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表(通用5篇)
制定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生活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课堂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4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表(通用5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表【第一篇】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好听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一周1我背上了新书包第二周2校园铃声。
第三周3新朋友,新伙伴第四周4平安回家。
第五周5我们的国庆节第六周6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第七八周7和钟姐姐交朋友第九十周8我很整洁。
第十一、十二周9我会好好吃第十三周10我自己会整理。
第十四、十五周11看我多精神第十六周12新年好。
第十七周13欢天喜地过新年。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表【第二篇】
本册课本共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低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基本需要出发,按主题单元设计内容。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材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指导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材还试图以社会技能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课本第一单元三课,其主题是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第二单元四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走进社会。课本第三单元共四课,其主题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积极与人交往,通过同学与同学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同学,自己与班级的亲密、互动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创造班级的良好氛围。课本最后一个单元有四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学习,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这四个单元覆盖了学校、家庭、社区等儿童主要生活的空间,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和动脑筋有创意,并同时进行其他生活主题教育。
1、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5、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敬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春天的气候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好。
行为和习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积极与人交往,通过同学与同学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同学,自己与班级的亲密、互动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创造班级的良好氛围。能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与爱,并注意文明用语。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练习,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父母,关注家庭,并能以自己的行为为家庭带来欢乐。
知识和技能:能与同学分享家庭故事,并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班级中不顺心的事,了解春天的气候特征和各种保健方法,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1、教学资源的开发。
2、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活动和体悟学习。
一年级学生的社会知识相对较为单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自身的素质不高,相对来讲,实践性强、整合性高、社会性强的浙教版的《品德与生活》学起来就比较吃力,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第一单元:8课时
第二单元:10课时
第三单元:8课时
第四单元:8课时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表【第三篇】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我的生日、共和国的生日、少先队的生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共和国的生日)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我们班级的生日、我的生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3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4个主题活动带头学生走进动、植物王国中,使学生知道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在一起,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变化,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家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知道国庆节的意义,为自己是共和国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4、了解红领巾的意义,敬佩革命英雄和少年英雄。并能用红领巾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
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道,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3、了解秋季运动会的常识,培养基本的班级荣誉感和文明行为。
4、知道秋天的一些保健常识。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1、掌握一些游戏玩法的小窍门。
2、会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并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3、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浓度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4、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愿意想办法解决,不气馁。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
1、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能体会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人和老师等都给予了关爱,初步学会感恩。
3、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4、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愿意在红领巾的激励下不断进步。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
1、观察秋天的季节特征,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了解一些秋天的节日习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体验运动会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4、掌握一些基本的秋天保健常识。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1、动脑筋、有创意地掌握玩中的小窍门,学习探究的方法。
2、能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应用多种办法收集问题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解析。
4、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浓度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
1、培养学生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2、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3、懂得关心动植物是关心人类自己。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性、(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略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表【第四篇】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大致可分为:我的家人与伙伴走进大自然健康生活每一天。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我的家人与伙伴十课时。
走进大自然十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十一课时。
第一课我的一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表【第五篇】
1、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1)注意普通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生活的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4、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