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精彩17篇)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运营管理、顾客体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要素,旨在为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与实务指导。如何实现更好的管理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酒店管理论文 篇1:
一、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利益诉求难以统一
校企合作虽然是学校与酒店都愿意接受的一种合作方式,但各自的最终目标和利益是不一致的,这给校企深入合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学校希望学生在完成校内理论教学任务后,能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不同岗位的实践能力,并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得到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实现实习与就业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酒店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流动性很大,基层服务人员招聘难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酒店与学校合作,首先是解决补充员工流动造成的缺口,有相对稳定的服务人员进店来源;还有就是高校实习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加之有学校的实习管理制度要求,实习学生相对稳定和便于管理;最重要的是选用实习生可以降低酒店的劳动力成本。
(二)学校实习时间与酒店急需用人时间不一致
学校的实习时间一般要严格按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期安排,并且要在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和考试之后进行,如果实习时间过长(如半年以上),还要考虑学生的毕业论文、体能测试及四六级外语考试等,这些都难以适应酒店的较稳定岗位工作要求。酒店有较明显的淡旺季,从酒店切身利益方面看,酒店希望在旺季能有实习学生迅速补充,淡季时愿意缩减人力资本,不需要大量的实习学生。这种时间上的不对等给校企合作在时间和效果上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学生实习不稳定
校企合作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到酒店企业各个岗位实践锻炼,但学生大多是实习前热情高涨,到酒店后没多久就开始闹情绪,不安心实习,找各种理由请假。造成学生实习不稳定的因素各个方面都有。从学校方面看,在选择合作酒店时,缺乏对酒店的考查了解,只注重其规格和学生实习的工资待遇,而对酒店的管理水平、管理制度及学生的食宿条件等方面情况掌握较少。另一方面,学校对实习学生管理不到位,实习管理制度不严格,对学生没有必要的约束,致使学生无所顾忌。从学生方面看,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考虑简单,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图一时的新鲜感,注重工资待遇,对自己吃苦耐劳能力没有正确的估计,忽视实习就是要转变角色,不能按学校的管理来对待。另一方面,进入酒店一个月左右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新鲜感过去,体力还没有完全适应,面对余下较长的实习时间感到无望,这就是困难期,要是再遇上困难和挫折更是千方百计找理由和借口请长假或想放弃实习。从酒店方面来看,实习生到酒店培训时间很短,很快就要求学生上岗,由于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岗位工作和酒店较长的工作时间及体力支出,致使学生情绪不稳定。另一方面,酒店在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各个岗位管理参差不齐,实习生到岗后大多派到人员较缺少或是较为辛苦的部门,学生一时接受不了这种角色的转换。
(四)缺乏深入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目前大多还是停留在较浅层次,学校是解决实习问题,酒店是解决员工缺少问题,为长久和深层次的合作应该进行探讨定向培养。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往往不注重聘请酒店企业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酒店亦无暇对此提供建议。即使偶有交流,酒店往往多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就造成双方合作不能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鉴于在运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体会到要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学校必须首先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坚持长久,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开始,让学生明确学习本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及给自己的准确定位。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始终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学好酒店管理专业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社会对岗位的适应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考验,所以要求学生具备能应对各种问题的良好心态。特别是在专业技能课程的训练中,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无论在酒店这个行业中将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做到那个位置,都必须熟悉各个岗位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岗位标准,让学生掌握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为适应岗位实习和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制定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
造成众多校企合作模式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合作企业挑肥拣瘦,实习前热情很高,到了实习岗位新鲜劲过去遇上一点困难就开始提出各种要求,想方设法结束实习,以致中途违约。校企合作中学生在“员工”与“学生”两个角色转换,思想观念日益复杂,转换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校外实习期间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将实习完成并达到效果,加强校企合作的学生管理,是实现校企合作有序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
(三)强化“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不仅要求其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酒店行业的阅历和经验,同时还必须掌握酒店各种岗位的工作环节与操作技能,必须造就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证明,对教师“双师”型提升十分必要,几年来通过进修、培训、挂职、轮岗、参加行业协会等不同途径,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了专职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师能够将酒店前沿知识和实际案例及操作技能融入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就是要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酒店企业各个岗位的基本技能,通过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校企合作深度和力度直接影响着合作的效果。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从全方位、深层次上建立合作,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酒店的要求标准,学生到酒店实习才能更快进入角色。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学校应深入酒店学习调研,了解酒店文化、管理理念、岗位职责及业务操作标准,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同时,也要邀请酒店相关部门管理人来学校座谈,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提建议,按酒店岗位实习需要改革相关内容,并在选派实习生时可以酒店来校直接面试挑选。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酒店行业急需大量掌握专业管理知识、高素质并有实践操作技能专业人才,而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大部分流失,没有选择酒店工作除了不适应怕吃苦以外,大部分是因为对酒店各个岗位技能掌握不到位,没有完整坚持顶岗实习全过程,不适应酒店工作而至,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错位的关键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
结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行业的职业能力需求为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针对酒店企业相关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或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纳入教学计划中,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必备环节。在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提出要求和建议,将行业要求与学校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实训—顶岗—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通过不同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体现酒店各个岗位要求,让学生熟悉不同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要求标准。所以,实践训练应�
(三)建立监督反馈与评价体系
由于校企双方经营特性的不同,在合作过程中还会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学校不断总结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督导,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虽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是由酒店企业参与共同制定,但评价标准要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由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建立社会、企业、学校三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质量评估体系,形成学生培养质量应通过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开放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酒店管理论文 篇2:
一、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边缘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最切合实际,也最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层次。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和酒店之间的合作多停留在口号层面上,仍属于传统的“学校负责培养,酒店负责用人”的浅表性合作模式,合作流于形式。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沿袭本科的模式: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且受限于培养条件、教学设备不具有鲜明的现场性、技术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导致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职业定位,实践技能薄弱,综合职业能力不强。就行业性质来看,酒店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一线服务与管理,同时酒店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没有实践的强化就无法真正固化知识,没有娴熟的技能就难以实现职场的顺利晋升。除了酒店行业本身存在问题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即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课程设置失衡。
课程体系设置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来自经济管理学科,如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这类通识型课程,它们与现代酒店行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且这些课程与现代酒店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在内容上存在重叠和交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改善。《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英语》《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实践占比较少,实践技能机会少。《主管与领班实务》《调酒与酒水服务技能》《咖啡文化与咖啡调配》等专业选修课教师不具备多年的酒店管理实践经验,对酒店行业不精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也力不从心,教师的实践技能跟不上企业的标准,而且课堂无法提供教学所需设备。
二、改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1.两方互动,双赢发展。
近几年,酒店类职业技能大赛反映了酒店业对人才最迫切和最新需求,因此以大赛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改革首要的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重视人才培养生产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生产链的起始端上强调行业企业的参与度,重视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学院与酒店企业共同制定合作意向,共同修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酒店参观认知、技能学习与实践课程开发、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顶岗等开展合作,从初步认知到单项专业技能锻炼再到综合技能的提升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实践内容。
2.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
“服务管理递进”是指学院和酒店企业共同实施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从“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一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工学交替相融”是指从入学到就业,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顶岗交替进行。切实改变过去“由深入浅”式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教学安排,变成遵循高职学生人才培养需求“由浅入深”式的实践课程模块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学期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到各种类型的酒店及餐饮企业开展酒店参观认知实训,使学生对今后即将面临的就业环境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学期主要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技能类课程,通过课堂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单项服务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五星级酒店及餐饮行业体验真实工作情境,以期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服务水平。第三学期集中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轮岗实习,综合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服务水平,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加强各项服务技能的训练和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的前十周,在实践专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之上,学生查漏补缺,在校进行专业岗位管理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酒店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第五学期的后九周和第六学期组织学生与酒店企业双向选择,到酒店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习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深化,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拓展知识学习、综合能力训练,取得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融通”,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目标。
3.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实施课程开发。
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广泛深入调查职业岗位需求,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以酒店管理岗位群为导向,以酒店工作任务为中心,围绕酒店岗位任务开展基本通用技能、专项技能、酒店运营管理综合技能等能力的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需要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和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对应课程设置。课程排序也遵从“服务员一领班(主管)一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从第一层面熟悉酒店业务部门的岗位服务技能,到第二层面熟悉酒店一个部门的运作,到第三层面熟悉整个酒店管理运作进行课程的由浅入深式重组。从实践技能的角度来看,酒店参观认知实训增强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熟悉度和认知度。与课程相结合的专业岗位技能实习进一步增强了专业岗位技能,顶岗实习通常与就业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技能,又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娴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下一步晋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以实践课程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是教学构建的核心。按照实践能力要求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并对专业课程实践体系进行模块优化。专业性技能模块主要包括行为性服务技能(职业性的礼仪和语言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除开设酒店礼仪、沟通能力、酒店英语听说能力、公关能力等课程外,还分解服务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将原有的《餐饮服务技能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3门课程分解成6门,在第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服务技能类课程,第三学期在校企合作的酒店开展业务技能的强化,从前厅到餐饮到客房轮岗实践,在实践技能娴熟的基础上,第四学期开展管理类课程,为初步职业晋升打好基础。管理性技能模块,主要包括行动性管理能力(目的是培养一般性工作管理能力)和策略性管理能力(怎样将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开设督导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预测推广能力、酒店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实务、设备物品管理能力、酒店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及盈亏平衡分析能力、酒店经营决策与战略规划能力、组织变革创新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训、毕业设计等课程,主要包括:前厅、客房管理、餐厅营运管理、酒店会展与宴会实务、主管与领班实务等。
5.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实施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和课程优化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上。实施课程项目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新设置教学内容,以服务流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开发项目化实践教学。以《餐饮服务技能》为例,按照餐饮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以餐饮企业真实产品(或服务)为项目载体开发课程模块,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一起按照岗位任务和能力迁移规律进行教学任务分解,重构常规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围绕“如何锻造高星级酒店餐饮服务人才”工作项目,设计4个子项目,包括高星级酒店餐饮认知、餐饮操作技能、零点餐厅服务、宴会服务与主题设计,并依据餐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每个模块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最终完成餐饮服务技能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标准化教案。
酒店管理论文 篇3:
摘要: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最近几年里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常会把学生安排到酒店实习,但在实习期间遇到的诸多问题会造成实习目标难以实现,不利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了有效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力量知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还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操作技能。一般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会送学生到酒店实施顶岗实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在酒店接受实习工作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能够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而酒店为了降低资源管理投资,尽快培养现代新型的人才,通常都会接受学生实习的要求。从最近几年的实习情况看,实习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常会导致酒店、学校、学生多方面的利益受到损害,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 酒店方面
1.重视不足。很多酒店仅仅把学生当成酒店“免费工人”,对学生的日常工作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酒店内部人员对学生常具有排斥感,主要表现在领导层对实习生漠不关心,职员对学生的欺骗行为等,这些都会造成实习生工作效率低下。
2.待遇较低。影响实习生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因素还是由于薪酬问题。酒店雇用实习生基本上是从旅游院校安排介绍,这种方式获得的实习机会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平台。然而,这些问题也常常造成实习生工作待遇较低,影响了其参与酒店工作的积极性。
3.技术不高。就目前的酒店实习工作看,学生基本上都是从事站岗、收银、接待等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形式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量,造成学生缺少挑战性心理。而酒店出于自身业务和经营的需要,一般会把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低的部门,阻碍了学生接受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二)学校方面
1.制度问题。学校对学生的实习安排都是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教师主要是为了协调好酒店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安排,处理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则难以给学生准确的专业指导。
2.教师问题。学生实习前期都要通过学校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在实习酒店工作时才知道学校所学到的知识难以派上用场。从这一问题则能看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对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
3.时间问题。学生在酒店实习一段时间后又要回学校学习或制作毕业论文,与用人单位之间很难达成就业协议,时间上的矛盾冲突随之而来。这就造成学生为能在实习单位找到工作,以各种方式请假离校,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4.基地问题。学校与外界企业没有太多的联系合作,导致学生能够实习的地方较少。而把学生安排在低层次的实习环境下,对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显然不利,难以达到现代化人教育实习的要求。
(三) 学生方面
1.心态不正。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就业压力之大,对于实习工作每天保持端正的心态。学生常认为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因而在实习期间没有全心投入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2.期望过高。一方面,工资待遇过高,对于实习期间的待遇很不满意;另一方面,职位要求过高,很多学生梦想着以工作就能当领导、拿高薪,这与实际情况反差较。
(四)提高实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开发人力资源
1.个性管理。酒店领导应深刻认识到实习学习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学生资源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应倡导酒店职员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感受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
2.增加待遇。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需适当提高,酒店最好直接与学校的联系,定期提升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一旦工资待遇提高后,学生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升。
3.人才计划。根据酒店学生的实习情况,为学生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到酒店日常工作中。不仅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4.良性互动。实习酒店与院校领导层、实习带队教师良性互动,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定期检查指导,让学生能及时接受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自己的实习水平,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
1.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方法:①邀请酒店领导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相关知识,将一些先进的职场理念介绍给学生;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要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③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安排。
2.计划调整。①学生实习之前教师则要安排好实习计划;②实习内容全面体现专业要求;③安排学习计划时要做好市场调查,掌握人才需求最多的时间,以指导学生就业。
3.实习动员。参与实习之前,学校要对学生的工作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敢于面对新的社会生活。首先,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讲解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做好各方面准备以尽快适应企业生活。
4.专业指导。学校应为参与实习的学生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咨询他人。对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恰当地分配,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学生方面
1.端正心态。实习应深刻认识到参与实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积极提高实习理念,让自己尽快适应到企业生活中。对于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做好内部处理方案,让自己能尽快适应实习境地,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树立对酒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用心实习。对于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需尽快适应,做好多方面的实习工作,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结语
实习过程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三方加强联系,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酒店管理论文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企业会计 教学
[摘要]
文章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各个专业面对社会需求开设非专业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旅游企业会计”课程,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企业会计在非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把中等教育、高等普通专科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轨,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层次,引起社会重视,同时也给高等职业院校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的各种不同需要培养各种有用人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崛起及其进一步发展,将极大推进中国教育体制变革,在人才培养上将更加突出人才规格的专业技能性和岗位指向性。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构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即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思想品德等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会动脑”,具有思考判断能力;“会动口”,具有沟通表达的能力;“会动手”,具有操作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为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发展,在教育模式、专业领域课程设置上就要完全摆脱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领域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人才知识结构的确定不但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适应社会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操作、职业行为、自我发展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专业领域课程设置还要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体现专业知识、应用知识与技能操作的系统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开设非专业的技能性、实用性课程,以满足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就业岗位主要是旅游企业、宾馆、酒店等单位,并不直接从事会计工作,但酒店管理专业在开设专业课时,也要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等非专业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宾馆、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酒店管理专业“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旅游企业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会计入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会计有基本的概念,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发现会计现象,体验会计问题,再结合旅游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让学生去学习、思考会计知识。笔者在讲授课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会计与我们生活的紧密相关,提出学生在家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会计问题发生的问题,好多同学都想到了父母每月的工资、开销、结余,还有同学联系自身说出自己每月生活费用如何利用的问题,这样引起学生学习会计的极大兴趣,也明白了社会人要掌握一些会计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财和生活。联系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提出假如你是某酒店部门经理,总经理让你承包中餐部或西餐部,要求你一年上交一定数额的利润,你能不能去承包的问题,同学对此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有的同学说能包,有的同学说不能包,有的同学提出了一年能有多少顾客,给工人薪水等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利润的。含义、构成,预算一年必须做多少业务、接待多少人次顾客、成本费用控制在什么水平,才能完成总经理下达的利润指标。再提出假如你是餐饮部经理,你能拿出一套餐饮成本控制方案吗?每个餐厅的保本销售额为多少?这些与会计密切关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发现只有通过学习会计知识,才能解决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潜在思维能力的释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采用通俗讲解的教学方法,便于理解和掌握。
“旅游企业会计”教材中,会有许多会计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些难度,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要对专业名词通俗讲解,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总觉得会计专业知识很难懂,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等专业名词时,学生都理解不了,为什么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称为“会计对象”,要具体化就称为“会计要素”,再按不同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又称“会计科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学院培养教育的学生总体称为“会计对象”,按系部对学生具体进行划分称为“会计要素”,各系部把学生按专业、班级进行分类称为“会计科目”。学生对身边事物都是很容易理解的,通过这种方法对专业、难懂的名词进行的讲解,效果很好,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掌握。
3.明确教学重点,采用重点式教学方法。
对比会计专业的学生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企业会计时,教授目的是有所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学好“如何做账”,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学好“如何算账”。在讲授“旅游企业会计”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就业需求,有侧重点地来讲解教材。如“旅游企业会计”教材大致可以分会计核算基础理论部分、会计核算一般业务部分、旅游企业利润核算部分、财务会计报表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第一、二部分,要以通俗易懂的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会计的理论概念和基础知识;对于第三部分,采用启发、举例等形式,对旅游企业如何增加收入、控制费用、提高利润等重点进行讲解,教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如何算账”;对于第四部分,也是有重点地讲解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怎样来编制报表不做重点讲解就可以。采用重点式的讲解方法既保持了会计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日常业务核算,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也达到了酒店管理专业设置“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目的。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专业和培养重点的实际出发,采用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讲授,以达到教学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侯颖。旅游企业会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邹广严。关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xx(23).
[3]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8).
[4]张书义。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J].教育与职业,20xx(15).
酒店管理论文 篇5:
一、前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酒店的要求和标准逐渐提高,酒店管理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酒店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酒店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酒店的良好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依赖于酒店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酒店管理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如果一个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得不好,那么这个酒店发展势必不会好,因此,要从根本上重视酒店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酒店的整体质量和形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
二、酒店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招聘、选拔、培训、聘用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人员招进来,为酒店的发展服务,将这一部分的人员通过组织和调配有效的利用,满足酒店发展的需要,保证酒店目标的实现和人员的最大化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六个部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岗位的设计、人员的薪酬制度、人员的绩效管理制度、劳动关系的管理、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满足现代的酒店管理需要,为酒店的蓬勃发展服务。
三、酒店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满足酒店的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进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酒店的要求和标准提高。需要更多的酒店服务,需要酒店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内容,但是,我国酒店数量突飞猛进,日益增长,酒店管理人员缺乏,从事酒店管理的工作人员数量少,管理的水平有限,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服务的质量低下,导致很多酒店停滞不前甚至是亏损,不仅是酒店的名誉受损,更影响到整个酒店行业的整体发展,影响了社会的效益。
(二)酒店中的人力结构分布不平衡
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员的结构不均衡。酒店不仅需要大量的基层服务人员,例如清洁工、餐饮服务员等,更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需要智慧型人才对酒店进行有效的管理,酒店行业竞争如此激烈,更需要酒店招聘形象气质好、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才来增强酒店的竞争力,需要综合型人才领导酒店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酒店行业的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从事酒店管理的人员有限,人员的知识和素质有限,无法在短期内填补酒店管理的人才空白,需要做长期的打算。
四、酒店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结构不完善,管理缺乏创新
酒店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酒店的运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酒店的发展不单纯的需要简单的员工进行清洁就行了,而是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对酒店进行结构调整,需要领袖型人才领导酒店进入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轨道,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人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不管是从长远利益还是短期的利益来看,酒店需要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二)酒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
酒店行业需要大量的清洁工、餐饮服务人员进行日常的工作,由于这些人员大都是初中未毕业,学历比较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所掌握的知识少,参加的培训有限,因此专业技能欠缺,服务人员大都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员,因此对于酒店的管理工作来说一无所知,无法作为酒店管理的中坚力量。而愿意从事酒店管理的高学历人员有限,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而且很多酒店需要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这就导致很多人才的流失,不利于酒店人力资源的充实和优化,无法实现人员结构的完善。我国目前很多的酒店管理仍然保持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工作缺乏创新,员工的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大量存在。
五、原因分析
(一)酒店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够重视
多数酒店没有人才储备意识,人才的引用和招聘计划做得不到位,只有等到了继续用人才的时候,才匆忙的招聘人员,这样会导致招聘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够,无法胜任酒店管理工作。酒店很少会考虑酒店内部的人员结构是否还适应酒店的发展,很多酒店的人员很少改动,人员从事的岗位流动性不强,岗位的调整力度不够,甚至是岗位没有经过任何的调整,同时,在酒店继续进行总体规划时,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的计划,导致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严重阻碍了酒店的发展。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根据酒店的需要实事求是的规划,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二)招聘制度不规范
很多酒店由于没有做好用人计划和安排,当即需要用人的时候,就在酒店的门口张贴招聘公告,公告的形式不规范,有些酒店的招聘公告很小很难看清楚上面写的内容,还有另外一些的招聘公告没有张贴在醒目的地方,很多需要找工作的人看不到,造成酒店和就业者之间的脱节,酒店招不到人,而很多人却不知道酒店的用工启示,就业渠道不畅通。酒店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新员工经过半年或者是一年的工作之后,就成为老员工又会对下一批的新员工进行培训,由于这些老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他们培训出来的人能力也有限。另外,酒店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不够,中层人员对于员工的跳槽现象习以为常,而不是通过各种手段留住人才,中层管理不善,对于酒店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中层人员不能有效的处理,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总之,由于酒店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够,导致酒店的缺乏有效的管理,加之领导没有指定成熟的酒店管理体系制约工作人员的行为,导致客人的投诉、人员的跳槽等事件的发生,严重破坏了酒店的管理气氛、影响了团队合作。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酒店工作人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丰厚的回报,但是由于酒店没有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有些员工努力了很多之后却得到令人失望的收入,这势必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有些员工由于和领导的关系比较好,会巴结领导,即使工作中出现了错误也不会被指责,反而领到了很高的薪水,这样会造成员工之间不公平,员工之间的互相不服气,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酒店的薪酬制度应该是基础薪水加上奖金或者是效益薪水,但是很多酒店在实际的操作中灵活性太大,没有按照规定去严格执行,薪水的发放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心情。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薪酬的不合理而辞掉工作,导致酒店人才的大量流失。
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一)积极挽留、热烈欢送、欢迎浪子再回头
中国酒店行业之父—卢鸿炳自1959年进入酒店行业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员工全心全意的工作,他本人对员工也像是对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护有加,不仅要关心酒店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要关系员工的前途和发展。对于辞职之后又重新回来的员工,酒店不应该拒绝,而应该热烈欢迎浪子回头,这样的大度可以让员工更加感动,让员工踏实的工作,赢得了员工的归属感。另外,他还认为酒店总经理应该具备的几个素质:最基本的是协调组织能力,还要经理还要过“四关”:一是忍住饥饿,有时候忙于接待客人来不及吃饭,三餐无法准时。二是要忍住困倦,因为酒店的工作上班时间早,下班晚,要顶的住身体的疲劳,保持精神饱满。三是站立关,经常要和客人站着说话,避免坐下给人的不尊重。四是要做好家庭的工作,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因此要做好家庭的工作和安排。
(二)员工离职时候请他们留下改进意见
中山国际酒店总经理吕庆生认为当员工离开酒店去别的地方发展,肯定是因为酒店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那么在员工离开时候要请他们留下改进意见,作为酒店改进服务质量的主要依据。这样酒店才能快速的提升质量,保证客人的满意。酒店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服务行业,要求酒店的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水平的管理经验、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公关能力、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七、结语
总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酒店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应该在实际中注重人员技能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从各方面入手提高酒店管理的整体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6:
收益管理(RevenueManagement)近几年在国际品牌管理酒店集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运用,并已取得十分显著的业绩。在某些世界领先的酒店管理集团,已建立收益管理的完善机制和组织。本人尝试将此系统的管理理论结合本酒店营销工作中的应用,个人的体会和感受做一总结,抛砖引玉以待引起更多酒店营销经理人的关注和讨论。
酒店收益管理涵盖酒店主要营业收入:客房收入,餐饮收入,会议收入,宴会收入。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限于对客房收入进行一些探讨。
对于客房收入的业绩评估考核,我们通常用平均出租率,平均房价,每间可卖房平均收入,平均房价指数(AverageRateIndex-ARI)、市场占有指数(MarketPenetrationIndex-MPI)和客房收入综合指数(RevenueGenerationIndex-RGI)衡量。其中最后一项RGI-客房收入综合指数是外资酒店管理集团十分看重的指标数据。酒店相关指标数据对比,首先选择与本酒店相对应的5家竞争酒店。MPI是指本酒店出租率与竞争酒店平均出租率的对比。ARI是指本酒店平均房价与竞争酒店平均房价的对比。RGI是指本酒店每间可卖房平均收入与竞争酒店数据的对比。
市场细分是酒店营销的基础工作之一,通常酒店细分市场有:无公司协议散客、公司散客、旅游团、会议团、航空公司机组、政府团体、促销包价等。不同酒店管理集团有不同分类,在此不作细述。
收益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1.收入计算
2.市场细分
3.收入预测
4.收入最大化管理(YieldManagement)
5.渠道管理(ChannelManagement)
6.定价策略
*收入计算是指运用各项客房收入指标评估数据如RGI、ARI、MPI、ADR、OCC、等分析客房收入,从而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寻找可拓展的空间。
*制定营销策略和销售行动市场细分其作用在于找出本酒店的重要细分市场、集中酒店资源拓展各主要细分市场,如酒店订房中心的合作(C-trip,E-long)公司协议客户,旅游观光团,会议团。
*客房收入预测,系指预测市场需求(包括各细分市场客源)通常应考虑历史数据、已有预订、在住客人、市场整体需求,特别活动等。预订Pace(BookingPace)预订取消、预订未到等众多因素,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预测。(未来一个月、未来一周的各细分市场的平均房价、出租率)数据要求准确度相差不超过5%。
*收入最大化管理YieldManagement已在国外的出租车公司、航空公司、餐饮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益。出租车公司会分析租车时间的长短,分配可出租汽车。航空公司会通过不同时段不同折扣来控制要价或者适当机票超售争取最大收益。在酒店业系指通过不同的定价和每个价格类别的房间分配来引导顾客需求,从而实现收入最大化。
举例说明:
*香港回归日。1997年7月1日,大部分香港酒店推出包价:(上调价格)并须连续住4日以上。
*上海F1赛事,市区某酒店推出F1比赛期间房价上浮100%且须连续入住1周以上。
*某酒店推出提前10天预订,可享受房价七折优惠,但须是保证预订(如取消或更改首日房费将不退还)
*渠道管理(ChannelManagement)系指对不同订房渠道实现及时有效的管理。如GDS(全球分配系统GlobalDistributionSystem),Internet,酒店订房中心(HotelBookingCenter/CallCenter)-如C-trip,E-long,旅游批发商(WholesSaler),E-booking,电子订房系统软件,公司直接订房(通过电话、传真、E-mail等),800免费预定中心,上门无协议散客。对渠道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做好所有渠道信息、准确、全面,最重要的是做到同一批订单,如通过不同渠道预订其价格应该一致,而不致让客户对价格等信息感到混乱失去对酒店的信心。如酒店上门无协议散客的房价应与C-trip,E-long的正常客户销售价一致,而不是给某个特殊价格造成人为的某个订房渠道订房量上升(使顾客人为的从其他渠道转入该订房渠道)。[Page]
*定价策略通常首先确定一个市场能接受的Walk-in不含早餐的房价作为基础价也作为柜台价(不含早餐),然后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不同预订方式制订相应价格。其原则根据各酒店集团的要求不尽相同,应根据酒店自身的定位、产品优劣以及市场的接受程度和顾客对价格的不同敏感度作相应定价。如对市区商务型酒店因周末客房生意通常会低,可推出周末价并赠送早餐,以吸引更多私人消费。但随着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周末房价的弹性系数在某一范围趋于刚性--通过不同测试发现上调RMB50元,其订房量仅有少许变动,则此时是上调价格的有利时机,上调房价对客房收入增加有帮助。但市区商务型酒店不太适合旅游团体,则旅游团客房定价不可偏低。
以上仅是个人拙见,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展开,欢迎酒店业内营销人士能共同交流彼此心得,以期对南京酒店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我们共同的努力。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行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在素质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主要依照以下的原则和思路,开展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内容的改革。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现代酒店管理中要求酒店从业者具有较高的酒店文化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因而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同发展,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的改革思路,培养及时上岗的酒店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酒店是服务业的翘楚,涉及到客户的感受体会、个人隐私等问题,要求酒店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爱岗敬业、尊重消费者。所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本着“以德为主,以能力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发展”的改革原则,加强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同高职中其他课程改革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主要是从教学理论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内容实现。其中教学理论改革主要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发展;课程体系改革指得是合理分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关系,适当增加或是删减一些课时,保证课堂效率,避免学时浪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微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和课程质量;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是针对于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期末考�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本文主要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内容展开实践过程,以此说明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其具体步骤主要如下所示:一是在学期前,根据课程目标,学校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使理论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发展。例如,相关的酒店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因而在教学计划时,学校尊重企业合理的要求,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加强如何增加临场应变能力的理论培养,在期中考核过程,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践考核,以客户的评价、酒店各部门的领班者对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每一个月展开一次实训课,作为前一段时间的总结。还通过构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高真实的工作场所、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对酒店工作的全面认识,从而培养应用型的酒店人才。最重要的是,在开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时,要求合理分配校外合作的比例,避免进入到校外实践工作教学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率的思想误区,要统筹兼顾“校企发展、工学交替”的发展。推动学生理论和实践的优化发展。例如,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展开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后,通过实训基地,由学生分角色扮演酒店管理的现状,从而用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在实践中能够高效利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当前热门的行业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素质教育改革的总思路要求学校教育要实现实践化管理,因而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内容实践,对于学生的发展、酒店的未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酒店管理论文 篇8: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状况调查
摘要:近几年,旅游 建设国际旅游岛所带来的效应使得海南酒店业加速发展,酒店业人才建设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海南省酒店业,各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人员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展开调查,一方面比较大学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异同,另一方面了解酒店业人才需求。对比供需得出如下结论:院校地域分布呈不均衡性,但符合需求特点;人才供需数量呈总体不对称性,供求失衡;人才供需层次呈不合理性,国际旅游岛观念有待强化。
国务院办公厅20xx年12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xx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xx-2020年海南酒店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指出:目前,海南已经超过北京、上海,成为中国高星酒店和品牌酒店最多的地方,仅三亚现有各类酒店800家,纳入统计的酒店224家,客房总共35000间。海南全省的酒店则超过530家,但新酒店仍在持续、大规模扩张。在今后的几年中,海南将成为全国最受境外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量世界知名酒店的入�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状况的调查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应有之义。
一、海南省酒店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在60年代,建立了海南省建立了第一家涉外酒店,华侨大厦,用来接待回国探亲的华侨和来海南的外国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经济活动和经济合作加深,随着商务活动增多,陆续建起了泰华、金融大厦、望海楼等宾馆酒店,1987年,全省共有接待宾馆31家。海南建省� 至20xx年止,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35家,其中国际知名五星级旅游饭店20家。海南已成为全国五星级以上酒店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而现今,海南已经超过北京、上海,成为中国高星酒店和品牌酒店最多的地方。今后几年,海南将成为全国最受境外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量世界知名酒店的入� 国际酒店集团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引进了先进的酒店管理观念、同时培养了大批酒店管理人才,促进酒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面对国际酒店集团发展的冲击,国内酒店的发展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二、海南省设有酒管理专业的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阳光高考网的相关统计进行整理可知,海南省目前有6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职高专院校,964所中职中专院校,其中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共67所,本科院校5所,高职高专院校10所,中职中专院校52所,详情可参见附录1。
(一)地域分布对比研究
地域分布方面,本科院校呈两点式集中,5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集中于海口三亚两个省份,海口3所,三亚2所;如表2,10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分布相对分散,呈现2大点,2小点分布,海口5所,三亚3所,琼海和文昌各1所。52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等职业院校覆盖面最为广泛,呈现2大点,多小点分布。除了海口和三亚的院校数量领先之外,海南省其余各省市也多有分布。
(二)20xx年计划招生数量对比研究
在20xx年计划招生数量方面,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提供的数据整理可得,中职中专院校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海南省设有酒店管理的5所本科院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670人,占总人数的11%;10所高职高专院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703人,占总人数的12%;52所中职中专院校计划招生的人数为4650人,占总人数的77%。20xx年海南省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计划招生总人数为6023人,其中超7成的学生属于中职中专院校招生计划范围内。如表2,从整体上可以看出海南省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的均倾向于招收本地学生,海南本地的招生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两类院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均证明,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
(三)高等院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对比研究
通过对20xx年海南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汇总表的关键词整理,可以发现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对“理论”“实践”“技能”“技术”国际”“高级”6个词进行统计可得,本科院校中“理论“一词占有较高比重,为25%;“实践”“技能”“技术”共占29%,“国际”“高级”两个关键词占46%。本科院校高等与实践并重,同时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中“理论“一词仅占14%;“实践”“技能”“技术”共占64%,比重过半,“国际”“高级”两个关键词约占22%,略低于本科院校。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更为偏重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但缺乏国际视野。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助力。
三、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酒店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近日,迈点网发布了《20xx年2月酒店高层人事变动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月共有25位高管被任命,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位,降幅达31%。为何与去年同期相比,2月的人事任命出现了大幅下滑。报告结果表明一方面高层人员物 例如20xx年节后海口餐饮服务业招工“形势”也有了大的变化:一些高档酒店一反常态,不仅招人的少了,更有甚者还出现了裁员现象。为节约成本,不少星级酒店对岗位实行精简,实施“两岗合一岗”等措施。酒店效益不好带来的中高级酒店人才需求的缩水。虽然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意愿以及人才投入成本计划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改变。但是酒店业的供求状况不会严重失衡。酒店业人员流动大,基层人员短缺,高层人员高薪难求,人员招聘仍存在诸多困难。
(二)海南省酒店人才需求层次
未来几年,海南最需要的旅游人才包括三类:一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主要包括熟悉国际惯例的高层行政领导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水平,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与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相比,旅游企业的中层管理人才在供给数量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新业态旅游业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旅游研究人才等。但目前海南旅游研究人才缺乏,旅游人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缺乏旅游研究特别是旅游新兴学科、旅游新业态研究方面的带头人。三是服务技能型人才。主要需求的是服务于旅游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饭店一线服务人员、餐饮西菜/西点厨师、中菜厨师等。
(三)中层管理人员与一线人员现状
早些时候成
立的酒店,中基层管理人员基本由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构成,新成立的酒店由于本地人才库有限,大部分还得由省内其他各市支援,其实该现象是各城市的普遍现象,大量酒店的开业造成酒店人员流失、跳槽现象频繁,“二线”城市的领班到了“三线”城市就成主管甚至部门经理了,目前酒店普遍出现了“拔高”用人的现象,可见,急需培养大批量本土的稳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目前,酒店一线服务员主要三大类人员,一是钟点工,酒店一般在大型宴会等员工急缺的时候使用钟点工,而且以学生钟点工居多,这固然是酒店节约成本的一种措施,但这样酒店服务质量和钟点工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二是“大妈级”的服务员,特别是客房服务员,这类服务员有些甚至没经过正规教育,培养起来也很难,根本谈不上什么素质。三是中职高职院校毕业生或实习生,这类学生相对比较稳定和有素质,但数量很有限,要求也比较高,若酒店仍然把这些实习生当成普通的劳动力,缺乏人文关怀,将大大挫伤他们的自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酒店服务质量下降。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线服务员,稳定酒店员工队伍、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四)怎样突破酒店“人力资源”瓶颈
调查中发现,“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就旅游本科专业而言,“就业难”近几年来一直为业内所关注。与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难”相比,旅游职业院校行业内就业比例相对较高。要想打破现状,酒店方面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酒店帮助学校培� 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难题,酒店可以派人力资源部门予以培训,提供更多实习岗位。总之,企业要参与以地方政府为平台,校企共同培养本土的酒店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从而降低酒店的人员流动性和招聘培训成本,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员工和学校也能从中受益。值得注意的是,要有目的的培养,避免将学生充当简单劳动力,而应该对酒店各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实
四、结论
(一)院校地域分布呈不均衡性,但符合需求特点
无论是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还是中等职业院校,地域分布均呈现出海口、三亚两地的偏向性。但这与海南省酒店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所以,海南酒店业供需的地域分布是相对合理的。
(二)人才供需数量呈总体不对称性,供求失衡
酒店在面对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不仅要对人才进行“开源”,同时还要“节流”,即如何留住优秀员工。酒店方面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注意风险节点的控制。在招聘过程中要有限选择“稳定性”较强的员工。在员工管理方面,首先必须满足员工低层次的需求,再关注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稳定和足够的薪酬。同时,要努力实现员工对高级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酒店高层管理者要适当使用外部激励的方式,着重使用内部激励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岗位轮换、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保持员工的新鲜感,提高工作积极性。用“人性化管理”和独特的酒店文化留住人才,与其“签订”心理契约。以此减少人才流失状况,此外也可以通过这种“人性化管理”为酒店树立美名,吸引更多人才。
(三)人才供需层次呈不合理性,国际旅游岛观念有待强化
一方面通过两类院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可证,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且比例偏大。另一方面,通过对20xx年海南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汇总表的关键词整理可知,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旅游岛背景下高层次人的需求量增势强劲。跨区域、跨国境的合
参考文献
1、“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刘伏英中国高教研究20xx-08-28
2、酒店收益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管理科学学报20xx-12-30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9:
一、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指通过管理客户信息资源,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密切关系的动态过程和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既是一种保证实现客户的价值管理理念,也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同时还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技术和商务策略。
二、我国酒店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客户关系管理就是CRM系统和技术的应用。由于很多著名的酒店集团都是较为成功地运用了CRM系统和技术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所以当我国酒店开始导入客户关系管理这一管理理念的时候,就出现了过分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倾向。高星级、实力雄厚的大酒店主要依靠高科技打造自己的CRM系统,从系统自动生成的经营统计分析、趋势预测、客源结构分析、竞争对手分析、销售费用分析、客户及销售人员业绩分析等各种功能一应俱全,企图为酒店进行市场定位、制定销售预算及营销策略、掌控核心客户并进行内部管理、为客人提供温馨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人回头率,拓展酒店客源和出租率等诸多方面提供有利的依据。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很多酒店的客户关系管理还是处于技术层面的模仿、复制阶段,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客户关系管理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主要表现在:我国酒店的营销瓶颈始终难以得到突破,未能真正地将客户信息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经营当中,个性化、定制式服务始终只是一个目标和口号,酒店的软环境质量始终没有得到质的提升等。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我国酒店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一个只重客户关系管理硬件、忽视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严重误区当中,导致我国酒店业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2.客户关系管理是专家和管理者的事情。酒店所提供的主要是具有生产、销售和消费同步性特点的产品和服务,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特点以及酒店服务质量特殊的构成内容使其质量内涵与其他企业有着极大的差异。而客户关系管理中的诸如销售力量自动化(SalesForceAutomatiOn,SFA)、营销自动化模块、呼叫中心(callcenter)、客户快速响应等概念却让很多酒店产生一种错觉,即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专业人士和管理者才能实施的管理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只要高层管理人员达成共识,然后委托专业的酒店CRM系统提供商,为酒店设计和配置成套的CRM系统,再分配一些专业人士专门负责相关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即可。所以,这些酒店往往都只是引进了CRM系统的软件和技术,而最重要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核心理念却并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目当中。这就导致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一方面,酒店员工由于无法识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而忽视了很多看起来不重要的顾客信息,或者即使掌握了有重要价值的客户信息也未做出快速的响应。另一方面,零散的信息使管理人员无法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各部门难以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酒店也难以规范地长期地跟踪和关怀客户,也就无法为客户提供真正个性化、细致化的服务。
3.客户关系管理是高星级酒店的事情。目前,国际、国内都主要是一些实力较雄厚、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酒店集团舍得投入巨资进行CRM系统的建设和引进,如洲际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东方酒店、上海锦江国际集团等。应当承认,这些酒店凭借其财力和规模上的优势在进行高质量的CRM系统的建设方面的确拥有了较大的主动性。所以,国内低星级、中小型酒店不敢轻易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只因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规模和实力支撑这个貌似庞大的管理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小型酒店认为自己客源层次较低、市场份额较少,不可能也不必要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这种只重星级不重品牌,只重硬件不重软件的错误思想,使得低星级、中小型不断地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三、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新解构
1.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接触管理”(contactmanagement),即专门搜集整理客户与企业相互关联的所有信息,借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营销效益。到90年代中期,“接触管理”逐渐演变为包括呼叫中心(callcenter)和数据分析在内的“客户服务”(CUStomerservice)。经过近20多年的不断发展,客户关系管理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它既是一种市场导向的企业营销理念,同时也是面向顾客优化市场、服务、销售业务流程,增强企业部门之间集成协同能力,加快顾客服务的响应速度,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可以说,客户关系管理本质上就包括了企业管理理念、战略和策略等丰富的层次和内容,而决不仅仅是局限于信息技术和系统软件的应用层面的一种“电子商务”。
2.客户关系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过程。客户关系管理是通过管理客户信息资源,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密切关系的动态过程和经营策略。这个动态过程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的管理理念,即“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中心,凭借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为指导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工具,所以用“一个中心,一个方法,一个工具”来高度概括客户关系管理。企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不断地搜集全面的、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从而使企业得以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进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客户关系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客户关系管理的成败不是管理者或专家能决定的,因为它是一个需要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持续不断地共同努力和协同作战的过程。在与客户进行接触、联系、搜集客户信息、运用整理、分析、处理过的信息去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整个动态过程中,没有哪一个环节可以缺少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之间的协同、集成和配合的。如果没有全体员工在每一个工作环节身体力行地实践“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理念,那么,再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决策、再高效的CRM系统和技术、再专业精深的专家,也不可能把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变成现实,因为缺乏基本的执行力。一个缺乏执行力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愿景美好,却徒有其表。
四、对于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问题再认识
1.酒店“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是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是市场营销观念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最典型体现之一,它将客户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它的应用必然会触发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思想的变革和更新,其影响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是十分深远的。
酒店业是当今这个体验经济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体验经济企业之一,客人在酒店所感受到的体验是酒店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商品,而这种体验是酒店的物质产品、服务、软硬件环境的综合体。同时,酒店又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的传统代表之一,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人的参与和作用下产生的,可以说,人是决定酒店一切战略管理和战术实施的关键。酒店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必须也只有依靠酒店的全体员工在点滴中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实现的,而绝不仅仅是CRM软件、技术或系统的应用,更何况,这些高科技最终也必须通过酒店员工来进行操作。因此,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对酒店员工思想的改造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没有“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仅有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无源之水,空有表象,没有内容。以在业界享有盛誉的泰国东方酒店为例,该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向来以细致入微著称,甚至可以在客人离店两年之后,在其生日之时寄出贺卡和热情洋溢的信件,使客人感动得立誓以后到泰国就一定要住东方酒店,还要说服所有朋友入住东方酒店。由此可见其客户关系管理的成熟程度。但是,东方酒店客户管理成功的真正秘诀不是CRM系统有多特别,而是以人为本的细节化服务。全体东方酒店员工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是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用实际行动去满足客户的每一个细致心理和实际需求,每一个员工都在从未间断的服务过程之中不遗余力,精益求精,才能最终造就东方酒店强大的竞争优势。
2.酒店企业文化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保证。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哲学等,是一种渗透在酒店一切经营活动之中的东西,是酒店的灵魂所在。它对内能形成酒店内部的凝聚力,对外则形成同行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酒店的客户关系管理要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利用自身企业文化的微妙性和吸引力来影响、感召和管理全体员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酒店所要建设的企业文化是多层面的,而其中对客户关系管理影响最大的是“如何对待员工”和“如何对待客户”两方面。
人力资源是酒店各种资源 酒店文化中最根本的价值观就体现在酒店如何对待员工。服务利润链理论认为,工作人员满意度有助于留住工作人员,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提供良好服务的愿望,而两者都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换言之,员工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客户。酒店企业文化向员工传达出酒店对他们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倾听、接纳并实施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给予员工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以创造员工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成就感,使员工做事时有责任感、选择感、能力感和进步感。这样员工才会愿意在各种管理控制系统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善待酒店的每一位客户。而员工对客户的重视和信任换来的是客户对酒店的满意和忠诚。这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客人感受到的是酒店服务和品质,享受的是酒店的文化。一个充满了“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创造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如里兹·卡尔顿酒店就把他们的员工视为“为女士和绅士服务的女士和绅士”。这种文化使员工充满自信和效率,使他们拥有足以快速解决客人的问题的权力,其中包括给每位员工20xx美元的授权。这是因为酒店相信他们的企业文化所挑选和培养的每位员工都有服务的天赋和热情,只要充分信任他们用自己的想法为客人服务,他们是会竭尽全力去满足客户的一切需求而决不会滥用权力的。
3.酒店对客户关系的知识管理是关键。客户关系管理的管理重点是“客户关系”。酒店不断地搜集、整理、分析和预测有关客户的一切有效信息,目的无非就是获取客户、开发客户和保持客户。这不是酒店某个部门、某个时期的工作任务,而是整个酒店持续的、动态的、交互的、协同的系统工程。客户数据库里的一切信息包括顾客的基本资料、联络途径、过往的消费记录、每次入住离店的日期时间、酒店名称、房间类型、订房渠道、特别服务、个人喜好和取消预订的记录、投诉和处理记录、累积消费积分、奖励记录、忠诚度评估等,都必须要在酒店内部形成高效、畅通和封闭的知识管理环路。因为,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信息就是原材料,只有被酒店进行整理、组织、分析并在酒店内部形成高度共享,然后转化为每一位酒店员工的客户知识,才能被员工加以利用,并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需要的服务。从这个层面上说,酒店的知识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酒店的客户信息分散在前台、餐饮、客房、财务、销售等各个部门,没有以“企业知识”的形式在酒店信息平台上进行共享,员工也无法通过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人性化的服务,也就不可能给客户带来超乎想象的惊喜和满意。
酒店对客户关系的知识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员工进行不断地培训和开发。包括加强特殊技能的培训,将所有员工都作为专职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开发方面不惜投入资金和时间,有规律地进行再培训,各种岗位的'交叉培训和轮岗,不断更新的培训计划和内容,不断地灌输酒店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2)建立酒店内部共享的“知识平台”。酒店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建造一个虚拟化的知识平台,不仅可以收集、交流、创造和共享知识,而且可以在工作流的环境中进行各部门、高效率、协同化的合作。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库鼓励每位员工将自己搜集、整理、结构化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最大程度地贡献出来,构建全面的知识管理系统,在整个酒店范围内合理地统筹客户关系的所有信息。(3)给员工以授权。授权(Enpowerment)是酒店客户关系的知识管理能否最终具有成效的关键所在,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度。首先,授权能让员工对客户的需求特别是个性化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其次,授权能够使员工进行高效、及时的服务补救(servicerec。very),这点对于酒店客户关系管理也尤为重要,因为换一个客户比留住一个客户要多花5—10倍的钱。再次,授权能让员工对自己和所做的工作有满足感和信任感,当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产生“驾轻就熟”的掌控感的时候,就会投入极大的工作热情,尽最大可能去提高工作质量,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10: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加强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酒店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加强对酒店管理服务的要求和英语课程的深度有机结合,以满足要求。就业需要走新的能力和质量之路。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就业;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这对发展中国旅游酒店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作为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旅游业的核心之一是中国旅游酒店业,酒店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商务客人”。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是酒店接待游客的首选。酒店英语也是应用语言的一个范畴。掌握酒店管理服务的技巧,熟悉一般的对外业务、礼仪和专业术语,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企高级外籍员工的必要条件。如果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英语技能,他们将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1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特点
酒店管理英语作为一种专业英语,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它具备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的交际对象。酒店管理英语在社会功能、语篇结构和文体风格等方面具有一些特定的特征,有其自身的规范性和语篇结构。酒店专业英语语言的特殊性和程序标准是其他一般英语不能代替的。即使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酒店英语也是酒店员工在工作前后的必修语言课程。酒店管理英语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的交际情境,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清晰、思维准确、结构简单流畅、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
2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饭店专业英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以及饭店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明显,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国际饭店业的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国际饭店业的发展水平。目前,酒店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酒店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也很单一。其次,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三个方面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条件直接导致酒店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学生英语听说水平低,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3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
教学活动以酒店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
酒店专业英语与酒店业有关。职业和职业的需求决定着课程设计。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应定期对国际酒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积极与学生交流,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听取雇主的反馈意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目标。实用交际能力、专业词汇和酒店专业英语能力。因此,酒店专业英语教师应以合作和开放的方式理解酒店业的要求,加强课堂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满足酒店和学生的需要。在酒店英语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教材系统对教材进行解释,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相关章节,并做出适当的支持。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加深学生对饭店服务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树立以学生职场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学生能力教育,即能力本位教育,已成为国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学生在工作场所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场所进行交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理念贯穿于酒店专业英语教学。鼓励学生通过项目体系进行创造性学习,努力培养就业与职业相适应的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专业英语教师应理解这一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根据教学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行业要求,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其次,在教学模式中,除了对酒店的基本知识有基本的认识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通过建立项目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酒店管理英语课程体系
构建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场所的能力,改革酒店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满足酒店行业的要求。高职酒店专业英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和企业的要求,改革内容专业化的方向,重新定位和设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比重的动态调整。课程的开设,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酒店专业英语的专业化使用不仅包含特殊的词汇,而且涵盖了酒店专业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渗透性。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用人单位和整个饭店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和创新了课程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涵盖酒店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酒店专业课程。培训课程、酒店英语课程、工程交替课程和综合培训课程。必须重视“酒店英语翻译”、“酒店英语语法”、“酒店英语写作”、“英语语音”、“酒店英语口语”、“酒店英语听力”、“综合英语”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以全面夯实。学生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交流。提升实力;建立“酒店英语课程”和“国际酒店管理实务”等培训课程,培养学生酒店的实际操作与沟通能力。
以酒店实际体验强化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应用
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就业教育,教学内容是行业真正需要的。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实用性和充分性”原则与专业英语教学法相吻合,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培训纳入教育内容将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等职业教育不应局限于专业理论培训,而应注重技能培训。应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因此,针对酒店服务业的特点,英语口语培训应成为其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酒店语言服务技能的基础上,应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酒店专业的学生去国际酒店实地考察、实习、学习,尽快参加工作轮换和培训,提高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能力,解决酒店管理中的英语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琴,胡建军。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新体系的架构[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2).
[2]刘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J].时代报告,20xx(6).
作者:李晨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途径,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本文在梳理分析顶岗实习生管理中的难点与问题基础上,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为例,探讨了高职实习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校企合作齐抓共管实习生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顶岗实习生管理模式实证分析
0引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顶岗实习既是高职院校在真实职业情景下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前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存有困难与缺失,其一是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管理责任不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其二是由于学生实习点多、散、远,教师对学生疏于监管与指导,出现学生“放羊”现象,甚至导致实习生安全稳定问题。这无疑给校外实习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带来新挑战。因此,如何改进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提高实习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我们高职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话题。本文在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之管理实践为例,探讨顶岗实习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1高职顶岗实习生教育管理中的难点与问题
校外顶岗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历来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其难点与问题主要在于:
实习生管理的权责欠明确,管理危机风险难防控
目前,有关高校、实习单位、实习生各方在实习期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等问题缺乏法规性层面的确定,以致高校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管理的权责难以明确和落实,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校外实习生作为高校的在校学生,学校当然负有无可推卸的管理责任,但因实习生身在校外异地参加单位顶岗实习,校方难以如同其他在校生一样施行管理;另一面,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都在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理应对实习生承担管理职责,但又由于实习生与用人单位没有正式的劳动契约,实习单位也难于对实习生实行像正式员工那样的管理。实习生教育管理的权责不清,责任难以落实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习生“高校管不到、实习单位管不了”的管理盲点。实习生管理的责任不明及盲点,给高校实习生安稳带来诸多的隐患及风险。实习生离开校园到单位顶岗实习,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所接触和应对的人、事及问题均比校内要多而复杂,然而实习生并非都能顺利地处理好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会增加学生实习期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加之,学生实习点地域分布散而远且实习时间长,实习生管理空间增大,同时受制于实习指导老师数量、交通因素等,学校很难对实习管理风险实施有效的防与控。
学生实习的心态调适困难,实习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生要在实习过程中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准员工的角色转变,面临着多重心理适应困难问题,其集中表现于:①心理不适应,角色转换难。学生未能正确地扮演好实习顶岗工作的角色,在顶岗实习时,往往还错将自己定位于学生身份;同时在遇到专业操作技能不熟练或工作出差错时就丧失自信心,进而产生实习工作的挫败感。②人际关系不适应,工作协调难。一些同学习惯于以学生自居,与实习单位员工的沟通交流不畅,感觉孤独,缺乏归属感;加之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同在校园时的学习生活差异较大,学生存在工作协调适应困难。③实习态度不端正,对刚性管理心存抵触。一些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条件要求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如有的同学比较娇气任性,在进酒店实习之前,很少经受过艰苦的劳动煅练,不服管教;到了酒店后,面对企业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与组织、以及不容置疑的刚性管理方式,就表露消极怠工的反感情绪,并对管理人员心存抵触。④职业期望高,心理落差大。有些学生面对繁重的工作而产生消极、悲观心理,有的甚至出现动摇或逃避实习的思想念头。如酒店实习生的岗位大部分在餐饮、客房、前厅等部门,这些部门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是简单和重复,一些实习生感到体现不了自我价值,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实习单位党组织不够完善,实习生思想教育难到位
实习单位党组织不够完善
目前,有些实习企业还没有设置党组织,给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实习生党员管理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等工作落实带来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习生思想教育缺位、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缺乏,党员学生在实习基地岗位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如我校07级酒店专业131名学生安排于12家单位实习,其中5家企业尚未建立党组织,这影响着实习生的思想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开展。
社会上不良思想和观念的冲击
在实习过程中,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观念难免会对实习生的思想构成冲击,这些不良的风气与学生在校时的思想教育相悖,影响着学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和实习生思想稳定。这主要有,一是影响实习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形;二是引发实习生对学校教育与管理产生抵触、反感心理。这无疑增加了高校实习生思想教育的难度。
2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生教育管理的实证分析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和“重生产性实践”、“重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20xx年我校07级酒店管理专业131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酒店顶岗实习,经过“双向选择、三方协议”的`方式安排于校外12家实习单位,其中有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6家和茶楼1家,有党组织的企业7家。总体而言,实习企业领导重视、实习单位档次高、企业管理理念先进并规范,为实习生教育管理与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学生实习的地点跨省、分布散、路途远、实习期长及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差异等,为校外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问题。为此,学院探索实习生管理工作路径,创建实习生远程教育管理与党建工作平台,以提升校外实习生教育管理成效。总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教育管理的做法及措施,主要是:
完善实习生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实习管理运行的科学规范
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践工作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践守则等制度基础上,根据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实习特点制订完善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关部门职责与考核规定》、《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标准》、《实习生教育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校外实习生远程教育管理方案》、《校外实习生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等,强调文明、守纪、安全,让实习生周知遵行。同时实行实习单位准入制,通过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实习单位进行遴选,并根据企业对实习管理成效情况实行优胜劣汰,微调准入的实习单位,确保学生实习运行的科学规范和实效。
创建实习生远程党建工作平台,提升实习生教育管理能力
创建实习生远程党建管理网络平台,校企双方党组织采用网络视频连接方式,召开实习生党建视频会议,有效解决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期间的入党培养、考察、发展及学生管理中的难点,实现实习生的远程教育管理与党建新途径,增强了实习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力度,发挥学生党员在实习基地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校外实习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开展。
抓好实习生的全程管理,注重实习环节落实
对实习生的教育管理不只局限于实习期,而是要在着眼实习前、中、后的全程管理基础上,注重抓好实习各环节的落实。
实习前教育管理
①实行企业准入、三方协议。资质差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而且往往把实习生看作廉价劳动力,容易引发实习生安全与稳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实习企业的遴选,并分专业制订实习单位准入的条件。这样有利于以实习单位的高资质保证实习质量和学生的安全稳定;有利于规定企业、学校、学生各自的权利、义务,寻求三方利益的均衡点,以求协调发展。在源头上消除实习学生安全与稳定方面的隐患,把安全、稳定、守纪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所签协议中的条款。②反复宣教、充分准备。学院、专业、班级、实习组多层面动员;在思想、心理、守纪、安全等多角度强化教育。学生实习之前,学校通过各种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充分动员,提高学生对实习目的与意义的认识。帮助学生处理好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实习企业条件、待遇的关系,使学生冷静地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对实习学生比较集中的实习基地,学院邀请基地代表来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给学生对酒店的概况、规章制度等有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做好思想与心理准备。 实习中教育管理
①派师蹲点、专兼结合。在实习生相对集中的地方,学校派遣实习带队老师到酒店蹲点,与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管理学生。②编印通讯、自育育人。指导实习的专兼职教师、实习生撰写实习通讯,电子稿件发回学院,党总支审核后编印成册,发往各实习点学生学习,收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③巡访实习、防患未然。学校领导、专业主任有计划巡视实习� ④信息通畅、处置及时。蹲点教师、企业方实习管理者、学生干部、实习小组长、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等,定时与不定时向专业主任、年级辅导员汇报实习情况,若有重要信息,逐级及时上报、处置。
实习后的总结表彰
举办优秀实习生报告会,开展实习期间奖学金和优秀实习生的评比表彰活动,组织低年级学生听讲甚至分班评议,激励学生勤学、好学、会学,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3高职顶岗实习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建立实习生三级管理机构
在目前高校实习生管理尚缺法规性指引与保障的情况下,要确保实现顶岗实习的实效和实习生的安全稳定,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实习生的教育管理与指导,而这尤以实习管理组织的建设为保障。作者认为当前要着力建设完善实习生教育管理的三级组织网络机构。一是学院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实习企业领导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实习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习的组织建设。二是专业实习指导工作小组,由专业主任、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校外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及实施监督管理。三是实习生自主管理小组,由在同一实习单位的学生组成,由学生推选实习组长并报经实习指导小组任命,实习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在实习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自我管理工作,同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监督。三级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管理体系,具体见图1所示。
创建校企合作齐抓共管实习生的教育管理机制
加强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此,校企双方要本着自愿、双赢和可持续的原则与理念,共同谋划构筑实习生共管体系,实行实习生“双导师”、“双评价”和“多重监督”的教育管理机制。其中:“双导师制”是指学生实习专业指导,采用“双导师”管理,即同时选配校内指导教师和酒店指导师傅,对学生专业实习进行双重的指导和管理。“双评价制”即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成绩由学校指导教师和酒店指导师傅共同进行考核评定。“多重监督”则包括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基地的巡查、教师实习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和学生实习期间的监督管理等,其中对实习生督导实行:一是由实习带队教师、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场巡查督导,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实习情况;二是学生自我管理小组的日常相互监督与信息反馈,由实习组长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评价意见,为实习生综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班主任、年级辅导员根据带队教师反馈的学生思想情况,运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实习点学生联系沟通,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生的思想、纪律、生活、心理、安全等答疑引导。
4启示
在新形势下高职顶岗实习生的教育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贯彻“以生为本、安全至上、稳定压倒一切、防患于未然”理念。为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我们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力,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力求在学校、实习单位、实习生中寻求各方利益的均衡点,创建实习生的教育管理新体系。目前,顶岗实习生教育管理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文章:一要进一步完善实习生管理相关规定,做好学校管理与实习单位管理相融合,以不断创新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二要注重实习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实习生远程教育与党建工作平台,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实习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三要优化顶岗实习生“双导师”、“双评价”的协同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精细化。四要积极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创建学生实习指导网,在选派教师企业蹲点指导的同时开展网络指导,实现教师现场指导与网络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指导和学校的关爱。
参考文献:
[1]毛海强。如何规避实习生管理的风险[J].人力资源,20xx(7):26-27.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8):54-57.
[3]王永芬,边传周。搭建合作发展联盟平台创新校企互动合作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xx(4):48-50.
[4]何菊。工学结合模式下实习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xx(36):198.
[5]徐新伟。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34-35.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12:
1研究过程与方法
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本次研究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 酒店实习满意度主要是基于学生的主观评价,为避免学生主观评价的随意性和从众性,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分析指标,同时方便学生的判断和选择。为此,问卷设计为三个部分,其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调查于20xx年3月5日-4月5日集中开展,由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团委,选取了向刚从酒店实习半年后回校的旅游管理本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了一人一座,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分,回收79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79%。人口统计因素分析本次被调查实习生的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是在酒店实习的大学生中,女生远多于男生,某种程度上也更适应酒店的要求;二是实习学生为大三阶段,年龄在19到21岁之间,是最富有活力同时也是自身价值判断能力初步形成的年龄;三是在自我性格认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难以用外向或内向来判断,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内向,这对于酒店实习来说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
2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分析
学生对实习过程的评价,多是由于实习中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感受而形成。为此,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从客观的实习岗位安排及调整、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关照和培养等入手,进而得出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及对实习价值的总体判断,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实习岗位安排及调整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酒店对学生的实习岗位安排主要集中在餐饮和前厅,分别达到了43%和35%。两个部门也是酒店对外接待的窗口部门。尤其是餐饮部门,多是工作时间长、消耗体力大的岗位。这类岗位实习生往往承担着相对于正式工的替代作用。实习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实习能够多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这是实习生尤为看中的方面,实习中的轮岗是大多数学生的诉求。图2可以看出,71%的实习生始终在一个岗位,而实习中能够转岗的仅为25%。这一现象是酒店基于自身业务和利益的考虑,因为调研对象的实习时间为6个月,对于酒店来说这一实习时段不大愿意让学生换岗,因为酒店实习区别于其他行业,实习过程也是工作过程。
作息时间安排及业余活动
作息时间是学生实习中意见最大的因素之一,超出规定的8小时工作时间在实习单位 饭店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员工作息时间多变且不确定。而与工作时间相对应的是员工业余活动,业余活动质量往往能够弥补员工对工作时间较长的不满。图4显示,31%的实习单位采取外出郊游的方式安排实习生的业余时间,事实证明,这一方式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16%的实习单位采取专业技能比赛的方式,反映饭店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而体育类活动项目如羽毛球等的安排很少,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实习不满情绪的来源
实习是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的过程,实习中不满情绪的出现有许多原因。实习生认为工作中部门领导的工作水平是让他们产生不满的因素,达到了36%。其次是由于客人的原因,占24%。11%的不满原因是与同事的关系以及8%的因素是自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从图5可以看出,实习单位提升管理者职业能力和实习生尽快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是消解不满情绪的主要办法。
对实习成效的评价
实习过程到底让学生学到了什么,是检验实习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图6和图7可知,57%的实习生认为通过实习对酒店服务操作规程是一般了解,较好掌握的仅为37%。另从“实习对就业和未来发展的作用”看,7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实习锻炼了社会适应能力,对未来发展很有作用,另有19%认为实习和自己预期的不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无论是对酒店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实习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实习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根据里克特量表进行的指标统计,可以发现:在实习的客观条件评价方面(见表2),均值最高的指标为“与他人相处”,说明了同学们有着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其次是对实习岗位的满意度,达到了,说明了总体上实习岗位是较为满意的。而住宿条件和实习报酬的均值则都很低,分别为和,实习单位需要在这两方面有所改善。体上评价较低,但“辛苦工作得到上级认可”的评价均值为,“企业培训情况”次之,反映出学生对企业培训基本认可。“企业文化感知”的评价均值为,这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尚处于中等水平。“管理模式感知”的均值为,实习生接触管理层面的几率较低,因而也难以对这方面有深刻认识。
3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酒店实习管理
学生对酒店的满意度,为提升实习工作的成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评价,院校对酒店实习管理应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做好大学生的实习引导教育
院校应对学生的实习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实习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面临着与学校截然不同的情景和环境。酒店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每逢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往往也是酒店最为忙碌的时段,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也很难在酒店中得到贯彻。作为主要面向一线岗位的酒店实习安排,这既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但同时也是消耗学生体力的过程,这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因此,院校的实习引导教育应重点在挫折教育、逆境承受等方面给学生进行心理铺垫和辅导。
与实习单位保持紧密沟通
对于很多酒店企业来说,吸收实习生很大程度上是缓解用工成本压力。在实习过程中,多数实习单位不愿意让学生轮岗,主要是基于学生实习时间短而培训,培养员工需要较长周期的考虑。因此,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与实习单位保持紧密沟通,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另一方面是尽可能让学生有轮岗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学生在管理助理的岗位锻炼,练就除了技能之外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开展酒店实习的成效评估
很多院校的实习模式都是很长时间难有变化,形成了相对固化的状态,鲜有考虑学生实习满意度的情况。因此,对酒店实习成效应进行定期评估,监测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状态和企业诉求。对于那些仅仅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应及时进行调整,针对实习中学生心理状态的波动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调解,分清个中缘由做出合理决策。同时,酒店实习的成效评估,前提是结合学生的实习满意度,建构一个合理的实习评估体系。每年的实习情况应进行及时的调研和分析,将结果作为实习工作优化的根据,以此来稳步推进学生酒店实习工作的成效。
酒店管理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需求增加,但是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人才定位不清晰,培养模式落后,造成毕业人数逐年增长但是对口就业率却很低的局面。因此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本文简要概述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改善就业情况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低就业率;问题;对策
近年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内部人才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毕业生与人才需求标准相差较远,且毕业生就业不对口或跳槽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产学结合,为学生综合素质额提升提供机会,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低
现阶段,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职业教育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较低,很难适应相关工作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即便注重相关技能的培训,也鼓励学生进行技能资格考试,但是学生缺乏接触真实场景的机会,并不能真正感受顾客的需求,导致其无法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与实际状况处理能力,理论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机会较低。
2、学生择业中受外界因素影响
现阶段,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在毕业后从事一线服务工作,会与自身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受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会将一线服务工作与伺候人对等,认为这样地位较低,从而家长会对学生的就业进行一定的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不愿到对口企业进行工作。
3、学生对口择业意愿较为淡薄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常会安排具体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机会,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实习单位相关员工处于对自己工作权益的保护,并不会全身心对待实习生,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置之不理或苛责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口就业的念头。除此之外,自身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与实际工作中内容或技巧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心理层面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导致其对口就业意愿削减。
二、解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问题的有效对策
1、引导学生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深入了解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较低,很大程度上由于学生及家长对行业人士存在一定的人士误区,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和家长对该行业及相关企业的了解,转变其认知误区,增强学生对口就业意向。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旅游、酒店发展、酒店管理相关杂志,在课余时间或班团集体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成立阅读小组,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可选取《现代旅游报》、《饭店世界》等读物,并培养学生定期浏览各大酒店及旅游集团网站或者订阅号的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除此之外,也可动员学生家长关注相应的行业资讯,使其在了解行业内部信息的基础上转变其固有观念。
2、与企业深度合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有效的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学校可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即在大二学年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战略,企业参与到教材选取、课程开发和教学开展等环节中,并签订相应的培养就业订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申请参与订单班,并组织笔试与面试,合格后可进入订单班学习,学习合格后有机会进入企业工作。在订单班中将本学年两个学期分成四个教学时间段,并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形成六个学段,每个教学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配合特色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兴趣。
3、创新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即是教学成果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例如学校改变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评与实践学分的评价方式,是将企业实习结果引入到考核之中,在每个学期都安排企业相关人员走进课堂,走进考评,以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按百分比计入到学生期末考核之中,并在找工作时作为能力评分使用。这样一来能够弥补学校教育中社会性的'缺失,并引导学生日渐关注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学习或实践过程中注重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避免了分数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只重理论知识或者厌学现象的伤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是旅游与酒店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人才保证,因此高校和相关企业应该足够重视学生的培养工作,摒弃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综合机会,树立学生发展的意愿与自信心,缓解旅游与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最终推动专业教育与社会就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薄利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愿提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1):121-123.
[2]张雪丽。定岗实践教学过程中EMS因素对本行业就业倾向影响实证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定岗实践教学为例[J].旅游研究,20xx,7(2):82-89.
[3]刘卫。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xx,(5):110-11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14:
1、我国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的构建研究
2、高校餐饮服务社会化战略选择
3、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策略探析
4、论饭店餐饮经营策略
5、吉林省饭店业竞争现状的深层思考;
6、饭店餐饮经营功能再定位及其策略选择
7、如何对餐饮业成本进行控制
8、论餐饮企业的顾客投诉及其管理
9、浅议餐饮企业经营创新策略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15:
摘要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会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然而实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会影响实习目标的实现。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习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虑,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之后,普遍选择送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从教学角度看,到酒店实习是一种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而酒店出于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前进行人才储备、使用与管理方便等方面的原因乐于接受实习生。但是实习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影响酒店、学院以及学生各方的利益,如何解决问题,达成各方目的,值得认真探讨,切实执行。
1 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酒店方面
1)隐形暴力现象影响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酒店的排外现象,包括领导层对实习生漠不关心,老员工的欺生言行等,让实习生感觉没有归属感,导致应付工作、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
2)待遇较低,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酒店雇用实习生多是通过旅游院校或者有关中介机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通过支付管理费而获得管理上的配合,对实习生管理与使用更方便。但由此导致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酒店的生产经营。
3)岗位技术含量低,换岗频率非常低。实习生实习时间多在半年到一年之间,酒店出于自身业务和经营的需要,一般会把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低的部门,而且各部门的换岗频率也低,使学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而不是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学校方面
1)实习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多数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习生一般只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实习生基本受制于酒店,由此引发许多问题,使学校和实习酒店都处于尴尬境地。而这主要是体制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学生实习之前一般都经过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是到实习酒店之后,发现所学与酒店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出入。这种反差往往折射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脱节。学生实习之后还要返回学校继续一年或半年时间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因此很难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这就导致有些学生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实习,有些学生则为了能够在实习单位找到工作,千方百计找借口请假滞留实习单位不归校、不参加考试,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4)实习基地选择问题。实习酒店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或落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不理想,这与学校制定实习的初衷与目标完全相反,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体实习效果。
学生方面
1)心态问题。由于是学生身份,所需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使学生对饭店缺乏感情,对经营成果不关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2)心理期望价值过高的问题。学生实习前通过各方面的经验会对酒店形成期望评价,而期望价值高于实际情况时,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容易形成消极怠工的情绪。
2 对策
酒店要科学开发实习生这一人力资源
1)杜绝隐形暴力,对实习生实行人性化管理。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避免人为地制造排外现象;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把实习生当做正式的员工,把他们当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力戒歧视的发生。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实习生待遇。酒店最好绕过中介公司,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节省管理费的支出,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酒店可以给的利益尽可能多地传递到被雇佣者手上,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性。
3)制定长远的。实习生使用计划。实习生的使用给酒店带来许多利益,但是如果仅把实习生的使用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就是一种短视行为。
4)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实习酒店与院校领导层、实习带队教师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并创新实习生管理方式方法。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
1)加强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
①积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校授课或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
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要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
③调整常规教学体制中不适合酒店实践教学的部分。
2)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毕业实习。
①在实习之前所有具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全部开出;
②实习内容全面体现专业要求;
③在确定实习时间时既要考虑旅游企业的旺季,也要考虑学生的毕业时间。
3)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强调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指导其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酒店工作。
4)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现在清楚地布置实习任务,恰当地分配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5)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衔接。酒店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实习生管理配当材料,实习结束后,实习酒店会把每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学校可
学生方面
1)摆正实习的心态。实习生加强主动调节,学会正确处理内外关系,找准自己的定位,尽快适应实习环境,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树立对酒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用心实习。实习中多观察,多总结,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3 结语
总之,实习环节无论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三方加强联系,及时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慧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xx(2):27-28
[2]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J].职教与成教,20xx(3):117-118
[3]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xx(3):80-8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16:
一、酒店法规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单一的教学模式
法规课程的教学模式通常比较严谨,教师应多注重解释和探讨法律的条文。目前酒店法规课程主要是通过老师讲授,并结合案例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教学方式,教学的模式太单一,与学生渴望新奇的学习心理不相符,学生学习专业法规的兴趣得不到培养,教学能够取得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法规的讲解太深奥,没有注重识记法律条文。此外,与其他课程相比(如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酒店服务礼仪等),酒店法规课程的实践性不够强,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过于落后的教材建设
目前,从酒店法规课程的教材来看,在教科书中还是注重解释法律条文,而在酒店的实际管理中的运用却没有得到体现,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提起学生的自学兴趣。所以,对于酒店法规教材该领域专家学者应当进行重新设计。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酒店法规课程中,通常,老师首要的教学目标是定位于讲解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旅游酒店的法律法规,硬性地要求学生去背诵、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从而缺乏了从实际运用和就业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意识。
二、酒店法规课程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所以,酒店法规的教学,教师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氛围应当要和谐,学习的环境应当是宽松的,学生的学习心态才会逐渐变得喜欢和热爱学习,学习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高学习兴趣。第一,老师要尊重和热爱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带微笑,教师用其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第二,重视教学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氛围应当体现出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交流互动的心境应当是愉快和轻松的。第三,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该适当引入实际法律案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完善教材建设
就目前的酒店法规教材来看,在内容上基本是如出一辙,只是注重对条文的阐述,内容上不够全面、没有新颖的观点、解释不够清晰、缺少典型案例的分析、缺乏实际的操作性等问题,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对教材建设进行完善:第一,要选择好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应当是结合酒店管理与服务中涉及到的现行法律法规。第二,控制好教材的难度,考虑到教学的学生是非法律专业的,因此教材中应当减少说明和解释相关法理,增加实践和案例教学。第三,在编写教材的体例上,应该增加学前导读、要点提示、案例分析、章后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用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确认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的基础上,再了解酒店行业的法律法规,对酒店发生的一些常见的法律纠纷能够很好的解决,学会利用法律知识和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酒店管理中发生的纠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我国的三大实体法、三大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等制度的讲授。高职学生的'法规教学要注重提升能力和广度,对于法理问题则不必过多地深究。
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把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多元化。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教师首先选择的是问答教学法,引入酒店管理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谈谈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再作点评;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典烈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介能力,培养他们驾驭知识的能力、职业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作精神;最后是角色扮演法,教师应当让学生扮演酒店法律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或者法庭角色,发表自己处理具体法律问题的看法,增强理解法律的具体适用。
酒店管理论文 篇17: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存在和发展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酒店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专科到本科、硕士、博士的较为完善的金字塔体系。结合我国酒店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必将朝着应用性、技术性和特色专业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酒店管理模式由原先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酒店管理高校教学转变的任务之一。独立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更应该加强在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但是由于起步晚,大多数高校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导致了许多毕业生理论与实践技能不能很好地结合。独立院校定位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独立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在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改革创新。本文从分析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南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南方学院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过少
目前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是制定者根据自身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了解,参照其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而确定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少,以至于学生到大三对酒店还没有系统的了解。例如:20xx级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只3门———餐饮管理、酒店前厅服务管理和酒店企业服务英语。许多课程设置只是为了凑学分,对于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如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等。另外,各年级开设课程混乱,没有承前启后。例如:20xx级是在大二开设餐饮管理课程,而20xx级则是在大四开设餐饮管理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虽然学生已经大四,但是对酒店知识与运作掌握寥寥无几,这给授课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2.课堂教学实操设备不足,缺少实践教学平台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实际操作后学生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比如餐饮管理中:中西餐的摆台,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够记住该怎样做;酒水服务,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之后才知道红酒要如何开瓶,要如何斟酒。学院这些基础性操作设备都是没有的,刀叉托盘、红酒开瓶器没有,也没有中西餐实验室让学生去体验,只有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图片和说教。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是不好的。3.师资力量不足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酒店工作经验。然而,很多专业课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或者只是有短期的酒店工作经验,因此很多专业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很好地把自身感受传达给学生。因此,学校必须不断派教师进修或者去酒店考察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二、南方学院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完全套用公立大学的模式,必须创新出具有独立院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合理设置专业课
打破原有公共课和基础课同时开设的形式,系统地增加专业课程数量,将专业课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操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集中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进行,而此学期不再安排其他非专业课程。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承前启后,将基础课程放在低年级,以为之后其他专业课程打基础。实行灵活的学分制,设置一些和酒店管理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游轮管理、赌场管理、酒吧管理等,拓展学生在此领域的知识广度,同时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对课程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大领域中不断思考创新,成为酒店管理的实用性人才。
2.加快构建校内教学实训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涉及科目比较多,每一个科目实验目的、内容和使用设备各不相同。建议学院按照科目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如中餐实验室、西餐实验室、客房实验室、前台实验室等。贴近真实环境和真实训练的教育模式,可使学生入学即入门,从服务与被服务的模拟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并养成职业酒店经理人的良好职业习惯。
3.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打造专业酒店管理师资队伍
在教师队伍管理上,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参加行业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了解行业新动态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针对教师缺乏酒店从业经验这一情况,为教师创造条件,使之定期到酒店挂职锻炼,为其进行科学研究和和社会调查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