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持续改进具体实施方案(精选18篇)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推动员工培训与参与,持续优化流程与产品,确保质量稳步提升。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质量与持续改进具体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医疗技术的管理医院实行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是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每年年初由拟开展的'科室到医务科申报,医务科初步审核后,报请院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后方能实施。
医务科应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应用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技术。
(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1.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每月一次基础医疗质量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参加的全面医疗质量检查。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制定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和科室内考核。
3.医院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并进行全院通报。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反馈制度和督办制度,对个别现象实行反馈制度,而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督办制度,要求科室主任限期整改。
四、医疗质量的评价和改进
监测与评价是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监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持续医疗质量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根据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2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按照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以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北京地区患者满意度,切实增强了北京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xx-20xx年)》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xx—20xx年,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进一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二、巩固切实有效举措,形成医院工作制度
在总结20xx-20xx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经验成效的基础上,自20xx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
(一)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二级综合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市中医局
(二)远程医疗制度。到20xx年底前,我市各综合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覆盖本医联体内100%医疗机构。深入推进北京市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工作,向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信息统计处,市中医局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管理。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
(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在全市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100%覆盖。医疗机构通过市、区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
(五)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责任部门:委公众权益保障处、组织人事处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20xx—20xx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在以下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获得国家或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医疗机构,要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面向住院患者,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中医医疗机构要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推动我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医疗机构不断优化院内救治流程,实现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的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按照《关于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京卫医〔20xx〕256号)要求,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工作方案》的各项工作安排。探索在我市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老年妇幼处、应急办,市中医局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结合《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xx-20xx年度重点任务》(京卫医〔20xx〕267号)要求,推进医联体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专科医联体建设,努力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老年妇幼处、信息统计处,市中医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以北京市9家三级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试点工作为基础,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市中医局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疗机构,要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要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诊疗效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信息统计处、药械处,市中医局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北京通框架下,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京医通卡等就诊卡应用,逐步实现患者在我市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拓展并完善京医通平台服务功能,开展移动端就诊信息查询、化验检查结果信息推送和自助打印。
责任部门:委信息统计处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为合作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指导,提高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老年妇幼处、基层卫生处,市中医局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二级以上医院实现药学服务100%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鼓励中医医院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药械处、基层卫生处,市中医局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人文关怀,弘扬卫生计生崇高职业精神,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院要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时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公众权益保障处,市中医局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各医疗机构要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
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
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改革改善同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巩固和深化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根据本辖区医疗服务实际情况,细化第2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指导医疗机构不断创新改善医疗服务理念和措施,使改善医疗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内容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升,成效更加显著,惠及更多患者,逐步缩小医疗服务领域供需差距。
(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都要主动深入医疗卫生一线,做到精神上鼓励、工作上帮助、事业上支持、生活上保障,让他们舒心、顺心、安心地为患者精心服务。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积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满意度管理制度,动态调查患者就医体验和医务人员执业感受。通过满意度测评,不断调整和完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同时,将满意度测评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并将其作为考核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确保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患获得感稳步提高。
(三)持续深化医改,做好政策保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改善医疗服务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坚持改革改善两手抓。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要将行动计划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固化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保障效果可持续。
(四)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引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宣传工作与改善医疗服务同步推进,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时要同步制定宣传方案。要加强同宣传部门和各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持续宣传改善医疗服务典型和成效。要不断发掘和树立改善医疗服务的先进典型,宣传推广一批示范医院、示范岗位、示范个人,形成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工作氛围。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xx—20xx)》及《护士条例》,结合“等级医院评审细则”、“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及“创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等活动,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有效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及护理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总结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特制定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及,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活动,以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核心,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坚持以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落脚点,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坚持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关键点,充分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促进护理工作适应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广度和深度上快速发展,扩大实施范围,惠及广大患者,实现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
1.在全院范围内继续巩固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保持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开展率达到100%。
2.努力争创国家级“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省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及“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3.住院病人满意率≥98%、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健康教育知晓率≥80%、护理措施到位率≥90%、康复护理指导率≥80%。
4.有针对性的试点进行护士岗位管理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医院组织领导
1.成立20xx年医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领导小组:
2.加大宣传力度,召开全院护士大会,传达市一医院20xx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有效落实
3.活动领导小组每半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护理制度体系建设
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流程》、《护士岗位职责》、《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护理常规》,并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培训学习,各病区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必须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进一步完善三级质控体系,充分发挥质控组织的职能,严格履行职责,形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确保一级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护理部每半年组织召开全院护理质量安全相关培训,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质量安全及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
3.医院将采取多种形式,如:走访、现场检查、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等形式对护理服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内容,作为评比先进的依据,实行绩效挂钩。
4.坚持护士长总值班查房、护理部行政查房与护理业务查房制度,落实病区护理质量“日检”、周检及“月检”工作,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持续质量改进,确保日常和盲点时间各项护理服务落实到位,实现护理服务由粗放式服务转变为规范、标准、连续、优质、高效的细节服务,进一步提升我院护理服务水平。
5.广泛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科室及护理部每月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随时掌握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整改,提升患者、社会和政府的满意度。
(四)改进护理模式、切实落实整体护理
1.全院各病区实施责任护士床位包干制,每个责任护士包干床位不超过8个,根据患者护理等级及自理能力每日动态调整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精细化护理服务。
2.建立完善紧急状态下的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组成20人的护理人力调配机动队,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
3.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根据患者病情、病人数量、薄弱时间段,动态合理的调配人力或班次,以减少交班次数,确保护理安全。
4.遵循卫生部关于临床护士配置规定,分批进行临床护士人力的补充,基本达到卫生部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95%、床护比>1:的要求,严格限制临床护士转岗,确保护理工作有效落实。
5.按照《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落实表格式护理文书规范记录,建立并护理信息平台,完善电子护理病历记录。使用床旁移动护理工作站,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
6.将护理工作重心向病房前移,减少护士无效工作,各病区配备护理治疗车,以便责任护士为患者直接提供服务。
(五)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
1.结合我院实际,根据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相结合。
2.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根据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以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3.提高聘用制护士工资待遇及夜班费,奖金分配继续向一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高、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完善聘用制护士同工同酬管理,以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稳定护士队伍。
(六)公示分级护理服务内容,建立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1.统一制作各种安全标识,为患者进行护理温馨提示。
2.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及工作标准统一上墙公示。
3.细化护理工作标准及目标,依据各病区特色制定分级护理服务细则、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七)各部门协调配合,保障“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有效落实
1.人力资源部紧密配合,及时补充缺编护士人力,确保优质病房床护比达到1:以上。
2.供应室及时下收下送,保证临床一线物品供给。
3.药剂科为临床科室统一配送大输液用药,减少护士外出,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4.后勤科、设备维修科及时上门服务,下收下送,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增加护士为患者直接护理时间,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落实。
5.财务科确保护理专项资金落实到位。
(八)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护理部将分期组织举办各种培训班,促使全院各级护理人员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主动服务意识。
2.做好我院现有重症、血透、手术室等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工作。
3.有计划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护理技能培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定期考核,人人过关。
4.在纪念“”国际护士节之际,举办 “全院护士护理技能比赛”评选优秀选手给予奖励,并在全院病区及护士中根据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评,评选“优秀病区”、“优秀护士长”、“优秀护士”给予表彰,激励全院护士努力学习、无私奉献工作积极性。
(九)精细化服务与人性化服务互动,深化护理服务内涵
1.各病区配备患者生活所需的各项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服务,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2.护理部统一制作各种温馨安全标识,为患者提供温馨提示。各科室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及护患交流园地展板,展示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表扬等,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深入开展。
3.门诊加强导诊队伍建设与管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为老、弱、残及牧区患者实行全程陪诊,为藏族患者提供藏语导诊;组织卫生院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医院便民服务基础工作,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4.继续倡导并落实“一个树立、二个中、三个落实、四个主动、五个一、六个有”护理服务要求,以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达到实效。
5.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行护理文书电子化及化验单打印工作,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四、实施计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2月)
1.召开全院护士动员大会,护理部传达我院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动员各病区主动参与,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2.从不同层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实施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青海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考评标准》等相关文件,深刻领会,贯彻落实。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3月-11月)
1.护理部制定完善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对各病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了解患者的满意程度,不断总结经验,持续质量改进。
2.各病区有计划的落实活动实施方案,注重实效。
3.医院各部门全方位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4.护理部及时做好总结与上报信息工作。
5.医院宣传科及时跟进,大力宣传“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开展情况及好人好事。
(三)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护理部将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区进行阶段性总结,召开经验交流大会,对患者和社会反映好,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到位及能发挥示范作用的病区及护士进行表彰。
2.将活动中的各项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宣传先进,巩固成绩,找出不足,不断改进,并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使“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得到深入持久的良好发展。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4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整体实力的体现,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诊疗,使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持续改进,保障“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创建优质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开展以“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提高质量,保障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
一、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重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方针,通过开展以“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提高质量,保障安全”为主题 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进一步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达到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增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活动办公室设质控科
主 任:
联系电话:
职 责:负责医疗质量月活动安排,各项活动工作的协调,活动进展汇总、汇报,活动总结。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8日-20xx年4月18日
四、重点活动安排
(一)开展全员医疗质量教育,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意识。
规范保安全,质量谋发展,服务促和谐。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的基础,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全院职工要清醒的认识到医疗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严抓质量,形成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院职工人人参加学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与文化,自觉遵守规范,持之以恒,持续改进。
召开院长办公会、专题会安排部署医疗质量安全活动月的'具体要求,保证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
(二)加强全院质控体系运作,保障质控人员待遇。
按照医院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实施方案及院质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全院质控体系有效运作,各级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克服一切困难,切实履行其应尽的责任,各科室必须将质控人员待遇制度化,质控工作考核量化,保障质控人员待遇,提高质控工作质量,充分调动起工作积极主动性。
活动月期间质控科组织对全院各科质控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质控人员工作职责,病历、处方等各项质控标准、科室质量控制运行程序、质控工作记录。
责任部门:质控科
(三)细化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目标。
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患者安全管理要求,对我院确立查对识别患者身份、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防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十项患者安全管理目标的管理进行细化,优化流程,保障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保障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实现。
责任部门:医教科、护理部、感控科、药剂科
(四)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开展质量管理培训,使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了解掌握“品管圈”这一先进的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检查表、散布图、层别法、直方图、要因图、帕拉图、控制图七种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为医院全面开展品管圈管理工作及等级评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责任部门:护理部
(五)开展合理用药系列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以《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为基础,开展合理用药系列培训,规范处方行为与处方点评,提高药学人员在处方审核及点评等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培训,科室组织学习及自学基础上,组织开展临床、药剂部门参加的合理用药知识竞赛,具体安排如下:
1、竞赛时间:20xx年4月14日-4月18日
2、参加人员:设 6支参赛队,每队3名参赛队员。
3、竞赛内容:《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的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的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及《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管理法律法规。
4、竞赛形式:设必答、抢答和风险选答三种形式现场竞技。
责任部门:药剂科、医教科
(六)开展三基理论技能培训与岗位技能大练兵。
为进一步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急救操作技能,强化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开展全院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考核与岗位技能大练兵。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24日-4月14日
2、参加人员:全院45岁以下医护人员。
3、考核内容:新版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
4、考核形式:集中培训,分科室集中训练,集中考核。
责任部门:医教科、护理部
(七)规范诊疗操作,提高医疗质量。
各科室组织学习各专业《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新版教材及卫生部发布的诊疗规范标准,科室开展临床路径标准,对照标准规范落实,提高临床路径与各项操作规范执行,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责任科室:各临床、医技科室
(八)遵守核心制度,加强医患沟通。
各科室加强核心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危重、疑难、死亡病历讨论、术前讨论、危重抢救、知情同意制度,保障各种医疗文件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全院医务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加强医患沟通,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防范医患纠纷。加强对入院3日未确诊、急危重症、病情变化、手术前后、特殊检查治疗、二次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使用高值耗材,自费药品及有纠纷倾向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做好沟通记录,严禁走过场,流于形式,避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科室每周安排有针对性的医疗质量自查自纠,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科室每周进行督导检查,检查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并提出整改意见。
(九)总结表彰
20xx年4月下旬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活动月总结表彰,对具体活动获奖者进行现场表彰奖励,对各部门开展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各科室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各科室加强对医疗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文件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
(二)各部门、科室认真研究细化各项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使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在职工队伍中引起反响,使每一位就医患者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服务态度的转变。
(三)各科室要认真组织理论技能、规范指南、规章制度的学习,科室、个人做好学习记录,科主任、各职能部门要进行检查、考核。
(四)各科室、部门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总结向活动办公室汇报,活动办公室汇总后向院领导汇报。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5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依据:
1、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卫生厅《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3、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
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1.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和质控网络,强化职能处室及医疗质量监管部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加大质量控制监管力度,扩大院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能,设立医院管理评价办公室及专家督导检查组, 科室设质控员。
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落实。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建立执行部门与监管部门交叉协调管理机制。
3.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伦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和护理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有活动记录,重视工作实效。
三、加强全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年度计划,定期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四、强化“三基”训练,开展岗位练兵。
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医、护、药、技等全员培训计划,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病理、影像、检验、药剂、输血、医院感染等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物理诊断、外科操作、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施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控制及追溯机制,完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
六、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岗位的管理。
各质量安全执行及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急诊科、ICU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手术室、中心供应室、护理管理、病理科、医院感染控制十项工作重点,以及其他重点部门科室(门诊、输血科、感染疾病科、临检、药事、病案管理等)的管理,制定可行的质控、监管计划和措施,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有检查、有监控记录。
七、依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遵守高危、敏感技术准入规定,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和监督评价管理。
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并实施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对新开展医疗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疗效等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
八、充分学习、应用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循证医学等现代医学理论、科学管理手段,指导制定患者的医疗护理诊疗方案,规范临床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九、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随访,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
十、切实加强临床一线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各科室依据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6
一、质量管理目标
1、护理质量指标达医院管理年标准要求
2、病人得到优质服务,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3、护理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
4、无护理事故发生
二、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质量管理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整体护理组;技术操作,临床知识提问,健康教育组;护理文书,满意度调查组;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组;医院感染管理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ICU、产房、 特殊科室管理组。
护理质量实行三级控制,即一级为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二级为以护理部为主的护理质量管理组,三级为各科室以护士长为主的质控小组。
三、质控办法
1、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做到每日质控,对各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并作为护士长考核评价内容之一。
2、采用“三定”“三不定”的.方法进行质控
“三定”一是每天护士长按标准定时对病房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每月护理部定时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三是每季度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对护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三不定”一是护士长不定期对各班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护理部不定期对各科单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三是分管院长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查。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客观公正地评价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水平,建立质量的数据反馈统计指标,使质量检查控制做到科学化、数据化。
3、每半年、一年做护理质量评价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标准或常规,指导今后工作。
4、利用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把每月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密切结合使思想教育、规章制度、质量、经济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5、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由护理部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之全体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四、实施细则
1、月报表于每月底报护理部。
2、护士长考核资料不全在本月质量总分中扣1分。
3、护理部不能坚持深入科室,每月少于两次扣除当月奖金。
五、质控检查的内容
1、护理质控检查的内容包括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和夜班检查,同时还包括一些加分和减分项目。
2、综合检查包括检查护理人员对分管患者的全面了解,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表格书写,药品管理,病室规范,健康教育,劳动纪律,仪容仪表及服务态度等。
3、重点检查为每月安排一项重点检查内容。
4、夜班检查由值夜班护士长检查夜班护理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以及进行人力调配,同时负责重点科室抽查。
5、加分项目包括特殊事件受表扬的人或事;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点名表扬的护理人员;医疗护理差错及时被发现,堵塞漏洞者;院外带来的护理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患者痊愈等内容。
6、减分项目包括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经核实有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点名批评者等内容。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7
一、总体目标
20xx-20xx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努力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使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二、基本原则
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行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质量核心,坚持持续改进,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和改善服务。
(一)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改进服务理念,改造优化诊疗布局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梳理医疗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细化分解整改任务,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三)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坚持持续改进,密切跟踪群众就医需求,努力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深层次原因、寻找治本之策,采取可行措施,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改善门诊服务。
1.优化诊室布局流程。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布局各专业诊室和检查、检验科室,做到流程有序、连贯、便捷。开设简易(便民)门诊,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电子排队、叫号。
2.保持良好就诊环境。加强提醒和疏导,做好候诊、就诊区域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就医、诊疗环境清洁、舒适、安全、有序。卫生间、坡道等特定区域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和警示标识。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3.设置标识清晰醒目。在门诊大厅、电梯内、楼层侯诊区域等醒目位置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完善就诊流程引导系统。各科室、部门等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明了,有明显的路径标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4.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自动取款机等便民设施。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行便民惠民“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患者提供导医咨询、病历复印、预约诊疗、医保报销、健康管理等服务。
(二)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
5.提高预约比例。积极推进区域预约诊疗平台建设,为患者提供有效、便捷的多渠道预约方式(包括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短信预约、诊间预约、微信预约、现场预约及自助预约机等)。三级医院进一步提高开放预约的号源比例,20xx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30%,复诊预约率≥6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70%,20xx年底分别达50%、80%、90%。
6.开展预约转诊。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推进分级诊疗,支持双向转诊。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预约。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7.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至20xx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三)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8.合理调配资源。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二、三级医院积极探索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设立多学科综合门诊,为患者提供方便。中医医疗机构根据中医诊疗特点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9.推行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至20xx年,80%的三级综合医院推行日间手术。
10.实施急慢分治。三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数量和种类,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衔接,满足患者需求。
11.加强急诊力量。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急诊医护人员配置满足急诊工作需求,经过急诊专业训练,掌握危急重症抢救技能。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大的夏季和冬季,配备急诊加强班。
12.及时救治重患。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进一步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及时救治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但须紧急救治患者,按时做好应急救治费用核销工作。
(四)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13.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
14.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有条件的药房推行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
15.提供信息查询。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提供自助打印、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至20xx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不少于3种检验结果查询形式。
(五)进一步改善改善住院服务。
16.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17.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设立住院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临床营养服务。
18.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借鉴银行满意度测评的做法和经验,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即时满意度评价。至20xx年,出院患者随访率达到50%以上。
(六)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
19.加强护理力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1,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20.落实优质护理。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至20xx年底,三级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至少80%的市直及以上驻泰医院和至少50%的县级医院有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有条件的医院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医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七)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21.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
22.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23.推广临床路径。将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作为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的重点措施,大力推进,至20xx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和8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24.加强合理用药。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至20xx年底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品、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25.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鼓励设置独立的检验、病理诊断、影像检查机构,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26.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继续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
(八)进一步注重人文关怀。
27.体现良好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严禁医务人员带熟人加塞插队。
28.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29.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30.加强志愿服务。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二级以上级医院应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妇幼保健院、艾滋病定点医院等专科医院可以与儿童、艾滋病患者关爱组织等合作,提供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九)进一步促进医患和谐。
3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积极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参保全覆盖。
3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统一的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公布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联系方式。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四、落实行动计划时间表
(一)动员部署(20xx年4月)。各县市区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省卫计委和我局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要求,及时召开会议,层层动员部署,全面启动行动计划。
(二)组织实施(20xx年5月—20xx年12月)。各县市区卫生局指导、督促、推动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各项举措。各医疗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分工,创新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通过该项行动真正体会到医改成效。要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各项改革措施,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改善服务与深化改革互相助力、协同推进。
(三)督查整改。要把督查、整改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各县市区卫生局要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做到有考核、有改进、有提高。各医疗机构要开展自查自纠,对照任务目标进行认真梳理、客观评价,找出不足,切实整改。市卫生局将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县市区、市直及驻泰各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对主要任务指标落实完成情况按季度通报;对于落实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四)总结提高。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及驻泰有关医疗机构每年认真总结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总结报告(包括取得的成绩、突出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于10月底前报送我局。20xx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及驻泰有关医疗机构将三年来改善医疗服务各项举措落实情况总结报送我局。各地各单位要对三年的活动情况、成绩和不足进行充分总结,将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分析,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8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医院端正办院方向,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以下简称“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全部参加“医院管理年”活动,同时,指导各类民营医疗机构参加“医院管理年”活动。
三、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重点要求: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2、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3、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4、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5、加强急诊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科(室)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室)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6、加强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
7、加强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8、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9、医院领导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
(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重点要求:
1、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布局合理并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2、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做到有导诊咨询台、有候诊椅,大中型医院要有饮水设施、有轮椅、有电话等。
3、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创造条件,开展预约挂号服务。
4、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重点要求:
1、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服务态度良好,服务用语规范,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3、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号码,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
5、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
(四)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
重点要求:
1、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医院的部门、科室设立账外账、“小金库”。
2、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分清级次,责任到人。
3、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严格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
4、完善收入分配办法,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严禁将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严禁科室承包。
(五)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重点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2、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3、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4、及时向社会公示医疗机构的单病种费用、单病种平均住院日。
(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
重点要求: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评优、学习活动。
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并与执业医师考核、护士执业证书再次注册相结合。
3、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严禁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等办法,严禁医院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
5、严禁医疗机构使用回扣、提成及其他不正当手段从其它医疗机构招揽病人。
6、严禁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患者,欺骗群众。
对违反上述规定者,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坚决追查严肃处理。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
完成“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下发本方案,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同时下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作为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加强医院管理和评价工作的依据。
2、召开全国医院管理工作会议,对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背景、意义和总体要求进行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5月—12月)
1、医院自查与改进工作。医院要以贯彻方案为重点,根据“医院管理年”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同时推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落实,要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并狠抓落实。医院在自查与改进工作阶段,要注重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通过自查和改进工作,逐步实现“医院管理年”活动目标。
2、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按照职能进行指导、评价和监督检查。在医院全面自查和改进工作的基础上,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对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指导,对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检查。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注意收集和总结“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推广。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将社会关注的医院服务信息向社会公示。
各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将本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分别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抽查。在医院自查和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指导、评价、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三)总结阶段(20xx年1—3月)
召开全国医院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交流各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制度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进医疗服务的经验。同时,总结和树立一批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反映好、效益好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导。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年推动医院管理深入开展的有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医疗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措施。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抓好医院领导班子建设,明确院长为“医院管理年”的第一责任人。要将“医院管理年”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先进性教育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二)地方负责,分级指导。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对辖区内医院的管理、指导与监督作用,并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分级指导的原则,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重点负责三级医院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市、县(区)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分别负责二级和一级医院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省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总体部署、指导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卫生部部属、部管医院参加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属、局管医院参加所在地省级中医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三)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本方案提出的重点要求是对医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各地、各医院要结合实际确定本地、本医院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措施。工作中要以方案为重点,同时推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落实,尽可能制订一些操作性强的量化管理指标。卫生和中医行政部门不仅要抓好对综合医院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还要加强对专科医院的检查指导,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注重患者、注重管理、注重质量、注重安全的。舆论氛围。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医院报、《中国医院》等媒体要开辟专栏或专版充分报道,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在各自网站开辟专栏,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动态报导和评论。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期协调中央各主要媒体报导各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动态信息,交流各地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做法和经验。
(五)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并予以通报和曝光。
(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医院管理年”活动结束后,各级卫生、中医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对全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组织开展医院间的横向交流,医院要进行自身改进情况的总结,建立机制,健全制度,为今后继续加强医院管理奠定基础。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9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安康市卫计局关于《安康市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xx—20xx年)》通知总体要求,紫阳医院决定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院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医疗核心制度进一步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措施有效实施,医疗服务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风险防范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二、工作内容
(一)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重点围绕医务人员、医疗设备设施、医疗技术准入及诊疗服务,突出围手术期、围产期、有创操作、危急值、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置等,健全完善医疗质量安全及医疗风险的管控制度。
(二)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院、科两级责任制,由院长、科级负责人作为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医疗质量管理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各层级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进一步健全质量控制组织。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药事质量管理、输血质量设备管理等质控制组织,细化职责分工明确。我院作为县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极力支持各质控中心开展工作,各质控中心要积极组织辖区医疗机构开展质量控制,发挥县级质控中心作用,督促其开展业务培训、检查指导,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病历质控、病案信息、药事管理质量监管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医疗质量指标及关键数据的实时抓取、网络报告和预警,并将质量监管贯穿整个医疗过程。
(五)强化医疗质量教育培训。各职能部门认真组织和开展医疗质量教育,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的宣传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要重点加强新入职、实习进修、返聘、低年资从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及全员“三基三严”和“岗前”训练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安全。
三、重点工作
(一)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1、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认真落实18项核心制度,继续坚持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确保患者安全和同质化医疗管理。
2、认真贯彻执行各种规范、指南、操作规程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科室相关技术的操作规程,并确立实行诊疗过程中的各项评估和再评估办法,坚决杜绝违反医疗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
3、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严格对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维护患者安全,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4、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营造关爱患者的氛围。临床护理工作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倡导微笑服务,努力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积极开展“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强化分级护理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5、明确职责、重点监控。明确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和范围,界定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资质和病历书写、处方、医嘱、操作、手术、会诊等权限。要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对危急值、输血、手术、疑难、急危重症等高危病人或高风险服务要重点管控。
6、强化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收集、记录、分析、报告相关制度,并作为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加强病历管理,完善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保障。
7、开展专项活动。一开展以卫生政策学习考核、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真正提升医院和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每月开展医疗质量、护理、院感、病历质量等各专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督促落实整改。
(二)做好环节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1、各科室认真贯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树立全员全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在医器械、耗材等招标进购、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供应室外包、基建布局等任何可能涉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建立本机构梁管理部门提前介入机制。
2、建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重点环节,特别是侵入性操作的安全风险控和管理机制,针对发现的问要取积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产房、新生儿室、儿科、手术室、门急诊、重症医学料、血液透析室、口强料、感染性疾病料、消毒供应室等医疗风险高的科室和部门的风险防力度。
3、各科室要充分强调手卫生重要性,强化对艾滋病、乙肝、丙梅毒等经血夜传播的疾病,以及多重药菌等重点感性疾病的识别、监测与管控,尤其对涉及操作范围大、过程较复杂的有创操作患者。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涉及体液触的相关诊疗操作的患者,要加大对相关感性病例的识别和管理力度,对发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要及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坚决杜绝医源性因素导数的'疾病传播
(三)加强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质量管理。
检验科建立完善临床检验项目及管理制度,并将临床检验项目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开展室室内质控,并参与室间质控,保证实验室安全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督促各科室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开展和管理,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应用,进而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行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0月—11月)。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按照院级总体安排开展自查自纠,排查医疗质量隐患,针对问题和不足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
(二)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根据排查发现的问题,紧紧围绕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提高医疗质量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尤其要抓好质量环(PDCA)品管圈(QCC)等现代医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医院要对各科室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
(三)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1月—12月)。及时总结、推广医疗质量管理中好的做法及取得的经验,特别要在科室重点技术操作和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上要认真总结,以巩固活动成果,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质量,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医疗质量提升行动的开展,成立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专项行动小组,办公室设在质控科,由徐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指导、评价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定期向县卫生局书面报告活动开展情况。
(二)深化活动内容。认真落实质量提升活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举措,使质量提升活动从阶段性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常态管理轨道。
(三)认真总结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工作;要在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强化核心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0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
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1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山东省卫计委关于印发《山东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机制、依靠科技支撑等措施,适应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价廉的优质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自20xx年——20xx年,用3年时间,结合我院创建三级医院的工作任务,努力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基本原则
(一)以质量为核心。始终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二)以问题为导向。对医疗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改造优化诊疗布局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体现人文关怀,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四、组织保证
医院成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李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医院、职能科室、科室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履行考核、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职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季度督导评价一次,职能部门每周至少深入科室检查一次,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对科室医疗质量督导评价一次。
2、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治愈好转率%,诊断符合率%,甲级病历率%;护理病历评审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继续保持在100%,医院感染现患率≤%(国家标准为≤8%)。
3、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大力推行临床路径,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覆盖范围和入组比例,实行病种规范化诊疗。从20xx年开始,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至20xx年底,医院9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4、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全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常用品种控制在33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37DDDs以下,门诊患者抗菌素使用率不超过20%,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开展细菌耐药检测,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处方、医嘱点评。进一步加强细菌耐药检测,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全院临床药师不少于6人。落实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至20xx年底,医院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至20xx年底,对全院50%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1、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继续在山东省立医院的对口支援下,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结成技术合作关系,持续、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探索医联体建设新模式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继续加强科室和医疗团队建设,确保对口支援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优化诊室布局流程。全院推行首问负责制,在门诊大厅设置导医台,提供流动导医服务。确保患者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3分钟,大型设备检查出具检查结果时间不超过2小时,常规检查项目出具结果不超过30分钟,急诊检查随到随查随出结果。
3、改善便民服务设施。在门诊大厅、检查检验等人流密集区域为患者提供饮水、轮椅、座椅、纸笔等便民设施,诊疗区域设置舒适的候诊区供病人候诊、休息,改善手术室和ICU外家属等候区设施条件。完善POS机、移动支付、自助缴费等收费结算服务。
4、为老年、儿童、残疾、现役军人等特殊就医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在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设立专门窗口,优先照顾就诊、检查、取药。医院服务队随时为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孕妇、危急重症病人及新入院病人提供陪送服务。
5、保护患者隐私。推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对患者隐私部位检查时(医患异性),要有患者家属或其他医护人员在场。
6、完善住院服务。改善住院条件,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落实出院患者随访制度,逐步达到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60%。
7、改善急诊服务。加强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先救治,后缴费。落实应急救助制度。
8、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积极开展体现科室服务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增强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诊疗、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康复促进等方面能力。各科室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术后康复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等提供持续或长期护理服务。
9、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根据患者就诊情况,灵活调配院内医疗资源,打通影响患者看病就医体验的瓶颈环节,针对季节性疾病易发、高发的时段特点,尤其是儿童季节性疾病多发、突发时间节点,及时调配门急诊资源,确保季节性疾病高发出现就诊高峰时门急诊运行平稳有序。要加强检查、检验、药房等多部门协作,信息共享共用,缩短高峰时段窗口排队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区分轻重缓急,统一调配住院病床资源,安排住院顺序和住院床位,打破科室管理住院床位的传统观念,不断提高住院床位使用效率。
10、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全面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以“互联网+”为手段,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紧密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加快信息化改造和升级,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逐步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高诊疗效率。
11、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后勤服务管理,继续改善医院服务设施和就医环境,进一步完善医院标识,做到规范清晰;完善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在患者候诊区提供阅读报刊、医院文化宣传、健康饮食、医疗小常识等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切实改善卫生间洁净状况,配备相关卫生物品,为就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强化医疗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手术安全核查表》执行率100%,确保对正确的.患者执行正确的操作。加强手卫生管理,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完善各个环节的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确保医院年度承担主要责任以上的一级医疗事故数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为0。
2、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各项医疗服务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注重心理疏导,做好宣教、解释。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有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术者亲自沟通。重视门(急)诊患者沟通。
3、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按照新修订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客服部要认真做好接待患者和普通群众的投诉处理和反馈,按照《医院投诉管理登记表》要求,规范登记,及时处理、反馈投诉处理结果。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医院领导要亲自过问,并及时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要有督办、有整改。
4、完善医患纠纷预防机制。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建立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院内保及安防设施建设,巩固保卫科建设成效,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查处涉医伤医违法案件。
5、认真落实院务公开。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建立一日清单制度及大型检查、高值耗材告知和报批制度,便于患者放心看病、明白消费。
六、落实行动计划时间表
(一)动员部署(20xx年1月——4月)。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要求。
(二)组织实施(20xx年5月——20xx年11月)。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用三年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便利。使全院就医环境、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达到三级医院管理要求。
(三)评估总结(20xx年12月)。通过对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总结,发现工作中的成绩和亮点,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建立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2
一、行动目标
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和双命名双提升双满意行动计划,推动建立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按照《山东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60条措施》、《临沂市看病就医便民惠民服务行动计划》和《临沂市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精神要求,认真解决《问政临沂》及调研中查摆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卫健系统的内部管理,积极推广惠民便民措施,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行动范围
全县所有公立及民营医疗机构,达到医疗机构全覆盖。
三、主要措施
(一)门诊服务改善行动
1、优化流程再造。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布局各专业诊室和检查、检验科室,做到流程有序、连贯、便捷。
2、秋冬儿科门诊应急行动。重点改造提升儿科门急诊,增加儿科医师。开设简易(便民)门诊,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动态监测门诊量情况,合理调配医务人员,在冬春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峰和夏秋季消化道疾病多发时段,根据需求适当延长儿科诊疗时间、开足服务窗口或增加机动窗口。
3、就诊环境整治行动。在人员集中处和必经之路、院内道路转弯处和分叉处等有导引标识,明确体现当前位置。医院各建筑物有明确的名称(楼号)及标识,能体现其主要功能。夜间有适当的照明,确保各类导引图、导引线等标识清晰可见。医院门诊大厅、急诊大厅、住院大厅等有布局分布图,有明确的就诊及出入院流程,就诊指引清晰醒目。加强提醒和疏导,做好候诊、就诊区域卫生保洁,开展无害化厕所整洁、清洁供暖检查等专项行动,做到卫生间无污渍、无异味、无杂物。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4、强化便民服务行动。门诊大厅醒目位置设置导诊台,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不少于2名、乡镇卫生院配备至少1名专职导诊员,为患者提供咨询、导诊、轮椅借用等必要的便民服务。门诊及病房区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便民服务,包括无线网络、手机充电设备、纸、笔、花镜、针线以及开水炉(提供24小时热水)等,设置志愿者岗位,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二级及以上医院要提供自助挂号、充值、缴费、查询、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自助服务,配备专人指导患者使用自助设备。婴幼儿就诊集中区域设置哺乳室,内部配备婴儿护理台、座椅、冷热水等服务设施。开设门诊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提供医疗和医保咨询,提供医学诊断等相关证明审核盖章、失物招领、协助自助血压测量、患者小件物品临时寄存(寄存柜)等服务。
5、解决停车难问题。车位紧张的医院停车位应优先供就医者停放车辆,职工私家车原则上不得入院停放。推进医疗机构内部停车场累进式,缩短车辆在院时间。对于到院就医或探病的车辆,采取一小时内免费,保证病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享受停车优惠政策。
(二)急诊急救整治行动
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于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县级医院推进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一体化建设,健全快速预检分诊机制,强化院前急救质量控制考核。承担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全部接入“云急救”综合救治服务系统,实现急救患者一键报警、自动定位、“五屏联动”、快速急救的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三)预约服务行动
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部开通预约服务,通过网站、就诊场所张贴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宣传预约知识;提供线上、电话、现场等3种以上预约方式。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县人民医院预约时段精确到20分钟。实施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县人民医院预约时段精确到30分钟。科学合理放号,避免深夜放号、凌晨放号等情况。
(四)检查检验规范行动
1、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项目,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符合要求。县人民医院实现急诊临检≤30分钟,急诊生化免疫≤2小时,临检常规≤30分钟,生化免疫常规≤1个工作日,常规微生物检验≤4个工作日(真菌等特殊病原体检验除外)。影像检查结果的报告时间符合要求。急诊x线摄影检查≤30分钟,急诊CT、MR检查急诊报告≤1小时、正式报告≤12小时;普通x线摄影检查≤4小时,普通CT、MR检查≤24小时(特殊检查如三维重建、血管灌注、造影等除外);x射线荧光透视检查后即时出具;胃肠造影检查≤60分钟;超声检查≤30分钟。
2、推进检验结果“一单通”。门诊收费处做到办卡、充值、结算一站式服务;住院处做到入院、收费、记账、出院结算一站式服务。在省级临床检验中心质控合格的检验结果一单通基础上,三级医院实现京津冀鲁检验结果互认。
(五)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建设行动
各医疗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应至少设置1处专门的绿色通道窗口,张贴优先标识,为现役军人、残疾人、老年人、因公负伤的公安民警、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等特殊群体在就医时(需持有相关证件)提供挂号、就诊、收费、取药、医保报销、入(出)院办理等优先、便捷服务。设置绿色通道咨询电话并进行公示,明确服务专员,为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的患者提供全流程就诊服务。
(六)服务态度整治行动
1、畅通投诉渠道。提供24小时投诉电话、意见箱、网络等多种投诉途径,并在门诊大厅、住院处、候诊区等醒目位置及网站公布。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设立投诉沟通中心(办公室),制定完善医患沟通相关制度,实行“首诉负责制”;合理设置相应的办公场所,配备专职人员。
2、完善制度规定。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挂牌上岗,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服务真诚,礼让患者,首问负责。医务人员耐心接诊、细心诊疗,落实首诊负责制,保障患者一次就诊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设置服务用语行为规范。所有对外服务窗口对患者咨询做到一次性告知清楚,减少患者奔波。提高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针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建立专门的'考核和管理办法,明确奖惩措施。对工作期间玩手机、看书、长时间离岗、推诿扯皮等漠视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顶格处理。
3、奖惩措施落实。各医疗机构要出台完善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规章制度,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及绩效挂钩,因服务态度不好被患者投诉举报的,要全院通报。县卫健局将医德医风纳入年度对各级医疗机构考核内容,接到患者对相关医务人员投诉的,除非医院或医务人员能提供相关证据,将扣除年度考核相应分值。
4、全面整改落实。各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要换位思考、定期巡查,亲身体验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线上到线下、从医疗到服务的全方位就医流程,对体验过程中发现的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就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各镇街卫生院负责辖区村居卫生室各项工作落实并督促整改。
四、实施步骤
专项行动活动时间为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分3个阶段实施。
(一)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1月6日至1月31日)。各级医疗机构制定本部门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专项行动。按照本方案中的具体措施,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实现辖区内医疗机构全覆盖,各医疗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行动目标,严格落实行动措施,开展教育培训和内部管理自查自纠,加大查处力度,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
(二)督导检查阶段(20xx年2月1日至20xx年2月29日)。县卫健局对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重点核查工作落实和举报投诉线索调查处理情况,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和评估体系,定期开展任务落实成效督查,强化结果运用。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服务行动的重要指标,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对于工作落实不力、对群众反映问题查处不到位的督促整改并严肃问责。
(三)总结宣传阶段(20xx年3月)。县卫健局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各医疗机构要通过自媒体、网站、院刊、电子屏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对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3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我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印发全市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以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医疗纠纷为着力点,全面查找重点科室、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控,促进全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
本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时间集中安排在3月-6月上旬。
1.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10日
(1)召开全院临床、护理、医技人员大会,宣布《医院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百日专项整顿”活动方案》,各临床、医技科室高度重视,形成良好氛围,保障活动有序进行。
(2)医院网站及宣传栏宣传《医院20xx年“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实施方案》。
(3)各科室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领会活动方案。
2.自查、学习培训阶段:3月10日—4月10日
各临床、医技科室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全面排查医疗、护理、医技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以及安全隐患。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查工作:
(1)完善质控体系,质控工作常态化。完善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科室医疗小组必须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活动,确定每月2次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的时间。
(2)落实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各科室组织学习18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20xx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本科室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科室二线、三线听班制度的落实、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的落实。危急值报告及处理。
(3)强化急危重症管理,畅通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程序和措施,树立并落实完善检查、急症急查、重症重查、立即检查的思维意识,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预防和救治肺栓塞的预案和猝死抢救的演练,医技科室重点加强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各部门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协调,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和救治及时。
(4)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等方面管理。尤其是加强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的执行,提高对术后并发症防范。
(5)加强病情评估与沟通,防范医疗风险。及时全面对急诊、住院病人进行评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目前的主要问题,分析存在的风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及时有效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多倾听患方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患方的问题。通过良好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
(6)规范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规范临床用药,严把用药指征。控制药品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7)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防止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尤其是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诊疗技术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操作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加大一次性医疗用品、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管理。
(8)严格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各科室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要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各临床、医技科室把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并报告相应的职能科室。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结合核心制度、肺栓塞、急危重症、医院感染、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讨论、汇报、比赛、演练,促使科室分析问题,提高安全意识。
3.督导检查、整改提高阶段:4月11日—5月11日
(1)问题整改:临床、医技科室根据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台账逐项整改。
(2)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督导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医疗质量和科室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把发现的问题与科室自查问题台账一并作为整改的内容,督导科室规范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根据问题导向,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专项检查、重点督导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重点对核心制度落实、肺栓塞预防诊疗流程、急危重症处理、围手术期管理、指南共识的学习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病情评估、医患沟通、多学科会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督导整改。门诊部重点对120、急诊急救、急诊绿色通道、危急值管理、医技科室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演练、就医流程优化、门诊安全措施等方面督导整改。院感科重点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室、内镜室等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整改。
4.持续改进、巩固总结阶段:5月12日—6月10日
(1)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培训学习核心制度、指南共识,强化“三基”训练、加强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等职能科室把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经验、成果、存在问题、合理化建议等,梳理成册,提出改进的制度与规范。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各行其事的不良习气,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实现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监督经常化,形成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长效机制。
(2)履行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职能科室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指导科室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于疏于医疗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或者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的科室和相关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从重追究相关失职人员的责任。
(3)对在“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积极参与活动,不认真自查、整改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奖惩条例》给予处罚。
三、活动要求
目前我院医疗服务总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同时,医疗安全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加。要充分认识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科主任作为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活动月(安全月)”方案的实施,要理顺工作机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切实做好此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活动文件、医疗核心制度、法律法规、本科诊疗常规和技术常规,要求科室全员参与,不能流于形式。
通过深入开展该活动,做到强化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到位;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化操作到位;质量监管部门监督作用到位;奖惩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提升我院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4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监管,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开展朝阳区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以下简称“专项整顿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朝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朝阳区“专项整顿活动”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医政医管科。
(二)职责分工
1、医政医管科、医管中心负责制定“专项整顿活动”方案,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整体推进“专项整顿活动”进程。负责督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整顿活动”,重点加强对血液透析室、院感、药事管理、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内镜室、实验室、口腔科等部门专业的医疗质量安全排查。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督促医疗机构,梳理本机构内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进行行业内通报;负责指导区属各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开展相关专业的专项检查等相关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医疗机构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2、中医科负责督导辖区中医类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整顿活动”。检查并梳理中医类医疗机构存在问题,按要求完成中医类医疗机构“专项整顿活动”信息汇总及工作报告。
3、基层卫生科、社管中心负责督导辖区社区类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整顿活动”。检查并梳理社区类医疗机构存在问题,按要求完成社区类医疗机构“专项整顿活动”信息汇总及工作报告。
4、老年妇幼康复科、妇幼保健中心负责督导辖区内妇产类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整顿活动”。检查并梳理妇产类医疗机构存在问题,重点对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产科(含产房)等部门的医疗质量安全排查。按要求完成妇产类医疗机构“专项整顿活动”信息汇总及工作报告。
5、法监科、卫生监督所负责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加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检查,对“专项整顿活动”中发现的重点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二、整治范围
整顿活动的范围:除部队医院以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三级医院和开展血液透析等项目的医疗机构。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动员阶段(20xx年2月20日至2月28日)
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辖区医疗机构动员会,各医疗机构对活动方案进行传达学习,积极营造活动氛围。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应详细工作计划、工作措施。
(二)自查提高阶段(20xx年3月1日至3月10日)
各医疗机构要开展院科两级自查工作,于20xx年3月5日前完成机构医疗质量安全自查工作,于3月10日前向区卫生计生委上报自查总结报告,明确自查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同时要强化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重点感染性疾病的识别、监测与管控,尤其对涉及操作范围大、过程较复杂的有创操作患者,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涉及体液接触的相关临床诊疗操作的患者,要加大对相关感染性病例的识别和管理力度,对发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要及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坚决杜绝医源性因素导致的疾病传播。
(三)督导检查阶段(20xx年3月6日至3月15日)
各相关部门按责任分工,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对医疗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对于医疗机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操作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加大对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门急诊、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室、高压氧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药事管理等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和部门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专项督查力度。
(四)总结上报阶段(20xx年3月16日至3月20日)
各相关部门于20xx年3月16日前完成责任范围内区域专项整顿活动,结合医疗机构自查整改落实情况,汇总分析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形成活动总结。于3月xx日前报“专项整顿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对医疗机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统一报备,销号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提高认识,落实主体责任。
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紧迫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作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并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消除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理顺工作机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认真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二)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安全文化。
医疗机构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增强所有职工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关注新入职、实习、进修、返聘、规范化培训等人员的岗前培训、岗间监管、岗后考核,抓好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管理;强化全员“三基”、“三严”训练教育,落实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医疗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和通报机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三)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细化并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建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监控和管理机制。在活动期间,认真梳理各项制度的可行性、实时性和合规性,要突出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危急值报告、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加强对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置工作。
(四)强抓制度落实,严格责任追究。
医疗机构要认真执行各种规范、指南、操作规程、制度等,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坚决杜绝违反医疗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评价和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违规、违反制度规范等造成质量安全事件的,要坚决追究相关岗位人的责任。对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工作疏漏、职责懈怠、违反操作规程等造成的各类医疗差错和事故的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予以追究。
五、其它
(一)辖区内各二、三级医院将自查报告文字版和附件1、附件2(设置血液透析中心(室)的)按要求填写并加盖单位红章后,于20xx年3月10日前送至朝阳区卫生计生委行政服务大厅3号窗口(朝阳区甜水园东里甲1号),电子版发至xxxx,注明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二)辖区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将自查报告和附件1、附件2(设置血液透析中心(室)的)按要求填写后,将电子版发至xxx,注明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三)各相关部门于20xx年3月16日前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检查情况总结报至委医政医管科108室。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5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x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和院委会成员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 建议专科就诊;
b.请上级医师诊视;
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 收住院;
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6
护理工作质量、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根据《重庆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医政工作暨医疗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到20xx年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2所、争创3-5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5-1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通过“示范工程”活动,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促进手术安全、用药安全、就医安全,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用实际行动做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推出特色服务,推动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优质的护理品牌,使患者惠及、社会认可、政府满意。
三、活动主题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四、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中心卫生院以上医院。
五、活动主要内容
(一)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和核心,全面推动活动开展。
(二)加强宣传动员,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实施临床护理质量特别是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护理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全体护士要树立“四个意识”即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增强“四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医院的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五)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护理服务模式,以提供安全、有效、满意、方便的护理服务为目标,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护理服务三到位、十个一”,“三到位”:即优质服务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健康教育到位。“十个一”:即患者入院时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壶开水、一个水杯、一张护患联系卡。入院后责任护士与病人交谈一次,每次10分钟,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出院时一张健康教育处方,每人每月为病人做一件好事。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环境、治疗、用药、康复、心理干预、手术、检查等),广泛征求患者或患者家属意见,对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七)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配置。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5%,示范病区的床护比不低于1:。
(八)临床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包干,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次使用,在实际工作量的基础上,实行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九)发掘优秀护理人才,加强对临床护理服务,特别是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工作,将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作为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
(十)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含护士长文件书写),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护理文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病程记录中的手术清点记录和病危、病重患者护理记录。
(十一)加强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护理支持中心,明确和落实医院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特别要加强药品、物资、维修、送检、安全等工作的保障支持力度,辅助科室做到下收下送,减少或杜绝护士外出领取物质、药品等非护理工作,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患者,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护理服务内涵落实到位。使广大患者受益。
(十二)在示范病区公示护理服务项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十三)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推进与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xx年3月)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根据本方案,制订本院具体实施方案,于20xx年3月30日前报县卫生局医政科教科。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全员学习,共同参与,进一步提高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要认识到做好基础护理是全面了解患者、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是落实整体护理的切入点,是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专业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11月)
1.根据市卫生局有关文件要求,推荐xx县人民医院、xx县中医医院、梁山中心卫生院为xx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试点医院。并组织专家制订xx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及先进个人评选标准。其他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2.认真贯彻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疾病护理常规,力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促使护理质量上一新的台阶。
(三)总结交流阶段(20xx年12月)。
召开全县护理工作大会,对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阶段性总结,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经验,宣传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患者评价好,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医院、病房和个人进行表彰。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各类医院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大宣传力度。
(二)结合实际,真抓实干
各级各类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抓实干,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取得实效,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7
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经过讨论,对部分护理质量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制定了专科质量标准,调整各条线质控人员,完善质量管理方案。具体如下:
一、成立质量管理组织
(一)成立全院性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二)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
(三)职责
主任:全面负责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组长: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并不断修订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全程控制。
副组长:协助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并协助修订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不定期参加分管病区的护理质控会议,指导各护理单元完成本单元的护理质量控制。
组员:按分工定期做好所属条线的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负责本条线的合理质量控制。
二、日常护理质量控制:
采用各质控小组每月检查、考核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的'方法控制,具体如下:
1.各条线组长为进行考核的牵头人,根据护理部计划对所负责的内容召集组员进行质量考核活动。考核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及时向护理部汇报考核情况。
2.考核办法:条线考核每月进行,组长可自行选择考核时间,并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情况派人员参加。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重点考核的内容有护理部定,并与考核当天通知考核组组长。考核组成员必须按要求内容进行考核。(护理文件:在院病历5份,出院病历5份,以重危、死亡病历为主;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程序每月内外科各抽2个病区中的一名护士,健康教育抽5名病人;基础护理、一级护理每月每病区考核3人;抢救药品、器械,常备药品各病区抽查5种抢救药品、5种常备药品,2种高危药品,1种毒麻药品,2样抢救器械;病区管理病区查5个房间;病区安全管理、高危科室每月必查)。
3. 各质管小组在考核过程中,对每个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本科室护士长或当班人员反馈。
4.各质管小组在考核结束后,对所检查的项目进行书面评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汇总结果于每月25号前送护理部。
5.护理部在月底护士长例会上,根据各质控小组考核存在问题进行书面总反馈,并在下月5号前发送至院简报。
6.护理服务满意度有监察科发放的调查表未准。
三、夜间护理质量控制:
1.夜间质量检查采用值班护士长每日巡查,护理部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
2.值班护士长每日夜间必需巡视病房一次,了解护士劳动纪律、仪容仪表等情况;检查病区环境、夜间治疗护理工作是否规范;了解危重病人情况,如有特殊情况于第二天早晨汇报护理部。
3.值班护士长在值班期间应保持手机通畅,及时发现并解决夜间突发事件,协助抢救危重病人。
4.护理部不定期指定相关人员,对各病区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本月考核挂钩。
四、节假日护理质量控制:
1.各科室在节假日期间应合理排班,并排备班人员。
2.护士长在节假日期间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当天的护理质量。
3.护士长在节假日内应保持通信通畅,及时处理科室内突发事件。
4.护理部在节假日内不定期检查各科室护理质量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五、各科室质量控制
1.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护士长任组长。
2.各科室按照全院性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制定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方案。
3.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4.护士长应组织每月召开护理工作质量分析会,将考核结果向本单元全体护士反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措施要有效并易于执行,并及时对整改后的情况进行检查。
5.护士长将质量分析会的具体时间告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选择性参加,每科每年至少参加一次。
6.各科护士长将每月考核结果记录后保存,并发一份到护理部。
六、持续改进方法
1.护理部条线质控小组对每月存在问题进行整理,有考核情况的总评价,合格率,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有上月的问题改进说明。根据存在问题的一种程度提出下月考核重点。
2.对本月存在的问题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在下个月质量控制中重点体现。对上月存在问题改进情况有说明。护士长对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人员进行连续跟踪,至少5次,督促改正。
3.护理部、科护士长对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不定期检查。
4.护理部每月组织召开院质控小组会议,对存在问题、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及整改情况等进行反馈,于年底组织召开质量持续改进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修改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标准等,促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及各单元护理质量控制均采用同一标准。
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篇18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医务处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与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
(3)审议医务处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施措施。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改进要求。
(5)制订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认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等级和临床价值,决定对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准入。
(6)讨论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性质、存在问题,提出院内处理意见(涉及的责任科室或责任人应回避)及整改意见。
(7)提出全院医、护、技人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并检查其落实情况。
(8)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秘书负责委员会会议记录。
2、医务处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务处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将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强调十六项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正确实施。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
(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
(3)医疗流程;
(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医务处、护理部、办公室、总务科、设备科等科室要经常性地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改善服务流程,为病人提高快捷安全服务。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意见薄为病员煎药,有水服药,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加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关键环节(危重疑难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介入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内镜室、血液净化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等)质量与安全管理。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抓好二级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分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抓好查对工作。
(3)做好危重疑难病人、围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5)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规范、完整、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
(8)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另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9)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10)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11)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12)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13)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末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1、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
(1)128种单病种、56个临床路径质量控制。
(2)规范诊疗方案。
(3)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4)分析与评价: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四、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1、病床使用率≥90
2、病床周转次数≥25次/年
3、平均住院日≤12天
4、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5、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6、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8、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