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最新10篇
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估,优化课程设置与资源配置,促进师生互动与反馈,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如何更好落实?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1
在深入体验学校的教学环境与管理流程后,我认为我们的学校在多个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与效率提升上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以下是我对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些建议:
1. 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当前课程设置较为固定,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议引入更多选修课程,特别是跨学科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估多依赖于学生评教,虽有其参考价值,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建议引入同行评审、教学观摩、教学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3. 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与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乃至校际交流。同时,优化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4. 完善学生反馈机制:
建立更加高效、直接的学生意见反馈渠道,如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设立在线意见箱等,确保学生的声音能被及时听见并得到有效回应。同时,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
5.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建议增加实习实训机会,与企业、社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希望以上建议能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2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及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我深感学校教学管理对于学生学习成效与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在此,我谨代表部分学生的心声,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改善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希望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当前,部分课程内容较为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或未来职业发展的紧密联系。建议学校增加更多跨学科、实践性强的课程,如项目式学习、工作坊等,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设选修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使课程设置更加人性化。
2. 优化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不应仅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质量、课堂互动、学生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引入同行评审、自我反思报告等多元化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热情,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更加积极、生动的学习环境。
3. 加强师生沟通平台建设:
有效的沟通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师生沟通渠道,如建立更加便捷的在线反馈系统,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鼓励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4.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建议学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压力管理技巧培训,营造一个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5. 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重要职责。建议学校在分配教学资源时,考虑各班级的实际情况,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特定班级或项目,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以上建议,望校方能予以考虑并采纳,共同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3
在深入体验与观察我校的教学环境与管理流程后,我深感学校在诸多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 强化师生互动平台:
建议学校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在线教学系统,增设更加便捷、高效的师生互动模块。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习氛围的活跃度。
2. 个性化教学计划的推广: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点,学校可考虑引入更灵活的课程设置,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同时,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潜能。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建议学校增加实验课、实习机会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4.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更加全面、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程内容的更新程度等多维度评价,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内容的依据。
5.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随着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相信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4
我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此,我想就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出几点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学校的改进和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一、强化教学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纪律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建议学校加强对教学纪律的管理和监督,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等违反教学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一些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和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建议学校鼓励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学校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如更新教学设备、购买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
四、完善学生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学校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对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5
经过深思熟虑,我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旨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 优化课程安排与资源分配:
建议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安排,避免课程冲突和过度集中,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知识。同时,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实验室、图书馆等关键设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源。
2. 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设计综合性课程,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强化教师培训与发展: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议学校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工作坊和外出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艺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4. 建立学生参与管理机制: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声音对于教学管理的改进至关重要。建议学校设立学生教学监督委员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质量的评估等过程,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5. 推广终身学习文化: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应倡导并实践终身学习理念,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应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建议,希望能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6
一是重视学校常规管理的过程监控
教育局中教科在叶副局长的带领下,多次组织下校调研,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常规检查。这些都是在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与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进一步明确分管教学副校长的职、权、责,这实际上是在帮助学校理顺各部门间的内部管理关系。这绝不是给副校长加压,而是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工作起来更加理直气壮、更有明确的方向。
二是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升
中教科把学校开展教师基本功考核工作列入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专门发文进行部署,这有助于学校领导把管理重点转移到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这个管理基本点上来。各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特别重视教育局提供的这个契机,努力干他们原本想干又不好办的事。
三是重视学生学习基本习惯的养成
进修校中研室开学初就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六点建议》,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中教科专门把它列为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各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有的学校开了学习习惯的主题班会,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问卷,长乐三中还让老师撰写“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专题文章。各校正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教学管理案例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搭建教育创新舞台--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作为学校管理者,既要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好整体工作,同时又要俯下身子,从细致入微着手,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有效的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从“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现将自己在学校管理方面的案例及评析呈报如下:
一、背景及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牡丹江铁路第三小学是一所省级标准化小学,经过数十载风雨磨砺,几代人的心血浇灌,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在分局起到了窗口示范作用。作为拥有50年历史沿革的老校,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创的办学特色,然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进行的今天,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在逐班随堂的'摸底听课中发现,老师们经过长期传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基本授课思路,虽然不同的教师,其教学风格各异,但采用的教学模式千篇1律化,“一言堂”的透彻讲解,“我问你答”式的诱导分析仍大比例地主宰课堂,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得无味,学得疲惫,缺少生气和活力,而老师将在校大量的时间用于单纯的授课、教案的抄写、后进生的辅导和作业的批改上。每周三下午固定的学科、年组教研也形同虚设,老师们总是被各种大事小情所牵扯,安定不下来,待到全部坐定,2小时的教研时间也所剩无几,而到位的老师也只是埋头于整理书写自己的教案。如今的教案参考资料甚多,在促进教师吸纳先进教法的同时,也滋长了老师的慵懒之风,不求创新,一味照抄照搬,把本是一项复杂且富有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机械操作、反复重复的劳动。这样的教案虽然程序完备,条理清晰,却起不到实际操作的导航作用,而按照传统的教案检查标准,此类教案照例被评为优秀教案,这无疑也暴露了教学检查评价的诸多弊端。这种用同一种教案去教此班和彼班,去教去年、今年和明年不同届的学生,其课堂教学都是相似的、高度程式化的。渐渐地,老师们就会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又何谈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呢?因此,如何引领教师走出平庸,跨上教育创新的舞台,并在这方舞台上不断提升层次,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解决方案
课改新畅想,培训没商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组织干部教师深化对课改精神的认识,加强对课改理论的理解,促进课程改革的落实,我与行管干部共同谋划,千方百计,不吝重金,上至校长,下至班科任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盛市等组织的不同级别的课改培训班。
1.瞻观远景,领导班子勇为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导航者,要做到不辱使命,就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深谋远虑的胸怀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着重强调对干部的培训,积极推进干部培训工作。两年来,我与其它行管干部先后参加了国家、盛市各种级别的学习。这一系列的培训让我们更明确了课改之后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也为下一步指导教师实践提供了样板。
2.从长计议,各科教师齐动员。为使教师成为落实课改的主角,真正推动课改的落实,学校又组织教师进行了大规模培训。所有的班科任教师,无一漏缺地参加了市“落实新课标”课改培训班。这些培训,使教师模糊的理念清晰化,并使他们焕发出极大的课改热情。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又先后参加了市小学作文研讨会、省骨干教师培训、省新教材培训、市小学语文大修订版教材培训、市小学学科带头人不同教学风格展摩会等培训。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共支出2万余元组织干部教师学习,是历年来培训投入最多的一年,使老师深受感动和鼓舞。有的老师说:如果我们不好好讲课,就对不起学校花的这么多钱。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7
作为一名关心学校教育发展的家长,我深感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谨就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领导参考。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建议学校加大对师资培训的投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建议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沟通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学校建立更加完善的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对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学校的发展有所帮助。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8
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当前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下是我基于个人观察与思考,提出的一些改进建议,旨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 强化教学质量的持续监控:
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的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反馈收集。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 推动教育技术的融合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已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建议学校加大对教育技术的投入,如引入智能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声音对于改进教学管理至关重要。建议学校设立学生教学监督委员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评估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4. 实施个性化学习计划: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建议学校探索实施个性化学习计划,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教师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建议,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规划,帮助每位学生最大化其学习潜力。
5.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所。加强家校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促进家校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统一,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希望学校能采纳上述建议,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贡献力量。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9
从学校的管理组织机构来看,可以分为学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及监督反馈机构,本文将有侧重地进行探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三十年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其对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及效益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显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此外在中小学管理体制中,安全管理机制及伦理价值问题,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认知错位
首先,校长负责制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许多教师对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和意义产生了错位和偏差。校长负责制作为一种制度,却没有充分的相关法律依据,因此才有了对校长负责制不同的理解。其次,校长负责制没有充分的配套规范作支撑,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出现无据可依的现象。因此,校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管理执行效果的好坏。
2、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实际参与度低
教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容乐观,集中表现为“不参与”“知情”“参与意见”等程度,不能体现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同时也是学校管理体制中的漏洞。首先,学校领导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够重视,忽视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其次,从教师角度而言,大多数教师的参与意识淡薄,认为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事,与自己无关。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重也是教师难以参与管理的阻碍之一。
3、缺乏完善的安全危机机制
近年来,中小学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学生被侵害事件见诸报端,让人痛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缺乏。中小学对学校的安保投入不高,导致安全预警迟缓,容易发生意外。通过调查发现,师生的危机意识也较为薄弱,对安全事故的警惕性不高也增加了其危险性。此外,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对安全事故的宣传和教育缺失,为校园安全埋下了隐患。
4、学校管理功利性突出
在制定学校管理目标中,学校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作出选择,忽视了对学生的长期的培养。一味地重视管理技术上的效率,而忽视了价值、伦理、道德和文化,以“牺牲”学生成长为代价,将“升学率”作为单一的管理目标。这种行为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长远发展。
二、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对策分析
1、明确校长负责制内涵,建立校长职业化机制
要从思想上改变以往对校长负责制的一些错误看法,认同“校长全面负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校长负责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只有加快建设校长负责制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才能真正让校长负责制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要认真审核担任校长的资格,并建立有效的校长激励―监督机制,逐渐培养出职业化的校长,促进中小学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发展。
2、提高教职工民主意识
教师是学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一环,应该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积极参与到中小学的管理中来,积极引导教师的正确行为。此外,培养教师民主意识与管理能力的形式要丰富化,不能采取单一的灌输方式,而是要更多地进行交流,通过案例分析、课题探讨等多种方式,唤起其民主意识,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监督能力,为学校民主管理运行创建良好的环境奠定基础。
3、建立有效的安全预警防控机制
从心理上,首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以预防为中心,防范和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制定出完善的应急预案,降低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要强化安全培训和实践,从新生开始就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从物质上,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配备良好的现代化安保系统,加大安保人员数量等。
4、伦理道德制度化
管理不仅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门艺术。伦理道德制度化是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伦理道德制度化有助于师生道德的养成及对道德正气的弘扬,有利于学校公正目标的实现,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生存的土壤。学校能从校训、校歌中建设有益的精神文化,从规章制度中建设优秀的制度文化。将情感与制度结合起来,体现学校尊重、平等的人文精神。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 篇10
我国有组织的五年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活动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在这期间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对高校的办学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高等教育评估可以反思高等教育政策,也可以通过高等教育评估来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此外,从高等学校大量扩招以后,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不论是在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方面,还是在改善高校的师生比不足以及教师结构不合理和学生人均均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等方面,毋庸置疑都起到了非常有益而且有效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这一组织活动的开展使得高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均衡发展。在评估的过程中,无论政府的教育部门还是各高等学校都以大规模举动来关注本科教学水平,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显然,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而且是有益的推动作用。可是,当我们在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以及人们对这项关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兴旺活动的种种议论甚至指责与批评。
笔者考虑到,由于高等教育的各类评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由大大小小很多类教育指标组成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只从评估的各类指标中抽出一类作具体的分析,主要是从办学指导思想评估反馈意见入手,探寻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一、关于教育教学水平管理的评估反馈
评估反馈是专家组对参评院校发展状况的一个总体评价。一般来说,评估专家组主要从总体印象、办学主要成绩、办学特色、问题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对参评院校进行反馈。评估反馈作为专家组在为期六天的校内考察之后对学校做出的一个评价,总体上表达了评估专家们对一个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的意见受到参评院校很大的重视,是之后进行院校整改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评估反馈的内容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评估的实际状况。本文主要从办学指导思想的评估反馈中来分析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下列举几个院校的关于教学管理的评估反馈意见:
“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有效”(福州大学)
“教学质量标准健全,质量监控措施得力”(中国传媒大学)
“教学管理科学规范,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效”(集美大学)
“该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评估为契机,积极开展自评自建,成效显著……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浙江大学)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历史跨越。特别是开展评建工作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改、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广大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开展评建工作。通过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逐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坚持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构建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塔里木大学)
从以上几个评估反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专家组对各个院校教学管理的评估反馈有个共同之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有效。这几乎是评估专家对所有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反馈意见。当然,有了这样明确的肯定意见,高校就不会或者很少再对自己的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质量监控进行反思,在所有的高校整改文件中仅有几个院校对教学管理进行了相关的整改。这充分说明专家组的评估反馈意见对高校的整改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专家组的反馈意见是高校整改指示灯,这盏灯的指示效果对我国高校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反观上述案例,我们不得不说,有如此重要作用的“专家组评估反馈意见”并非无可挑剔,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二、评估意见反馈折射出的一些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准备,参评院校一般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时候基本上在各项硬性指标上已经达标,比如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方面基本都能达到评估的要求。
以复旦大学为例:“全校现有教学管理人员150人,包括分管本科教学校长1人,教务处工作人员31人,院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系主任54人,教学秘书和教务员64人。教务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岁,既有具备多年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同志。各院系主管本科教学的领导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位者16人、博士学位者30人,两者相加占院系本科教学主管领导总数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50人,占;平均年龄岁。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副系主任大多数都有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其中,在本科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的有24人),熟悉本科教育教学规律,年富力强,是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院系教学秘书和教务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39人,占教学秘书和教务员总数的;中级职称以上38人,占总数的;平均年龄岁。教学管理队伍稳定,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三年以上的有104人,占。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同时也是院系的学术领头人。”从中我们能明显看出该校有着优良的管理队伍,整体上呈现出年轻化,无论是在年龄结构还是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上都体现出良好的比例状态。
(一)评估反馈意见厚“硬”薄“软”
从反馈意见上来看,专家组的目光聚焦在管理队伍的结构指标、管理制度体系、院校质量标准的建立等这些显著的“硬件”方面,而对于管理队伍的管理态度,以及教学管理与教学的'关系处理等软性问题几乎没有涉及。然而,正是基于评估对硬性数字的重视和对这么难以把握的软性问题的忽视,导致评估在引导学校改善管理队伍结构等“硬件”面上的作用较大,而在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内涵发展上的作用却极小。
(二)评估反馈意见不明确
分析以上几个选取的反馈意见,我们不难看出这里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管理的反馈意见颇有“应付”之嫌,一句“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有效”,或许可能对高校坚持刚性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高校管理的长期科学有效发展并非好事。由于没有明确自己的缺点所在,高校便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相反会沉浸在评建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中,贻误学校发展的大好时光。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并不奇怪。教学管理态度、教学质量标准都是难以把握的问题,也是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关于高校质量的讨论,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专家也在积极的寻求解决之道,希望通过对高校质量问题的研究,以期能在理论层面上对高校的发展给予一些引导。在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专家组也很难在这方面提出很好的建议,避免因指出问题不完美而给自己的意见反馈造成麻烦。
另外,专家组的校内考察评估时间仅有短短几天,而评估的“规定项目”名目繁多。因此,在专家组走马观花式的察看中或者通过听汇报的方式中是很难把握参评院校的真实情况的;加之评估期间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处于特殊的“运动”状态,所看到的有些也是经过“定做”的场面。在总体情况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专家组对参评高校的教学状况难以进行全面、准确和真实的判断,难以提出中肯、客观、合理的建议。在“和事老”思想的支配下,更多的专家就会选择“好话多说”的方式,给出大致相同的评估反馈意见。
(三)反馈意见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上文中列举的几个案例取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办学资源、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但从结果中我们明显看出,几个反馈意见都是以褒扬的言词,以几乎相同的语气对各个院校的评估结果给出相对模糊的反馈意见。理论上来讲,评估专家对于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的高校,应该给出不同的反馈意见。趋同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评估结果相同的院校作相同的看待,如此以来,这样的结果就相对来说有失公允,恐怕难以让大家信服。评估结果认定的可信性对参评院校是否能接受评估结果影响很大。参评院校总是更愿意接受值得信任的反馈。一所院校不仅会看自己的评估结果,同时也会比较同类院校的评估结果以及同样结果获得者的不同院校。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过程中,一旦得知自己所得的结果存在不公平的倾向,他就会采取行动,不积极参与评估或者抵制这样的评估,这明显就与评估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尽管目前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学管理的评估反馈意见中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并由此导致目前媒体和许多专家都对本科教学评估持批评态度,甚至建议取消本科教学评估。笔者认为不能因为一项制度存在某些缺陷就否认它的有益作用,更不能轻易取消一项制度,何况从总体上来讲,这项关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兴旺的活动已经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且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软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立的时间短,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相比而言,国外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经过170多年的发展完善才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在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始于1994年,至今才不到20年的历史,由于制度实施的时间短,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因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一棒子打死,我们可以肯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上这些缺陷会逐步消除,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