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管理文档 >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例(精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7756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例(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一篇】

摘要:当前,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素质教育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还是有些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方面关注较少,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研究国内外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优秀做法,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教师提供提高情感教育能力的方法与借鉴。

当前,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小学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学目标,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形成健全个性的教育。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很少给予关注,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疏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目标,主要关注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的情绪、态度、情感及信念,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西方学者很注重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尊重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的个性。当前,我国很多小学并没有将情感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系列,还是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在教育过程中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不把学生当成是有感情的人。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相比发生质的变化,这一阶段要更关注孩子们情感上的过渡,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学校里的学习有趣、学校里的生活快乐、学校里的老师亲切。教师可以利用晨会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班会上介绍红领巾,鼓励学生以少先队员为榜样,争取不断进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生活[1]。到了二年级,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晨会和队课,教会学生维护集体荣誉,关心集体,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尊敬长辈,从小养成爱惜劳动果实,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吃穿,不浪费粮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

中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评价能力开始发展,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道德认识水平仍然较低,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利用品社课,增强小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这时的小学生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自控能力较弱,教师应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引导他们做文明的学生,关心班集体、主动帮助同学、珍惜集体荣誉、多为集体做好事。

高年级的小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他们有强烈的情绪,对事比较敏感。同学间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教师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让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2]。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自我分析,使小学生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灰心。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班级管理贯穿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针对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情感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同时,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

班级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通过班集体的活动,给予他们充分发挥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日常性活动如晨会与班会上,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教育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活动帮助解决学生精神上的迷惑,给他们力量,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同时,要在活动中激发集体主义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整个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最宝贵色的时期,学生从懵懂走向独立,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毕竟心智还不成熟,需要成人的关心。所以,对学生在人格、心理等的关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感到并且接受老师的爱,给新生灿烂的微笑,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整洁、美观的教室,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争取不断进步,使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鼓励学生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在倾诉中引导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形成良好的情感。

3.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的情感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时间,占据学生学校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从教学的本质而言,“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者良性互动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上应充分利用好课堂,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小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小学生的情感诉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倾听学生,为了学生,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疏导,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金河岩,孙伟.情感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10).

[2]郑萍.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二篇】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过程中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恰当利用赏识教育也尤为重要。中学生在思维、品行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正值迅猛成长阶段,由于生活环境、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彼此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作为教师,即要旗帜鲜明地欣赏每个学生每个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其学步的蹒跚并关注他们“摔倒”的困惑。

关键词:关注;宽容;交流;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学习焦虑、学习无兴趣、两极分化严重和差生多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我认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恰当利用赏识教育也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亲和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缓解因学习造成心理压力的'关键,因此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亲和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在学生中有“人缘”。教师的魅力在于其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除了娴熟的教学技能、渊博的学科知识外,教师对待学生应保持热情、民主和宽容的心态,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地位和获取科学知识方面是平等的,对学生的鼓励和赏识就是学生生活中的阳光。而我们这些播撒阳光的人,却总是不自觉地做着“锦上添花”的事情,对那些一直生活在阳光普照下的“尖子生”关爱有加,而对那些渴望得到阳光的“学困生”却吝啬得很。殊不知,我们的一句表扬、鼓励,甚至是安慰的话,对“学困生”来说,都是可能让他们快乐一天,甚至一周的“养料”。其实,教育改变命运,对一个“学困生”来说更加确切。

二、教师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关爱学生。

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经历过,只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历了这暂时的痛苦,学生才会慢慢成熟,从而真正理解老师的用心。中学生在思维、品行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正值迅猛成长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彼此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作为教师,既要旗帜鲜明地欣赏每一个学生每个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其学步的蹒跚并关注他们“摔倒”的困惑。班主任的爱心能给学生以良性暗示,你的欣赏和宽容会使学生产生有意或无意的情感倾向,并对班主任产生期待和亲近之情。我们应该让学生品尝到教师关爱的甘甜,尝到知识的芬芳。融合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乐观向上,那么和谐的生生关系更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屡教不改的学生,自尊心往往已经受到挫折、打击,在心理上表现出矛盾、恐惧、不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话不敢跟老师讲,有问题不敢请教学生,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敢参加。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决不是放纵或任其自流,而是要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名演员,无论他有多么深厚的表演理论功底,无论他对演艺技巧多么烂熟于胸,如果不参加演出,他将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班主任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参与班级活动的实践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交流活动和思想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对学生多一些赏识,少一些埋怨。

平时我们埋怨学生表现不好,常常是我们心态不好;埋怨学生太懒惰,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勤奋;埋怨学生学不好,常常是我们不愿多想办法帮助学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对学生不够耐心。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学生,先适应学生,才能改变学生。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我认为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积极探索教育的科学和艺术,让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从六年级的矮小稚嫩到九年级的成熟稳健,可以说学生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身体和心理成长过程都是在初中进行的。教师就像是蜡烛,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多一些赏识,就能在他们心里点燃希望,会照亮他们一生的行程。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漓江出版社,-01.

[2]张万祥.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江苏教育出版社,(01).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三篇】

摘要: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正能量,使其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文章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提出从营造赏识氛围、强化班级凝聚力、寻找赏识契机三个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赏识教育;气氛;凝聚力;契机。

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以相信和解放学生为基础。而相信和解放学生的前提是赏识学生,通过赏识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一、营造赏识氛围。

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人类更需要尊重,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欣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信任与鼓励,认可与欣赏,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能够自信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激发自身的潜能。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应充分进行赏识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树立赏识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被肯定和被认同,在被肯定和被认同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应树立学生“能做好”的观念,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是优秀”的感觉。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这其实就是在说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欣赏的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即使想要放弃,也有可能因为教师的赏识而重新树立信心,超越自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一天中教师夸奖某一位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天内该学生的情绪都很高,并且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班级活动上都很积极,其实这就是由于学生感受到了“我能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赏识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突破自我,走向成功。

二、强化班级凝聚力。

除了教师的`赏识,同学的赏识对小学生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而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对学生间的赏识有促进作用。但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对集体、同伴都没有太深刻的感悟,所以小学班级中的凝聚力相对薄弱一些。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为集体着想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班会。在班会中,一方面,学生需指出班级活动中的不足,而每个学生也要进行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说明近期自己看到的其他人的优势,特别是他人表现突出的部分,更应该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班会,强化了班级的凝聚力,沟通了学生的情感,彼此间进行了赏识,学生在相互赏识中发展了友谊。

三、寻找赏识契机。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挖掘学生的优点。

赏,即欣赏和赞美;识,即肯定与认可。其实每个学生都应获得赏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天赋较多,因而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赏识就偏多,但有的学生其他方面的天赋较好,只是教师没有发现,因而获得赏识则较少。例如,有的学生对美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颜色搭配;有的学生对音乐感悟较深,听过一次的旋律可以迅速记住并唱出来。因此,教师就要充分进行赏识教育,赞扬学生的这些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争取让学生将自己某方面的优势转化到其他方面。如学生的音乐感悟较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或诗词改编成词曲来记忆。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既然能快速记住曲调,那么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也会很快,不过是平时未尝试,如果尝试寻找方法,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就会尝试记忆学习内容。

(二)捕捉契机,适时引导。

好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赞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若能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可激发起学生的勇气,唤醒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因此,教师要捕捉赏识的契机,适时引导学生的优点的发展。例如,教师发现某学生朗读课文富有情感,普通话流利,教师就应在其朗读后抓住该契机,及时表扬和鼓励,并让该学生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课文,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使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语文水平;再如,有些学生每次看到教师和其他同学都会礼貌地打招呼,教师就可以在选拔班干部时,让该学生担任礼仪宣传员,使其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引导、号召其他学生共同学习礼仪知识。总之,赏识教育是教师在教育中逐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继续保有其闪光点,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借助主体性教育行为,让学生将教育要求内化在自己的行为内,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赏识教育不但可以被看成是操作技巧,也能被看成是教育的智慧。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继而提升对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问题。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四篇】

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班级管理得是否得当有序,直接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的质量。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例(精选8篇)”,一起来看看吧!

记得那是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五年,班上有个学生叫徐伟,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男孩。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为了转化徐伟同学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找他谈话,谈话中:“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朱倩)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朱倩)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朱倩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朱倩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说徐伟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朱倩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徐伟同学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朱倩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从这个教育故事我深刻的认识到,怎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徐伟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已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在学校的这一个学期里,我的身边也发生过许多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太多太多了,多得不计其数,大家似乎也曾遇见过。这些小故事也是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插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所说的:“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事实正是这样,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学生便会从教师爱中获得一种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作为科学,它要求教育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规律;而作为艺术,它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学校生活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这是发生在我教的班的其中两个真实小故事。

“点石成金”

9月1日上午,当太阳的光辉刚刚洒遍大地时,学校的教学楼就已经沸腾起来了。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在四处张望着这新环境,开始了他们新的探索,整个校园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下午第二节课,我与一(1)班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初次见面了。到教室门口一看,大部分孩子已基本坐好了准备新老师来上课,有小部分孩子还在那里动的动,说的说,画的画,各顾各的。看到这种情形,我开始提高嗓音说:“看谁坐得最快,小手放得最好?”这时他们才发现老师来了,安静了下来。我乘机表扬了坐得最快,小手放得最好的同学,得到表扬的他们小手放得更好了。可是唯有第一组最后一个男孩还是只管自己不知在画什么。其他同学随着我的目光都转向了他,同桌也提醒了他,他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又接着画。这时有同学说:“老师,他就是这样的,别理他。”同桌的同学说“他说自己画的很好。”我想:刚上第一堂课就碰到这样的“烫手芋头”,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帮助他认识“自我”,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他纠正“心里自我”意识中骄傲自大的倾向,同时又能使他积极上进。“哦!真的吗?那我能看看你的画吗”我边说边走到他的身边。一看,一只小蝴蝶画的很像,刚上一年级画成这样真的不错。我故意大声说“真的画的挺好的,你一定很喜欢画画吧?我也很喜欢画画的,能让我也画画吗?”于是我在他的小蝴蝶旁边快速地画上了一只大蝴蝶,还加了些画草树木,这张画变得更好看了,我同时又对他说:“你知道吗?你这只小蝴蝶是很听我这只大蝴蝶妈妈的话。”我乘机拿起画让同学们看:“林同学和施老师一起合作画的画漂亮吗?”同学都说“漂亮!”“是呀!这同学不仅画的不错,自己的名字也写得很端正,假如上课认真、表现好的话,他将来会是位出色的小画家呢!”没想到,没等我说完,他马上放下笔,坐的很端正了。学期结束时,这同学拿到奖状开心地笑了,他的妈妈高兴地也笑了。这就是自我教育回报。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自己,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在我二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深知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

一、我们班级的现状分析:

有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甚至学会了打架、骂人等。

每接到一个新班级,我必须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把特殊的问题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学习成绩做严师、抓生活做慈母是远远不够的。

二、结合实情,抓好班级工作的管理: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班集体进行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在我二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选择的吸收他人的成果与经验,从学校、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却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要努力做一名魅力班主任,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必须要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从中吸取别人的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一定要与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相结合,从而构建具有个人风格和本班特色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喜欢上课。

三、当好一个爱心班主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一生都很重要。而一个小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一般都是在学校班集体的大家庭中。“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就应努力当好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给同学们同等的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给以个别学生生活上的指导。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沟通了,那么教育学生改掉坏习惯、行为也容易多了。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班主任在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在全班形成一种能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现象的集体舆论。在班上,按照学校《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量化打分,班干部记录在德育量化手册上,把它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四、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

鼓励学生的好处充分体现在它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不仅是一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表扬,要会表扬。

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如:我班的学生小强,母亲早逝,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文化层次低),家境贫寒。不得不寄居在他的大姨家,他行为习惯很差,脾气暴躁,经常逃学、偷东西、打架等。是同学们公认的无可救药的那种令人讨厌的学生,在班内影响力特大。当我接到这个班时,他不断的违反纪律,令人头疼。后来,我跟他大姨和他多次交流,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我很注重顾及他的自尊,使他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作心灵的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班内,多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他一步步转变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无比的高兴。于是,我在班内就让小强做改正缺点的典型,让他用他的行为教育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们改正缺点。现在,小强已经和班级和谐的融为一体了。

五、认真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和个别座谈。

应该适时召开好家长会。在召开家长之前首先把学生名单发到科任老师手中,科任老师又先找这些学生深入一层谈心进一步了解学生。开家长会时,到会的家长和科任老师都有说不完的话。以前家长听完老师的说话之后想个别了解情况就没有时间了,现在这种谈话式的家长会能及时回答家长的问题,深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反应。在课余,还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他们闲聊,与学生进行个别座谈,并做好记录。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几年来,我通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掌握当前社会中最先进的元素,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复杂的,任务更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努力做一个有特色的小学的优秀班主任。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五篇】

引言: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全体同学,面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的问题。所以,在心里健康教育问题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心理问题时有发生,小学生打人事件、侮辱欺骗他人等社会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教师对于班集体的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目前0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溺爱导致学生的受挫能力比较差,什么事情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是非的明辨比较差,对待事物的态度比较偏激。小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会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正式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体系。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青春期问题。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以及慢慢步入青春期,青春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贸,对于外在美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自己比较胖、不如其他女孩漂亮,自己不如别人高,穿的不如别人好诸如此类问题都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此时很容易很散学生的注意力。

不当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原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小学时期,学生的人生觀、价值观正式形成的好时期,小学生对于对错的分辨能力偏低,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每当遇到苦难的问题就会退缩。

设置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平台,可以在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雨平台里的教师进行沟通。设置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合理交流的平台。接触学生心中疑惑。想要保证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可以健康的发展。

将品德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将品德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的,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对学生赞扬或批评,适当的采用榜样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层长。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的引导者,班主任对于日常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在此同时,班主任应该和任课教师进行互通交流,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小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校级校风是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中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特殊学生采取有效地心理指导。

在小学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的发展,注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学校中,总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当面对特殊学生出现的错误时,不应该直接批评学生,需要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教育学生。

结论: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全体同学,面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的问题。所以,在心里健康教育问题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总之,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是社会进步的栋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目的引导。

参考文献:

[2].裴春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基于马鞍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师范大学,2012.

[3].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洪文建;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六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个人品质及管理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要想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班主任需要适时做出管理上的改变,学会运用新的管理方案,提高自己班级的管理水平。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学生才应该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只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主观意识就下决定,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变成了“管与被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是既能让班主任满意,还要让学生满意,只有双方都满意了,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而一方满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上,要么是自己指定,要么是投票选举。选举之前也没有特意的培养,也没考虑他们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胜任,选举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班干部的职位也没有轮流的更换,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凝聚力不强,更有甚者挫伤了其他同学服务班级的积极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大多数的小学里,每个班集体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以及奖罚制度,但班级的执行力度却跟不上,导致很多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制度脱离实际无法实施,有些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

(四)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十三岁,但学校对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同样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于十二岁的学生心理已经慢慢成熟,跟七岁幼稚的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班级管理的模式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变化。(五)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随意性比较强有些班主任心里没有班级管理的大纲,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模式。一是观念陈旧,就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采用“管、压、卡”的方式;二是缺乏民主,在管理班级时说一不二,高高在上。

(一)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七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习惯;对于十二岁以上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教育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对十二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权”,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体,成为班级的主人翁。通过投票来决定班干部,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做决定,当然,选出来的班干部需要责任心强、有能力。遇到班级问题,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听取建议再做决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

(二)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

学生们向来不喜欢约束,自然也不会喜欢班规和惩罚制度,所以班规以及惩罚制度如果没有班主任的监督,光靠学生自己去执行是不可能的。做为班主任,要加强监督,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实行赏罚分明,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与学生交流,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都有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哪怕是那些任性、自私或孤僻的留守学生,班主任也应该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关注。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的父母进行联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班主任要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因为一些学生身上的不良嗜好就放弃他们。

三、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调整。通过耐心、真心、爱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当下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在乎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七篇】

1.科学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班级管理的初级阶段,班主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延伸,管理不是重心,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在学生身上,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与人相处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部分出现不合群、性情急躁、悲观等不良心态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出现摩擦、争执等现象无法避免,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帮助学生明白争执并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协调或者沟通来进行问题的处理。教师自身也要做好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3.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进行问题的分析,这对于发育中的小学生非常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下,学生可以明确地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优势,教师也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班级的管理,通过细节的处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自信、乐观、诚实的优良品德。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也会有意识的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回馈社会储备力量。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健康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差异化的生活背景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观察逐步的强化学生的心理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及控制力,这些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任何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需要面对的群体也各不相同。现阶段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庭的溺爱会让学生非常的自我、自私,这些性格极易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沟通、相处的技巧,更好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4.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宣泄情感。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稍显不足,但是基础性的感恩教育是学生必须学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包容、接受、领悟社会、家庭、学校给予自己的历练和爱护。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单独教育和集体教育两组形式来进行。单独教育可以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科学的引导,如学生在出现较大心理问题的时候,单独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集体教育则可极大的减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都运用的较为普遍,教师可以依据班级管理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2.具体的实施方法。

(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及领悟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按照学龄段的不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填充,以此来提高心理教育的预见性。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适时的帮助学生减压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明确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有目的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

(2)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德育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内容和措施落实奠定基础,二者是互补的,德育过程中,采用榜样示范,典型引路、批评和表扬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的各种有趣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班要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班的小学班主任,至少担任着这个班的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那么就需要教师充分挖取学科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建立心理健康驿站。心理驿站中受教育的学生是学生自己感到有心理困惑、心理压力时主动寻找教师,希望得到帮助。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台,不仅有助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合理布置工作,也帮助了由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学生,使他们走出不良心理的阴影,在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5)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的主观意识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需要时时留意,对于一些表现较为特立独行的学生必须予以关注和引导,让其步入正轨。在日常班级的管理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如“一周值日生”“小助手”等活动都非常可行,学生在体验过班级管理的角色之后会一改之前的不足,学会为他人着想,并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

四、总结。

对于班主任而言,除了需要教好专业课程之外,还需要通过科学的班级管理确保所在班级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班级管理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必须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抓住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进行现有方法的科学运用。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非常有限,且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的繁杂,因此,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郭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j].中国校外教育,,(04).。

教育工作者的小学班级管理技巧范文【第八篇】

摘要: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赏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树立赏识意识,要以爱心、宽容心、耐心去教育孩子,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究赏识的艺术性。孩子在教师的尊重、信任、赞赏、激励下,获得信心,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不断进取,身心获得较好的自我发展。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意义。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这样阐述。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成长。

二、赏识教育中的“困惑”

三、正确实施赏识教育。

(一)教师要树立赏识意识。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赏识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教师要具备“三心”:爱心、宽容心与耐心。因为儿童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涵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和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坐不住,小小年龄脾气却非常暴躁,老师说他,他会强词夺理,甚至会摔东西。一个学期下来,他就已经成为我们年段的“风云人物”。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首先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课堂上我常有意识地提问他,当他回答正确时,我及时表扬他;他的朗读不错,我就请他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朗读训练;课下,我会走到他身边与他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当然有时他控制不住自己,做些小动作,我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责骂他、训斥他,因为那样做只会引起他对老师的反感,诱发逆反心理。在我耐心的教导下,他慢慢地融入了新的.班集体,懂得了要尊敬老师,与每个同学也能够和谐相处了。

(二)赏识要讲究艺术性。

1.在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现。”效果就不一样。这不仅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

2.在行动上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只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这样更具有激励作用。例如,我们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讲座,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一节课40分钟里,老师不是喊这个同学要坐好,就是喊那个同学不要做小动作。这样下来,老师走来走去,喊来喊去,结果没有几个学生认真听。在一次讲座中,我忽然灵机一动,在黑板上写下四大组的序号,看到哪个组的学生坐得端正、认真听讲,立即给他们组画上一面漂亮的红旗,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见此,个个坐得端端正正,腰挺得直直的,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学生的内心是向往美好的,只是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少一些说教、责骂,而多一些行动上的赞赏。

3.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运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同时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给予表扬,这个也贴星,那个也送星,即使学生的发言已经曲解了文本的内涵,老师还一味地表扬:“你真是太聪明了!你的想法太独特了!”结果,学生变得很浮躁,而且还误导学生错误地理解文本内容。赞赏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地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另外,赞赏也要因人的性格而合理运用。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的要求,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总之,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时代的需求、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赏识”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知识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3]叶运生,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6 297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