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汇聚最新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汇聚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一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剩余;并通过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分的结果和横式的对比,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空间二)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余数的特点。
(3)(空间三)借助“用小棒摆五边形”的活动,结合前面摆三角形、摆正方形的活动,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对比中,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白板课件。
学具:学具袋(12根小棒)。
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复习表内除法,难点:解决除数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分享的“实用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汇聚最新10篇”,它就藏在学具袋中,快打开看看它是谁呀?
生:小棒。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和小棒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比比谁摆的最快?
生:动手摆。
师:你摆的可真快!能告诉大家“你摆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你呢?
生:我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指两人说完整话)。
师:也就是说:(课件出示)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
2、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复习表内除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出这样的6根小棒,(课件出示:依次排开的6根小棒,并在“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前面出示“6根小棒”。)。
师:接下来,“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大家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谁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在白板课件上操作)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我摆了2个三角形。
师:摆完了吗?嗯,6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记录刚才摆的过程?你说呢?你再说说?
生:6÷3=2(个)(师板书)。
如果学生写成6÷2=3,师:谁跟他列的不一样,你们同意谁的?说说理由。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
生:因为“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师:这里面6是?3是?2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它们都叫什么,谁还记得?
生: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师:这个算式读作:(生齐读:6除以3等于2。)。
(二)“用7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师:(课件上把小棒依次摆开,并把6改成7,同时添一根小棒)现在是几根小棒?生:齐说:7根。
师:“7根小棒”,还是“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把你摆的结果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并商量一下,这回该用怎样的除法算式来记录?生:同位合作。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
生:指名到白板边操作边说。
预设: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2个三角形,还剩1根小棒。(生如果说不全,教师要引导说全)。
师:在除法算式中,我们知道7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那这1叫什么呢?
生:余数。(就是剩下没有分完的那部分。)。
师:重新规范板书:7÷3=2。
师:为了区分商和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小圆点,看像什么呀?(像省略号)然后写上余数1。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生:指名读算式。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二篇】
1、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课件、实物图片、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一起来数一数吧!(贴12个苹果图)。
下面老师就用这12个苹果和大家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想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盘子里,谁来帮我分一分?(指名上台操作)老师用彩笔、尺子把学生分苹果的方法画在记录单上。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戏操作中感知余数。
1.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盘子、苹果图片和记录单,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吧!
(1)同桌两人一组合作。
你问我答,用铅笔填出分的结果:
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4)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的分法多?任务完成的快。
2.学生分组操作,进行活动,教师巡视。
3.一起看汇报要求:
(1)每一组选一人汇报,另一人可以补充。
(2)汇报时完整地说:我们小组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
(3)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认真听。和你想的一样,请做个标记。汇报完毕,如果同意就鼓三声掌,有意见就举手,一个组汇报过的其他组不重复汇报。
4.学生分组汇报,老师记录。
预设:第一个出现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还剩()个。
有和他们的分法一样的吗?指名到黑板前来分一分并说出想法。
指黑板提问:这是几个一盘?能放几盘?也就是几份。
这()个能放一盘吗?为什么?那这()个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来的)算一份吗?
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记录单上把黑板上的这种分法画出来吗?指名展台前画。
反馈:每()个一盘,能放()盘,分完了吗?把没分完的圈起来。圈出来的这部分表示什么?为什么余下了?余几个?补写:余()个。
还有别的分法吗?有就继续汇报,没有就同桌继续合作。(同上)。
师生互动,请小组台前汇报:
1人说分法,1人黑板上摆出来,教师继续记录,其余同学边听边把同样的分法做上标记。
5.看老师的记录单:有多少种分法?你能把这些分法分分类吗?
一类是正好分完了没有剩余,另一种情况是没分完有剩余。
板书:没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吗?)。
6.像这种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况,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进一步深化理解余数的意义。
1.看记录单: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这种分法,谁会用算式表示(生说师写在记录单上)。
选两种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两人可以一人写一个。(学生列式)。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预设:如果5个一盘,能放几盘?算式怎么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盘)。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带单位)。
12÷5=2(盘)剩2(个)(带单位)。
12÷5=2(盘)......2(个)。
你认为哪一个算式能够表示图的意思?
你认为该怎么办?数学上规定用6个小圆点表示剩下的,在小圆点的后面把剩下的数写上。板书:12÷5=2(盘)......2(个)。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能放2盘,还剩2个。
在记录单上选择一种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开始写得不对的改正过来。
检查反馈:板书学生列的算式。
提问: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或者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说)。
4.这些算式你会读吗?
谁试着读一下这道:12÷5=2(盘)......2(个)。
(板书)读作:12除以5等于2盘余2个。(小圆点怎么读:余)。
练习:指名读黑板上的算式。
1.观察一下你们列的算式和老师黑板上的算式。
除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总数)它叫(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每份数)它叫(除数)。
等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份数)它叫(商)。
小圆点后面的数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数)。
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呢?(板书:余数)。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没分完或不够分剩下的数)。
像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数表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齐读课题。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写成这样?6个小圆点后面的这个数表示什么?从哪儿剩下的?(总数或被除数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数的单位怎么带?(和被除数的单位带一样的。)。
1.有21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每人分几个?)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摆、圈、列算式。
汇报:结果是什么?(每人4个,还余1个。)你是怎么解决的?
21÷5=4(个)……1(个)为什么这样列式?
21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个还能继续分吗?
怎样做能够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几个,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几个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没分完有剩余)。
12÷()=()(盘)。
12÷()=()(盘)。
12÷()=()(盘)……()(个)读作:12除以()等于()盘余()个。
12÷()=()(盘)……()(个)。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三篇】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各部分的含义,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
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1.我会填,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219×()37()31。
2.我知道用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0÷4=30÷6=35÷7=。
习:
2.自己试着列算式。
÷4=()人??()条。
(1)用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
(2)在竖式除法中如何试商?
(4)在竖式中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2.比较22÷4与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3.小组内交流回报。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四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五篇】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也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
在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分小棒的问题情境,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够,以为学生能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找到。而且在教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学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练习中出错较多。同时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板书于黑板,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以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总而言之,我对本课重难的各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以至于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在今后应对于重难点多加研究,通过自主探索讲明重难点,进行相应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六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各部分的含义,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会填,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219×()37()31。
2.我知道用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0÷4=30÷6=35÷7=。
二、自主学习:
2.自己试着列算式。
三、合作探究:
÷4=()人??()条。
(1)用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
(2)在竖式除法中如何试商?
(4)在竖式中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2.比较22÷4与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3.小组内交流回报。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七篇】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幻灯片、学具和小棒若干。
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3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八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盘,还剩()个。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7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个,分成2份,还剩1个。
(2)画一画。
(3)估一估。如果放1盘,就分掉了3个;如果放2盘,就分掉了6个;如果放3盘,需要9个桃。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1个。
(4)用口诀。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个3,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1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73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73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73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
(2)7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表示什么?
1.出示试一试:13个气球,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呢?
再问:你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并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交流板书竖式)。
2.提问:如果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果:144=32(个)。
提问: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果:154=33(个)。
3.引导: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15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余几个?(学生会脱口而出,每人分3个,余4个,但一些学生会想到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讨论:余数到底是几?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1个)。
4.提问: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认为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1.改错。
出示题目:哪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
(1)同桌同学讨论哪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哪个小动物算错了?错在哪儿?
学生一一指出小狗、小猫、小猴的计算错误,并说明正确的算法。
(2)小熊是怎样想到商是6的?如果商5行吗?为什么?如果商是7呢?
通过交流,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几个6。
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略)。
2.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如果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九篇】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最新奥数有余数除法教案【第十篇】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1、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规则;伸出左手,从大拇指起数数,1,2,3,4,5。再轮回来从大拇指数6,7,8,9,10……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同学们,只要你说一个数,老师很快能说出对应的手指。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感悟中学习有余数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