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云海发表时间 3743051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培训演练,确保安全稳定。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XX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按照县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顺向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集约高效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全县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23年底,全面理顺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力量为主、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协同参与的大应急格局。2025年,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完备、机制顺畅、责任落实、保障有力,全县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1.建强中心消防站。紧扣两项改革精神,对全县驻地有效保护范围以外的镇(街道)划分网格化保护单元,优先选择驻地镇、中心镇,统筹考虑重点镇和一般镇,作为网格化保护单元区域中心,建强补齐中心消防救援站。

2.组建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每个镇(街道)要组建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义务消防队员、医务人员、公安辅警、护林员、地灾监测员、安全网格员、镇(街道)在职人员等构成的在位率高、随时能投入应急处置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每支队伍不少于20人。

3.组建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结合自身特点,组建由村组干部、在家党团员、民兵、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各类信息员等组成的村(社区)应急响应队,每支队伍不少于10人(人员不能同时担任镇街应急救援队伍队员),确保第一时间先期处置事故灾害。

4.引导建设社会救援队伍。积极支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依法有序参与应急救援,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签订协议等方式常备救援力量;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建立志愿者应急队伍。

(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1.健全镇(街道)应急管理体系。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急管理委员会、减灾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健全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本镇(街道)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优先足额保障安办、应急办、减灾办编制和人员。另可通过聘用人员、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强综合应急管理力量。

2.设立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小组。村(社区)要成立以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应急管理相关责任人,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梳理明确应急管理工作职责

1.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各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本镇(街道)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实行"3+X"基本构架,即承担辖区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职责范围内的行业监管、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协调应急处置救援,督促有关办(所)做好水务、自然资源、道路交通、教育、旅游、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实现第一时间排除安全隐患、第一时间监测预警、第一时间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事故损失。镇(街道)要厘清各职能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边界,按照"三个必须"要求职能归位、各司其职、依法履职。

2.村(社区)应急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完善基层应急细胞,在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明确专人做好本村(社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相关工作任务。

(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1.建立应急指挥部。在应急委下设安全生产、地灾防治、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专项应急指挥部,由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总指挥,相关负责人为副总指挥,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

2.建立应急指挥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将应急管理指挥平台终端延伸到镇(街道),加强应急信息化指挥系统建设,实现扁平管理和指挥。镇(街道)、村(社区)要充分利用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短信、微信、铜锣等多种方式,建立全覆盖的应急服务指挥网络。

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安全风险状况,及时修订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雨雪冰冻、雷电、地质灾害等应急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

(五)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结合镇(街道)实际,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公众参与的应急响应机制,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共治格局。

1.完善并执行风险辨识和管控机制。认真开展辖区内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辨识,制定落实管控措施。将辖区内的安全隐患纳入清单管理,限期整改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2.完善并执行监测预警机制。加大自然灾害监测监控设备建设力度,及时监测发现辖区内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准确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3.增强各类应急指挥装备设备和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加强灾害救援、应急指挥能力。

4.完善并执行应急联动机制。做好相邻镇(街道)、驻地单位(企业)相互之间的应急联动协作。

5.完善并执行救灾及保障机制。按照"三个避让""三个紧急转移"要求安全有序转移疏散安置受灾群众,强化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补足补齐救灾物资和生活物资。加强应急避难场所、消防站等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6.完善并执行应急值守机制。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统筹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报送事故、险情、灾情信息。

7.完善并执行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外出培训、请进来授课等方式提高应急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安全宣传"五进"、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避险救援能力。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县应急局、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水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各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切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各镇(街道)要积极主动谋划,多方争取支持,落实工作措施,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

(二)强化工作保障。要强化经费保障,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按照《XX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加大投入,要参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岗位津贴的通知》标准落实镇(街道)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岗位人员的津贴补助。要强化政治激励,进一步关心长期在镇(街道)特别是重点地区应急管理岗位工作的干部,工作表现突出的应优先提拔使用,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应加大正向激励,同时落实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大胆履职。

(三)严格考核逗硬。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作为党委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全程跟踪进展,定期督导协调。要强化考核奖惩,将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严格考核逗硬;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对创建成功的镇(街道)、村(社区)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3743051