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管理文档 >

关于构建新时代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考

网友发表时间 2722895

关于构建新时代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考

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为国家、企业和公民提供安全、正常社会环境的一个特殊领域和一种特殊服务。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所以我们应该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分析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然而,各类资源整合不到位、物资储备不足、专业化队伍较少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县区应急管理水平提高。怎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值得我们思考。

一、BB区应急管理基本情况

全区辖20个镇、2个办事处,313个村社区(286个村、27个社区),总人口万,总面积2818km2(平川335km2、丘陵637km2、山地1846km2)。

(一)防汛方面

1、物资储备:目前共储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万件价值万元。其中区级库储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万件价值万元,主要储备于防汛物资仓库、救灾物资库;22个镇级库储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4万件,价值万元;313个村级库储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万件,价值万元。

2、地质灾害:全区目前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03处;

3、主要河流: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7条。

4、水库:全区共59座水库,其中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1座。

(二)森林防火方面

全区共有林业用地万公顷,其中有林地万公顷,活立木总储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有天然林管护站24个(国有林管护站3个、集体林管护站21个),管护人员200余人;全区21个镇(办)聘用生态林护林员600余人。区、镇两级共组建成立森林防火应急救援队伍25支,其中区级层面组建专业救援队伍1支(区消防救援大队森林灭火救援专班,基干队伍人数为25人),区级以下,21个镇办及3家国有林场共成立义务扑火应急队伍24支,总人数约1000人。建立森林防火应急物资储备库28个,其中区级物资储备库4个,镇办及涉林单位物资储备库24个。

(三)地震监测

地震宏观观测站点6处

二、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短板和不足

近年来,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中,全国各级基层组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2018年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后,我区应急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区还处在突发事件多发、并发的阶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还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与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一是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还处在磨合阶段。不少镇(街道)的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尚在推进,负责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虽然在乡镇机构改革中的"三定"方案进行了明确,但目前多是人员兼职负责。同时,农村、社区等村级基层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也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应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应急管理的效能来源于科学完备的制度保障,突发事件应对的关键在于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响应,提高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当前,由于应急管理系统成立时间短、上层各种制度规章不够完备,我区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模式主要还是一种经验管理模式,突发事件应对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和基层干部的个人认识、经验和能力。

三是全社会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突发事件侵害的往往是基层群众和脆弱群体,现场自救和互救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好手段。目前,不少群众忧患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自我防护和应急技能比较薄弱,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酿成不必要的悲剧。更多的是政府层面进行宣传、教育、要求,但是个别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主动、自觉的安全意识不够,更多的是被动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时常造成政府工作被动。

四是预防性基础性工作不够扎实。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预防是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法,突发事件往往在那些管理最薄弱、隐患最多又得不到治理的地方爆发,使那些最不知情、最无准备的人群遭受最严重的伤害。在不少基层,"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理念尚未真正树立,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导致预防的"技防"措施跟不上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趋势,"重处置、轻预防"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仅靠目前大规模的应急干部"人防"难以满足生产经营单位现实数量。

五是城乡基础设施抗灾韧性不够强。城乡基础设施在经历大发展之后,面临着抗灾韧性不足的问题。有的城市老旧基础设施众多,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多,如人口聚集、管道老龄化、油气管道与城市管网交叉并行等。有的农村交通、生态、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灾减灾能力比较薄弱。

三、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汛救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来陕来A考察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创新应急管理制度和方法,强化风险识别评估,加快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风险隐患,推进应急管理由减轻突发事件损失为重点向减少突发事件风险为重点转变。全面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

2、坚持底线思维、常备不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局面,科学研判我区突发事件风险水平及演化规律,以杜绝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为底线,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强化管控,充分准备,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监测预警能力、核心救援能力和基层预防应急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3、坚持科学应对、重点突破。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区域,围绕应急管理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关键、薄弱环节,明确发展方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4、坚持资源整合、协同应对。坚持目标导向,统筹把握应急协同发展需求,对全区应急队伍、物资、装备、平台等各类应急资源进行合理布局,促进各方面资源的有机整合、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重点完善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协同应急能力。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上下顺畅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建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相适应、与安全生产风险相匹配、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2、分类目标

安全生产方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和专项整治,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全面实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努力实现"一遏制、双下降"(即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灾害防治方面: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要求,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受灾转移群众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100%有保障;继续推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

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各类应急预案修订率、应急队伍建设率、救灾保障体系建设率、信息报送和预警制度执行率、协调联动制度率大幅提高;实现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全面提升,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能力全面加强。

(三)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应急管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保障规划中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健全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各方投入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相关资源征用、调用补偿机制。强化评估考核。按照目标评价与过程监测相结合的评估及考核原则,分年度进行监测、评估及责任跟踪。

应急突发事件基层应急管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6 272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