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农村产业规划实用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4079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村产业规划实用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产业规划【第一篇】

农村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科学、有序的规划,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我在参与某农村规划项目后,深感农村规划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多元化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规划的核心是促进农业的发展,将其从传统种植业转型为多元化的农业经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种类和适应性,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产出和质量,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此外,规划还应考虑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乡村文化等产业,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

第三段:美化乡村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规划需要注重美化乡村环境,提升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我们在规划过程中,提出了绿化规划、废弃物处理、道路交通规划等措施,以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农村规划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防止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我们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农产品,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四段: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规划农村的同时,我们要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农村道路、供水、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我们还需注重提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解决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第五段:加强农村治理和党建工作。

农村规划只有在良好的农村治理和党建工作基础之上才能实现。良好的农村治理可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农村自治和农民参与决策的能力。而党建工作则能够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规划的顺利实施。在规划过程中,我们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决策和规划制定,使规划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尾段:总结。

通过参与农村规划项目,我深刻认识到农村规划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领悟到了多元化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美化乡村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农村治理和党建工作等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未来,在推进农村规划和农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农村产业规划【第二篇】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小雄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自加压力、争先进位、负重拼搏、重振雄风,精心打造“平安小雄、生态小雄、活力小雄、潜力小雄”的发展思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五新一好”,即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风貌;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造好班子,使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镇标准。

积极借鉴“项目推进年”活动的成功经验,树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化管理理念,按照以“群众需求定项目”的工作思路,深入调研、精心策划项目库建设,以下发《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拟建项目调查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上门征询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党员干部、专家意见,集众人智慧,抓好项目的排查、筛选和论证工作,以明确项目目标要求、具体措施、投资概算和相应责任人等为重点做好项目库的策划和细化工作。同时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在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民主政治建设上,结合各村建设现状、经济实力、资源优势,将全镇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提高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对于基础性项目,重点要解决群众目前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三清四改”、农业设施等基础项目。对于条件较好的村,鼓励其建设提高性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标准向更高层次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政府引导、以民为主的原则,突出“富裕农民、改善环境、社会和谐”三个重点,积极实施四大工程。目前小雄镇各村初步确定五年规划项目共678个,计划总投资5019万元;列入镇级项目45个,其中产业项目16个,新村建设项目8个,年内实施项目26个。

1、实施农民增收“千元”工程。按照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要求,充分发挥我镇滨海丘陵、滩涂、山林等资源丰富优势,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项目库规划中总投资2164万元,91个项目的发展,主要是以放养锯缘青蟹,脊尾白虾,缢蛏、牡蜊等水产品养殖业基地和青蟹品牌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依托,以蜍下村大棚西瓜基地、塔坑村竹笋两用林基地、官塘村西兰花基地、毛洋村盆景基地和东湾村苗木基地、上董村罗汉松种植基地、西岑等村“乌牛早”茶叶基地进一步巩固扩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特色水产、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獭兔、长毛兔等特色畜牧业养殖,培育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发展农技示范户,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推广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发挥环浦坝港工业聚集区的区位优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鞋业“回归工程”,引导小雄籍外出办厂能人回家乡创办企业或以其他方式为小雄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有选择地发展特色工业和家庭作坊式生产。当前重点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切实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千元”目标的实现,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落到实处。

2、实施新村建设“126”工程。继续利用土地整理、十百工程等有关政策导向,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新村建设“126”工程。即镇政府各办公室分别联系一个重点村,每村完成两项以上新农村建设项目,全镇每年完成60个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前期调研,列入今年开始实施的项目共435个,重点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同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建立畜禽集中饲养点,建造公厕,建立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力求把“村容整治”真正落到实处。

3、实施“文化兴镇”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科教文化事业,促进村民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选派镇属机关单位、中小学中的文艺骨干到各村担任村级文化指导员,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娱乐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使村民增强对家乡发展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激情。继续推进村级文化俱乐部建设,同时积极发挥现有农村文化俱乐部的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并尝试扩展、延伸农村文化俱乐部的功能,把俱乐部改造成村级农民培训站,加大农民的素质培训力度,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新农民。同时大力支持共青团、妇联、老人协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镇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把“乡风文明”落到实处。

4、实施“一对好搭档”工程。以协调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关系为重点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进一步明确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职责,理顺关系,强化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同时贯彻好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建设,规范决策程序。通过党校培训、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培养和强化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科学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唱好“将相和”,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两委的战斗力。进一步规范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村级重大事务票决制,村级财务联审联签和村帐镇代管等工作。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以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为龙头,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治安防范应对机制,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确保“管理民主”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整合资源。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6名镇里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同时,实行办公室分片包干和脱产干部联村责任制,负责指导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从而形成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创建局面。

二是广泛动员、营造氛围。要采取有力措施,利用标语、板报、宣传广告栏、广播电视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意义,营造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合唱”,真正让老百姓认识到新农村项目建设主体是群众,得益的也是群众,从而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同时充分利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组织村干部参观学习示范村建设经验,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新农村项目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民积极性,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农村产业规划【第三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规划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我曾参与一项农村规划项目,深入了解了农村规划的必要性和挑战。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村规划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农村规划是为了实现农村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性。农村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农村常常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通过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从而实现农村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性。例如,我们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农田保护、水资源利用等因素,确保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和需求。农村规划不能仅仅满足城市化的需求,而是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护他们的权益和生计基础。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农民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量满足他们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只有真正做到顺应农民的意愿,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规划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农村规划还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农村是自然和人文的结合体,规划必须注重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持其独特的农村风貌和特色。例如,在我们的规划中,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划定了严格的开发限制区,保护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保持了农村的生态平衡。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农村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通过保护农村的人文景观,增强了农村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农村规划还需要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规划不能只停留在规划纸面上,更需要通过培养农民的意识和素质,实现规划的落地。在我们的规划中,我们特别强调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性,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培养农民的创业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农村发展中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只有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振兴。

最后,农村规划需要长期的参与和跟踪。农村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参与和跟踪。规划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在我们的规划中,我们设立了专门的跟踪机构,定期进行规划成果的评估和调整,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农村规划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总之,农村规划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参与农村规划项目,我深刻认识到农村规划的重要性和挑战,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农村规划需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护、提升农民素质、持续参与和跟踪等原则,才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振兴。

农村产业规划【第四篇】

2、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农业税收又是逐步取肖的。

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

了解农村、关注农村的发展,进而,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村集体经济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构的双层经营体制。而如今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我村书记主任干部等人的领导下,我们正在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化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关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当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政府部门的关心与引导以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如:国家在近年来制定了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价格政策。比如说今年粮食价格已涨到9毛/斤;与此同时又适当降低了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另外,今年区财政拿出30万元作为农机发展专用基金,对于奖励在推进农机化发展和建设农机化示范中突出的镇(办)村组、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因而,我村现已基本上实现了农机化发展,大多数家庭已经拥有了拖拉机,甚至还有农民买起了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减少了劳作时间。而且,国家还向农村提供了财政投入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这对农民而言实在是一件好事!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时,发生了一次突破性的变化。那就是农业税已经取消了。这无疑是件好事!另外在农民发展农业遇到困难时,政府能够及时地下发文件资料等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比如说去年那场5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性天气,对我村农业产生造成的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政府部门专门及时地下发了农业一防灾抗灾专款,还派专家亲自下田给农民讲授生产自救的相关知识。政府对那些损失严重的家庭还给予了补贴。由此可见政府对农民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取消农业税上。

那么什么是农业税呢?农业税是国家依法向从事农业生产并取得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这也就是说凡是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去纳农业税。而如今农业税的取消发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查又有何意义呢?首先我认为农民是这最直接的受益者;其次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减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全体人员的共同富裕。这也不就达到了小康社会的要求了吗?同时也就为全体人民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此,我个人观点是:调整产业结构不仅仅表现在农业上,积极大力发展工业、第三产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况且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依靠科技,而有些农民为了提高单产,盲目地扩大耕地面积,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虽然,我们的村主任、领导干部向广大农民发放了农业知识宣传单,但是许多农民都没有认真去学习,过后就当垃圾丢掉了。显然,这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表现。因此,我们的村干部应当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以通过开办夜校等让专家们为他们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或许这样更为实在些;其次我认为在农村可以发展旅游业。因为在这里空气清新,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特别是到了油菜开花时节,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即可以领略到山水田园的风光,又可以品味到农家的美味与佳肴。还有那热情好客的农民,未尝不让人感觉到心灵的放松和一种浓浓的家的温暖!

农村产业规划【第五篇】

新桥村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299户,人口1265人,耕地面积3904亩,主要以水田为主,林地面积60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主要是转移支付),人均纯收入9850元。现有党员40人。

(一)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部分农田进行了改造,组组都通了公路,奠定了农业规模发展和机械化作业基层。

2、田多地广水面宽,资源丰富。

3、区位优势明显,距集镇不到2公里、交通更利,两栖农民居多。

(二)存在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山塘、水闸、桥梁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造。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大豆为主,大多数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工具落后,未能形成规模性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制约村经济发展。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为民办事经济实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

通过5年的年努力,使新桥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9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组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5%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三改”工作。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五年内,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2、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新桥村辖11个村民小组,农户299户,人口1265人,耕地面积3904亩,主要以水田为主,林地面积6000亩,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主要是转移支付),人均纯收入9850元。现有党员40人。

(一)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部分农田进行了改造,组组都通了公路,奠定了农业规模发展和机械化作业基层。

2、田多地广水面宽,资源丰富。

3、区位优势明显,距集镇不到2公里、交通更利,两栖农民居多。

(二)存在劣势。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山塘、水闸、桥梁存在安全隐患,亟待改造。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花生、大豆为主,大多数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工具落后,未能形成规模性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制约村经济发展。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为民办事经济实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通过5年的年努力,使新桥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一)村组建设。

1、村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组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电话拥有率均要达到90%,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组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基本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组改造面实现85%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2、“三改”工作。

1、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五年内,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通过培训使务农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建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2、主要工作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1、加强农村新风貌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塑造农村新风貌,我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2、塑造新风貌的工作目标: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打造诚信农村,整治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型新农村。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促进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的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建立健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塑造新风貌的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革除赌博等陋习;坚决反对和有效抵制邪恶势力和各种邪教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农民致富竞赛活动,成立农村禁赌协会,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抓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1、村村两委班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村村两委班子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和党支部“双带致富”活动,结合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和水平建设,使其党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树立和落实,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2、村两委创建主要目标:

达到“五个好”的基本要求,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3、村两委班子建设主要举措:

实施以村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堡垒工程”。全面推行“两推一选”,进一步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能力、年龄、文化结构;严格按照村级星级化管理工作要求严格考核,建立村两委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党员“先锋工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评议的评议党员活动,进一步拓宽发展党员渠道,继续实行“双推”,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新途径。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民自治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载体。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农村产业规划【第六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我校一项长期而又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特制定以下规划: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镇陈湾小学位于@镇陶岗村,国道从门前经过。学校开办于1991年,当时为@镇第四中学,1999年改办为@镇陈湾联小,服务@7个自然村,人口14273人,服务半径公里。学校占地17332平方米,绿化面积376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各一栋,教师宿舍两栋,一个学生食堂和饭棚,一个250米的运动场,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现有学前班至五年级共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1人,专任教师32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历达标率100%,取得高一层次学历达90%。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学校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认可和赞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要成为真正的优质学校还面临很多的压力和困难。

学校要发展,需要明确的目标引领,需要科学的理念指导,需要有效的措施作保障,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学校的工作,并作出新的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

学校现状。

一、办学条件。

建成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及校园网络系统,供学生使用的班班通达到1套/班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到省配备标准。

二、教师队伍。

学校在教职工30人,教师27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22人,占总人数的80%,大专以上学历达26人,占总人数的95%,学历合格率100%;中高级教师5人。

三、教育与教学。

学校具有比较良好的校风,校园文化氛围较浓厚,学生养成教育效果较好,特别是在卫生和礼貌方面,受到大家的好评。学校少先队有比较好的传统,各种活动丰富。

学校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按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能按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教学管理的制度、流程,能有序开展教学工作。重视深化课程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教学成绩较好。

学校多年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参与率高,诵读效果好,已成为学校的特色。

四、存在问题。

1.学校是农村小学,起点低,基础弱,还缺乏稳定而强大的的学校精神。

2.教师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获得高层次奖励的教师少,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少,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3.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待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热情不高,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的营造。

4.科研成果还不丰厚。由于起步晚,课题还在研究阶段,成果还没有显露,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不是很多,教科研力度还需加大。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地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落实“求真教育成就阳光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培育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为宗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人文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一个个性鲜明,发展全面的学生群体,建设一所学生热爱,社会认可,政府满意的优质学校。

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

一、长期办学目标:办学条件一流、文化底蕴丰厚,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

二、近期办学目标:“校园环境高雅,教学设施一流,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教研和科研成果显著,教学质量优秀,学生综合素质高,学校特色突出”的襄州区教学质量示范学校。

三、分项目标:

1、校园环境设施建设目标:建新的教学楼,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优化现有设施的使用功能,按新的省教学设备配备标准配齐各科设备,实现班班多媒体和教师人手一机;更换学校取暖设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2、队伍建设目标:实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打造具有“真诚、真才、真爱”品质的阳光教师团队。

3、学校管理目标:制度健全,体制顺畅,职责分明,各种评估、激励措施配套齐全,管理手段逐步实现网络化,炼就具有“真实、真意、真效”特性的智慧管理。

4、教学质量目标:达到镇内一流、区内上游的水平。

5、教育科研目标:教研组个个有课题,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形成风气,8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

第五部分。

战略措施。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切实做好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即以提高教师师德为中心的思想建设,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中心的业务建设,以培养骨干和梯队为中心的组织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加强思想教育,激发教师职业幸福感使命感。

一是学习师德规范,帮助教师明确行为准则;

开展活动,引导教师体会职业的价值为师的尊严;二是指导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将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适时肯定教师的进步,让教师感受到进取的快乐,为老师发展注入动力。

(二)明确评价标准,让教师的发展有据可依。

出台符合新形势的教师评价方案,让老师明确好教师的三条新标准:“真诚、真才、真爱”,用自己的真诚态度、真才实学和对教育对学生的满腔挚爱来为人师表。

(三)推动读书活动,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四)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专业技能。

1、通过专业考试,督促教师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

2、落实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基本流程,把教研活动变成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研讨会和分析会,督促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提高。

3、每学期初进行教材知识梳理培训,帮助教师系统了解学科知识脉络,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五)加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创新意识。

1、大力宣讲教科研的意义,让教师理解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对教师个体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隐性收益。

2、制定教科研奖励制度,对科研先进教师予以奖励。

3、在认真开展已有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申请对学校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的课题,带动一大批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二、创新德育模式,培养身心两健的学生群体。

1、领导重视,健全德育工作网络,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德育地位,强化确定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的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重点打造一支爱学生善教育的班主任队伍。

2、构建规范化、系列化、品牌化德育工作框架,提升校本德育内涵。

3、建立体现公平性、发展性原则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增长才华的舞台。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一个理论先行,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促使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科学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1、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切实改变“管理就是约束人”的旧观念,确立“管理就是发展人”的新观念,培养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2、抓好制度建设。本着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功能,加强督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

3、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以校长室为中心,协调好各块的统一与分割,用现化化管理手段使各方面力量在学校管理中都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4、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创新。搞好教师岗位聘任,完善与之配套的考核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5、重视“三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深层次开展“三风”(校风:博采有涵。

知行合一;教风:睿智宽和。

教书育人;学风:乐求真知。

勇做真人)宣传活动,通过校会、班会、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加深全校教师对“三风”内涵的理解,做到人人知晓,时时践行。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学校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评价方式等方面制定出有效的措施。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制定有效措施,使之成为学期或学年性的校本课程。

3.开展以学习、实践、反思为流程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学习、研讨、督查,帮助教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学生作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索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

五、立足校本教研,实现“科研兴校”

教育科研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生存发展保障性工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动力。未来五年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中心,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深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1、系统规划,全员参与。学校围绕学习培训、课题申报、研究过程管理、成果总结推广等方面,对教科研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制定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相关部门和各教研组围绕学校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规划,要把全员参与教科研作为工作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

市级。

县级—。

校级课题组合,教科研骨干。

有经验教师。

年轻教师的研究队伍梯队组合,重点培养一批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重点做好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3、立足校本研究,贴近教学实际。一方面要围绕学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设计课题,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要让研究活动能力切实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杜绝假研究,杜绝形式主义。

4、用制度作保证,用奖励来促进。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奖励,多种措施,保证教科研工作的扎实开展。

六、创造一流环境,建设和谐阳光的学校文化。

1.整体规划校园绿化建设,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和立体绿化提高学校绿化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新建二层小楼,充实艺术教育用房,搞好环境文化、教室文化和办公室文化建设。使整个校园充分体现自然、人文、现代理念,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分批新购多媒体设备和电脑设备。

3.加强校舍管理,及时搞好校舍及设施维护;强化后勤人员岗位责任制,提高服务意识,确保学校办公环境的优化。

七、突出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

1、进一步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坚持“普及+亮点”的科技教育思路,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富有趣味性、实践性的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着力抓好学校电脑机器人项目,力争在全国及国际大赛中保持优异成绩。

2、继续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进一步补充艺术师资,充分发挥艺术教师的特长,在确保上好艺术课的基础上,抓好兴趣小组的训练和特长学生的培养。

3、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积极参与省教研室主持的“阅读中外经典。

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在坚持全员参与的古典诵读基础上,扩展诵读面,让校园充满书香充满智慧。

农村产业规划【第七篇】

一、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学习促进步,团结催生战斗力。我们党历来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纵观我党百年发展的任何阶段,思想工作的巩固统一与否直接决定各项重大事业的成败;对于一个行政村也是这样,抓好日常政治学习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前提,团结才能集思广益,才能形成战斗力,各项工作更能顺利开展;支部发挥带头作用,有效引导我村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各项工作中去,整体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二、党建工作是支部首要政治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履行支部书记村级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作为一名支部书记,虽说职务很低但是责任不小,工作生活中我将针对自身不足之处加快弥补,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事事带头,团结支部成员,紧抓的核心工作理念,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规范开展各项党建工作,以规范“三会一课”为抓手,打造我村党建制度化、阵地现代化、队伍年轻有为化。

三、乡村建设注重整体协调、有序推进,杜绝形式主义、功利思想,反对盲目冒进、好大喜功。紧跟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思想,加紧开阔视野,借鉴先进村经验,结合我村实际逐项开展、迎头赶上;做到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搞好上级下达的日常工作同时,带领本村党员干部深入群众间开展工作,做到务实接地气,不搞花架子,对标群众“急、难、愁、盼”的呼声,规范服务台账,加快工作进度,进一步优化党群关系,为今后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集体经济发展强调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同事弥补短板,注重放眼长效、反对跟风作秀不务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同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搞好乡贤能人返乡创业的同时要兼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发挥集体优势因素寻求带动群众发展的路子,优先在粮食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方面下功夫,注重相互促进弥补、杜绝恶意竞争抢资源;做到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协同发展、风雨兼程。

六、产业发展要注重人财物优化、信息市场相结合,不求大风险大回报,扬长补短、务实发展稳中有序。结合我村在外领导干部的人脉信息资源以及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夙愿,村两委要强化同他们沟通、畅叙乡情,进一步激发在外人员回报家乡的热情和初衷;同时结合平顶山市金融办驻村工作队的援建帮扶的有力条件,初步计划在大棚食用菌栽培方面、红牛及本地羊养殖协同林果种植、林下综合养殖等方面发力,打造特色循环农业。

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持续强化政治学习,持续打造一支敢打敢拼、廉洁务实的干群队伍,明显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和能力;进一步优化在外人员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重点推进我村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尽早落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协同有序发展;加大重视村域内基础建设的投入,进一步保障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

2021年3月。

农村产业规划【第八篇】

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

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

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

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

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

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

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

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

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一)

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二)

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五)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越开越快。这是我国政策及国情所决定的。我希望在这个步伐下,新农村人民应该保持着自己正确的民生和民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发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由于我的调查是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出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方面,故不能作为有力结论。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曾是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地方,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五一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2015年5月1日。

地点:河北省廊坊市固大厂县北坞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经济发展现状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牛羊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牛羊肉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三 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北坞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北坞村一、二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三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四村以林木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北坞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5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8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4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2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男性党员35人,女性党员5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四 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元和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和%;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牛羊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

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五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六 社会调查感悟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 陈芳,赣州新农村建设启示录[j].建设科技,2015(l):18.

[4] 陈锡文,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农业农村农民.2015(01)

一.引言

2015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大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本着调查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初衷,我开展了这次的调查活动。

调查地址:

调查对象:村内15~45岁的村民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

社会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建设了解多少,以及新农村建设中所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制度又了解多少,是否有从中收益,觉得本村内的新农村建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调查结果分析

近年来,、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步走上轨道,但是这次的调查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口多,农民素质偏低。

(1)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2)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3)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1)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薄弱。

(2)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水平低,脏乱差的现象普遍。

(3)农村科技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势单力薄。

3.基层组织建设仍显薄弱。

(1)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2)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3)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法律观念淡薄,社会风气不正的问题。所以导致了基层组织建设不能更好地进行。

4、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市级帮扶单位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对接不积极主动,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素质偏低的原因。

(1)村民的思想还较为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2)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农村劳动力中多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程度所占比例较低。

(3)文化程度的低下,导致了村民们对新事物和新技术不能很好地接受,所以只能进行粗放经营农田,出外打工也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原因。

(1)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仍然很高。

(2)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乡村医院条件较差,设备水平也较低,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需要到县上的医院才能享受到报销。合作医疗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县级和乡级医院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这笔钱来真正地为农民谋福利。当地一些农民甚至到了有病也不去合作医疗社的地步。

(3)社会保障事业刚起步,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原因。

(1)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

(2)村民的法制意识还较为单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落后。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人物,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村的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以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社会保障化和管理民主化。

(一)坚持政府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助推新农村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2.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3.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新理念。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2、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村风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三)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1.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正常需要。

2.加大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发展基础产业。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

3.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千方百计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融资难的问题。

(四)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发展之根本。

1.提倡机关干部下乡、大学生插队入村官可以给农村带来新鲜的气息,个别成功事例也确实促进了一些乡村的积极变化。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1. 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更多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层人才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大幅度增加财政对“三农”投入总量。

2. 在大力争取中央和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要加大水、路和村容村貌的投入,回强支持农田和水利,农村安全用水和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

(六)加大对农村环境建设的改造。更多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层人才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根据各乡镇,各村队不痛发展条件编制不痛的规划,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

2.切实抓好试点村建设,要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原则。

四,结语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建设,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新农村发展的中心不仅仅是使农民增加收入,而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民更好地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民去干,而是村中的基层领导带头去干,去为农民服务。

中国的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继续背负的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敢当重任,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见解。这次的调查达到了初步的预期目标,对整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基本的一些了解。

但是由于准备工作做的不是很充分,所以问卷的问题选择没有面面俱到,没有细化到一些细节的设计。而且由于进行调查的时间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属于外出打工期间,所以问卷的填写缺失20-30岁之间一部分人的调查。

今后可以多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进行问卷调查的制定,并且可以不止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进行电话、网络一些通讯方式的调查,相信这样得到的数据会更加贴近真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254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