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管理文档 >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优秀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67571

管理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促进团队协作,从而实现战略目标,企业能否成功,管理是否得当?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优秀10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1:

本文旨在分析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以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应当如何建立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方面的要点问题,继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运用与调整,以供读者参考指正。

房地产属于高利润的行业范畴,但是在政策的宏观调控之下,其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扩大经济成果,必须要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准确定位目标利润,有选择性地降低经营成本,全程落实,统筹兼顾,对出现超付或者未付差异的环节重点弥补与调整。

一、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医别分析

所谓的目标成本管理,即是一种在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分解目标成本,综合考察评价的系统工作。其核心为管理,手段为核算,目的为效益,着眼于事前测定、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三个方面,旨在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经营目的。其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最大匳别在于:目标成本管理确定成本目标的方法是“市场价格-期望利润”,价格视市场竞争情况而定,目标利润则视行业财务状况而定。传统成本管理确定成本目标的方法是“成本+利润率=产品价格”,难以贴近市场的需求,在应对市场竞争方面缺乏灵活性,判断有欠准确。

二、建立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方面的要点问题分析

1.明确项目目标成本建立的时间节点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项目进行目标成本的设计工作,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即是目标成本的实际核算对象。目标成本具备显著的预测性特征,建议以设计方案作为时间节点的设定参考,因为既定的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原则上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以其作为目标成本管理的时间节点会相对准确一些。基于控制前期费用的`重要目的,允许在项目立项之时便设定目标成本,然而在后期需要及时调整。

2.建立反映市场变化与成本策略调整的机制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持续加大。在此背景之下,市场也必定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整体而言,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呈现出“刚性需求”的特征,然而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之下,必须要建立并完善的能够反映市场变化与成本策略调整的机制,以合理规避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成本风险。

3.设定目标成本

在土地正式挂牌拍卖之前,开发部门基本上能够以规划条件为参考,预判出土地的费用。房地产企业拿下土地使用权之后,预算部门必须要参照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计算并设定工程的成本,财务部门需要对包括利息支出在内的财务费用进行合理的预测,而销售部门则主要负责在市场实况的基础上对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预测,继而对销售费用进行预测。打造完善而系统的项目成本预测体系,确保所设定的目标成本和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科目维持一直,以开发成本为总纲,下设土地税费、前期费用、基础设施费、配套设施费、建安工程费、间接开发费等子目录,随后把所预测得出的目标成本全部进行分门别类处理,详细地记录到目标成本管理文件当中。

三、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运用与调整的重要性分析

1.运用目标成本管理

(1)目标成本管控主要由工程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预算管理部门针对工程款的支付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核。每笔工程款项在支付之后,工程预算管理部门均需要把该笔资金款项详细地记录到成本模块或者是关系软件系统当中去,其主要涉及的资金款项包括配套设施费、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用等。

(2)前期工程费的录入工作主要由前期开发部门完成,而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财务部门以及管理费用的录入,同时完成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分别记录到相关的科目当中去。

(3)各个部门均需要对实际录入成本进行全面的对比,找出目标成本与费用累积金额的实际差距,明确实际成本是否大于目标成本,如是,则需要找出具体的原因,重新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但是前提是房地产企业的管理阶层一致同意。

(4)完成项目的结算工作之后,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将实际结算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继而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评估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业绩,对相关的开发经验进行总结深化,帮助发现成本控制当中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而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所在,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2.调整目标成本

作为动态性质的成本模式,目标成本应当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调整。笔者将在下文以开发进度为参照,就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成本调控进行简要的分析。

(1)房地产企业在通过合法的手段以及程序取得项目的开发权之前,必须要根据土地拍卖的具体条件进行项目成本预测,例如土地面积、土地容积率等,与市场的情况紧密结合,在对销售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完成利润预测的相关工作,最为可靠而准确的预测主要有相关税费与土地成本两点。

(2)拿下项目的开发权之后,落实项目的立项工作,在立项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成本预测。因为该过程的土地成本已经基本确定下来,原则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所以关于前期行政规划费用的预测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信度较高。

(3)确定设计方案之后,进行项目的配套费用、建安费用、基础设施费用等的二次预测工作。一般而言,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存在微小的差异是合理的,但是同样需要进行成本预测调整。在项目的开发期间,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指标,控制目标成本预测。若引起实际成本大于目标成本的因素具有不可预见的特征,并且无法避免,那么可适当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使其与实际成本相吻合。

(4)成本效益原则是成本控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实际上并非全部的成本差异以及成本变动均需要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笔者认为,进行目标成本调整需要满足如下的几点条件:设计方案发生较大的更改与变动;整个市场形势出现明显的变化,具有危及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的可能性;房地产企业自身所设定的成本调整范围被突破。一般而言,成本变动的幅度介于成本预测比例的5%-8%之间可不进行调整,大于8%才进行调整,有助于保证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相对稳定,避免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此提出自身的观点:房地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在对成本实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还可以起到两点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鉴于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周期比较长,工程款项完全结清的难度也相对较大,采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在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之下,目标成本预测的结果准确可信。二是房地产企业可借助目标成本管理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金额进行综合预测,防止出现“先征后退”的问题。简而言之,房地产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强化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2:

1 润滑的基本概念

润滑的背景

在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接触表面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会消耗能量并造成零部件的磨损。据统计,世界能源中有 1/3~1/2 消耗于摩擦发热,约80%的零件损坏是由磨损造成的。如何减少这些不必要的损失呢?最简便易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润滑。润滑对机械设备意义重大,各种与设备相关的企业都要高度重视。

润滑的定义

在摩擦副的接触面之间加入合适的润滑剂,形成润滑油膜,将原本直接接触的摩擦面分隔开来,将干摩擦转变为润滑剂分子间的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因数,降低零件磨损程度,达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的作用,这就是润滑。

润滑的作用

润滑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变摩擦介质。如前所述,润滑剂油膜将原本接触的零件分隔开,使零件不再直接接触,由于油膜分子间摩擦因数很小,零件间摩擦力也随之减小。

(2)降低零件磨损程度。常见的磨损类型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以及腐蚀磨损等。现在常用的润滑剂中都含有抗氧化剂和抗腐蚀添加剂,能有效抑制腐蚀磨损;而油性和极压抗磨添加剂,则可以减轻粘着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流体润滑剂对摩擦副具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可减轻磨粒磨损。

(3)降温冷却。干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从而导致摩擦副温度急剧上升。而润滑后因摩擦力减小,生成热量也明显减少,润滑剂还可以传递热量,防止局部过热。

润滑方案的确定

由于各种设备的用途、工作环境及零件材质都不尽相同,因此所需的润滑方法也是不同的,要分门别类确定润滑方案。

(1)根据设备摩擦副的工作特点和其零部件的材质,参照设备说明书的推荐,选用适当的润滑剂。如:齿轮配合选用齿轮油,掘进机销轴选用锂基润滑脂。

(2)确定合理的润滑步骤和周期。即使用润滑工具将润滑剂加注到指定位置,如使用油枪或漏斗;根据润滑剂特性及设备工作环境确定润滑周期,如表 1 的叉车定期保养周期表。

(3)做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包括设备润滑的记录和监管等内容。

2 润滑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润滑管理的意义

通过把一系列润滑作业过程系统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实施,从而达到保障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节约设备维护维修成本的目的。设备润滑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开展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设备润滑管理的主要措施

(1)确定润滑管理工作由哪些部门负责,制定好润滑管理相关的章程制度,明确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细则。

(2)落实好设备润滑工作中常说的"五定"和"三过滤"."五定":定点,确定好各设备需要进行润滑的润滑点,实行定点润滑;定质,确定各润滑点加注润滑剂的类别、牌号及质量等级;定量,确定各润滑点每次加注或更换润滑剂的量,明确润滑剂的用量定额;定期,确定各点加注或更换润滑剂的周期,并严格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润滑;定人,确定好负责各台设备润滑的操作工人、润滑工人,明确人员分工,做到各负其责。"三过滤":入库时过滤,即润滑剂运输至库房,装罐时要过滤;发放时过滤,即润滑剂发放时注入存储容器时要进行过滤;加油时过滤,即润滑剂加注至设备储油部位时要进行过滤。

(3)建立设备润滑技术档案,涵盖润滑规程、润滑指导书、设备润滑记录等内容,用以指导设备操作工、检修工正确进行润滑作业,并记录。

(4)管理好润滑物资的供、储、用环节。要落实好定额采购、入库检验、按需领用、节约使用和废油回收等环节,杜绝浪费和污染。

(5)监督设备润滑的执行情况,做到定期巡查与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设备润滑相关的问题。

(6)按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在检修时要全面检查设备润滑系统健康情况,避免出现失灵、泄露等不良情况。

(8)按期组织设备润滑技术培训,做好设备润滑的宣传工作,使得设备润滑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9)关注国内外设备润滑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新润滑剂、新润滑方式、新研究成果的试验与应用,学习并推广先进的设备润滑管理经验。

设备润滑管理的目标

(1)拥有完善的润滑管理责任部门。为了保证润滑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煤炭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和设备数量,合理地设置各级润滑管理组织责任部门,配以适当人员,数量上以精简高效为原则。

(2)拥有优秀的设备润滑操作人才。润滑工人属于技术工种,除应掌握润滑相关的技术知识外,还要有二级以上维修钳工水平。润滑工人是设备润滑作业的执行者,因此必须有较高的业务能力。

(3)拥有切实可行的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是煤炭企业执行设备润滑的"法律".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套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补充。

(4)拥有良好的设备润滑意识氛围。通过组织职工学习培训,强化润滑重要性认识,提高全体职工责任心。将设备润滑纳入考核内容,通过适当的奖惩来激发职工开展设备润滑工作的热情。

3 结束语

在煤矿企业设备润滑关系到综采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矿井的出煤量;在煤炭设备生产企业,设备润滑则关系到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因而做好设备润滑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王大中 . 润滑技术创新及其协同效应[A]. 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xx.

[2] 赵艳萍,姚冠新,陈骏 . 设备管理与维修[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3] 马新国。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百科全书[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xx.

[4] 温诗铸 . 润滑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 摩擦学学报,20xx,27(6):497-503.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3:

一、引言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企业正常运转、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企业规章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明确员工行为准则

企业规章制度明确了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规定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行为要求,有助于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

2.维护企业利益

规章制度对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定员工的行为规范和限制,避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害企业利益,同时规章制度也是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和监督,能够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3.提高工作效率

规章制度能够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避免重复劳动和工作冲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规章制度还能够规定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

三、建立规章制度的步骤

1.明确制度内容

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之前,需要明确制度的内容和范围。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

2.培训员工

制定好规章制度后,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制度内容和要求。培训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规章制度。

3.建立执行机制

规章制度需要有相应的执行机制,以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岗位或者委派专人负责制度的执行,定期检查和核查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改进。

4.监督评估

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进行监督评估,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外部评估等方式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完善规章制度管理的措施

1.加强沟通与宣传

企业需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解释,使员工充分了解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形成共识。同时,通过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解决员工对制度的.疑问和问题。

2.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于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相应处罚。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

3.持续改进

规章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反馈、市场变化等途径,及时修订和更新规章制度,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企业正常运转、规范员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明确制度内容、培训员工、建立执行机制和监督评估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实施和管理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应该重视规章制度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4:

规范治理公司就不可忽视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阐述了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

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会计监督的内容与其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在计划体制下监督的内容着重合法性监督,即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监督的内容和目标发生改变,会计监督不仅要符合国家而且要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计政策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的监督内容构成上,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通过这些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严格控制、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地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其职能定位,由单纯的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走向全面的综合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应当十分注重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的创新及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内在性质。为此,要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公司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吴淑琨。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J].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2]颜敏。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经济经纬,20xx。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5: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并购整合已成为迅速扩大资产规模、提升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但在整合过程中,往往由于整合双方在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实际内部的消化困难重重,全面融合所用时间也会比预期要长,甚至出现并购整合失败的风险。从企业整合之路来看,一般都是优先明确新企业管理模式与组织框架,整合企业领导班子,逐步融合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接下来才是设计完善各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在整合期间新的内控制度没有健全,或是不完善,或是不符合整合后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发挥不了内控制度应有的效果,可能出现因内控管理缺陷而不能有效控制和应对整合企业资金物资、信息数据等方面的风险。为此,现就从企业整合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与要求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企业整合过程中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整合过程中,内控制度的完善应着眼于企业整合后的全新管理制度,支持企业整合过程中对企业的全面内部控制,防止企业整合过程中出现舞弊行为。但整合企业由于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增加了很多新规定、新方法,引入了一些未涉及的领域,整合后的内控制度与原有管理制度存在差异。加之整合企业原有的管理传统与管理体制,责任主体和管理分工不明确,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迟缓,推行存在阻碍和困难,操作和执行力度偏低,其整体协调性将是很有限的。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企业整合过程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整合初期,由于内控制度的还未完善,容易出现舞弊行为

整合初期,由于缺乏明确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标准,内审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一些人会利用整合期间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人员变动频繁、组织结构调整较大、内控制度执行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因素,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舞弊风险。

(二)完善内控制度的时间拖得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企业之间往往由于管理体制、文化等原因,造成全面融合困难重重,其整合往往也只是表面形式上的合并,由此带来内控制度的完善推动不足,完善内控制度不能迅速落地,内部控制长期处于管理尺度松弛、要求不明确的状况,整合企业之间仍然是以原有各自的内控制度进行管理。由于资源的不共享,管理制度与内控标准的不统一,反而会增加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的工作量,加重劳动负担,从而影响了内控制度执行效果,无法真正的提高工作效率。

(三)内控制度的完善缺乏整体协调性,影响内控制度有效执行

整合完善后的内控制度往往由于没有全面结合企业整合后的实际管理特点与需求,简单叠加或引用原有内控管理制度,增加了无效的控制流程,制度整体协调性不强,加之整合双方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存在执行标准不一致,造成内控制度间缺乏有效衔接,内控制度接受度较差,影响制度有效执行,进而造成内部管理失控,可能对企业的整合产生不利的影响,成为企业全面融合的障碍。

二、企业整合,更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保护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的合规性、完整性、真实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制度措施和程序。整合企业之间要达到完全的融合,必须要有一套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强强企业的融合,由于在整合前均有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而整合双方在采购控制、预算控制、合同管理、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披露等各核心控制环节方面,右能均存在一定或是较大的差异,所以其内控制度的整合难度就会更大,其进度也可能会拖得更长。因此,在整合期间,要全力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稳健过度,满足整合企业资源有效配置和安全完整的需要,保持整合企业稳定的发展。

对此,在企业整合过程中,更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切实解决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经营战略等发生重大调整整合后,如何制定统一的、规范的、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替代原有的制度和法规,作为企业各所属单位成员行为的新准则和秩序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改善整合企业的内部管理现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和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整合过程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要求

我们要认识到,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如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样,是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础。企业整合后,我们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强强企业之间的整合,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不是简单的1+1—1的过程(即先把两个企业原有的内控制度进行汇总,再简单的剔除一个),而是要让整合后的内控制度处于最好的互补状态,实现1+12的效果。现就企业在整合时,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几点看法: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满足企业规模扩大的管理需求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原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不适应整合后大集团模式战略管理的需要,因此不能全盘照搬。企业整合后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分别对原有内控制度进行梳理、分类,比较重叠、互补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完善、提炼其核心价值,针对新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强调内控制度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要对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对整个行业内控制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制定适合企业整合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控管理制度,从而满足企业规模扩大后的战略管理要求。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需求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的大事,需要与企业总体的、长远的目标与战略相结合。因此,企业从上到下都应高度重视,反复动员,统一思想,务必使内部控制制度能满足各环节的实际管理需要,树立其严格的`、能长期执行的制度模式,让内控制度对促进企业长期发期产生积极的杠杆作用,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管理功效。而不是在内控制度刚刚一下发,就发现诸多缺陷,不是无法执行,就是发觉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达不到管理要求。一个朝令夕改或是连续下发补充通知的内控制度,其组织实施和监督的力度将会大大降低。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全员建立对制度的信赖感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摆正心态更重要。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要有一个积极、进步的心态。整合双方不要总是认为自己以前的就是最好的,而是应从整合中学习知识,认识到完善内控制度是为自身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不论是整合企业还是被整合企业,对于整合后的内控制度,都要有一个坦诚、学习的心态,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知识的传递,需要全员建立对内控制度的信赖感,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坚定执行的效果。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注重执行及监督的力度

企业整合后,客观上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新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面推动内控制度的建设,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及监督人员的选拔,同时还要注重对新内控制度的全员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吸收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由内审人员依据内控制度,对所属各执行部门的内控制度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尤其是会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重要控制点,定期进行考评,从而确保内控制度能得到正确、高效落实。

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必须依据整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企业整合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和特点,逐步推进,对内控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制定清晰的内控管理流程,把整合完善内控制度看作是一种达到最佳管理状态的双向过程,这正是整合完善内控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发挥内控制度应有的管理功效,合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6:

一、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正常运行的基础,企业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落实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立足于会计,但并不是局限于会计而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只有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执行好了,才能为企业领导做好决策提供依据,由此可见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影响着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来说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很好的保护企业财产不流失,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目前,在我国很多大企业都逐渐认识到了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很大的物力和财力强化会计管理制度,但是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受到财力和经营规模的制约,缺乏对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能力,导致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内容设计的不全面

目前,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实务方面来看,大部分的企业比较侧重的是对会计收支审批、银行现金收支管理等制度的制定,对会计监督和核算方面制度的制定很少。大部分的企业还未建立起完整的有关账务处理制度,甚至有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设立该项制度,这就导致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无制度可循,会计核算比较随性。

(三)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执行力较差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坏与会计管理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大部分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是从财务人员中选拨出来的,他们大部分具备了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技能,但是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经验,在会计管理方面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对企业会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照抄、照搬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在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而是由经营者代替,这就严重影响到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会计管理制度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现阶段对于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很少有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监督部门,也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形式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审计监督部门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导致会计管理制度在执行上缺乏一定的约束力。

三、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路径

(一)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各个企业要不断提高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加大建立科学合理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是要努力克服规模小、资金少的困难,努力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会计在运行时有章可循,更好的解决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注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信息化平台,使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体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

(二)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水平

完善企业快会计管理制度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水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水平:

(1)企业要通过培训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会计管理人员走出去,带回来新的管理观念,使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2)加大对会计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使会计管理人员主动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在管理方法上有所创新。

(3)在招聘会计管理人才方面,要择优录取,引进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做好会计管理人才的后续储备工作。

(三)加强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内部、外部监督

要保证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有效的实施,就必须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内外部的监督,企业要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会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立审计和自我评估系统,定期对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发现会计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整改意见。

同时,只有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离不开外部的监督,在外部压力的监督下企业会转变为动力,更好的执行会计管理制度,因此我国的工商、税务、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定期对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会计管理制度虚设的情况发生。

(四)建立相应的约束和奖罚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会管理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企业要在内部建立关于会计管理制度的奖罚机制,执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好的部门和个人要定期的奖评,并公布奖评结果,对于执行较差的部门和个人要予以处罚,并于奖金和升职挂钩,这样既提高了员工执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也可以有效的遏制一些会计违法行为,这样在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会计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层要认识到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7:

摘要:为了保证船厂企业健康发展,集中阐述卓越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船厂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如引入科学管理系统、形成健全考评方法等,以便真正达到将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体系结合起来,为船厂发展服务、为员工成长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的三服务目标。

关键词:卓越绩效管理;船厂;企业管理;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内企业有了更多以平等身份投身至国际竞争环境中去的机会,而与此同时,这些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挑战也日益严峻。虽然船厂企业在质量与价格方面有一定优势,可是和国外企业比较起来,其竞争能力、管理能力等依然有待进步。所以,船厂企业一定要引入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以便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卓越绩效管理内涵的认知

卓越绩效管理是现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可的一种综合化绩效管理策略,这一管理策略来源于美国,普遍追求客户导向,并以之为中心强调了管理者、企业发展战略、客户、市场、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整合,它并非管理的目标,而是一种管理的过程方法,是我国众多谋求长远发展企业所孜孜以求的经营管理努力方向。对于一家成功企业而言,怎样实现“卓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需以其所处实际状态为参考,不断评析自我发展及管理时的问题,以便激励与引导企业距离卓越绩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近。

二、卓越绩效管理基本特点

笔者并不认同卓越绩效管理实现方法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在追求探索过程中则不能不注意到它的基本特点,从基本特点出发做出的管理方式,才更符合本企业发展实际需要。(一)对质量的关注。首先,卓越绩效管理更加关注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这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一个突破,它将企业质量与绩效相结合,让质量、管理、经营等概念整合在一起,其根本宗旨即在于促进企业的“卓越绩效”。(二)对客户的关注。卓越绩效管理更加关注客户的中心位置,将客户及由客户处引发的市场需求,当作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所要面向的首要原则,也就是绩效管理时必然要考虑的问题。(三)对整体性的强调。卓越绩效管理在整体性的强调方面独树一帜,更加关注系统性的思考及系统性的整合,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组织经营管理全过程,创造出更大的企业价值。

三、船厂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的发展对策

基于上述提到的卓越绩效管理内涵及基本特点,笔者对所在BM船厂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炼出来,并据此提出更具前瞻性的管理对策,以便集中精力治理绩效管理系统目标不清晰、整体性不强、质量疲软等问题,借以提升本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引入更为先进的绩效管理体系。

卓越绩效模式涉及到多个部门,BM船厂的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厂长、书记为核心的工厂战略管理委员会、以分管副厂长为最高执行者的战备小组及多个以各部门主管为主职能专家的职能战略小组,并形成顾问团,对船厂进行管理时,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所倡导绩效管理工作与本企业各项工作的联系起来,对管理工作的方向进行了调整。通过科学系统的战略分析选择合理战略,明确战略定位。构建完善的战略目标体系,明确短、中、长期战略目标。同时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船厂企业完善化绩效管理方式,参考利用先进的KPI考核策略,对企业组织中的各个流程关键参数加以分析,以便寻找出准确表述流程绩效的管理方法,让各项指标均被有效量化,保证员工个体行为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成立领导小组,创新管理方式和绩效考评标准。

BM船厂成立卓越绩效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卓越绩效模式进行推广、监督、评价和实施等工作。各小组成员相互分工共同协作。不断健全战略目标测量、分析与评价体系,不断创新把评价结果运用于改进个人和领导体系的有效性。传承和创新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工厂文化。重视工厂文化,致力工厂文化建设,总结、提炼工厂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完善BM船厂文化体系,宣传BM船厂文化,以企业文化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统一认识,增强凝聚力,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组织参加培训,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

BM船厂在做出卓越绩效模式后,对企业员工普及了卓越绩效管理的知识,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实施薪酬激励,提升员工的岗位绩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及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组合式薪酬结构,以人为本,制定完善的员工保障制度。给所有的员工实行七险三金的保障性待遇。不断提高员工待遇,并设立退休职工安置点,使退休职工老有所居,进而保障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考核方法上趋于公平和公正,如对考核原则进行分级量化,并以翔实的数据确保量化的科学性;重视考核等级排序的基本原则,参照考核结果,对船厂企业员工进行同级排序;再如吸收更合理的方案,按照船厂企业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及难度系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使设计部门、制造部门、技术部门、生产现场管理部门得到一定的照顾;而依卓越绩效管理的精神,总量控制与综合平衡也应当在考核方法上趋于公平和公正的考虑范围之内,从而保证针对员工的年度业绩考核结果更加科学,与员工的奖惩及任用相联系更有助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考核结果要利于船厂企业员工的培养,在考核目标上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主,避免考核的形式化问题出现,为此把考核结果联系奖惩,使考核结果中包含奖惩条例内容,让考核结果得以分等级量化;而考核结果和收入挂钩,则表现在不同员工在薪酬分配方面的区别,这也可以说是对卓越绩效管理中的质量特征关注;同时把考核结果和船厂企业员工的升迁相联系,对于特定期限内的`考核结果加以分析,在科学评定以后,成为员工升迁的原始依据,以此鼓励先进、带动后进,让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发挥出更大的企业建设任务,为企业人才储备工作创造条件。

(四)总结经验,形成更为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

在前面述及的绩效管理体系、考评标准以及人才评价机制基础上,BM船厂不断改进和创新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方案,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健全6S管理和五型班组建设,强化执行、管控力度。以人为本,形成更为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以保证卓越绩效管理的落实,激励所包括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既可以有物质激励,也可以有精神激励,同时还充分结合榜样激励与荣誉激励等等,最终使不同岗位的员工均能够尽最大可能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带动船厂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达成。

四、结语

卓越绩效管理作用是当前阶段各种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并达到理想战略目标的一种有利武器,同时也是效果突出的企业内部管理策略,而卓越绩效管理则更加强调企业与员工、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性,可以让企业中所有人均对绩效管理产生足够充分的认知,并据此构建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慧丽,马惠,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xx,35(12):59-60.

[2]王炬成,庄方铭,等.RFID技术在船厂仓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造船技术,20xx(5):1-3.

[3]潘健华.大型船厂造船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机电工程,20xx,31(1):72-75.

[4]仲卫国.船厂企业绩效管理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2):24-25.

[5]李东来,奚惠娟.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选择[J].图书馆论坛,20xx(8):37-43.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8: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目前,在我国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对资金管理的效率不高,还普遍存在资金浪费、信用管理缺失、拖欠货款、忽视现金折扣等多种资金管理问题本文就实践经验对当前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1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资金管理是在企业中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计划、监督、考核、控制的项目统称一般来说,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企业固定资金管理、企业专项资金管理。资金管理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对流入、流出的资金进行控制,保证企业的利润收入以及资金平衡在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现代企业越来越要求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合理的控制,并评估企业资金支出的风险,从而提高现代企业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对企业资金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价值,这就是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与实质。

在现代的经营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所以,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在激励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并且有效的资金管理还能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困难。

2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缺乏资金管理意识、审批不严、监管不力、资金预算体系缺乏、资金利用率低、会计信息失真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生产经营问题,忽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没有意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很难扩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增值。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资金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资金的收支状况不能与实际的经营相协调,这就导致了企业中资金管理的混乱。

第二,企业中资金管理审批不严、监管不力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由于审批不严很容易造成对企业资金的挪用和套取,这些舞弊行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且不利于企业形成系统的资金管理制度。由于在资金管理上的监督不力,企业的一些不良资金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所以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加重了资金流转的困难,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准确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和运行状况,所以不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营运效率。

第三,企业缺乏资金预算体系。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就不利于企业对其在资金收入、筹资等环节进行科学分析。一般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由于渠道、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对筹资规模进行控制,又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支撑,因此很难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以及投资环境中的不利影响及时做出反映,这就会导致企业筹资、投资过于盲目,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

第四,企业资金利用率低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资金管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资金运转状况以及资金运行的效率现代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面临着库存量大、账款回收难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企业对资金周转的控制。因此企业管理的决策缺乏合理性,在较大的投资项目中会造成企业的负债等危险。

第五,会计信息失真我们知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准确度,才能促进现代企业逐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目前企业不重视资金管理,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盲目追求短时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杜绝企业会计舞弊等行为的发生所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不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

3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也为企业资金管理带来很多的风险。由于企业资金是企业管理运行的核心,所以必须改善企业控制措施来合理、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克服营运中的困难。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第一,优化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我们知道,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构成,尤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对其的资本构成进行优化。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有财务杠杆的效益,通过适度的负债反而能提高企业的收益但是如果资产负债过高就会使企业陷入重大的财务危机中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适度,要依据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的扩展来考虑,利用合理的资本机构,扩大企业的规模,不断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

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重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注重通过科学的分析,准确地预测自身行业以及整个投资项目的收益状况,合理地比较企业投资的收益率和负债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企业财务杠杆的作用,规避企业风险,促使企业的资本构成更加合理化。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应用企业资金风险预测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从企业资金的各个步骤一一提供、调拨以及周转、回收等过程中可以看出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资金风险体系以及监测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有了完整的机制约束,就能按照企业资金安全系数、企业资金的使用状况以及可能遇到的债务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重点应对企业发生资金风险的重要项目及领域快速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跟踪和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资产的负债水平,从而为企业决策者发出准确的预警信息,减少企业资产风险。

第三,强化对企业会计的监督与考核,不断完善企业资金使用绩效的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在企业内部加强审计工作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内部审计才能清晰地发现企业在其资金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资金管理方向保证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能够自觉地遵守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另外,通过企业对资金管理的绩效考核,还能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通过将员工的年终绩效与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相挂钩,才能不断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第四,加强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对资金管理的模式较为分散,很多部门都各自为政,每一部门都有一定的资金使用权限,因此不利于整个企业资本的管理所以,现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对资金管理采取集中模式,让所有的资金管理权和审批权都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并且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和分配。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企业资金预算的执行力,保证企业资金能够用到实处,加强企业财务部门对资金的掌控能力,防止企业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随意浪费。

第五,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强化对企业资金现金流的分析。企业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利用信息化工具对企业资金的出入,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的各种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因为企业的现金流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应收账款、存货等。围绕企业的现金管理,做出周期判断,提高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水平。采用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改变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方法,利用快捷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ERP工作系统,把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入、流出以及企业的销售、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简化企业的资金管理所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计算能够统计企业所有分散的业务部门的情况,综合把握整个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详细、科学的决策,发挥企业资金管理的功能。

第六,引进专业化的人才。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企业在招募人员时一定要引入财务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强的人员,提高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战略意识,避免企业出现各种资金管理困境。同时,还要对现有的财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指导、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增强企业资金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4结语

综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作为一个企业的运作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全球性最大的次货危机的影响中,我们也看出资金对一个企业存亡的重要影响所以只有注重企业的资金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强化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也才能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9:

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成本:通过规范流程,减少无效库存,避免过度采购,降低运营成本。

2. 保证生产运营:确保物资供应及时,防止因物资短缺影响生产或服务。

3. 提升效率:明确职责,减少管理混乱,提高物资周转速度。

4. 风险防控:通过严格的审批制度,防止物资滥用或流失,保护企业资产。

5. 数据支持决策:准确的物资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

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10:

一、领导重视、以身作则是企业文化落地和推进的龙头

这里讲领导者,就包括了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和中、基层领导者。一方面,企业高层领导者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高层领导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某个角度来讲,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的文化,因为领导者的价值观影响和塑造着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领导者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因此,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是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价值观落地和推进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领导者能否以身作则是关键。有些企业高层领导总感觉搞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自己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楷模。领导者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忠实追随者、布道者、传播者、感召者、激励者,就我们烟草行业来说,“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要由各级领导来讲,通过讲文化、讲战略去不断思考这些问题,整个企业通过不断地“布道”,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氛围和环境,文化的种子才能得以真正落地、生根,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得以不断有效推进。所以,领导者是企业文化落地和推进的龙头,是倡导、宣传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先行者,带头思考,带头实践,给员工做出榜样,表率作用和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的中、基层领导者也要承担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和推进的责任:一是共同参与企业愿景制定;二是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探寻方法,确立准则,行为带动;三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流程建设之中。真正接触员工最多、最广的是中、基层领导者,所以他们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和推动的中坚骨干,在行业中“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的体现和履行也必须通过他们在直接的接受、执行和管理、指导中去执行。而广大员工更多要靠舆论导向,要在中、基层领导者的指导和带动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这一层级的领导者在以身作则上同样重要,员工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及落地、推进过程中,始终要在他们的宣传、灌输、带动下,达到最终的自觉,“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也正是这样的道理。

二、广大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文化落地和推进的主要力量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尤其对我们烟草行业这样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广大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前面提到,从某个角度来讲,企业文化又是领导者的文化,但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在企业中落地生根和得以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和推进,要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始终把握员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等工作,把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为,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把价值理念转化为行动实践。而要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员工的意见,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份子和参与者。企业可以创造各种培训、研讨等机会,让全体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并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文化,让大家结合自身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必须明确企业为什么要树立以“两个至上”为核心价值观这样的文化。通过在各个层面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优势和糟粕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使之生动鲜活起来,让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易于为全体员工理解、认同和接受,让他们都知道企业文化是怎么在自己和大家的研讨中产生的。只有这样,广大员工才能在落地和推进过程中自觉、主动、积极参与进来,就像对待自己亲手植下的根苗,一定会加倍呵护,齐心协力培育成材。有了广大员工的广泛参与、共同培育,形成企业文化导入,把理念转化为行动阶段的主要力量,就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共同价值观,建立企业共同愿景,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与日常工作结合并从点滴做起是企业文化落地和推进的载体

企业文化不是短短的几行文字,或是对这几行文字连篇累牍的阐释、发挥,也不是成为充实领导讲话、企业内刊、宣传册的一种功能,而是对价值观倡导的行为准则的实践与运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开始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但渐渐就了无声息、没了下文。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应考虑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对照企业文化的要求本岗位工作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包括工作的流程和方法,有效地将企业文化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这也是当前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不管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应该紧紧围绕“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的要求,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身边做起,从时时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行业所开展的“转变领导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企业文化的落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及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显现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合理的坚持与遵守,达到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不在于提炼阶段如何引人注目、热血沸腾,不在于宣贯那一时的热热烈烈、形式多样,而在于长期的贯彻与实践,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从点滴做起,逐渐强化,真正树榜样、入心田、成习惯、社会化,使文化资源真正成为企业中每一个人成长的“消费品”,这时企业文化才称得上是落地生根了。

四、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和推进的保障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问题,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全面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而管理则需要建立起科学、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并在有效执行上见效果,企业文化则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和推进必须有执行力作为保障。在行业中,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推进,才能将以“两个至上”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真正体现在工作的每个细节和流程,将企业精神与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内化为企业每一个人的工作动力和自觉行动。对于高层领导,通过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民主决策,强调执行,对工作一抓到底,并树立“规章制度大于领导”的管理思想,率先做出表率;对于中、基层领导,通过目标责任制管理和考核,明确职能职责,做到有计划、有考核,强化中、基层领导的责任心和执行到位率,提高管理能力,确保“时间到、事干成”;对于广大员工,实行过程和结果双重管理、闭环考核,确保工作过程得到控制,工作质量得到保证。只有执行力不断得以强化和提升,促进广大干部员工对自身“严字当头,实字到位,细字见效”工作要求的树立,才能确保企业高效运作,才能保障企业文化地有效推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6 356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