。《消费法》规定,构成“未经许可的机构颁发合格证书”、“使用或试图使用欺骗性的合格证书”、“使用某种方式使人认为或容易使人相信产品具有合格证书”等情形,将被处以两年监禁和37500欧元罚款輱訛輥。

三、对完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上位法,就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法律适用而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一般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是特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生效,当时中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尚未建立,该法没有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作出任何具体规定,但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般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自应受该法调整。对该法第六章第33条第5项“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情形作出扩张解释,应包括不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情形,从而将实施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核查活动纳入监督检查的内容。该法第50条规定了行政处罚规定及罚则。作为特别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对于主管部门质量控制职责的规定是:“应当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地域范围、标志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或登记证书持有人不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由农业部注销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对外公告。①”《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主管部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督管理职责,但因缺乏实施细则,各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主管部门在质量控制方面主动性和规范性不够,质量控制方面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目前,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更多依靠生产者的自我控制和证书持有人的内部控制②。这种控制机制与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由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测不向经营者收取费用,资金不足,抽检的覆盖面有限,分摊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资源就更加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监测要求。结合欧盟与法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制度安排和中国相关制度现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仿效欧盟做法,建立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制度结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般法的法律框架下,在现有规则适用地理标志农产品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控制基础上,强化将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核查列入监督检查的内容,明确不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法律责任,特别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同时,加快配套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的任务、主体、资金、技术、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第二,借鉴法国经验,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体系中全面引入第三方独立控制机构,形成主管部门—控制机构—经营者的管理体制。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众多,类型差异显著,借鉴法国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适合的。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现有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检测机构可以在经过审批后成为质量控制机构,质量控制费用可以考虑由经营者分摊,解决控制机构管理经费不足问题。针对当前主要依靠生产者的自我控制和证书持有人的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力度。第三,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时应当包含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规定核查的关键点、参考值和评估方法,以及核查时间、周期、方式等,同时,质量控制计划中应当明确违反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所采取的措施。同时应规定在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中注明控制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及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参考值和评估方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231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